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展位有限!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招商进行中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9:17
大会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1] - 主办方:思宇MedTech [1]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17日(周四) [8] - 会议地点: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 [6] - 参会规模:约500人 [8] - 会议主题:前沿技术 · 从研发走向临床应用 [1] 大会内容与议程 - 重点探讨话题包括:AI与智能系统、医疗AI与大模型的落地挑战、多模态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如何嵌入医生工作流 [7][9] - 其他专题:影像设备与平台升级、高值耗材与介入创新、能量平台与术中设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 [10][11][12][13] - 圆桌讨论主题:创新产品怎么真正进入科室、用得起来 [14] - 议程拟邀请方向:影像设备、AI平台、高值耗材、能量系统、材料技术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 [6] - 分享内容:产品创新、技术落地、医工协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6] 参会权益与招商信息 - 参展权益:主题演讲、大会现场品牌展位、企业宣传资料发放、活动现场环节嵌入品牌标识 [4] - 招商状态:已经开始,展位有限 [1] - 商务合作联系方式:工作微信号suribot22、手机号13552754250、可直接联系主编赵清、Alice、Jacky、Ziana等团队成员 [1] 其他活动信息 - 重磅奖项评选:全球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将在大会主舞台集中展示与颁奖 [8] - 嘉宾阵容:来自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8] - 报名方法:可通过链接https://hdxu.cn/1fwan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15] 主办方背景 - 思宇MedTech每日报道全球最新医疗科技动态 [17] - 旗下拥有思宇MedTech、MedRobot、眼未来、心未来、骨未来、医影像、探美医界等十多个内容号 [17]
通信行业中期策略:AI算力升级,价值成长主导
中原证券· 2025-06-20 19:08
报告核心观点 - 维持通信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看好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AI 手机、电信运营商板块 [4][6] - 2025 年上半年行业指数和估值先升后降再回升,下半年有望迎来 AI 行业催化事件 [4] - 头部云厂商资本开支展望乐观,AI 算力产业链各环节需求高景气 [4] - AI 手机开启新周期,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4] - 电信运营商经营稳健,分红比例有望持续提升,有望借助 AI 重构商业模式 [4] 行情回顾及行业经营情况 行情回顾 - 截至 2025 年 6 月 13 日,通信行业指数上涨 0.95%,排名第 17 位,估值中枢处于历史平均偏下水平 [13][14] - 2025 年 1 - 2 月行业估值抬升,2 - 4 月指数波动大,4 月中旬以来逐渐回升 [14] 通信行业经营情况 - 2025Q1 通信行业 122 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 6464.86 亿元,同比增长 2.1%,归母净利润 515.40 亿元,同比增长 6.4% [17] - 2025Q1 行业整体毛利率 26.55%,净利率 8.53%,费用率有所下降 [18] 细分板块情况 板块业绩增速 - 2025Q1 营收同比增速前三为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线缆、消费电子零部件,后三位为黑色家电、专网通信、电信应用 [21] - 2025Q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前三为卫星互联网、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线缆,后三位为黑色家电、专网通信、网络优化与运维 [22] 电信运营商 - 2025Q1 营收 5016.23 亿元,同比增长 0.8%,归母净利润 421.01 亿元,同比增长 3.6% [28] - 毛利率 27.23%,净利率 9.04%,费用率有变化,板块整体增速放缓,利润稳健,AI 