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

搜索文档
1.4nm正式亮相,台积电更新路线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4 08:55
核心观点 - 台积电在TSMC Symposium 2025上发布了第二代GAA工艺14A,计划2028年投产,相比N2工艺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15%,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30%,逻辑密度提升20%以上 [2][8][10] - 公司推出多项新技术覆盖高性能计算、手机、汽车和物联网领域,包括9.5光罩尺寸CoWoS封装、SoW-X晶圆级系统等 [2][4][5][6] - 3nm工艺路线图更新,N3P已投产,N3X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相比N3E性能提升5%,功耗降低7% [16][17][18] - 先进封装技术成为发展重点,3DFabric技术组合支持从微凸块到无凸块的多层次集成方案 [34][36][38] - 人工智能成为技术发展主要驱动力,推动半导体行业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方向发展 [19][21][43] 技术路线图更新 14A工艺 - 采用第二代GAA纳米片晶体管和NanoFlex Pro架构,2028年量产基础版,2029年推出带背面供电的SPR版本 [8][13][14] - 与N2相比性能提升10-15%,功耗降低25-30%,逻辑密度提升1.2-1.23倍 [10][12][25] - 初期版本采用正面供电,适合客户端和边缘应用,高性能版本将引入背面供电网络 [13][25] 3nm工艺进展 - N3P已投产,相比N3E性能提升5%,功耗降低5-10%,密度提升4% [16][17] - N3X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支持1.2V高压,Fmax性能再提升5%但漏电增加250% [17][18] - N3C为压缩版本,优化工艺密度 [23] 16A工艺 - 首款采用SPR背面供电技术,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 [27] - 相比N2P速度提升8-10%,功耗降低15-20%,密度提升7-10% [12][27] 应用领域技术 高性能计算 - CoWoS技术升级至9.5光罩尺寸,支持12个以上HBM堆栈集成,2027年量产 [2] - SoW-X晶圆级系统计算能力达现有CoWoS方案的40倍,2027年量产 [2] - 集成硅光子引擎COUPE和IVR电压调节器,功率密度提升5倍 [3][43][46] 智能手机 - N4C RF技术支持WiFi8和AI功能,相比N6RF+功耗和面积减少30%,2026年Q1风险生产 [4] 汽车电子 - N3A工艺通过AEC-Q100一级认证,满足汽车级DPPM要求,已开始量产 [5] 物联网 - N6e超低功耗工艺已投产,N4e工艺继续提升边缘AI能效 [6] 先进封装发展 - 3DFabric技术组合包含SoIC-P(16微米间距)、SoIC-X(几微米间距)等方案 [36] - CoWoS系列支持硅中介层、有机中介层和局部硅桥三种互连方式 [38] - InFO平台扩展至汽车应用,TSMC-SoW实现晶圆级系统集成 [38] - 集成稳压器和高密度电感器技术将功率传输密度提升5倍 [46] 行业趋势 - AI成为半导体技术发展核心驱动力,推动高性能计算需求爆发式增长 [19][21][43] - 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协同发展成为关键,台积电提供从晶体管到系统级完整解决方案 [51] - 人形机器人、AR眼镜等新兴应用将需要更复杂的异构集成方案 [48][49]
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3 03:4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代码688535,简称华海诚科,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封装材料环氧塑封料和组装材料电子胶黏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少数芯片级固体和液体封装材料研发量产的专业工厂 [8] -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环氧塑封料与电子胶黏剂,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板级组装等应用场景,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工艺难度大、知识密集型的特点 [9]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和需求预测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以直接客户为主、贸易商客户为辅,已建立华东、西南与华南地区为主的销售布局 [11] 行业情况 - 公司所处行业为半导体材料行业,属于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封装材料对半导体产业起至关重要作用 [12] - 随着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先进封装技术如WLCSP、FCCSP、2.5D/3D封装等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路径,带动先进封装材料需求增长 [13] - 行业具有技术创新迭代速度快、门槛高,考核认证周期长(3-6个月至3年以上),难进难出的特点 [14][15] 技术特点 - 环氧塑封料配方体系复杂,需在多项性能需求间实现有效平衡,产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特点 [16][17] - 新产品开发需匹配下游封装技术持续提升的性能需求,呈现"一代封装,一代材料"的特点 [18] - 先进封装技术对材料性能要求更严苛,需要在各性能指标间进行更复杂的平衡,开发难度加大 [18] 公司地位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的系统化知识产权 [19] - 在传统封装领域产品结构全面并已实现产业化,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先进封装领域相关产品已陆续通过客户考核验证 [19] - 已与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业内领先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19]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163.49万元,同比增长17.