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搜索文档
李泽楷又要有大动作!旗下富卫集团火速启动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06 18:02
公司IPO背景 - 公司第四次冲击港股IPO 此前多次因市场低迷和估值不理想搁浅 [6] - 2024年宣布扭亏为盈 并引入中东主权基金和日本SOMPO集团作为基石投资者 合计投资2.5亿美元 [2][8]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通过收购AIG亚洲业务建立 目标为打造亚洲本土化保险集团 布局东南亚10个市场 [5][13] 财务状况 - 2023年全年亏损持续 总负债高达190多亿人民币 2024年宣称盈利但营业利润微薄 [3][6] - 资金压力达临界点 高负债和高利息成本使运营承压 保险主业难以支撑 [3][16] - 盈利模式依赖并购和扩张 高利率环境下压力显著 [6][16] 业务结构 - 业务覆盖10个东南亚市场 但各市场保险渗透率、监管政策和客户行为差异大 难以形成统一产品逻辑 [5][13] - 业务模型复杂 泰国依赖银行渠道薄利快销 香港主打中高端储蓄险 印尼靠代理人渠道 缺乏规模效应和品牌溢价 [13] - 2023年市场渗透数据显示 仅香港市场排名靠前 其他地区仍处于铺摊子阶段 [13] 上市策略与挑战 - 基石投资者中东资本和日本SOMPO分别看中亚洲保险潜力和东南亚布局 本质为资本交换 [8][16] - 港股当前估值低位、流动性不足 中概股表现疲软 机构投资者态度保守 [6][19] - 公司缺乏核心业务稳定盈利证明 依赖故事和扩张 不符合当前投资者偏好 [10][16] 上市后潜在路径 - 募资可短期改善负债结构和评级 缓解财务压力 [17] - 若估值过低可能引发做空 影响后续融资 [17] - 市场调整或流动性紧张时需大股东输血 [17] - 长期需解决盈利模式问题 可能通过资产优化或部分出售实现估值提升 [16]
光伏厂大迁徙:一场静默的全球能源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7-06 13:17
成本之刃 - 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均价2025年一季度跌至018美元/瓦较2020年峰值暴跌60% [1] - 越南广宁省工业用地价格每亩12万元仅为常州80万元的15%且享受税收优惠 [1] - 越南工人月薪2200元使人工成本占比从15%降至8%较中国8500元月薪显著降低 [1] 绿电溢价 - 欧盟碳关税使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需支付003美元/瓦碳税而马来西亚生产组件碳税成本几乎为零 [3] 技术暗战 - 隆基BC技术将转换效率提升至245%但专利费达002美元/瓦 [3] - 中国光伏设备占全球70%份额但东南亚工厂倾向采购价格高30%的欧洲设备以规避美国301调查 [3] - 天合光能泰国黑灯工厂通过AI视觉系统将良品率从98%提升至998% [4] 政策棋局 - 美国将中国组件进口关税从14%提升至25% [6] - 晶科能源墨西哥10GW产能使运输成本较中国工厂降低40% [6] - 中国TOPCon技术占全球60%市场而美国钙钛矿技术获比尔·盖茨基金2亿美元注资 [7] 未来图景 - 中国企业在沙特培养38名光伏博士掌握组件衰减率预测等核心技术 [7] - 中国光伏品牌在巴西市场实现20%品牌溢价 [7] - 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构建从光伏板到储能电池的全产业链生态 [8]
最后5天,中国又一邻国跟美国签了,特朗普连退3步,中方收到通报
搜狐财经· 2025-07-06 12:57
柬埔寨与美国贸易协议 - 柬埔寨在特朗普关税宽限期最后5天内与美国达成《柬美互惠贸易框架协议》,签约过程仅耗时90分钟[1][5] - 协议要求柬埔寨加强对出口商品原产地审查,服装、电子和家具企业需提供证明并接受抽查,以防止中国制造零部件"洗产地"[7] - 柬埔寨65%的服装原料依赖中国,新协议将削弱其与中国供应链的联系,同时需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以平衡贸易逆差[8]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让步 - 美国解除对中国大飞机LEAP-1C航空发动机出口禁令,缓解C919、C929客机量产制约[10] - 美国允许西门子、新思科技等恢复向中国出口芯片设计工具,帮助华为、中芯国际缓解技术断供危机[10] - 美国取消对中国乙烷进口限制,8艘油轮紧急从墨西哥湾启航运往中国,补充乙烯产业链原料[10] 美国贸易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启动"发函替代谈判"行动,向10个国家单边设定10%-70%新关税,8月1日生效[12] - 美国商务部要求将东盟和印度打造为"替代中国的廉价工厂",并对含中国中间品的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12] - 美国对未签约国家施加49%关税威胁,柬埔寨因40%出口依赖美国市场而被迫快速签约[5] 全球贸易博弈影响 - 欧盟准备720亿欧元报复清单,涵盖牛肉、威士忌等商品,应对可能25%的美国汽车关税[13] - 中国延长对欧盟不锈钢反倾销税,将23种矿产列入战略管制目录以打击美国电动汽车和军工产业[13] - 越南协议要求其购买109亿美元美国商品并对中国转运商品加征40%关税,该模板被套用于柬埔寨[7]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中国加速推进C919国产发动机CJ-1000A试飞,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13] - 美国通过EDA软件更新权限设限,保留随时加大对华芯片战力度的能力[15] - 越南70%电子零件和柬埔寨服装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美国政策迫使东南亚国家进行产业链重组[8][15]
兔主席:中美经贸博弈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中国如何“点穴”美国?