算力与云服务有望驱动价值重估 [29][31] 光通信 - 2025Q1 营收 213.17 亿元,同比增长 56.7%,归母净利润 44.4 亿元,同比增长 105.2% [36] - 毛利率 34.27%,净利率 21.61%,费用率下降,生成式 AI 推动需求增长,预计 1.6T 产品需求 2026 年快速增长 [38][40] 线缆 - 2025Q1 营收 333.95 亿元,同比增长 8.5%,归母净利润 18.4 亿元,同比增长 39.7% [43] - 毛利率 16.79%,净利率 5.68%,费用率下降,多领域应用需求增长,海外通信网络建设空间大 [44][46] 光通信 产业链话语权较强的厂商集中在上游和下游两端 - 光通信行业是技术、人才、资金设备密集型产业,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话语权较强的厂商集中在上游和下游 [51][55] 国内外云厂商持续加大资本开支 - 2025 年亚马逊等北美四大云厂商大幅加码资本开支,2025Q1 合计 7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4%,我国三大云厂商 2025Q1 资本开支合计 549.9 亿元,同比增长 99.6% [57][59] 数通市场 - 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算力的需求推动数通市场发展,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 50%速度增长,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加快发展 [60][63][67] 电信市场 - 全球运营商向 10G PON 升级,未来将向 50G PON 演进,我国 5G 基站建设推动电信市场光模块稳定增长 [72][80] 光通信作为高速、大容量、低时延的传输方式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光芯片 - 光芯片是光通信产业链核心,全球光芯片市场 2023 - 2027 年 CAGR 预计为 14.86%,中美贸易摩擦加速国产化替代 [89][94][101] 光模块 - 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 2024 - 2029 年以 22%的 CAGR 增长,1.6T 光模块预计 2026 年需求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102][111][115] 光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硅光是光模块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硅光解决方案集成度高,客户对硅光接受度有望提升,预计使用基于 SiP 的光模块市场份额将增加 [118]
华为:昇腾芯片,盘古大模型5.5发布
是说芯语· 2025-06-20 17:59
盘古大模型5.5发布 - 盘古大模型5.5正式发布 包含自然语言处理 多模态等5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 [1] - 盘古NLP大模型发布718B MoE混合专家模型 在知识推理 工具调用等领域达到业界第一梯队 [2] - 盘古多模态大模型创新发布盘古世界模型 为智能驾驶 具身智能等构建数字训练空间 [2] 技术升级与应用 - 盘古NLP大模型在高效长序列 低幻觉 快慢思考融合 Agent等特性上升级 [2] - 盘古CV大模型升级为300亿参数MoE视觉大模型 支持多维度泛视觉感知 [3] - 盘古预测大模型采用triplet transformer架构 能融合处理多源异构行业数据 [3] 行业落地案例 - 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 500多个场景中落地 [1][4] - 海螺水泥通过盘古预测大模型优化配料 增加固废利用 [3] - 宝武钢铁实现高炉精准控制 单炉日省燃料20吨 [3] - 云南铝业年省电2600万度 天津能源达成100%供热均衡 [3] - 中国石油"昆仑大模型"在装备制造领域效率提升约40%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改良水稻株型 降低株高25%并提升抗倒伏性 [3] 行业大模型发布 - 华为云发布盘古医学 金融 政务 工业 汽车五个行业自然语言大模型 [4] - 行业大模型将在6月底正式上线 [4] 创新应用领域 - 盘古世界模型可用于火星车避障训练 生成火星数字物理空间 [2] - 盘古科学计算大模型应用于气象预报 灾害预警 能源发电预测 [3] - 华为云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提出R2C开放协议 [2]
2025年第23周:数码家电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20 17:08