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6.31万元,同比增长26.63% [24]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24,130,644.9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0.23% [5] - 2024年半年度实施中期现金分红8,069,645.30元,年度利润分配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 [5] 募集资金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63,293.82万元,截至2024年底累计使用40,401.90万元,余额24,588.02万元 [32][34] - 2024年使用超募资金30,176.12万元认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30%股权 [43] - 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2024年4月获批使用不超过57,400万元进行现金管理 [41] 行业趋势 - 先进封装占比将逐步超越传统封装,预计2023-2029年CAGR达11%,2029年市场规模突破695亿美元 [22] - AI浪潮推动Chiplet等先进封装技术发展,车规级器件对塑封料和胶黏剂要求更严格 [21][22] - 国内封测产业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环节,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 [20]
台积电,赢麻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2 08:49
核心观点 - 2024年AI芯片需求爆发推动半导体行业结构性转型,台积电凭借技术领先、产能扩张和全球战略布局巩固行业领导地位 [2] - 公司全年营收达900亿美元(+30%),净利365亿美元(+35.9%),毛利率56.1%创历史新高,7nm以下先进制程营收占比提升至69% [3] - 技术研发投入占营收7.1%,在2nm及更先进节点取得突破,同时通过3D封装技术延伸摩尔定律极限 [12][13] - 全球产能布局形成"台湾中心+多点扩张"模式,美国N4厂/日本特殊制程厂相继投产,德国车用芯片厂启动建设 [11]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合并营收900亿美元(同比+30%),税后净利365亿美元(同比+35.9%),毛利率56.1%和营业利益率45.7%均创新高 [3] - IDM 2.0市场份额从28%提升至34%,晶圆出货量达1,290万片12英寸当量(同比+7.5%) [3] - 北美市场贡献70%营收,高效能运算产品占比51%成为最大收入来源,智能手机占35% [3] - 7nm及以下先进制程营收占比从58%提升至69%,3nm制程单独贡献18%晶圆销售额 [3][7] 技术平台布局 逻辑制程 - 3nm平台形成N3E/N3P/N3X产品矩阵,N3X专为AI/服务器设计预计2025年量产 [7] - 4nm节点推出N4C精简版提升晶体管密度,5nm强化版(N5P)持续服务智能终端市场 [7] - 低功耗平台N6e/N12e优化物联网设备能效,22ULL技术支撑蓝牙/Wi-Fi芯片制造 [7] 特殊制程 - 车用领域推出N3A平台(基于N3E)和N5A车规制程,射频技术N4C RF支持5G毫米波需求 [8] - 嵌入式存储器N12e RRAM平衡成本与可靠性,COUPE光子堆叠平台实现三维光互连 [8] - 拓展GaN功率器件、OLED驱动等新兴技术,覆盖AR/VR和智能电源应用 [9] 全球制造能力 - 台湾四座GIGAFAB年产能达1,274万片12英寸晶圆,覆盖0.13μm至3nm全节点 [11] - 美国亚利桑那N4厂良率对标台湾基地,日本熊本特殊制程厂实现优异良率 [11] - 德国德勒斯登车用芯片厂启动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延伸至后段封装环节 [11] - SMP超级制造平台统一良率管控,AI/ML技术提升故障预测与制程调整效率 [11] 研发与前沿技术 - 2nm平台完成定义进入良率提升阶段,A16采用晶背供电+纳米片架构,A14兼顾HPC/移动需求 [12] - High NA EUV光刻技术取得突破,优化线宽均匀性至1nm以下节点 [12] - 3DFabric封装平台包含SoIC/CoWoS/InFO等技术,5nm芯片堆叠已量产,3nm方案2025年投产 [13] - 探索碳纳米管晶体管(CNFET)和二维材料MoS₂通道器件,展示p型SnO和n型IWO氧化物晶体管 [16] 战略定位 - 坚持纯代工模式,五大技术平台覆盖HPC/智能手机/物联网/车用/消费电子全领域 [3][4] - 通过开放创新平台和TSMC大同盟强化生态合作,不涉足自有品牌芯片 [14] - 研发投入聚焦逻辑微缩、材料创新和系统集成三大方向,布局5-10年技术储备 [16]
大热的玻璃基板
半导体芯闻· 2025-04-21 18:20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谢谢。 玻璃基板被认为是先进芯片封装的技术革新者。由于其超低凹凸度、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等独特性能,玻璃基板比现有的树脂基板更耐用、更稳定,从而保证了头部中更高的互连密度。这 些优势使得高密度、高性能芯片封装可用于AI和数据中心等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此前,英特尔公司承诺到2028年投资1.3万亿韩元(9.431亿美元)实现玻璃大规模商业化。现 在,越来越多的巨头参与其中。 三星,首次披露 三星电机表示,公司正在构建半导体玻璃基板生态系统。这是为了尽快实现作为下一代基板备受关 注的玻璃基板的商业化,并解决技术难题。这也体现出通过建立材料、零部件、设备(SME)和 工艺的合作体系来引领市场的意愿。 三星电机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周赫16日在首尔浦项制铁大厦驿三馆举行的"电子时代技术日:玻 璃基板全集"发布会上表示,"计划与多家供应商和技术合作伙伴成立联盟,打造半导体玻璃基板生 态系统"。 这是三星电机首次公开其半导体玻璃基板事业生态系统构建战略。虽然具体时间尚未透露,但已确 认正在与多家供应链公司进行洽谈。预计将于近期推出。 周副 ...
