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波导
icon
搜索文档
AI系列专题报告(四)AI智能眼镜:AI应用落地新载体
平安证券· 2025-07-04 16: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技术推动终端创新,AI智能眼镜成AI落地新载体,功能聚焦视、听领域,更轻薄且贴近生活场景,可进行影像拍照等操作,有望成为AI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 [3][123] - 2025年AI智能眼镜新品将密集发布,市场从“炫技”走向“实用”,各领域厂商集中布局,未来销量可期,相关产业链将受益 [3][123] - AI+AR未来应用潜力大,SoC和光学显示是核心价值环节,未来Micro LED+光波导将成重要趋势 [3][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品不断,AI智能眼镜有望成为AI落地新载体 - 2025年CES展展示众多AI智能眼镜创新产品,AI与硬件融合在XR和智能眼镜领域深入,参展相关企业超300家 [13] - 2025年AI智能眼镜新品将密集发布,除传统XR厂商,互联网和消费电子品牌也入局,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达550万台,2027年增长至2200万台,2024 - 2027年CAGR达144% [3][18][50] - 与传统XR设备相比,AI智能眼镜集成AI技术,功能聚焦视、听,更轻薄舒适,使用边界感弱,可进行影像拍照等操作,有望成为AI应用落地新载体 [3][24] - 生成式AI让交互维度更丰富多元,大模型演进聚焦多模态理解,在XR领域,AI可助力创作者构建虚拟世界 [27][28] - 智能眼镜发展历经早期探索、音频功能突破、AI功能集成三个阶段,AI大模型崛起带动厂商打造AI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情 [29] - AI眼镜正从“炫技”走向“实用”,与传统渠道品牌合作完善全渠道与服务体系是重要趋势 [37] - AI智能眼镜主要分无摄像头、带摄像头、带显示屏三类,AI+AR智能眼镜有望成最终理想形态,“AI+AR”是重要趋势 [41] - 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中AI音频眼镜销售占比44%,同比增7个百分点,随着技术增强和规模化降本,AI拍摄眼镜和AI+AR智能眼镜价格亲民化 [47] - 2025Q1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216%,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550万台,未来增长潜力大 [50] SoC大脑中枢,构筑AI智能眼镜核心动力引擎 - AI眼镜侧重智能化功能,AR眼镜侧重增强现实体验,两者结构差异不大,核心构成包括CPU处理中心、光学器件等 [55] - RayBan Meta较RayBan Stories硬件大幅升级,新增AI功能,接入Llama3大模型 [57][61] - SoC是AI智能眼镜核心成本来源,RayBan Meta的BOM成本约164美元,芯片成本占比52%,SoC在芯片成本中占比达64% [62] - 当前AI智能眼镜处理器有SoC、MCU+ISP、SoC+MCU三种解决方案,SoC集成度高、性能强,是主要核心硬件 [70] - 高通第一代骁龙AR1平台采用4nm制程,可扩展,能为OEM厂商提供多种配置 [77] - 紫光展锐W517芯片采用四核处理器,高性能、低功耗,采用12nm工艺 [78] 显示丰富应用场景,AI+AR有望成为AI智能眼镜最优解 - Meta发布的AR眼镜原型产品Orion采用Micro LED显示器和碳化硅光波导镜片 [87] - 显示能带来更广阔应用场景,带显示功能的眼镜可发挥AI技术创新特性,但带显示屏智能眼镜产品完成度需软硬件进一步突破 [92] - Micro LED在亮度、对比度等方面有优势,将成为与光波导方案适配的显示方案的未来趋势 [97] - 2023年6月以来发布的Micro LED眼镜超20款,预计2029年Micro LED芯片产值达7.4亿美金 [98] - 随着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Micro LED在AI眼镜中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107] - 目前多种光学方案并存,光波导方案透光率高,可提供真实三维图像,是重要趋势 [111] - 光波导分几何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各有特色,前者成像质量高但成本高,后者更轻薄但量产难度高 [120]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建议关注立讯精密、恒玄科技、中科蓝讯、歌尔股份、亿道信息、创维数字和漫步者 [3][123]