家电行业观察 - 中国厨电企业通过AI技术融合推出智能化产品吸引用户,如"食神"大模型,但面临高溢价和数据安全问题 [1] - 行业受房地产下行和海外竞争影响,企业尝试多元化发展、优化设计并加速出海 [1] - 未来厨电企业需拓展饮食产业链,借助AI赋能降低下厨门槛,重塑市场格局 [1] AI眼镜市场 - 2024年一季度全球AI眼镜销量达60万台,同比增长216%,预计2025年销量达550万台 [2] - Meta引领行业,苹果等加速布局,中国产品多停留在"PPT"阶段 [2] - AI眼镜因成本低、佩戴舒适受青睐,但技术设计平衡、SKU不足及产能问题仍制约发展 [2] 空间计算设备 - INAIR新款AI空间计算机2 Elite Suite主打轻量化与高效办公,适合多窗口操作和隐私保护 [4] - 苹果Vision Pro融合数字与物理世界,但价格高、续航有限 [4] - 魅族StarV Air2以超轻设计提供日常辅助功能,但缺乏复杂任务处理能力 [4] 卫浴行业趋势 - 卫浴行业向舒享空间进化,场景化、智能化和适老化成发展趋势 [5] - 智能产品融入健康监测与无感交互技术,适老化改造聚焦无障碍设计 [5] - 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强调技术深耕与人文关怀 [5] AI眼镜市场竞争 - 5月已有10款AI眼镜新品发布,硬件性能向高端手机看齐,重量降至40g以内 [6] - 2025年Q1销量同比增长45%,但缺乏"杀手级"功能,用户体验不足 [6] - AR眼镜占主导,AI非核心卖点,国产厂商需优化实用性、拓展场景 [6] AI大模型竞争 - 国内AI大模型市场进入淘汰整合阶段,互联网巨头与新兴企业主导竞争 [7] - 字节跳动、阿里、腾讯分别通过低价策略、开源路线和多模态优化抢占市场 [7] - 新兴势力如阶跃星辰、智谱AI快速崛起,"AI六小龙"出现分化 [7] 人形机器人发展 - 全球19家知名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源于马斯克擎天柱及生成式AI技术推动 [8] - 车企具供应链优势,但行业面临供应链管理、商业化订单不足及技术瓶颈 [8] - 人形机器人处于早期阶段,技术与市场接受度是关键挑战 [8] 数据产业发展 - 中国目标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超10%,2030年数据产业规模达7.5万亿元 [9] - 已构建335个高质量数据集,支撑国产大模型研发 [9] - 国家数据局提出制度创新与市场化方向,强调数据安全与高效利用 [9] 冰箱行业创新 - 2025年一季度冰箱市场量额双增,中高端产品引领增长 [10] - 头部企业如海尔、博西家电在保鲜、健康管理和设计上实现差异化创新 [10] - AI将推动冰箱向"生成式智能"发展,构建智慧家庭生态 [10] 头部品牌动态 - 小米将创新业务分部更名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经营分部",聚焦AI战略 [11] - 苹果获批"Wearable Loop"专利,采用环状或带状设计,支持多模式输入与输出 [12] - 腾讯升级QQ浏览器为AI浏览器并推出QBot,强调智能体作为新应用形态的重要性 [13] - 美图与阿里达成2.5亿美元可转债合作,将在电商、AI技术和云计算等领域展开合作 [14][15] - 谷歌升级搜索引擎并推出Gemini 2.5 Pro模型,具备多路径推理能力 [16] - 腾讯AI助手"元宝"DAU增长超20倍,计划通过微信+元宝组合布局AI Agent赛道 [17]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手握620亿港元资金,加速布局科技领域,已投资超100个项目 [18] - 荣耀进军机器人领域,展示一款跑步速度达4m/s的机器人,计划五年内投入超100亿美元 [19] - 大疆将于6月推出扫地机器人,进军清洁机器人市场 [20] - 海信宣布开源66项三筒洗衣机核心专利,共建"技术共享生态" [21] - TCL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开发垂直领域大模型 [22][23]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5
快讯· 2025-06-20 16:16
智通财经6月20日电,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分享了盘古大 模型在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的丰富创新应用和落地实践,并发布盘古大模型5.5,在自然语言处 理,多模态等5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5 ...
亚马逊云现场一手
小熊跑的快· 2025-06-20 16:13
大模型竞争格局 - Claude 3.7和4系列模型性能已与OpenAI O1系列分庭抗礼 单日token处理量接近持平 [1] - 云计算厂商模型阵营分化明显 AWS不主推OpenAI GPT和Gemini系列 Google云部署Claude而非GPT 微软云亦未主推Claude [2] 芯片技术进展 - Trainium2当前支持6万卡集群部署 在推理需求推动下加速推广 Inferentia芯片迭代停滞 预计年底推出Trainium3 [3] 云计算基础设施 - 亚马逊基于CPU的计算基础云规模居行业首位 持续获得市场认可并通过降本优化竞争力 [4] - 应用开发架构分为三层:基于GPU的Sagemaker 基础模型API一体化平台Bedrock 面向高阶用户的Q平台 [5]
