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
搜索文档
传Momenta自研芯片点亮,或已装车验证,前OPPO造芯团队牵头
36氪· 2025-08-13 15:29
Momenta自研芯片进展 - Momenta自研辅助驾驶芯片已完成点亮并进入装车测试阶段 [2] - 芯片接口参考高通SA8650设计 旨在降低PCB与E/E改造量并缩短车厂导入周期 [2] - 芯片算力对标英伟达Orin系列及高通SA8650方案 目前处于工程验证阶段 [2] 芯片研发背景与目标 - 项目立项于2023年6月 主要背景为通用平台成本高及端到端算法实时性需求未获满足 [3] - 以英伟达Orin-X为例 单颗芯片价格达380美元(约2710元人民币)造成较大降本压力 [3] - 目标将城区辅助驾驶整套方案成本压至5000元级 较现有高通方案7000元级降低约28% [9] 团队组建与人才引进 - 2023年7月吸纳OPPO哲库解散后的十余位核心工程师与管理人才 [5][10] - 关键成员包括前哲库COO李宗霖(现任芯片研发负责人) 软件总监贾明军 SoC高级总监俞国军 [10][12] - 团队具备芯片架构 IP集成 工具链与车规流程等完整能力 [6] 资金与政策支持 - 获得合肥地方政府资金支持 合建十余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车载半导体基金 [6] - 为研发与供应链铺设提供资金与政策条件 [6] 研发时间线与技术路线 - 2024年4-5月完成首版流片 2025年2月通过车规CB测试 8月进入装车验证 [7] - 采用5nm制程工艺(具体节点未公开)与台湾厂商推进量产 [9] - 芯片定位中端智驾专用推理芯片 重点覆盖城区/高速NOA场景而非高阶无人化能力 [8] 行业战略意义 - Momenta成为同时具备软件算法与硬件能力的全栈式辅助驾驶供应商 [2] - 自研芯片成为智能驾驶产业链上游重要战略抓手 用于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与技术话语权 [13] - 项目展现组织动员与技术整合能力 推动公司从纯算法供应商升级为系统级玩家 [14]
山石网科叶海强:自研芯片赋能 从减亏攻坚到排位突围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公司提出"平台切换""重点行业""过亿产线""品牌转型"四大战略,包括推进ASIC安全芯片量产流片与硬件平台切换、深耕金融运营商等行业、发展数据安全等新业务线、提升品牌影响力 [6] - 公司计划2023-2025年为优化调整期,2026-2028年为跨越发展期,目标2028年进入中国网络安全厂商前五席,收入结构实现国内直销、境外市场、战略合作各占1/3 [10] - 公司中短期目标是尽快实现减亏甚至盈利,并通过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和AI技术实现业务跃迁 [4][10] 管理层与组织变革 - 新任董事长兼CEO叶海强来自神州数码,提出重构公司文化,引入事业部制度并要求独立核算投入产出,重点考核利润指标 [3][5] - 管理层推动工程师树立成本意识,要求团队写周报以了解工作进展,同时利用神州数码资源为公司带来千万级合作伙伴 [5] - 公司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9.61%至5695.29万元,占营收比重下降至36.05%,控费效果显著 [9] 自研ASIC芯片进展 - 公司28nm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2024年10月首次流片成功,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安全硬件平台切换,未来90余款安全硬件将全线搭载 [7] - ASIC防火墙时延压缩至<4.8微秒,每G流量功耗较传统防火墙降低50%以上,已应用于防火墙产品线 [7] - ASIC芯片应用后预计可降低产品成本,若改变供货策略可为公司带来8000万元至1亿元增量收入 [7]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至1.58亿元,归母净利润减亏至-7440.92万元,研发费用8766.32万元占营收55.48% [9] - 公司目前产品毛利率约为70%,未来计划通过自研芯片降低成本但维持毛利率稳定,通过让利扩大市场规模 [9] - 公司在金融、运营商、能源三大行业拥有大量入围项目,计划集中销售资源拓展金融行业客户覆盖度和业务深度 [6][7] 技术优势与市场机会 - ASIC芯片高性能使公司在金融高频交易、低空经济、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特殊场景更具竞争力 [8] - AI技术将赋能设备运维、数据安全及安全运营等场景,提升分类分级效率等服务能力 [10]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洗牌,公司凭借ASIC芯片、AI技术和神州数码生态助力有望实现逆势扩张 [11]
Arm CEO:我们将制造自己的芯片!
