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永和股份产品结构优化净利增140.8% 平均毛利率25.29%增7.36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9% [1][2] - 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40.82%,扣非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152.25% [1][2] - 平均毛利率25.29%,同比增加7.36个百分点 [1][2]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每股0.25元,合计派发1.17亿元,同比增长105.82%,分红率达46.71% [1][4] - 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09亿元 [4] 业绩驱动因素 - 制冷剂板块受益于配额政策调控,供需结构优化,产品价格上涨 [1][2] - 含氟高分子材料产线效率提升,邵武永和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1][3] - 公司拥有HCFCs和HFCs制冷剂配额6.14万吨(HFCs配额5.82万吨),成为业绩核心引擎 [2]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布局 - 2025年拟募资不超过17.36亿元,超七成用于包头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 [6] - 上游资源端持有3个萤石采矿权、2个探矿权,保有资源储量485.27万吨矿石量 [6] - 中游具备无水氢氟酸年产能13.5万吨、甲烷氯化物19.7万吨、氟碳化学品单质19万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单体8.28万吨 [6] - 混配/分装制冷剂产能9.72万吨 [6] 品牌与市场地位 - 旗下"冰龙"品牌制冷剂获"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出口名牌"认证 [7] - "耐氟隆"品牌被评为金华市著名商标及"浙江出口名牌",海外销售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7]
卫星化学主业稳健半年净利27.4亿 提质增效总资产692.96亿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1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4.6亿元,同比增长20.93%,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33.44% [2][3] - 2020年至2024年营收从107.7亿元增长至456.5亿元,净利润从16.61亿元增长至60.72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52亿元,同比增长138.87% [5] 主营业务结构 - 功能化学品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122.17亿元,同比增长32.12%,占总营收52.08% [4] - 新能源材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3.04亿元,占总营收1.29%,2022年占比仅0.63%,2024年提升至1.84% [5] - 主营业务涵盖乙烷裂解制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及下游丙烯酸、丙烯酸酯等核心产品 [4] 研发与创新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69.63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73亿元 [2][6] - 截至2024年底全球专利总数超500件,其中催化剂、新材料专利超100件 [6] - 2025年上半年申请专利122件、授权57件,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落地并计划投资30亿元 [6] 产能与产业链 - 2024年建成年产10万吨乙醇胺装置,乙醇胺、聚醚大单体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 [6] - 2024年7月平湖基地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投产,打通丙烯下游高附加值利用 [7] - 2025年加快平湖与嘉兴基地新建丙烯酸产能建设,促进轻烃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拓展 [7] 财务与资产 - 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692.96亿元,同比增长5.58%,创历史新高 [2][7] - 资产负债率55.07%,同比下降4.99个百分点,负债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5]
华峰化学(002064):业绩短期承压,推进一体化布局
东兴证券· 2025-08-12 18:59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1.37亿元,同比下滑11.70%,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滑35.23% [3] - 主要产品氨纶、己二酸市场价格同比走低,化学纤维、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产品板块营收分别同比下滑9.43%、8.82%、15.04% [3]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2.75个百分点至13.77% [3] 业务表现 - 氨纶产能全球第二、中国第一(32.5万吨),聚氨酯原液和己二酸产能均为全国第一(52万吨和135.5万吨) [3] - 在建15万吨氨纶产能,未来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3] - 投建年产110万吨天然气一体化项目(一期)和24万吨PTMEG氨纶产业链深化项目,布局上游原料以增强成本优势 [4]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1.33、24.03和26.64亿元,对应EPS为0.43、0.48和0.54元 [4] - 2025~2027年P/E值分别为18、16和15倍 [4]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为285.71、306.68和332.9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09%、7.34%和8.56% [5] 公司地位 - 全国最大氨纶纤维制造企业之一,产品规格覆盖15D-840D [6] - 2019年华峰新材注入后,产品线扩宽至聚氨酯原液、己二酸和聚酯多元醇 [6] - 总市值394.03亿元,流通市值393.19亿元 [6]
