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并肩“破浪”,共挑大梁——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新华日报· 2025-06-06 06:58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 2023年达24 4% 2024年提升至24 7% 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超过25% [1]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打造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包括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 [3] - 长三角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 5万公里 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 沪苏湖高铁等基础设施强化区域"硬联通" [7][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和12家创新联合体设立 15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构建实验室网络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G60科创走廊等平台持续建设 [3] - 大飞机集群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集聚全国超1/3装机配套供应商 产业链相关企业超900家 形成完整产业链 [3] - 无人机企业研发中心在上海 总装基地在苏州 测试场地在合肥 应用场景在杭州 体现跨域协同模式 [4] 区域市场与开放合作 - 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推进共建"信用长三角" 发布5项重点合作项目 实施首个区域性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地方标准 [8] -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能级提升 七届进博会汇聚全球近3000项创新 "大虹桥全球投资并购在线项目库"收录超1200个跨境项目 [10] - 长三角"超级环线"G8388次高铁列车开通 沪苏湖高铁首条横贯沪苏浙 强化区域交通互联 [7][8] 省际毗邻区域共建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57项全国复制推广 元荡核心区实现"四桥"跨域连接 [11][12] - 苏皖交界处顶山—汊河 浦口—南谯 江宁—博望实现联动发展"三连跨" 从示范区升格为经济开发区 [13] - 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 6年新增一个"10万亿级"经济体 [14] 公共服务与民生共享 - 长三角203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全程网办超1483万件 78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用" [19] - "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近30万家 归集岗位超500万个 日均活跃用户突破20万人次 [19] - 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32个市(区)签订一体化合作协议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跨越苏浙五城 [21]
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四稳: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新浪财经· 2025-06-05 12:10
经济形势与政策部署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提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四稳"目标 [1]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1][2] 经济表现与结构亮点 - 工业生产、服务业、内需和出口保持较快增速,经济展现韧性 [2] - 前4个月家电、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速超2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8.2% [2] - 4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10%,新能源汽车、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升级加速 [2] 就业市场与政策支持 - 1-4月城镇新增就业快于时序进度,调查失业率均值5.2% [3] - 一季度发放稳岗资金35.2亿元,就业补助资金238亿元,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563亿元 [3] - 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超1000万人次,推出养老、家政等专项培训计划 [3] 金融支持与企业融资 -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结构性工具利率降0.25个百分点 [4] - 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万亿元同比增11.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15.1% [4][5] - 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环比降0.1个百分点,同比降0.5个百分点 [5] 内需扩张与投资布局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8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 [6] -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文旅、养老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发展冰雪经济等新业态 [6] -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向民间资本推介交通、能源等领域优质项目 [7] 金融政策创新与工具 - 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扩至8000亿元,利率由1.75%降至1.5% [8] - 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领域 [8] - 推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工具聚焦扩量、降价和创新三大方向 [8] 企业服务与就业保障 - 人社部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开展失业人员集中帮扶行动 [10] - 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动态归集就业信息,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 [10] - 央行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流程,在利率和担保费率上加大支持力度 [11][12] 政策协同与长效机制 - 国家发改委完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加强政策预研储备 [13] - 常态化做好政策工具箱系统集成,提高调控前瞻性和协同性 [13]
重生的TA|不妥协的“雪豹”:经验是把双刃剑,该扔就得扔!
