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
搜索文档
华西证券:AI应用细分化场景加速突破,重点关注工业智造相关AI应用落地
新浪财经· 2025-11-11 08:42
AI产业发展阶段 - AI产业用户习惯逐渐形成,行业正在进入快速迭代的竞争深水区 [1] - 通用高频场景基本完成布局,头部互联网企业通过高频升级模型提升用户体验 [1] - 未来AI应用有望向更细分、深度的场景挖掘,包括教育、医疗、办公等 [1] AI技术落地与普及 - 国产大模型持续开源迭代,推动行业应用大模型落地 [1] - AI手机和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 [1] - 我国AI在政策推动与产业落地进程中加速应用突破阶段 [1] 行业应用重点 - 行业重点关注工业智造相关的AI应用落地和数字化应用 [1] - 持续推进包括先进制造在内的应用 [1]
李飞飞最新长文:AI的下一个十年——构建真正具备空间智能的机器
机器之心· 2025-11-11 07:47
文章核心观点 - 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前沿,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创造和交互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方式,重塑叙事、创意、机器人学、科学发现等领域 [5][17] - 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AI在空间智能方面与人类存在巨大差距,缺乏对物理世界的整体性理解和交互能力 [14][15] - 实现空间智能需要构建全新的“世界模型”,该模型需具备生成性、多模态性和交互性三大核心能力 [17][18][19][20] - 空间智能的应用潜力巨大,将赋能创造力、机器人技术、科学、医疗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其目标是增强而非取代人类能力 [30][38][40] 空间智能的定义与重要性 - 空间智能是人类认知的脚手架,定义了人类如何与物理世界互动,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基础 [10][13] - 人类依赖空间智能完成日常行为,如停车、接钥匙、在人群中穿行等,这种流畅性是机器尚未具备的 [10] -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时刻,空间智能屡次扮演核心角色,例如埃拉托色尼计算地球周长、发明珍妮纺纱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等 [11][12] - 当前最先进的多模态AI模型在估算距离、方向、大小等任务上表现仅略高于随机水平,无法预测基本物理规律,生成的视频缺乏连贯性 [14] 构建空间智能世界模型的框架 - 世界模型是一种新型生成式模型,需在语义、物理、几何与动态等多重复杂世界中进行理解、推理、生成与交互 [17] - 核心能力一:生成性——能生成在感知、几何与物理层面保持一致的世界,对世界的理解必须与过去状态保持连贯 [18] - 核心能力二:多模态性——能处理多种形式的输入(如图像、视频、文本指令、手势等),并预测或生成完整的世界状态 [19] - 核心能力三:交互性——能根据输入的动作生成下一个世界状态,输出需与物理规律及动态行为相一致 [20] - 构建世界模型面临三大挑战:定义通用训练任务函数、获取和处理大规模多模态训练数据、开发新型模型架构与表征学习算法 [23][24][25] 空间智能的应用前景 - 在创造力领域,空间智能将改变故事创造与体验方式,例如World Labs的Marble平台使创作者能快速创建并迭代可自由探索的三维世界 [32][33] - 在机器人领域,世界模型将扩展机器人的学习能力,通过仿真训练帮助机器人理解、导航并与物理世界互动,成为人类的伙伴与协作者 [34][35][36] - 在科学、医疗与教育等长远领域,空间智能能模拟实验、加速药物发现、实现沉浸式学习,从而增强人类的专业能力与加速发现 [38][39][40] - 空间智能的应用涵盖不同时间维度,从面向创作者的工具到中期的机器人学雄心,再到长期的变革性科学应用 [30]
'Higher for Longer' Fed Stance Faces Bearish SPX Signal
Schaeffers Investment Research· 2025-11-10 22:37
