Workflow
绿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太保率先在上海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险
证券日报网· 2025-06-06 17:1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险创新 - 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推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险一揽子服务方案,覆盖乐颐生境花园和上海生境博物馆[1] - 保险方案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纳入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责任险范畴,提供动物致害风险保障[1] - 形成政府、公益组织与保险机构联动的"生态保护+风险补偿"新机制[1] 上海野生动物生态现状 - 上海300多个小区出现貉,种群数量约3000-5000只,反映城市生态保护成效[2] - 野生动物进城带来人兽冲突风险,保险方案促进人兽和谐共生[2] 公司战略方向 - 中国太保紧扣"昆蒙框架"国家战略,以绿色金融创新支持生物多样性治理[2] - 未来将聚焦绿色金融创新,全面参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 项目示范意义 - 乐颐生境花园为全球"生物多样性100+"典型案例,保险方案具有全国示范价值[1][2] - 探索绿色保险与生态保护融合新模式,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经验[1][2]
逐“绿”不辍 书写美丽福建的建行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6 15:35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建行福建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 [1] - 为漳浦30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提供超8000万元贷款 项目年发电量4.67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46.01万吨 [1] - 创新碳减排挂钩贷款等产品 支持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低碳转型 [1] 生态治理项目参与 - 为莆田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提供造价咨询服务 涉及红树林湿地与黑脸琵鹭栖息地修复 [2] - 通过理财债券融资支持龙津湖公园治理 运用海绵城市贷款助力漳州水环境治理 [2] - 参与"一闸三线"和白濑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 提供信贷融资与造价咨询综合服务 [2] 产业绿色转型支持 - 福建省绿色工厂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公司配套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制造业低碳转型 [3] - 创新建材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将碳排放指标与利率挂钩 [3] - 推广个人碳账本 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支行与碳中和林等场景化应用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发林易贷 减碳贷 裕农快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 [2] - 承建福建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2] - 对绿色企业增加信贷支持 对高耗能企业实施融资限制 [3]
建行广西区分行:做呵护河湖健康的“金融后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6 14:37
珠江流域水资源概况 - 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水量相当于黄河的7倍,淮河的10倍,流域面积约45.36万平方公里,其中20.24万平方公里在广西境内 [1] - 2016-2020年广西流入广东的年平均水资源达2186亿立方米,占广东入境水资源总量的92.4% [1] - "十三五"期间广西入粤水质持续为优,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达100% [1] 建行广西区分行绿色金融战略 - 2024年制定《广西区分行支持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明确工业绿色转型、城乡建设低碳发展、生态修复等八大重点领域 [1] - 搭建"1+5+3"专业机构架构:1个区分行绿色金融中心,5个区域绿色经营中心(河池/桂林/贺州/南宁/柳州),3类专营支行(绿色县支行/气候专营支行等) [2] - 创新服务模式,为PPP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如南宁那考河治理项目成为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4][5] 重点环保项目投融资 - 支持河池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绿色制造项目,总投资28亿元,实现工业水循环率95.79%,废水100%回收利用 [3] - 投资4.7亿元建设柳州白沙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18万立方米,采用A/O脱氮除磷等先进工艺 [3] - 投放7323万元贷款支持柳州石碑坪镇/太阳村镇污水处理PPP项目,消除工业废水直排现象 [4] 水环境治理成效 - 河池市近五年地表水考核断面质量稳居全国前十 [3] - 柳州市2020年起连续四年全国地表水质量排名第一 [3] - 南宁那考河项目通过海绵城市技术实现黑臭水体治理,2023年获评全国美丽河湖案例 [4]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与美丽江苏同频“绿”动
江南时报· 2025-06-06 11:12