洁美科技(002859):Q2 业绩超预期,看好离型膜放量
国金证券· 2025-08-12 17:3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期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4.10、5.51亿元,同比增速为+38.43%/+46.43%/+34.52%,对应PE估值为28、19、14倍 [5]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9.62亿元(同比+14.67%),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18.78%),扣非净利润0.95亿元(同比-19.57%)[2] - 25Q2营收5.48亿元(同比+15.19%,环比+32.41%),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4.69%,环比+92.03%),扣非净利润0.64亿元(同比-2.99%,环比+101.59%)[2] - 25H1毛利率33.40%(同比-3.12pct),25Q2毛利率34.29%(同比-0.16pct,环比+2.07pct)[3] - 费用控制优化:25H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6%/10.09%/8.00% [3] 业务分项 - 电子封装材料25H1收入8.08亿元(同比+9.97%),毛利率37.85%(同比-3.35pct)[3] - 电子级膜材料25H1收入1.16亿元(同比+61.29%),毛利率12.03%(同比+8.86pct)[3] 产品进展 - MLCC用途离型膜已稳定供货国巨、华新科等客户,完成韩日系大客户(三星、村田)验证并批量供货 [4] - 高端MLCC用离型膜实现薄层高容产品稳定应用,偏光片用离型膜与多家客户签订战略供应协议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3.02/29.45/36.04亿元,增速26.67%/27.95%/22.37% [10] - 2025-2027年ROE预测为8.93%/11.85%/14.05%,每股收益0.649/0.951/1.279元 [10] - 2025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预计3.66亿元,资本开支6.90亿元 [11] 市场表现 - 近6个月市场评级中14份报告给予"买入"建议,无"增持"或"减持"评级 [12]
新洋丰上半年净利增长近29% 近7年经营性现金流累超百亿
长江商报· 2025-08-12 07:29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和产品创新,实现业绩稳健提升,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3.98亿元(同比增长11.63%),归母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28.98%),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0.04亿元 [1][2] - 复合肥和磷酸一铵行业在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需求强劲,公司通过强化产业链布局和产品创新巩固市场地位 [1] - 公司新型复合肥表现亮眼,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3%,毛利率提升2.58个百分点,销量占比从2018年16.56%提升至2024年31.67% [3][4] - 公司资本开支项目旨在打造精细磷化工产业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183.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64%),净资产111.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8%) [2] - 分季度看,Q1营业收入46.68亿元(同比增长39.98%),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49.61%);Q2营业收入47.30亿元(同比下降6.97%),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比增长10.96%) [3] - 近7年合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超百亿元,2019-2024年合计94.45亿元 [4] - 截至2024年末固定资产77.20亿元,在建工程14.27亿元,无形资产13.57亿元,合计较2020年末增加60.87亿元 [4] 产品结构 - 磷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34%,毛利率提升4.27个百分点 [3] - 新型复合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3%,毛利率提升2.58个百分点 [3] - 常规复合肥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66%,毛利率提升0.14个百分点 [3] - 新型肥料销量从2018年54.85万吨增长至2024年13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16.63%),占复合肥销售收入比例从19.65%提升至38.18% [8] 产业链优势 - 拥有12个生产基地,具备高浓度磷复肥产能1028万吨/年,磷矿石产能9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5万吨/年 [6] - 配套生产硫酸412万吨/年(自用)、合成氨30万吨/年(自用) [6] - 拥有185万吨/年磷铵产能(含工业级磷酸一铵),位居全国前列 [7] - 通过提升磷矿和合成氨自给率强化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增强抵御原材料波动能力 [7] - 作为国内最大复合肥企业拥有钾肥进口权,在原材料波动中保持低库存策略 [7] 市场展望 - 三季度复合肥行业延迟需求将集中释放 [8] - 国内外磷酸一铵价差较大,公司大部分磷肥出口将在三季度兑现 [8]