货币政策与市场背景 - 美联储在2022年3月16日正式结束上一轮量化宽松周期后 开启了量化紧缩周期 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从接近零升至525%至55%的峰值 [2] - 美联储在紧缩周期中保持鹰派基调 其货币政策核心是利率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 以致力于实现物价稳定和最大就业的双重使命 [3] - 随着通胀率从2022年8%的峰值回落至接近2%的目标 美联储在2024年9月18日的FOMC会议上宣布降息50个基点 标志着其向鸽派转向 [4][5] 股市表现与驱动因素 - 美联储降息决定受到市场欢迎 标普500指数在此后上涨近10% 直至特朗普总统连任 [5] - 尽管特朗普政府宣布关税政策导致股市暴跌超过20% 但市场情绪随后恢复 主要受人工智能热潮推动 [6] - 人工智能热潮推动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从关税政策后的低点上涨超过40%和60% 但市场广度收窄至2003年以来未见的水平 [7] - 在市场参与者的"逢低买入"和"逢高卖出"心态驱动下 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9] 技术分析与近期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11月3日 标普500指数在一个连接5月23日以来更高低点和7月初以来更高高点的通道内有序上行 [10] - 在10月29日测试该通道顶点和上边界后 标普500指数当周开盘低于该水平 并在周二出现具有看跌意味的"岛形反转"技术形态 [10] - 尽管当周波动性测试了人工智能驱动市场的韧性 但整体上行趋势在测试多个关键支撑位后仍得以保持 [11] 市场回报统计数据 - 在3个月期间 所有3980个回报数据的平均回报为309% 中位数回报为392% 75%的回报为正 平均正回报为606% 平均负回报为-560% [14] - 在1个月期间 所有3964个回报数据的平均回报为105% 中位数回报为164% 68%的回报为正 平均正回报为326% 平均负回报为-356% [14] - 在1周期间 所有3980个回报数据的平均回报为025% 中位数回报为042% 61%的回报为正 平均正回报为154% 平均负回报为-174% [14]
当所有人都相信AI:这九张图看清“背后的隐忧”
华尔街见闻· 2025-11-10 21:19
AI投资热度与市场情绪 - 尽管市场经历抛售后各方为AI进行有力辩护,但多项指标显示当前AI投资已达到极端水平[1] - 大型科技股七强(Mag 7)的3个月25 delta看涨期权偏斜度处于历史高位,反映投资者对上涨的极度乐观预期,该指标自2012年5月以来处于91百分位数[2] - 大型成长股和科技股的持仓水平重新回到多季度高点,显示资金大量涌入该领域[4] 投资者行为趋同 - 基本面对冲基金已拥抱高贝塔股票,即大型科技AI宠儿,其偏好股票已与散户投机者趋同[6] - 专业投资与投机资金在同一赛道上拥挤不堪[6] 历史表现与市场波动性 - 历史数据显示AI相关股票曾多次出现相对市场的大幅回调,随后才被资金逢低买入,表明AI投资并非只涨不跌[8] - 市场叙事快速转变,例如从“搜索正在消亡”到“谷歌实际上是AI领导者”的观点在极短时间内发生180度转弯,反映市场情绪的不稳定性[16] 宏观经济与系统性风险 - 家庭股票配置已达创纪录水平,若AI科技估值出现裂缝,仅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冲击就将拖累美国GDP下滑2.9%[10] - 产业集中度加剧系统性风险,英伟达几乎支撑着每一个主要AI参与者(除Anthropic外),供应链结构高度集中[12] 行业信用风险 - 科技行业的信贷风险指标出现分化,其信贷风险急剧上升,而银行业相对平静[18]
澳洲会计师公会调查:大多数港企已采用人工智能(AI)工具
证券时报网· 2025-11-10 18:29
调查结果显示,亚太地区企业对AI应用呈显著增长,有89%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12个月内已采用AI,较 上次调查的69%增幅明显。在中国香港,88%的受访者表示已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例如ChatGPT、 Copilot等。当被问及AI的应用程度时,65%的受访者主要应用第三方AI工具于部分业务领域或偶尔使 用。 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理事及Web3及新兴科技委员会主席冼君行博士指出,香港企业对AI的认知虽 高,但距离真正释放其价值仍有一段距离:"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使用第三方AI工具,显示香港对AI的认 知度相当成熟。然而,许多企业仍停留在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阶段,仅以AI工具提升生产 力,例如处理重复性工作及流程自动化。政府及专业机构可加强教育与推广,释放AI的真正潜力,例 如透过进阶技术如预测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及代理型AI(agentic AI),重塑商业模式与工作流 程,并逐步推进至符合策略目标的生产级应用。" AI的普及正在重塑会计与财务等行业的招聘趋势。尽管有42%的香港受访者表示目前招聘方式未见改变 或言之尚早,但已有17%的受访者指出,因AI技术的 ...