观察者网· 2025-07-06 09:39
中美经贸博弈底层逻辑转变 - 中美经贸博弈从传统关税战转向更复杂的"供应链战"及"科技战",双方在伦敦达成"措施框架",中国将审批管制物项出口,美国取消对华限制性措施[1] - 特朗普主导的关税战属于美国对华政策的"非共识"部分,而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才是美国朝野的真正共识[2] 特朗普关税战的特点与影响 - 特朗普关税战缺乏政策共识、经济条件和民意基础,目标相互矛盾且执行混乱,导致政治基础和市场信任削弱[5] - 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达18.8%(2024年仅2.4%),市场暂时认为可消化当前税率,但若经济恶化可能改变看法[7] - 当前关税水平被美国政界和资本市场接受:对中国征收30%(其他国家10%),年收入约4,000亿美元,部分企业调整供应链[8] - 资本市场通过抛售股票和债券制约特朗普(TACO逻辑),标普500指数从2月高点跌19%至4月低点,迫使其暂缓关税政策[5][8]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共识与行动 - 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两党共识,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政策,推动"战略脱钩":敏感领域脱钩,非敏感领域保持往来[11] - 美国通过工业和安全局(BIS)系统性升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包括切断商业、金融、学术联系,并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12][13] - 技术管制底层逻辑是"科技战"和"国家安全",优先于"贸易平衡",即使影响企业利润也被视为必要[12] 中国稀土反制的战略效果 - 中国对美稀土出口管制导致4月出口量同比降59%,5月骤降93%,美国多个行业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16][17] -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开采70%、加工90%),稀土是风电、电动汽车、军工等关键材料,美国依赖度高[16] - 稀土反制迫使美方在框架协议中让步,取消部分限制措施以换取中国恢复出口,体现"卡脖子"博弈的不对称性[17][18] 中美有限合作与供应链博弈 - 最新框架协议为临时性安排:中国放宽稀土出口(有效期6个月),美国部分取消技术限制,类似冷战军控对话[21] - 供应链博弈进入"武器化"时代,双方在各自优势领域相互制衡,长期解决方案尚未形成[21] 中国的战略机遇与应对 - 特朗普关税偏好分散美国资源,为中国在科技战谈判中争取空间,其交易属性促成务实交换性安排[23] - 中国需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如半导体、航空发动机),利用稀土等资源优势建立精准反制体系[25][26] - 特朗普任期剩余时间有限,中国需把握战略窗口期推进技术突破和产业链自主可控[26]
越南之后,又一东南亚国家和美国签订了“不平等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7-05 21:47
美柬关税协议 - 柬埔寨成为继越南之后第二个与美国签订关税协议的东南亚国家,也是亚洲第二个[3][7] - 协议内容未完全披露,但参照美越协议,预计美国对柬埔寨商品加征关税将高于20%,柬埔寨对美国商品采取零关税[7] - 协议签订背景是美国原计划对柬埔寨加征49%关税,后在4月9日延缓90天执行,期间实行10%关税[5] 贸易数据 - 2024年柬埔寨出口美国商品总额262亿美元,占其总出口40%,进口美国商品仅3.216亿美元,贸易顺差259亿美元[3] - 2025年前四个月数据显示,美国出口柬埔寨商品1亿美元,柬埔寨出口美国商品32亿美元[7] - 柬埔寨出口美国商品额是进口美国商品额的80倍[3] 协议影响 - 柬埔寨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失去美国市场对其影响重大,而美国对柬埔寨市场依赖度低[7] - 协议可能导致柬埔寨对美转口贸易面临不低于40%的高关税,影响中国商品转口[9] - 小国在谈判中缺乏筹码,被迫接受不利条件以维持短期利益[7][9] 区域动态 - 越南是第一个与美国签订关税协议的东南亚国家,柬埔寨是第二个[3][7] - 预计未来几天可能有更多东南亚国家与美国签订类似协议[11] - 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友尚未与美国签订协议,印度甚至考虑报复性关税[7] 战略博弈 - 美国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签订协议限制中国商品转口贸易[11] - 东南亚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仍然强劲,不会被完全剥夺[11] - 协议是美国与中国博弈的一部分,最终结果取决于各方抵御困境的能力[11]