新洋丰(000902):磷复肥龙头稳健增长,产业链一体化巩固优势
华鑫证券· 2025-08-11 22:3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3.98亿元(同比+11.63%),归母净利润9.51亿元(同比+28.98%) [1] - 20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47.30亿元(同比-6.97%,环比+1.32%),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比+10.96%,环比-15.10%) [1]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72.64/184.97/199.06亿元,对应PE 11.0/9.7/8.8倍 [6] 主营业务分析 - 磷复肥业务收入89.86亿元(占主营业务95.62%,同比+12.27%),新型肥料销量从2018年54.85万吨增至2024年138万吨(CAGR 16.63%) [2] - 新型复合肥2025H1收入28.5亿元(同比+26.83%,占比30.32%),毛利率达24.48% [2] - 精细化工收入1.89亿元(同比+39.49%),显示第二增长曲线潜力 [2] 产业链布局 - 拥有12个生产基地,具备磷复肥产能1,028万吨/年、磷矿石90万吨/年、磷酸铁5万吨/年 [5] - 配套硫酸412万吨/年(自用)、合成氨30万吨/年(自用) [5] - 2021年收购雷波磷矿实现"磷矿开采-湿法磷酸-磷复肥/磷酸铁"全链条布局 [5] 费用与现金流 - 2025H1研发费用率同比+0.75pct,主要因实验物料成本增长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04亿元(同比-1.48%),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89亿元(同比-653.19%) [3] 产品战略 - 推出"洋丰至尊"、"洋丰美溶"、"力赛诺ENOKA"、"海藻原浆"等高端产品线 [2] - 通过高端化产品推动复合肥毛利率持续提升 [2]
新洋丰(000902) -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8月7日—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10 16:0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3.98亿元,同比增长11.63% [2] - 归母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28.98% [2] - 一季度销量表现亮眼,二季度因尿素等原材料回调导致销售延迟 [2] - 常规肥半年报毛利率仅12.56%,受磷矿成本传导限制 [4] - 磷酸铁业务已熬过最困难时期,今年预计减亏 [10] 产品与销售 - 一季度经销商积极备货,二季度常规肥销量下滑 [2] - 新型肥因经济作物种植周期短,二季度销量平稳 [2] - 磷肥出口第一批指标5月获批,大部分量将在三季度完成 [8] - 国内外磷酸一铵价差较大,三季度磷肥出口将集中兑现 [9] 原材料与成本控制 - 公司通过四大措施抵御原材料波动:单质肥采购优势、钾肥进口权、产业链一体化、低库存策略 [3] - 磷矿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利润主要集中于磷矿环节 [4] - 预计磷矿价格不会回到2020年前水平,竹园沟矿投产仍将贡献利润 [6] - 尿素价格回调导致夏肥和秋肥销售延迟,但需求将在三季度集中释放 [9] 研发与行业趋势 - 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主因新型肥技术推进及会计科目调整 [7] -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新型肥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7] - 磷复肥产业链利润未来将重新分配,磷酸一铵毛利率有修复空间 [4] 未来展望 - 三季度将迎来延迟需求的集中释放和磷肥出口兑现 [9] - 常规肥毛利率提升将是明后年利润增量的重要来源 [4] - 磷酸铁业务负面影响已接近尾声,未来有望重新贡献利润 [10]
新洋丰2025年中报:营收与净利润双升,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提高
证券之星· 2025-08-09 06:34
经营概况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达93.98亿元,同比上升11.63% [1] - 归母净利润为9.51亿元,同比上升28.98% [1] - 扣非净利润为9.12亿元,同比上升28.15% [1] 单季度数据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47.3亿元,同比下降6.97% [2]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比上升10.96% [2]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4.12亿元,同比上升7.59% [2] 盈利能力 - 毛利率17.34%,同比增幅7.98% [3] - 净利率10.3%,同比增幅17.12% [3]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3.81亿元 [4] - 三费占营收比4.05%,同比减少8.64% [4] 主营收入构成 - 常规复合肥收入38.26亿元,占比40.71%,毛利率12.56% [5] - 新型复合肥收入28.5亿元,占比30.32%,毛利率24.48% [5] - 磷肥收入23.11亿元,占比24.59%,毛利率19.81% [5] - 华南地区销售收入28.89亿元,占比30.74% [5] 现金流与负债 - 货币资金21.73亿元,同比减少11.51% [6] - 有息负债17.55亿元,同比减少5.05% [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237.32% [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653.19% [6] 发展回顾与展望 - 公司拥有磷复肥产能1028万吨/年,磷矿石产能9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5万吨/年 [7] - 是复合肥行业规模前三甲中唯一具有钾肥自营进口权的企业 [7] - 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与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广泛合作 [7]