绿色金融业务布局 -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在"环保担"模式下为建湖县九龙口风景区发放4500万元中长期项目贷款,主要用于景区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这是该行首笔"环保担"支持生态旅游的项目[1] - 截至2025年4月末,该行已累计为江苏2710家节能环保企业提供绿色融资6287.62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超1600亿元[1] - 推出"节水贷"产品,支持实体制造业企业优化用水工艺及公用事业企业开展水环境提升工程,与江苏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协同联动[4] 水资源治理领域 - 建立"三优先"政策(优先受理/审批/放款),2025年1-4月已为7个废水集中处置项目提供12.02亿元贷款支持[5] - 积极响应《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支持工业废水处理、城镇污水收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补短板任务[5] 转型金融创新 - 结合江苏省转型金融政策,落地系统内首笔化工行业转型金融贷款,支持低污染农药生产[6] - 创新推出碳排放挂钩产品,将借款利率与企业碳排放数据动态挂钩,利用总行双碳管理系统计算企业碳排放[7] - 已支持206个碳减排项目,带动二氧化碳减排量205.96万吨[8] 文旅产业赋能 - 采用"金融+文旅+生态"模式,累计向宿迁森迪野生动物世界项目投放2.47亿元,支持其建设太阳能路灯、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设施[8] - 端午假期江苏文旅市场接待1240万人次游客,兴业银行通过绿色融资满足产业更新改造需求[8] 产品创新成果 - 落地全国首单ESG指南多指标挂钩贷款、江苏省首单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创新产品[9] - 为光伏发电、转型金融等企业配置利率与碳减排目标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9]
交通银行亮相第三届碳博会
证券日报网· 2025-06-06 10:52
碳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于6月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交通银行以"绿动交行、碳索未来"为主题参展 [1] - 公司通过七大特色板块展示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和成效,包括绿色出海、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转型、绿色普惠、绿色科技和碳金融 [1][2][3] 绿色出海 - 公司通过境内外联动推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发行全国首单绿色双币种自贸区离岸债券 [1] - 为中东地区某光伏电站项目提供2亿美元融资支持,持续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 [1] 绿色消费 - 公司通过丰富绿色金融主题财富产品货架、创新发行绿色主题信用卡和借记卡、设立碳积分商城等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 - 上海市分行配套推出"沪"惠焕新专题活动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1] 绿色出行 - 上海市分行与申通地铁、上海交通卡公司合作推出"数币乘车码",覆盖上海全域公共交通工具 [1] 绿色转型 - 上海市分行落地全国首笔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向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发放7.5亿元贷款 [2] 绿色普惠 - 公司通过四个特色场景(种苗、菌菇、蜂蜜、汽车产业链)展示其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探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结合的服务模式 [2] 绿色科技 - 2024年创新推出"科创智慧知产贷",依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专属授信模型为绿色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2] 碳金融 - 公司展示其在碳金融服务创新、碳交易市场建设和打造"零碳网点"方面的实践 [3] - 展台设置VR滑雪互动区以推广绿色生活理念 [3]
国泰君安期货商品研究晨报:绿色金融与新能源-20250606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06 09: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镍短线成本托底,但预期偏弱压制[2][4] - 不锈钢面临负反馈与减产博弈,钢价呈区间震荡[2][5] - 碳酸锂基本面疲弱,可关注中美关税修复可能性[2][11] - 工业硅商品情绪改善,需关注上行风险[2][16] - 多晶硅基本面格局依旧弱势[2][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镍和不锈钢 基本面跟踪 - 沪镍主力收盘价121570元,较T - 1下跌1020元;不锈钢主力收盘价12690元,较T - 1下跌30元等多项期货及产业链相关数据更新[5] 宏观及行业新闻 - 印尼调整镍产品资源税率,新政4月26日实施[5] - 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提出或停止向美国出口镍[6] - 印尼CNI镍铁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单条线年产金属镍约1.25万吨[8] - 印尼某镍冶炼厂恢复70% - 80%产能[8] - 菲律宾讨论禁止镍矿出口法案,6月起实施禁令消息待考[8] - 印尼某冷轧厂6 - 7月停产检修,预计影响产量11 - 13万吨[9] 趋势强度 - 镍和不锈钢趋势强度均为0[10] 碳酸锂 基本面跟踪 - 2507合约收盘价60100元,较T - 1下跌980元等多项盘面及产业链相关数据更新[11] 宏观及行业新闻 - 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下跌,5月智利碳酸锂出口数据有变化,本周行业库存增加[12][14] 趋势强度 - 碳酸锂趋势强度为1[15] 工业硅和多晶硅 基本面跟踪 - Si2507收盘价7135元,较T - 1下跌145元等多项期货、基差、价格、利润、库存及原料成本等数据更新[16] 宏观及行业新闻 - 加拿大太阳能制造商在美国投产500MW组件装配厂[17] 趋势强度 - 工业硅和多晶硅趋势强度均为 - 1[18]
今天,金融机构全“绿”以赴
券商中国· 2025-06-06 07:33