AI狂造人类失踪案,百万网友疯狂上头,爆款视频脑洞太离谱,原地笑疯
36氪· 2025-11-10 16:53
最近,各种脑洞大开的「人类失踪」视频开始在网上爆火,播放量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过,这些事情根本没发生过,全是由AI批量炮制的!大波 网友边看边喊上头,在留言区真情实感起来。这些AI脑洞真假难辨,直接骗过了不少人,攻击力堪比「兔子蹦迪」。 AI又开始给人类深夜投毒了。 它们生成的新闻和「真实犯罪」故事,正在淹没YouTube! 这些爆款失踪故事,简直堪称是电子奶瓶,让百万老外嘬得根本停不下来。 FBI发起了最大规模的内部搜查,但一无所获。 四年后,一名无家可归的男子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寻求庇护,却偶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调查人员在里面发现的东西,将揭露难以想象的恐怖事 实,并震动整个调查局…… 现在YouTube最火的频道「Nest Stories」,最近就爆了。 它的视频观看量动辄几十万,成百上千个网友在留言区激情讨论剧情,人气爆棚。 比如下面这个「1987年失踪的FBI探员」视频,热度直接冲爆。 甭管是不是AI,你就说好不好看吧 打开这个视频,你就知道它为什么那么火了——太有那味儿了。 1987年,FBI特工Nathan Reigns离开达拉斯办公室,与一名线人会面,之后就失踪了。 怎么样,光看上面这 ...
88%的公司在用AI,但只有39%吃到真金白银?麦肯锡2025 AI报告来了!
量子位· 2025-11-10 15:42
总共有5个结论: 梦瑶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麦肯锡 刚刚发布了 2025年AI最新报告 ,一组数据让人"破防": 88%的组织都在用AI,但只有39%的组织吃出了"真金白银"。 这份 《The state of AI in 2025》 回答了AI时代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用了AI之后,大家到底过得怎么样? 1.多数企业已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使用AI,AI几乎已成标配。 2.看似大家都在用AI,但真能用到"见效赚钱"的,其实不到四成。 3.人人都在谈Agent,但真正跑通业务流程的企业,仍是少数派。 4.只有高绩效企业能真正尝到AI红利。 5.AI岗位正吃掉招聘预算,传统岗位被替代、AI人才被争夺,组织结构正在被重写。 AI普及是真的,但规模化落地还早 麦肯锡这份《The State of AI in 2025》调查了全球来自各行业的近2000家组织,其中一个最直观的数字是: 88%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在至少一个业务职能中使用AI技术,比去年整整高出了10个百分点。 但,用上不等于用深,更不等于用出钱。 看着很热闹,真正能赚到钱的却不多,不少企业想靠Agent一步起飞,但更多的还停在起 ...
AI是否会取代人类探索者?天文研究员与哲学教授的跨界对话
新京报· 2025-11-10 14:51
近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UP!》编辑部与三联书城读书会联合主办的"谁在探索未来:AI、人 类和科学的边界与越界"主题对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中国科 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楠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余明锋,展开一场跨越天文学与哲学的思想对 谈,话题从宇宙的深空延伸至人类意识的深处。 区分"短期、中期与长期"三种视角 "天文学不是占星术。"活动现场,李楠从天文学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谈起——古人观星以定历法, 从而确立时间与农业文明;牛顿、伽利略的天文观测掀起近代科学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而 今天,"他说,"天文学再次让我们重新认识宇宙与自身。"现代天文学已进入"数据海啸"时代,例如正 在建设的国际合作项目"平方公里阵列(SKA)",建成后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人类历史上所有互联 网数据的总和。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AI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成为科研的"必需路径"。 李楠回顾了自己从2017年开始从事AI与天文交叉研究的经历,从早期的机器学习处理"体力活",到今天 大语言模型带来的知识探索可能,AI正在成为科学家身边的"贾维斯"——一如钢铁侠的智能助手。 ...