新浪财经· 2025-06-05 09:06
公司历史与现状 - 雪豹品牌创立于1984年,曾是八九十年代时尚代表,与长城风衣、梅花腕表等齐名,门店常出现排队抢购现象[2] - 当前仍保持皮革服装行业领先地位,但面临中产阶层"防御性消费"和直播电商冲击的双重挑战[3] 电商战略转型 - 早期电商策略:2010年代在天猫开设首家皮衣电商店,线上年销售额占比超20%,但专门电商款以常规产品半价销售导致综合利润率为负[6][7] - 2024年重大调整:停用电商专供款,实行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客单价从1200元提升至2500元以上,组建20余人专业电商团队[7] - 转型目标:通过统一产品形象消除消费者对品牌的低价认知偏差,转向比拼品质与服务[7] 行业竞争与产品创新 - 行业痛点:电商价格战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形成"皮衣=廉价商品"的认知偏差,可能需5-10年修复[10] - 研发投入:提升至销售额的8%,开发兼具户外功能性与时尚感的新款皮衣,如雷军发布会同款曾5分钟断货[11][13] - 原料与工艺:重点改进皮革透气性和功能性,研究年轻消费者偏好的款式与颜色[11] 管理理念与学习机制 - 经验反思:传统经验在新时代可能成为创新枷锁,需通过持续学习筛选保留有效经验[2][13] - 内部改革:推动全员AI培训及专业知识学习,避免用旧思维解决数字化升级问题[13] 行业展会动态 - 好博会将于6月27-29日在北京举办,首创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四大电商平台联合主办,为优质企业提供采购商对接服务[15]
沭阳以传统焕新重构产业版图
新华日报· 2025-06-05 07:17
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 - 沭阳县锚定"江北工业强县"目标,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97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超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冲刺2000亿元大关 [1] - 江苏机器时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5年内3次增资扩产,去年开票收入突破12亿元,正在建设年产200万套宠物用品的新项目,投产后可新增产值35亿元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沭阳县木质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出台《木质产业焕新三年行动方案》,年内推动70家企业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 [2] - 江苏三只小树新材料有限公司关键工序自动化率突破95%,正在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焕新示范工厂 [2] - 沭阳经开区完成低效用地收储盘活10749亩,园区累计建立高企培育库120余家,获批省星级上云企业近400家 [2] 新兴产业发展 - 沭阳县聚焦低空经济、宠物经济等新赛道,实施"3+3"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3.5% [3] - 江苏康之源粮油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使产能提升6倍,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带动5.5万亩水稻种植,农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 [3] - 宿迁市首个低空经济三产融合项目"花海低空飞行"旅游观光航线带动形成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3] 营商环境优化 - 沭阳经开区推行"975工作法",实施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期",每月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去年累计解决问题426个 [4][5] - 常坤智能科技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5个月,开发区派专人全程帮办,解决各类问题20余项 [4]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大省更强带动力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24
经济大省的核心作用 - 广东、江苏、山东等10个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了超六成的GDP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1] - 经济大省需通过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释放更强带动力 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做大经济增量 - 经济大省需深化市场化改革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稳住经济"大盘" [2] - 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实施"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 培育更多经营主体 [2] -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2] 优化营商环境 - 经济大省需率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带动其他区域跟进 [3] -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治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 保护知识产权 维护公平秩序 [3] - 升级数字化政务服务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激发市场活力 [3] 提升投资效率 -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盘活规模大、闲置久的优质存量资产 开展工业设备更新和绿色装备推广 [4] - 健全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 促进资本向高效能产业集聚 强化投资拉动作用 [4] 高质量发展转型 - 经济大省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 - 推进土地、劳动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5][6] 创新驱动发展 - 经济大省作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需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6]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形成"双轮驱动"效应 提升国际竞争力 [6] 扩大内需体系 - 经济大省需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 增强消费能力和意愿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7] - 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释放内需潜能 [7]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经济大省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 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8] - 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 形成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 [8]
“跳出河南发展河南”(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48
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 河南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12345"高铁出行圈:1小时覆盖省辖市、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3小时通达长三角、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1] - 郑州机场高峰时段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架货机起降 中欧班列(郑州)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通过交通网络串联起朋友圈、产业圈、生活圈 实现从中原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转变[1] 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 - 引进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研究院 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引入科技领军人才[2] - 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生产基地1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整车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8.1万辆(3年前仅6万辆) 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2] - 拥有近1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和1100多万户经营主体 为项目落地提供广阔市场空间[2] 制造业发展 - 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 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和207个中类的197个[3] - 洛轴研发轴承转速达每分钟12万转 应用于大兆瓦风电等"国之重器"[3] - 中铁装备研发国内首台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逐梦号" 开创国内竖井智能掘进先河[3] 对外开放与消费创新 - 蜜雪冰城门店拓展至东南亚和南美洲 胖东来成为"没有淡季的景区"[4] - 吉隆坡—郑州鲜食榴莲包机实现36小时运输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使商品通关仅需2分钟[4] - "全球汇"平台实现进口商品快速通关 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2分钟发出[4] 综合发展 - 对内推动高铁成网畅通出海通道 对外"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协同并进[5] - 通过持续开放塑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锚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新坐标[5]
六个行动·微故事丨道路通,发展更快了!