美国税改72小时倒计时,中方亮出关键棋子!72岁崔天凯重出江湖
搜狐财经· 2025-07-05 21:29
美国税改法案影响 - 美国参议院以微弱4票优势通过30年来最大规模税改法案 旨在吸引万亿美元海外资本回流并重塑美国制造业 [1] - 税改暗含三重战略意图:资本回流 产业资本虹吸 迫使跨国企业在中美间站队 [1] - 法案通过后全球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其对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塑效应 [1]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商务部72小时内连续强硬发声 强调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发展权益 [3] - 资深外交家崔天凯复出担任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 传递中国将运用顶级战略智慧应对博弈的信号 [3] - 中国启动税收反制组合拳: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降至15% 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扣除提至120% 加速数字税立法 [7] 历史经验与产业影响 - 2018年中国通过增值税改革(制造业税率17%降至13%)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 实现全年减税超万亿并吸引外资逆势增长6% [3] - 当前拜登政府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527亿美元补贴)和《通胀削减法案》(3690亿美元补贴)围猎中国新能源及半导体产业链 [5] - 特斯拉超级工厂因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选择落户上海而非越南 [3]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苹果等面临中国数字税立法的跨境避税监管压力 [7] - 台积电受527亿美元补贴吸引赴美建厂 反映半导体产业链争夺白热化 [5]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面临美国3690亿美元清洁能源补贴的竞争压力 [5] 长期发展趋势 - 国际税收竞争本质是国运兴衰的世纪博弈 胜负关键在可持续价值生态的构建 [9] - 中国策略强调"精准减负+规则重塑"双轮驱动 打造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强磁场 [7] - 未来竞争将超越单纯减税幅度 转向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建设 [9]
特朗普同意对中印加税500%!中国早已丑话说在前头,印度上门求饶
搜狐财经· 2025-07-05 20:49
美国对俄新制裁法案 - 美国参议院将于7月审议对俄新制裁法案 涉及对中印加税500% [1] - 法案由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提出 已有82-84名参议员支持 特朗普同意推进 [1] - 法案主要针对从俄罗斯购买能源的中国和印度 预计7月7日参议院审议 [1]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 2025年5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日均达196万桶 占当月进口总量17% [3] - 全年平均俄罗斯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12% 主要通过管道和远东港口交付 [3] - 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市场原则和主权平等 合作稳定且合法 [3] 印度对俄能源依赖 - 印度日均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约210万桶 占全国进口总量近40% 达历史最高水平 [3] - 自2022年俄乌冲突后 印度因俄油价格低于国际基准大幅增加进口份额 [3] 中印对法案的应对态度 - 印度外长表态密切关注法案动态 已向美方阐明能源和安全关切 态度软弱 [4] - 中国态度坚定明确 强调中俄能源合作合法 反对美方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 [6] - 中国表明已做好战略应对准备 不会以国家利益换取豁免 [6] 法案背后的真实意图 - 法案真实目的并非制裁 而是制造谈判筹码 特朗普可决定是否生效 [6] - 若中印停止购买俄油将导致全球能源市场混乱 美国也将成为主要受害者 [6] 国际博弈前景 - 中国有足够实力应对不合理制裁 印度妥协态度可能使其陷入被动 [8] - 国际社会密切关注7月7日参议院审议结果 博弈最终走向有待观察 [8]
罗马仕陷倒闭传闻,充电宝行业能挺住吗?