玻璃基板,更近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1 08:58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谢谢。 玻璃基板被认为是先进芯片封装的技术革新者。由于其超低凹凸度、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等独特性能,玻璃基板比现有的树脂基板更耐用、更稳定,从而保证了头部中更高的互连密度。这 些优势使得高密度、高性能芯片封装可用于AI和数据中心等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此前,英特尔公司承诺到2028年投资1.3万亿韩元(9.431亿美元)实现玻璃大规模商业化。现 在,越来越多的巨头参与其中。 三星电子此举被解读为进军半导体玻璃基板市场、抢占先机的举措。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 及,需要新的基材来替代现有的塑料材料,而玻璃被认为是最佳选择。三星电子准备于第二季度在 其世宗工厂启动玻璃基板试生产线。量产目标为2027年以后。不仅与三星电子半导体的协同效 应,与Nvidia、英特尔、高通等AI大型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值得关注。 该研究实验室负责人表示:"由于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的发展,半导体芯片之间 来回传输的数据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 "玻璃基板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基板上绘制微电路并降低功 耗。" 他补充说,玻璃基板比传统基板的翘曲(翘曲 ...
玻璃基板,更近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1 08:58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谢谢。 玻璃基板被认为是先进芯片封装的技术革新者。由于其超低凹凸度、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等独特性能,玻璃基板比现有的树脂基板更耐用、更稳定,从而保证了头部中更高的互连密度。这 些优势使得高密度、高性能芯片封装可用于AI和数据中心等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此前,英特尔公司承诺到2028年投资1.3万亿韩元(9.431亿美元)实现玻璃大规模商业化。现 在,越来越多的巨头参与其中。 三星,首次披露 三星电机表示,公司正在构建半导体玻璃基板生态系统。这是为了尽快实现作为下一代基板备受关 注的玻璃基板的商业化,并解决技术难题。这也体现出通过建立材料、零部件、设备(SME)和 工艺的合作体系来引领市场的意愿。 三星电机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周赫16日在首尔浦项制铁大厦驿三馆举行的"电子时代技术日:玻 璃基板全集"发布会上表示,"计划与多家供应商和技术合作伙伴成立联盟,打造半导体玻璃基板生 态系统"。 这是三星电机首次公开其半导体玻璃基板事业生态系统构建战略。虽然具体时间尚未透露,但已确 认正在与多家供应链公司进行洽谈。预计将于近期推出。 周副 ...
三星否认泰勒工厂投产延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0 11:50
三星德州泰勒工厂投产计划 - 公司否认推迟泰勒工厂投产时间表的传闻 坚持原定2026年投产计划[1][2] - 工厂选址意义重大 将提升半导体解决方案生产能力 支持5G AI HPC等下一代技术[1] - 计划在奥斯汀和泰勒两市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 为当地带来数千个新岗位和培训机会[1][2] 工厂技术挑战 - 此前报道称公司因2nm工艺良率问题从工厂撤出人员 但否认与员工数量有限有关[2] - 下一代工艺节点面临困境 目前不清楚工厂是否能实现2nm晶圆生产[2] 工厂战略意义 - 投资将增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性 提升制造能力以满足客户需求[1] - 与奥斯汀现有基地协同 为德州中部居民创造长期发展机遇[2] 行业关注点 - 媒体持续关注工厂进展 未来数月将更新2nm工艺动态[2] - 工厂被视为可能改变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关键项目[1][2]
HBM销量,暴增15倍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1 09:24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 编译自 eetjp ,谢谢。 HBM(高带宽内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SK海力士在2025年3月17日至21日(美国时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办的GTC(GPU技术大会)2025活动上,展出了用于AI服务器的12层 HBM3E设备。该公司还发布了目前正在开发的12层HBM4,并透露已完成2025年下半年量产的准备 工作。 HBM 本质上是一种 3D 结构,它将 DRAM 芯片垂直堆叠在逻辑芯片顶部,利用先进的封装技术 (例如硅通孔 (TSV))并使用硅中介层与处理器互连。事实证明,它非常适合 HPC/AI 工作负载等 并行计算环境。 这是因为 HBM 可以同时处理 GPU 或 AI 加速器中各个核心的多个内存需求,支持工作负载的并行 处理。事实上,HBM 已经成为消除数据密集型 HPC 和 AI 工作负载中内存瓶颈的主要手段。如果 没有 HBM,AI 处理器就会因内存瓶颈而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SK 海力士HBM,接近售罄 韩国芯片制造商 SK 海力士日前向投资者表示,由于其内存产品的强劲需求以及首批 HBM4 样品的 提前交付,其前景光明。 ...