搜狐财经· 2025-07-31 09:55
公司战略转型 - Arm计划投资开发自有芯片及组件 标志着从纯IP授权模式向自研芯片制造的重大转变 [2] - 自研芯片将直接与英伟达、亚马逊等现有客户竞争 可能蚕食公司利润 [2][3] - 公司正在研究chiplet技术 将其作为集成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 [2][3] 财务表现与预期 - 第二财季调整后每股利润预测区间为29-37美分 中值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6美分 [6] - 第二财季营收预测区间为10.1-11.1亿美元 与市场预期的10.6亿美元一致 [6] - 第一季度销售额10.5亿美元 略低于10.6亿美元的预期 调整后每股收益35美分符合预期 [6] 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通过Arm计算子系统(CSS)平台提供半定制化IP整合服务 结合CSS技术提高利润率 [3] - 为组建芯片制造团队 公司从客户处招募人才并与客户竞争交易 [3] - 自研芯片项目可能首选数据中心市场 预计最快今年夏天推出首款产品并由台积电代工 [6] 法律争议 - 高通在2024年12月诉讼中指控Arm通过CSS服务与客户竞争 [4] - 高通出示内部文件证明Arm考虑直接向客户销售自研芯片 将成为客户主要竞争对手 [5] - Arm首席执行官曾驳斥芯片制造计划 但英国《金融时报》爆料证实自研芯片项目存在 [6]
老黄又又又把中国车企坑了,还是看看远处的自研芯片吧
36氪· 2025-07-30 20:30
英伟达Thor芯片跳票事件 - 英伟达Thor智驾芯片因设计问题导致良率低下而跳票 黄仁勋承认是公司问题[1] - 量产时间从2024年底推迟 目前未通过车规级认证 预计还需四个月才能上线[1] - 算力从承诺的2000 TOPS缩水至700 TOPS 实际测试仅500 TOPS 低于双Orin X的500 TOPS水平[3] 车企受影响情况 - 小鹏P7+和G7原计划搭载Thor 首次跳票后P7+改用双Orin X[5] - 小鹏G7为按时发布紧急切换自研图灵芯片 仅Ultra版本搭载三颗图灵芯片[7][8] - 理想因Thor缺失无法部署40亿参数体量的VLA模型 影响道路识别和可视化功能[9] - 理想转向自研"舒马赫"芯片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上车[11] 自研芯片发展现状 - 蔚来2021年启动自研 2023年底发布5nm制程天玑NX9031 单颗算力1000 TOPS 已搭载2025款车型[17] - 小鹏自研图灵芯片采用7nm工艺 单颗算力750 TOPS G7 Ultra搭载三颗 支持300亿参数本地大模型[19] - 理想自研"舒马赫"芯片采用5nm制程 单颗算力1200 TOPS 因流片稳定性问题曾转投Thor[20] - 华为昇腾910B采用中芯国际等效7nm工艺 在MDC 1000平台实现1000 TOPS算力 支持L3级辅助驾驶[20] - 零跑 比亚迪 地平线 黑芝麻 Momenta等厂商均有自研芯片计划或产品[2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英伟达因跳票事件股价下跌超8% 市值蒸发2700多亿美元[13] - 自研芯片可增强车企垂直整合能力 优化模型分配算力 避免供应链风险[30] - 芯片设计制造能力需长期积累 涉及车规级标准制定权[32] - Thor延期为国产芯片厂商提供追赶窗口 避免技术倾销导致的市场挤压[32]
自研芯片战略引市场热捧 大摩看高Arm(ARM.US)至194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7-29 15:56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Arm目标价从150美元上调至194美元 维持"增持"评级 [1] - 目标价上调反映市场对公司战略转型的乐观预期 [1] 战略转型与市场关注 - Arm可能转向自研芯片的战略转型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 被视为具有变革性意义 [1] - 市场对转型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推动Arm股价突破此前目标价 [1] - 行业对Arm芯片项目猜测普遍存在 中国台湾省相关讨论活跃但未获流片具体证据 [1] - 预计新芯片设计流片最早要等到2026年上半年 [1]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2025年授权收入增长预期 从8%提高至11% 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限制放宽 [2] - 下调2026年特许权使用费增长预期 从22%降至20% 反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 [2] - 上调运营支出预期 预计未来两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2% 因计划扩大工程师团队从6900人增至1万人以上 [2] - 2027年调整后每股收益(EPS)预期降至2.94美元 营收预期调整为64.3亿美元 [2]