一个上海AI独角兽爆发了
投资界· 2025-06-20 16:0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MiniMax由89年博士闫俊杰于2022年初在上海创立,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研发,是国内最早布局大模型的两家企业之一 [4][5][6] - 创始人闫俊杰曾任职商汤科技副总裁,发表顶级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10000次,具备深厚学术和技术背景 [4] - 公司成立3年估值超30亿美元,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23年6月2.5亿美元融资和2024年6亿美元A轮融资 [24] 技术突破与产品 - 2024年6月发布MiniMax-M1模型,支持100万上下文输入和8万Token输出,RL成本仅53万美元,推理效率数倍于同类模型 [12][14] - 推出视频生成模型Hailuo 02,参数量扩大3倍,数据量扩大4倍,成本优势明显,在AA视频竞技场"Image to Video"排名第2 [16][17][18] - 语音大模型Speech-02在国际权威评测榜单Hugging Face TTS Arena和Artificial Analysis拿下双料冠军 [20] - 2024年发布通用智能体MiniMax Agent和视频创作Agent Hailuo Video Agent,可完成长程复杂任务 [26][27]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公司大模型与全球终端用户日交互量达30亿次,海螺AI月访问量曾位列全球第一 [9] - 开放平台拥有全球超5万名企业客户和开发者,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公司是国内首个推出MoE架构大模型的企业,abab6系列开创了MoE架构商业化部署先河 [7][8] - 在软件工程、长文本理解和工具使用等生产力场景中表现突出,部分指标超过Gemini 2.5 Pro [14][15] 发展战略 - 坚持技术驱动路线,优先开发算法上限高的功能,避免精力分散导致模型进步速度变慢 [6] - 选择非共识技术路径,如早期投入MoE架构而非跟随主流稠密模型迭代 [7] - 通过开源策略构建商业化突破口,形成规模化落地以获取持续发展资源 [16] - 按照"未来愿景型"创新路径发展,专注AGI长期目标而非短期痛点解决 [21][28]
2025必看!大神Karpathy封神演讲:AI创业不造钢铁侠,而是造钢铁侠的战衣
量子位· 2025-06-20 13:53
软件3.0时代 - 软件在过去70年基本没变 但最近几年连续经历两次根本性变革 从传统编程到神经网络再到自然语言编程大模型 [2][5] - 大模型是可编程的 提示词就是程序 用自然语言编写 标志着软件3.0时代的到来 [4][5][6] - 软件1.0是传统代码编程 软件2.0是神经网络权重参数调整 软件3.0是自然语言编程大模型 [11][31] 大模型三重属性 - 工具属性:类似电力网络 前期高资本投入建设基础设施 后期按API使用量收费 需求特征为低延迟、高稳定性、质量一致 [8] - 工厂属性:训练需巨额资本 技术路线复杂 研发集中在少数公司 软件可复制性使护城河不如硬件牢固 [9] - 操作系统属性:形成复杂软件生态系统 闭源巨头与开源社区并存 当前类似计算的1960年代 模型集中在云端 [12][13] 大模型能力与局限 - 拥有百科全书般记忆 能记住Git提交哈希值等人类难以记忆的内容 [15] - 存在认知缺陷 产生幻觉、缺乏自我认知、犯低级错误如9.11大于9.9 数错字母数量 [16] - 患顺行性失忆症 上下文窗口即工作记忆 每天被清空 无法持续学习巩固知识 [16] AI应用机遇 - 最大机遇在构建半自主化产品 提供自主性滑块 控制权始终在人类手上 如Cursor的代码重构层级选择 Perplexity的搜索深度选择 [17][21][22] - Vibe coding兴起 大模型理解自然语言使人人可编程 但部署环节仍依赖传统人工操作 [24][25] - 需为AI agent重建基础设施 当前软件为人类设计 需转向大模型友好格式 如Markdown文档替代点击指令 [25][26] 行业发展趋势 - 需重写海量代码 专业程序员与vibe coder共同参与 未来十年自主性滑块将逐步右移 [28] - 中期大模型渗透企业级工作流 代码、文档、数据分析全面智能化 [29] - 长期普及类贾维斯智能助手 但人类始终是闭环决策者 [30] - 从业者需同时掌握Software 1.0代码、2.0模型训练、3.0提示词工程 [31]
从 GPT 到 Agent,技术与业务如何“双向奔赴”
36氪· 2025-06-20 08:05