36氪· 2025-07-05 18:06
行业危机与召回事件 - 罗马仕因充电宝起火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包括高校禁用、召回49万台产品、3C认证被暂停,并传出停工停产消息[4] - 安克创新因供应商安普瑞斯电芯原材料问题召回产品,已终止与安普瑞斯合作并转投ATL(宁德新能源)[5][8] - 此次事件涉及49万台罗马仕产品和安克部分产品,是国内移动电源行业最大规模召回事件之一[5] - 行业危机暴露了价格内卷导致的成本压缩、代工模式品控风险及3C认证局限性等问题[5] 供应链问题分析 - 安普瑞斯将部分电芯生产外包给江西代工厂,代工厂涉嫌违规替换电池隔膜原材料[8] - 安普瑞斯是多家头部品牌电芯供应商,包括罗马仕、小米、绿联、倍思等,累计锂电池产量已突破1亿只[9][10][11] - 行业普遍采用多层代工模式,转手层级过多会增加品控难度,部分供应商为压缩成本进行多层分包[12][13] - 电芯成本占充电宝主要成本,正极材料占电芯成本30%-40%,隔膜仅占10-15%[17][19] 成本压缩与安全隐患 - 充电宝行业价格竞争激烈,成本压缩空间已极其有限,常以"分"甚至"厘"为单位计算[16] - 代工厂选择替换隔膜而非正负极材料,因隔膜替换不易被发现且对容量影响较小[16][17] - 现行3C认证测试难以完全模拟现实复杂使用环境,存在选用性能仅略高于认证下限材料的风险[19] - 行业追求更薄隔膜以提升能量密度,但低价前提下维持薄隔膜和高容量可能牺牲安全性[20] 监管与市场反应 - 安普瑞斯69项3C认证中20项被撤销、49项被暂停,涉及产品主要为锂离子电池/电芯[12]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更严格3C认证新规,增加飞行检查频次并改进取样方式[22] - 民航局实施新规禁止携带无3C或召回范围充电宝,全国机场日均拦截超千件问题产品[5][24] - 消费者"3C认证"充电宝搜索量激增180%,部分消费者因携带召回产品被机场拦截[5][24] 企业应对措施 - 罗马仕给出召回方案:电量耗尽后用盐水浸泡24小时丢弃,拍摄视频可申请退款[27] - 安克已发放超8万个防火保护袋,召回率约10%,并为乘机消费者提供退款或换新方案[27] - 绿联、倍思等品牌表示已不再使用安普瑞斯电芯,转投力神、亿纬锂能等供应商[12] - 罗马仕官方否认倒闭传闻,称将努力解决问题;安克已全面采购ATL电芯[4][8]
中方可放开稀土出口,武契奇传话:只要满足一个条件,稀土随便买
搜狐财经· 2025-07-05 17:23
地缘政治与稀土资源博弈 - 美国通过汽车芯片出口限制和乙烷制裁向中国施压 旨在积累谈判筹码以获取稀土资源 [1] - 欧盟采用情感诉求策略 驻华大使以欧洲企业困境为由请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3] - 中国坚持对欧美稀土出口限制 塞尔维亚成为解决僵局的关键突破口 [6][24] 中塞合作模式分析 - 塞尔维亚因原材料短缺获中国快速审批援助 凸显"友好国家"优先政策 [8][11] - 中塞合作涵盖疫苗供应(首批接种国)、铁路建设及矿山开发 建立深度互信关系 [14] - 武契奇公开中国回信内容 强调"出口限制不针对友好国家"的外交原则 [11][22] 国际资源博弈策略对比 - 欧美将稀土资源"武器化"并妖魔化 中国回应要求基于相互尊重的诚意谈判 [24][26] - 中国外交政策明确区分对抗性国家(欧美)与友好国家(塞尔维亚) 采取差异化资源分配 [11][22][26] - 塞尔维亚通过长期真诚合作(如疫苗优先供应)建立对华信任 成为资源获取成功案例 [14][19] 行业供需动态 - 2025年6月塞尔维亚工厂因原材料短缺停产 中国加速审批流程解决供应链危机 [8] - 稀土资源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焦点 中国掌握供应链主导权并实施选择性出口政策 [1][6][24] - 新能源领域限制措施加剧欧美稀土短缺 中国要求对方调整对抗性行业政策 [26][29]
特朗普对华政策为何软硬兼施?北大教授:风险与机会并存
南方都市报· 2025-07-05 17:12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分析 - 特朗普政府采取加征关税等强硬措施,如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曾提高到145%,同时释放友善信号,如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就职典礼 [1][2] - 加征关税的目的并非脱钩,而是通过极限施压取得对华经贸谈判主动权,迫使中国在关键议题让步 [1][2] - 特朗普奉行利益驱动外交,将国际交往视为交易性谈判,认为问题可通过谈判和施压解决 [3] 加征关税的意图与影响 - 中美贸易规模庞大、结构互补,加征关税旨在通过极限施压取得谈判主动权 [2] - 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通过提高关税增加财政收入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复兴 [2] - 打压其他国家并非目的,更多是关联伤害 [2] 中美经贸关系的新生态 - 关税战可能加速两国经贸和科技脱钩,冲突可能外溢到安全、人权等领域 [4] - 美国国内反华势力可能利用关税战制造麻烦,推动将关税战赋予反华目的 [4] - 两国经贸关系正形成新的相互制约生态,如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禁令,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审批 [4][5] 特朗普外交哲学与地缘政治考量 - 特朗普外交淡化意识形态,有助于中美务实合作 [5] - 随着中国崛起,特朗普意识到许多问题需中国合作,在对华敏感问题上保持谨慎 [3] - 美国政治生态高度集权,特朗普个人权威主义倾向影响政策决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