新洋丰(000902):业绩稳健增长,新型肥料占比提升
东兴证券· 2025-08-08 19:13
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维持 [2]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98亿元,同比增长11.63%,归母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28.98% [3] - 主营产品中磷肥营收23.11亿元(YoY+39.34%),常规复合肥营收38.26亿元(YoY-6.66%),新型复合肥营收28.50亿元(YoY+26.83%) [3] - 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28个百分点至17.34%,其中磷肥、常规复合肥、新型复合肥毛利率分别增加4.27、0.14、2.58个百分点 [3] - 新型肥料销量从2018年54.85万吨增长至2024年138.00万吨(CAGR 16.63%),占复合肥销量比例从16.56%提升至31.67% [4] - 2024年新疆阿克苏投建35万吨/年新型肥料项目,2025年拟在安徽蚌埠建设10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 [4] 财务数据 - 2025E/2026E/2027E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4.70/16.81/19.08亿元,对应EPS 1.15/1.31/1.49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3/11/10倍 [5] - 2025E营业收入169.90亿元(YoY+9.17%),2026E营业收入186.28亿元(YoY+9.64%) [6] - 2025E归母净利润14.70亿元(YoY+11.81%),2026E归母净利润16.81亿元(YoY+14.31%) [11] 业务布局 - 具有1028万吨/年磷复肥产能、90万吨/年磷矿石产能、5万吨/年磷酸铁产能 [7] - 持续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包括磷酸铁及其上游配套项目、磷化工、磷矿收购等 [5] - 新型肥料收入占复合肥销售收入比例从2018年19.65%提升至2024年38.18% [4] 市场表现 - 总市值183.19亿元,流通市值166.85亿元 [7] - 52周股价区间11.29-14.62元 [7] - 2025年8月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达33.3% [8]
新洋丰 (1)
2025-08-07 23:04
行业与公司 - 新洋丰为复合肥行业龙头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常规肥和新型肥[1][2]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大型企业如史丹利、云图等市占率显著提高[13]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常规肥销量因春季需求提前释放及二季度原材料价格波动下降十多个百分点 新型肥受影响较小[5] - 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增长 连续五个季度超预期[4] - 磷酸铁项目减亏显著 少数股东权益由负转正[15][18] 产品结构与毛利率 - 磷酸一铵毛利率与2018年持平 但未充分反映新增30万吨合成氨产能及巴沟矿贡献(年增净利约2亿元)[7] - 普通肥料毛利率仅12% 因大田作物农民价格敏感 成本传导能力弱[7] - 新型复合肥毛利率下滑风险小 水溶肥为当前热门高毛利品种[23][24] 原材料与成本控制 - 磷矿价格处于历史高位 占据产业链60%-70%利润份额 未来价格下降将提升磷酸一铵及普通肥盈利能力[7] - 通过保价协议、钾肥进口权(行业唯一)及产业链一体化(除磷矿外全覆盖)抵御价格波动[6] - 保持低库存策略 避免投机性损失[6]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增加主因新型肥料研发(缓控式/水溶性/液体肥等)及新生产线建设[8] - 会计准则变化导致试生产成本计入研发费用 2025年数据可比性增强[9] - 研发费用对大企业负担较小(1-2亿元) 但加速小企业淘汰[25] 出口业务 - 上半年仅完成首批磷肥出口指标的不到1/4 剩余量将在三季度兑现[10][11] - 等待第二批出口指标批复 若获批将为四季度业绩提供保障[11][12] - 国内外磷酸一铵价差较大 出口业务有望提升盈利[12] 区域市场表现 - 东北市场占有率15% 增长空间有限 华南/东南地区增速较快[3][21] - 华东/华南/西北区域为未来增长重点 已布局新疆、甘肃、安徽生产基地[21] - 气候灾害对整体销售影响有限 农民施肥周期灵活[22] 项目进展 - 磷酸铁项目进度达90% 因市场价格暂缓投产 可随时启动[15] - 宜昌精细磷系新材料一期项目处于早期阶段 需等待磷矿招标(7月完成)[16] - 工业一氨盈利能力较好 短期内不启动净化磷酸产能[15] 行业趋势 - 原材料价格波动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大型企业持续生产优势明显[13] - 单质肥价格预计维持波动状态 难回2020-2021年上涨趋势[14] - 新型肥料技术迭代快 大企业研发优势推动毛利率提升[23] 其他要点 - 可转债条款无需下修 因业绩稳定增长[20] - 磷酸铁副产物(低浓度磷酸/硫酸铵)利润计入其他子公司[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