内蒙古日报· 2025-06-04 23:30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省道220线罕达罕至乌兰布统段公路全长125.755公里 目前完成45%路基工程和15%桥涵工程 建成后将促进沿线农牧业、特色手工业和旅游业发展 [1][5] - S26纳日松至龙口高速公路总投资70亿元 已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采用分段预制+多点同步运输方案解决复杂地形梁板调度难题 [1][2][5] 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 - 省道220线应用夹层施工、风积沙饱水碾压等技术克服地质复杂和材料匮乏问题 同步建设2处下穿铁路框架桥 [5] - S26纳龙高速创新粉煤灰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循环利用率 研发水泥改良黄土填筑技术解决地材匮乏问题 首创桥梁桩柱一体化协同作业体系提升施工效率 [6] 区域经济与战略价值 - 省道220线连接锡林郭勒盟与赤峰市 缩短区域时空距离 作为北疆风景大道组成部分串联达里诺尔湖、乌兰布统等景区 [5] - S26纳龙高速建成后将提升晋陕蒙能源运输效率 改善鄂尔多斯周边群众出行条件 [6] 内蒙古交通投资规划 - 2025年计划完成交通投资480亿元 实施72个重大项目 包括52个公路项目(243亿元)、10个铁路项目(193亿元)和10个机场项目(44亿元) [10] - 重点推进东西大通道+沿边公路提质、呼包鄂1小时通勤圈、跨境铁路连接+口岸直达港口等4类工程 一季度综合交通投资同比增长7.5%至37.3亿元 [10]
6月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4 21:52
中国经济与政策 - 国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4个月营收达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7.3% [6]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前4个月新开工改造小区5679个 [2][8]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提出,2027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85% [12] -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启动,计划3年培育专业服务机构 [13] -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累计销量近1500万辆,2025年活动将于6月中旬启动 [15] 国际合作与开放 - 中国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拓展国际合作 [1][5] -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125亿元人民币国债,认购倍数3.96倍,全年计划发行680亿元 [16] - 服务消费季活动启动,聚焦"乐享美好服务"主题并发布创新案例 [17][18] 行业动态与趋势 - 美国进口钢铝关税提高至50%,美媒称将导致钢铁价格大幅上涨 [21] - 多国批评美国关税政策,德国铝业协会称将削弱制造业竞争力 [22] - 加拿大林火烟雾影响美国及欧洲,202处林火中103起失控 [29] 科技与创新 - 重庆推进数字化城市治理,构建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11] - 夏收夏种采用现代农机与科技,助力粮食丰收 [10] -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标明确,2027年覆盖长江黄河干流 [14]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六论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
新华日报· 2025-06-04 08:49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经济大省需以高质量党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对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作用[1]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为引领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 但仍需突破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弱项[1] - 高质量党建需摆在突出位置 通过党建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要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1]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落实机制 -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贯彻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全链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决策部署 加强政策执行督查[2] - 强化地区与行业分类指导 提升政策制定协同性 加强预期引导以汇聚发展合力[2] 基层党建与新兴领域发展 - 基层党建聚焦"五聚焦五落实"行动 重点提升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产业链党建成效 全省28.3万个基层党组织和564万党员是核心力量[3] - 新就业群体规模达1000万人 需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探索 将其转化为发展有生力量[3] 干部作风与实干导向 - 党员干部需以务实清廉作风开创发展新局面 通过专项整治政绩观偏差等措施营造干事创业环境[4] - 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在严格约束中激发作为 当前需深化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整改[4] - 以改革精神和严标准管党治党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 营造重实干、实绩、担当的氛围[4]
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重大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38
高质量发展理论 -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具有原创性和标识性的重要概念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1] - 高质量发展理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内在逻辑的关键枢纽 [8]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划分为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等阶段,并提出股份资本是"社会资本"的概念 [3]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政策消化期),并逐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论判断 [4] - 高质量发展理论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本质特征的科学总结,为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4] 新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 - 高质量发展需体现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理念 [8] - 实践路径包括:供给端实现产业体系完整和智能化,需求端满足个性化升级需求,投入产出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0] - 宏观经济循环需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畅通,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合理 [11] 新质生产力理论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14] -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 [14] - 该概念首次对生产力进行质态划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15] 产业转型升级 - 我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自我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16] - 前沿科技创新驱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16]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