雷军:小米已经站在了全球SoC研发的最前列
观察者网· 2025-07-29 14:02
玄戒O1芯片技术突破 - 小米发布首款高端旗舰SoC玄戒O1 采用中国大陆首颗3nm先进制程工艺[1][9] - 芯片面积109mm² 集成190亿晶体管 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制造[9] - 单核性能跑分3008 多核性能跑分9509 配备16核GPU并搭载最新Immortalis-G925[9] 芯片研发历程与投入 - 玄戒公司成立于4年前 小米重启"大芯片"研发计划[6][12] - 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 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12] - 研发历时4年多 经历零偏差顺利回片 打通第一个电话等关键节点[7] 技术架构与自主研发 - CPU采用10核ARM公版方案 包括Cortex-X925超大核和A725性能核[9] - 多核架构 系统级设计和后端物理实现等核心技术均自主完成[10] - 通信基带采用联发科方案 未依赖Arm完整设计服务[9][10] 产品应用与未来规划 - 目前仅小米15S Pro 平板7 Ultra和7S Pro等少数产品搭载玄戒O1[12] - 第一代芯片预定数量不足 仅规划4款产品[12] - 第二代玄戒芯片将应用在汽车领域 开发四合一域控制器[12][13] - 正在研发玄戒O2芯片及5G基带 目标实现全终端覆盖包括汽车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12][13]
新折叠为何不用玄戒O1?小米称总量有限
观察者网· 2025-07-11 16:51
小米玄戒芯片动态 - 小米MIX Flip 2未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 采用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售价5999元起 [1] - 公司解释玄戒O1芯片为第一代技术验证产品 规划总量有限 无法满足小折叠机型大规模量产需求 [1] - 玄戒O1芯片目前仅应用于小米15S Pro手机、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平板7S Pro等产品线 [1] - 雷军透露玄戒O1芯片实际表现超预期 原规划仅适配4款产品 总量准备不足 [1] - 公司计划将第二代玄戒芯片应用于汽车领域 研发周期需3-4年 第一代主要用于技术验证 [1]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激活量排名:小米(含REDMI)以1141.76万台(16.63%)居首 vivo(1123.93万台/16.37%)第二 OPPO(1117.28万台/16.27%)第三 [2][3] - 小米市场份额同比增长7.39% OPPO同比增长10.48% 华为同比增长10.96% 苹果增长8.46% vivo同比下降5.95% [3] - 行业前五品牌份额差距在0.55个百分点内 其他品牌合计占比18.56% [2] 自研技术进展 - 数码博主爆料小米自研基带取得突破 但下一代SoC能否搭载玄戒O2芯片仍存不确定性 [3] - 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曾短暂曝光通话界面截图 被推测为测试自研5G基带 [3]
曝光:苹果内部正开发的七款自研芯片
是说芯语· 2025-07-10 14:39
苹果自研芯片布局 - 公司正在同步开发至少七款尚未公开的芯片,包括A19、A19 Pro、M5、M5 Pro、新款Apple Watch芯片、第二代5G基带C2以及整合蓝牙与Wi-Fi的通讯芯片Proxima [1] - A19将应用于iPhone 17 Air,代号Tilos;A19 Pro对应iPhone 17 Pro与Pro Max,代号Thera,系统识别码T8150,显示高端机型持续采用差异化处理器设计 [1] - 14吋与16吋MacBook Pro系列预计搭载全新M5与M5 Pro处理器,代号分别为Hidra与Sotra [1] Apple Watch芯片升级 - Apple Watch Series 11将引入代号Bora的处理器,可能基于A18架构开发,旨在提升手表效能与AI计算能力 [2] - 新款处理器将巩固公司在穿戴设备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 [2] 无线通讯技术发展 - Proxima芯片代表公司计划将蓝牙与Wi-Fi模块整合为单一芯片,有利于设备空间利用与电力管理 [2] - 第二代自研5G调制解调器C2预计2025年搭载于iPhone 17e机型,将取代目前的C1芯片 [2] - 此举显示公司正在摆脱对高通的依赖,强化自有连网解决方案 [2] 战略意义 - 芯片布局体现公司持续深化垂直整合策略 [2] - 为未来多元设备间的效能协作、AI应用、通讯技术整合奠定基础 [2] - 下半年新品将展示公司如何通过自主芯片技术打造更紧密的生态系整合体验 [2]