大幅裁员!内镜巨头宣布全球转型,布局AI与机器人
思宇MedTech· 2025-11-10 13:28
战略转型核心 - 公司宣布全球战略转型计划,旨在重塑内镜驱动的医疗未来,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医疗生态系统的融合 [2] - 战略核心是构建智能化内镜生态,公司目标是从硬件制造商转型为以智能、互联与临床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医疗科技企业 [3] - 新战略的三大支柱包括创新驱动增长、简化高效和责任明确,其中创新驱动增长聚焦AI赋能内镜、手术机器人及云端互联解决方案 [5][6] 组织与成本优化 - 为提升效率与敏捷性,公司将进行全球组织结构优化,预计削减约2000个职位,主要集中于后台支持与非核心管理环节 [2][7] - 通过组织优化,公司预计每年可节省约240亿日元(折合约1.5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7] - 节省的资金将主要投入AI算法研发、数字内镜影像系统以及柔性机器人技术等重点项目 [7] 财务目标与资本策略 - 公司设定了至2029财年的财务目标,包括年均收入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以及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 [10] - 资本分配策略将保持平衡与灵活,重点投向创新投资、股东回报和战略并购 [10] - 战略并购将聚焦微创手术、数字医疗与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10] 管理层调整 - 公司宣布多项人事变动以支撑战略执行,Keith Boettiger将自2026年4月1日起出任执行董事兼胃肠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 [10] - Yasuo Takeuchi将于2026年3月底正式卸任执行主席及ESG负责人,结束其40年的任职生涯 [10]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此次转型标志着公司从内镜制造商向智能诊疗生态的再造,AI与机器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2][13] - 行业层面,对内镜的定义将从观察工具演化为智能诊疗平台,AI算法与机器人组件需求预计将持续上升 [16][17] - 组织重构旨在缩短决策链条,提升全球资源调配效率,为创新投入创造空间 [14][15]
狗也被AI抢饭碗?好莱坞动物演员全下岗,观众直接翻脸了
36氪· 2025-11-10 12:11
在好莱坞,AI连动物演员的位置都抢走了!真实的动物被算法重建成更完美的数字替身。有人说这是技术的善意,能让动物不再受训练之 苦;也有人说,这是一场「无声的驱逐」的革命。当连呼吸都能被算法生成,我们该怀念的,或许不是那些动物,而是它眼里那一点不完美的 生命力。 在「超人」的片场,一只名叫Ozu的救助犬,正乖乖地对着镜头坐好。 导演举起手,工作人员调光,摄影机开始运转。在那一刻,Ozu是片场里最认真、最纯粹的演员。 可当电影上映,观众看到的「它」,已经不是真实的那只狗。 后期团队用AI和CGI技术,把它的表情、奔跑、甚至尾巴的摆动,全都重塑成了一个完美的数字生物。 它的灵魂被复制,肉身被删除。 而好莱坞,也在悄悄上演一场「去生命化」的革命。 AI不只在抢人类演员的饭碗。连那些陪我们哭、陪我们笑的动物,也开始从银幕上消失。 好莱坞的动物演员,被AI「劝退」 在好莱坞,AI取代的不只是人。 那只曾在早间新闻、美眉校探里出镜的狗演员Rocco,如今只能偶尔接个广告维持生计。 据报道,越来越多的制片厂,已经不再请真正的动物上镜,而是选择在后期用AI和CGI去生成它们的「表演」。 一家名为Studio Animal S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