世界环境日与绿色金融 -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中国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各地开展多样活动倡导环保行动 [1] - 多家银行通过线上平台普及绿色金融知识,积极参与环保宣传 [1] -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10年增长超20倍,2024年末绿色投融资规模突破5500亿元 [2] - 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400亿元,推出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创新产品 [2] -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重点支持文旅绿色项目,采用"金融+文旅+生态"模式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河北围场农商银行倡导低碳生活习惯和绿色出行方式,推动环保意识普及 [3]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布局 - 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布局不断深入和完善 [4] -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稳定 [5] -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商业银行重视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推动产品服务体系完善 [5] - 银行在绿色信贷创新和绿色债券发行等领域展开积极布局 [5] - 多数银行已建立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 [5] - 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和产品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领域 [6]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银行年报显示绿色投融资业务发展迅速,子公司业务受到重视 [5] - 绿色金融业务有助于银行自身转型创新,同时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6] - 金融机构为终结塑料污染、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6]
三十而“励”展风华 万里鹏程向“新”行
江南时报· 2025-06-05 23:28
公司概况 - 华夏银行南京分行成立于1995年6月6日,是总行设立的首家外埠分行,也是最早进入江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1] - 目前拥有9家二级分行、63家营业机构,实现江苏省设区市机构全覆盖,总资产2200亿元,存款规模超1800亿元,贷款规模超2000亿元 [1] - 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金融系统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1] 战略布局 - 紧扣江苏发展主线,锚定"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向"新"求"质" [1] - 聚焦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累计服务企业6.6万户、个人245万户,投放贷款超3万亿元 [4] - 近十年纳税达百亿元,连续落地全国首单"长江经济带"港口收费收益权ABS、"一带一路"ABS等创新产品 [4] 科技金融 - 一季度末科技型贷款余额126亿元,增幅19%,创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和"五专"服务体系 [10] - 推出科创贷、专精特新贷、投联贷等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遴选科创企业2823户 [10] - 为南京埃斯顿自动化发放1亿元贷款支持高精度减速器技术攻关 [10] 绿色金融 - 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500亿元,占比26%,近三年累计投放绿色贷款近千亿元 [13] - 落地江苏省首笔化工企业转型金融贷款5000万元,实现全省转型金融领域业务突破 [12] - 创新电网侧独立大储融资租赁业务,提供3.2亿元支持200MW/400MWh储能电站建设 [12] 普惠金融 - 近三年累计服务普惠企业超1.5万户,投放普惠类贷款近千亿元,利率累计降幅超90BP [14] - 创新开发普惠八大系列32项金融产品,打造17个民生、产业场景生态 [14] - 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创新设计"粮油贷""粮采贷"等信用类产品 [15] 养老金融 - 养老产业融资增幅达88%,支持盐城、淮安等地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 [16] - 为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发放11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智慧养老研发 [16] - 26家网点被评为"江苏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适老网点",推出"华夏颐养"养老金融系列产品 [17] 数字金融 - 创新推出"数翼通"系列产品,累计服务生态客户超4000户,信贷投放破百亿 [18] - 采用售后回租模式支持江苏某大数据中心GPU服务器升级 [18] - 与省级数据运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构建数字经济创新生态 [19] 重大项目支持 - 建立重点客户专班,开展"插旗行动",支持南京北站、盐城港扩容等省市重大项目 [6] - 协助地方政府争取资金160亿元,助力北沿江高铁、宁滁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6] - 聚焦生物制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筛选白名单2400户,制造业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 [7] 社会责任 - 近十年捐赠资金超1000万元,定点帮扶淮安市兴旺村等多地 [5] - 常态化开展爱心捐赠、阳光助残、"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 [5] - 举办南京青少年科学博览会、"校长面对面""金陵非遗进华夏"等公益活动 [5]
越秀资本: 2024年度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19:31