科技大事件 丨 苹果下任 CEO 人选浮出水面;华为余承东首次回应开车睡觉传闻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44
苹果CEO接班人动态 - 苹果硬件工程主管约翰・特努斯被内部推举为库克接班人,最有可能接任CEO职位 [1] - 此前COO杰夫・威廉姆斯被视为最佳人选,但他将于年底退休且年龄仅比库克小两岁 [1] - 苹果董事会希望寻找能留任至少十年的高管人选 [1] 苹果产品技术更新 - macOS 26 Beta 3优化Safari和终端应用标签页界面,解决低对比度问题,提高活跃标签辨识度 [1][2] - 苹果获批新专利,探索Apple Pencil可在任意表面书写的技术,摆脱iPad屏幕限制 [3][4][6] - 新专利技术将传感器移至Apple Pencil内部,可检测空间时间图像亮度变化和桌面距离 [4][6] - macOS 26引入ASIF磁盘映像格式,读写性能接近原生SSD速度 [6][7] - ASIF格式在M3 Pro MacBook Pro上实现5.8GB/s读取和6.6GB/s写入速度 [7] - M4 Pro Mac mini上ASIF格式写入速度超过8GB/s [7] 苹果芯片研发进展 - 苹果自研Wi-Fi和蓝牙芯片Proxima现身iOS 18代码 [8] - Proxima芯片将用于未来iPhone、iPad、Mac等产品,支持Wi-Fi 6E或Wi-Fi 7 [8] - 该芯片是苹果替换博通供应芯片计划的一部分 [8] 行业其他动态 - 华为余承东回应开车睡觉传闻,表示当时是在看手机 [9] - 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核心资产五次流拍 [10] - 充电宝行业出现大规模召回事件,涉及罗马仕49万台和安克创新71.3万台产品 [11] - 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被指擅自更换关键材料,生产资质已被吊销 [11] - Meta多次重金挖角OpenAI工程师,部分薪酬报价高达1亿美元 [12] - 奔驰与亿咖通、星纪魅族合作,计划2027年在长轴距E-Class上搭载Flyme Auto系统 [12]
科技巨头"去英伟达化"面临现实考验,微软AI芯片推迟至2026年量产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21:55
微软自研AI芯片进展 - 微软Maia 100芯片设计周期远超预期 性能难以与英伟达同类产品竞争 目前仅用于内部测试 [1] - Maia 100开发始于2019年 原始设计目标为解决图像处理问题 架构无法满足当前生成式AI需求 导致"生不逢时" [2] - 微软下一代Braga芯片面临至少6个月延迟 量产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 预计性能将远低于英伟达2024年Blackwell芯片 [3] - 微软已取消开发AI训练芯片计划 当前所有芯片重点聚焦推理应用 [3] - 公司计划2025-2027年部署三款继任芯片 代号分别为Braga、Braga-R和Xylia [2] 谷歌自研芯片挑战 - 谷歌与联发科合作开发下一代TPU时 负责关键网络技术的联发科核心团队转投英伟达 [1][4] - 联发科团队原负责TPU多芯片协同工作技术 其流失直接影响项目进展 [4] 英伟达市场地位 - 科技巨头自研芯片遇阻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AI硬件领域绝对领先地位 [1] -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公开质疑客户自研芯片计划 称"专用集成电路不如能买到的芯片好" [4] - 英伟达通过旗舰AI系统GB200设定行为目标 采取主动防御策略提高市场领导地位 [4] 行业技术趋势 - 大型科技公司自研AI芯片面临严峻技术挑战和人才流失问题 [1][4] - 尽管自研芯片是降低成本必经之路 但开发过程中的短期绩效差距使英伟达短期内仍将保持重要客户依赖 [1] - 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导致部分芯片设计尚未量产即面临过时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