大模型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GPT的出现标志着AI技术从垂直领域专用转向具备通用推理和自然语言能力的划时代突破 [2][3] - 大模型成本呈现指数级下降趋势:2024年5月DeepSeek模型效果媲美GPT-4但成本仅为其10%,2025年AI NPC交互场景中数千玩家月消耗仅几十美元 [10][11] - 行业认知从"必须自研大模型"转向聚焦应用层创新,LLaMA开源和RAG技术普及加速了这一转变 [8] 产品落地与商业模式 - 未来产品形态将演变为MAAS(Model as a Service),交付物从代码转变为模型驱动的动态能力 [5][13] - 构建"产品-数据-模型"铁三角闭环成为核心竞争力,Cursor通过积累用户行为数据训练专属编程小模型形成壁垒 [9][12] - 通用大模型将基础设施化,真正创新发生在垂直场景应用层,需结合领域专业知识构建数据飞轮 [5][18] 技术突破与挑战 - 模型基座能力达到临界点驱动Function Calling等技术的实际应用爆发,Claude 3.7发布是重要里程碑 [16] - 当前技术瓶颈包括记忆机制缺陷(需依赖RAG变体解决)和多模态情境理解能力不足 [23][25][26] - 任务拆解策略可缓解模型能力限制,将复杂需求分解为简单子任务能显著提升输出稳定性 [22] 人才结构与能力要求 - 传统垂直专精人才向具备跨领域视野的"超级个体"转型,工程师代码产出量通过AI工具实现20倍提升 [27][28] - 未来核心能力是Agent管理与战略架构,需掌握从商业设计到技术实现的全局规划能力 [27][29] - AI时代淘汰机械执行者(码农),但具备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创造型人才(程序员)价值凸显 [31] 创业机会与竞争格局 - 通用Agent创业窗口期短暂,Manus的成功依赖首因效应和资本叙事,后续模仿者面临巨大挑战 [20][21] - 垂直领域Agent因深度结合行业know-how和数据闭环仍具价值,但需警惕巨头下场垄断 [12][16] - 数据孤岛构成独特优势,通用大模型难以复制的私域数据和产品耦合形成真正壁垒 [11][12]
云知声IPO:12亿亏损背后的业务困局与项目制生死考
36氪· 2025-06-20 07:15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于2025年3月30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6月12日披露聆讯后招股书,即将完成IPO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覆盖医疗和日常生活领域,技术从智能语音演变为大模型,经历13年发展 [2] - 2020年曾尝试科创板IPO但因数据争议失败,2023年起三次向港交所递表 [3]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9.39亿元(同比增长29.16%),其中日常生活业务贡献7.40亿元(占比78.5%,同比+27.81%),医疗业务1.99亿元(同比+28.38%)[4][11][12] - 2024年亏损4.54亿元(同比扩大21.39%),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355.24%(同比+47.28个百分点),净资产-27.54亿元(同比-18.16%),短期借款1.45亿元(同比+123.08%)[5] - 现金流1.56亿元(同比-58.84%),按2024年现金净流出2.23亿元计算仅能维持不足5个月运营 [11] 客户与业务模式 - 医疗客户数长期停滞在160家左右,日常生活客户仅411家,主要客户数在2024年出现下滑 [1][12][14] - 客户集中度高,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分别为30.8%、27.4%、26.7%,世茂集团爆雷导致2630万元坏账 [4] - 项目制模式导致客户留存率从2022年70.4%暴跌至2024年53.3%,但单客户收入提升(医疗120万元/客户,日常生活180万元/客户)[13][15] 研发与技术布局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87亿、2.86亿、3.70亿元,占营收30%-40%,但2024年外包支出达2.1亿元 [9] - 2018年推出边缘交互式AI芯片UniOne系列,2023年提供1300万颗消费级AI芯片 [7] - 2023年发布600亿参数山海大模型,形成"Atlas AI基础设施+云知大脑+AI应用解决方案"架构,但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 [9][10] 融资历史与资本运作 - 10年内完成11轮融资总额超3.4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京东科技等30多家机构 [2][3] - 2023年D++轮融资7亿人民币,2021年D+轮融资近1亿美元 [3] - IPO募集资金拟用于Atlas AI基础设施研发、人才培养、国际化扩张等 [11]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早期以语音识别为主,2016年后被图像识别技术取代关注度,面临AI四小龙竞争压力 [6] - 大模型领域参数规模、算力支持不足,引入DeepSeek后山海大模型地位尴尬 [10] - 项目制导致高成本、低毛利和技术空心化,需转向产品标准化和垂直领域聚焦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