公司概况 - 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国资委下属多元金融上市平台,拥有"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投资管理+战略投资中信证券"的"3+1"核心产业结构及控股期货、金融科技等业务单元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7][14] - 公司前身为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通过资产重组更名为越秀金控,2022年12月更名为现名,证券简称变更为"越秀资本" [14] - 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注册资本及总股本均为50.17亿元,越秀集团持有公司47%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国资委 [14][16] 业务结构 - 公司营业总收入主要来自融资租赁业务(26.01%)、不良资产管理业务(12.94%)和期货业务(56.75%),2023年营业总收入147.93亿元,同比增长4.39% [24][25] - 融资租赁业务运营主体为越秀租赁,2023年租赁资产不良率0.36%,关注类应收融资租赁款占比1.60%,拨备覆盖率424.61% [26][28][30] - 不良资产管理业务运营主体为广州资产,2023年收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原值123.15亿元,累计回收现金/累计收购成本上升至64.73% [31][33] - 投资管理业务运营主体为越秀产业基金和越秀产业投资,2023年在管基金规模同比增长20.28%,新增8个项目上市 [37][39]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总资产1871.70亿元,同比增长8.0%;所有者权益415.46亿元,同比增长6.1% [9][49] - 2023年营业总收入147.93亿元,同比增长4.39%;净利润33.20亿元,同比下降4.21%;平均资本回报率8.23%,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 [9][48] - 2023年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77.80%,同比上升0.39个百分点;母公司口径资产负债率57.63%,同比上升0.72个百分点 [9][54] - 2023年母公司口径EBITDA 22.72亿元,同比增长50.46%;总债务/EBITDA 12.06倍,同比下降5.01倍 [56] 行业比较 - 与同行业相比,越秀资本业务风险较低,核心主业竞争力强,盈利能力处于较优水平,2023年平均资本回报率8.23%,高于中航产融(2.22%)和国发集团(4.69%) [12][13] - 2023年公司总资产1871.70亿元,低于中航产融(5065.01亿元)和国发集团(2285.11亿元),但高于五矿资本控股(1679.34亿元) [12][13] 战略投资 - 公司战略持股中信证券8.68%股权,维持第二大股东地位,2021-2023年确认投资收益分别为15.90亿元、16.18亿元和16.31亿元 [42] - 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增持中信证券H股,截至2023年末直接、间接合计持有中信证券12.87亿股股份 [42]
越秀资本: 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19:30
公司债券发行概况 - 本期债券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为3年期,品种二为10年期,总计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5] - 债券票面利率为固定利率,采取单利按年计息方式,不计复利[6] - 募集资金将用于赎回到期公司债券本金[6] - 本期债券无担保或其他增信措施[17]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构建"融资租赁、不良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战略投资中信证券"的"3+1"核心产业结构[8] - 业务板块包括控股期货、金融科技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8] - 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2024年收入达30.69亿元,占比提升至23.19%[22] - 融资租赁业务收入32.49亿元,占比24.54%,仍为主要收入来源[22]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2,198.12亿元,同比增长17.43%[10]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2.36亿元,同比下降10.53%[10] - 2024年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下降17.65%[10] - 资产负债率79.11%,较上年上升1.31个百分点[10] - 母公司口径总债务257.99亿元,短期债务占比34.37%[56] 主要业务板块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 - 应收融资租赁款余额527.37亿元,不良率0.46%[26] - 新能源业务装机规模达10.60GW,2024年发电量89.20亿度[26] - 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为主,占比95.09%[24] 不良资产管理业务 - 2024年收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原值313.77亿元[29] - 累计回收现金380.92亿元,回收率56.65%[29] -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余额59.74亿元[31] 投资管理业务 - 在管基金规模499.64亿元,其中母基金173.71亿元[36] - 2024年4个项目完成IPO,51个项目退出[34] - 投资组合包括ABS投资(38.63%)、股权投资(21.17%)等[37] 股东与治理结构 - 控股股东越秀集团持股43.82%,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国资委[16] - 董事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包括战略与ESG委员会[59] - 获得银行授信1,901.34亿元,未使用额度977.20亿元[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