台湾芯片出口订单激增,台积电大力扩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2 11:17
文章核心观点 台积电高雄厂提前扩产展现深耕中国台湾决心,且受人工智能需求推动中国台湾出口订单激增,但非科技行业仍面临价格竞争前景黯淡 [2][8][12] 台积电扩产相关 - 台积电高雄厂将提前扩产,预计3月31日举办2纳米厂扩产暨上梁典礼,行政院长卓荣泰与高雄市长陈其迈确定出席,展现深耕中国台湾决心 [2] - 台积电是全球2纳米制程进展最快速的晶圆厂,预定今年下半年在新竹宝山厂和高雄厂同步量产,高雄厂作为后续2纳米扩充,设备去年11月进机并提前展开量产扩充作业 [2] - 竹科宝山可扩充四期、四个厂,高雄厂区面积可达五期、五个厂以上,南科厂区可能动态升级产线、导入2纳米乃至A16等制程 [2] - 台积电董事长称高速运算往小晶片设计不影响2纳米制程,2纳米需求比3纳米高,产能预计更高,A16需求也强,公司积极准备产能应对 [3] - 台积电2纳米去年在竹科宝山试产,可望2025年量产,高雄2纳米新厂最快接棒扩充产能,首座厂预计今年营运,第2厂明年,3厂已动工,4至5厂即将动工 [5] 中国台湾出口订单相关 - 受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需求推动,上个月中国台湾出口订单同比增长31%,达到494.5亿美元,超过该部估计 [8][9] - 新款智能手机推出、中国大陆补贴计划及提前下单等也提振上月出口订单 [8] - 业内预计增长势头延续到本月,出口订单预计增长10.3% - 14.5%,达到520 - 540亿美元,本季度出口订单总额同比增长11.3% - 12.8% [11] - 中国大陆初创公司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预计对台湾企业产生长期积极影响 [11] - 今年前两个月,电子产品出口订单同比增长21.8%至373.5亿美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订单增长6.1%至258.3亿美元,光电子产品订单增长7.7%达32.2亿美元,机械和机械设备订单增长3.5%达到30.3亿美元 [8][12] - 前两个月,中国台湾基本金属、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供应商订单分别下降10.7%、8.3%和6.9%,至36.4亿美元、27.4亿美元和26.5亿美元 [12]
速递|孙正义复刻ARM,软银65亿美元现金吞并Ampere,凯雷单笔套现40亿美元
Z Finance· 2025-03-21 15:11
图片来源: Ampere 软银集团 3 月 19 日宣布,将通过一笔全现金交易,以 65 亿美元收购由前英特尔高管 Renee James 创立的芯片设计公司 Ampere Computing , 此举旨在扩大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交易 完成后, Ampere 将作为软银的全资子公司运营,预计交易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完成。 凯雷集团和甲骨文公司,作为 Ampere 的主要投资者,将出售他们在加州圣克拉拉这家初创公司的股 份。 根据软银的声明,凯雷持有 59.65% 的股份,而甲骨文持有 32.27% 。 这家初创公司雇佣了 1000 名 半导体工程师。 据彭博社报道, 2021 年,软银曾考虑收购 Ampere 的少数股权,当时其估值达 80 亿美元。 软银是 Arm Holdings 的最大股东,而 Ampere 基于 ARM 计算平台开发了服务器芯片,这使两家公司 成为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图片来源:软银 软银于 2016 年以 320 亿美元收购了英国芯片设计公司 Arm ,该公司于 2023 年上市。 Ampere 的客 户包括 Google Cloud 、 Microsoft Az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