兴业证券:全球AR市场迎爆发式增长 光波导技术引领产业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1:52
AR眼镜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AR眼镜销量预计达65万台,同比增长30% [1] - 2024年全球AR销量为50万台,2025年Q1全球AR销量为11.2万台 [1] - 2024年中国AR销量为18万台,海外AR销量为32万台 [1] - 2025年主要增长来源于光波导信息提示型AI+AR眼镜 [1] - 预计到2027年全球AR销量有望突破150万台 [1] AR显示技术发展 - 衍射光波导成为最具潜力的AR光学方案,具有轻薄、高透光率、可规模化量产等优点 [2] - 衍射光波导面临视场角、色彩均匀性等方面的挑战 [2] - 当前AR眼镜镜片主流材料为树脂、光学玻璃与碳化硅 [2] - 碳化硅(SiC)具备极强耐磨与抗冲击能力,在大视场角、高亮度显示和微结构精度控制方面潜力突出 [2] SiC衬底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企业6英寸、8英寸产线建设加速推进,本土产能同比增长超过40% [3] - 2024年全球SiC衬底市场高度集中,Wolfspeed、天科合达、天岳先进、高意科技四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82% [3] 相关产业链公司 - 光波导厂商:歌尔股份、水晶光电、蓝特光学、苏大维格 [4] - 碳化硅厂商:三安光电、晶盛机电、天岳先进 [4]
科技巨头竞逐AR眼镜赛道 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成破局关键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02:26
行业动态与趋势 - AR眼镜从极客玩具走向大众生活,科技巨头如Google、联想、雷鸟创新等密集发布新品推动行业破局[2] - 2025年一季度国内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达9.6万台,同比增长45%,带屏产品占80%市场份额,雷鸟创新以45%市占率领先[4] - 行业三大共识:2025年为破局之年、AI与AR深度融合是核心形态、智能眼镜或成下一代计算终端入口[4] 技术与产品进展 - AI技术突破驱动产品功能升级,如雷鸟创新、Rokid与通义千问合作实现实时翻译等智能功能[5] - Micro-LED+光波导成为主流显示方案,雷鸟X3 Pro采用全球最小全彩Micro-LED光引擎,显示部分占成本50%[5][7] - 产业链优势显著,隆利科技Mini-LED+VR技术获Meta认可,水晶光电将AR眼镜列为"一号工程"[7] 市场与生态布局 - 科技巨头入场加速市场教育,但垂直企业如雷鸟创新、XREAL等仍是推动国内规模化的主力[4] - 应用场景从视听娱乐扩展至导航、支付等刚需领域,Rokid、雷鸟创新与高德地图合作[8] - 价格下探是趋势,雷鸟创新称供应链成熟后彩色光波导产品售价将降低[6] 用户体验与挑战 - 主流产品需满足重量<50克、价格<2000元、一体式架构及高频AI服务等指标[9] - 续航、重量与算力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待解,当前产品续航仅2-4小时[9] - 隐私安全问题突出,厂商通过数据脱敏、拍摄指示灯设计及与蚂蚁集团合作加强防护[10] 产业链协同与标准化 - 雷神科技呼吁建立生态联盟,统一权限管理以规范数据采集[11] - 中国信通院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推动行业标准化[10] - 硬件制造商、光学厂商与软件开发商需深度协同提升产业链效率[3]
聚焦SiC光波导降本!6家衬底企业指出破局路径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0 17:15
碳化硅光波导在AR眼镜中的应用与挑战 行业动态与市场趋势 - Meta AR眼镜采用碳化硅光波导镜片后,引发行业升级潮,XREAL、雷鸟创新等AR硬件厂商加速布局碳化硅光波导技术 [1] - 碳化硅衬底企业如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烁科晶体等迅速跟进光学级衬底研发,行业技术热情高涨 [1] - 2030年碳化硅光波导镜片需求预计达6000万件,若采用12英寸衬底,需求量将达60-180万片 [21] 成本瓶颈与核心挑战 - 碳化硅光波导镜片单片成本高达2000-4000元(一副眼镜需两片),是玻璃镜片的10倍 [3] - 材料端成本占Meta AR眼镜总成本(约7万元人民币)的主要部分 [3] - 光学级衬底面临四大技术挑战:性能要求差异、晶体生长工艺差异、加工工艺差异、生产成本差异 [5][7][8][9][10][11][12] 技术差异与工艺难点 - **性能要求**:光学级衬底需低光吸收损耗、高透过率(>80%),与传统衬底的电学性能需求截然不同 [8] - **晶体生长**:需高纯度(去除氮、硼杂质)且低缺陷密度,避免深能级缺陷影响光学性能 [9][10] - **加工工艺**:面型参数要求更高(表面粗糙度<0.5nm),刻蚀精度需达纳米级,良率受亚表面损伤控制影响 [11] - **生产成本**:光学级衬底当前成本介于导电型(1156元/片)与高纯半绝缘衬底之间,因规模效应未显现 [12] 降本路径与产业协同 - **工艺优化**:通过提升晶体生长一致性、加工精度,8英寸光学级衬底价格有望降至3000元以下,12英寸降至1万元左右 [16] - **产业协作**:需建立统一光学评价体系与规格标准,减少重复开发,国内企业镜片尺寸(40mm×30mm)较Meta方案节省2.88倍衬底面积 [17] - **大尺寸技术**:8/12英寸衬底可提升镜片产出量4倍以上,但需解决单晶纯度、缺陷控制及翘曲率问题 [19][20] 企业技术进展与规划 - **天岳先进**:已发布12英寸光学级衬底,推进量产技术突破 [22] - **天科合达**:8英寸光波导衬底量产中,计划2024年推出12英寸产品 [22] - **烁科晶体**:研制成功12英寸高纯半绝缘衬底,拓展AR/热沉应用 [22] - **浙江晶瑞**:联合产业链签署AR战略协议,预计2024年底推出12英寸样品 [22] - **山西天成**:8-12英寸光学级衬底技术持续优化,聚焦降本增效 [22] 未来展望 - 碳化硅衬底成本下降将推动AR眼镜消费级市场普及,开启智能穿戴设备新时代 [24] - 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后,行业或复制智能手机爆发路径,2030年光学级衬底价格接近导电型衬底水平 [16][21]
2024年消费级AR眼镜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洞察
艾瑞咨询· 2025-05-14 20:41
行业现状 - AR眼镜行业正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产业应用,全球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竞相布局,围绕光学显示、人机交互等底层技术展开突破 [1] - 国内AR眼镜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以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Rokid、INMO为代表的"AR眼镜五小龙"快速占领消费级市场 [2] - 九成厂商拥抱AI大模型,2023年中国25家XR领域企业中有24家应用AI技术,AI智能交互眼镜行业元年已至 [15] - 互联网巨头、手机制造商、AR初创企业、科技公司纷纷入局AR赛道,眼镜新品层出不穷 [13] 技术发展 - 光波导技术成为当前最接近普通眼镜视觉效果的技术方案,具有轻薄透明、大视场角、高清晰度等优势,但存在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挑战 [8] - BB方案作为过渡技术,在显像色彩方面较成熟,但因体积和透光率限制,未来可能被光波导技术取代 [10] - 行业正依托光波导、AI大模型等新技术,推动产品向轻薄化、高分辨率、智能交互和多样化体验方向发展 [34] - 星纪魅族在光波导领域技术领先,其StarV Air2搭载全球最小光机(0.15cc),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将彩虹纹压制到行业最低 [42] 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AR眼镜销量达28.6万台,Q4销量创下新高,星纪魅族两款新品发布直接拉动行业增长 [23] - 头部品牌效应显著,市场集中度高,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Rokid、INMO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26] - 2024年9-12月星纪魅族品牌热度突出,百度资讯指数移动日均值达2546,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29] - 消费者对AR眼镜接受度提升,认为其显示效果、产品质感和使用场景均超出预期 [31] 企业竞争 - 星纪魅族以全生态协同为核心,通过Flyme AIOS打通智能手机、AR眼镜、智能汽车等多终端,是唯一具备全生态布局的企业 [44] - 雷鸟创新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支持OpenXR标准,背靠TCL显示技术资源主导Micro-OLED供应链 [46] - XREAL聚焦空间计算技术,将AR眼镜定义为"空间计算终端",通过自研X1芯片提升性能和体验 [48] - 短期竞争由硬件参数和爆款产品驱动,长期将取决于跨设备协同能力、开发者规模和数据资产厚度 [55] 中外对比 - 中国AR眼镜凭借AI融合、场景创新和供应链优势快速占领消费级市场,国外品牌则依靠品牌效应与芯片技术占据高端领域 [19] - 国内企业在光波导技术方面逐步突破,与国外的光学显示差异正在缩小 [20] - 海外厂商在芯片(如高通骁龙AR1)和操作系统(如Meta Snap OS)领域仍具技术领先优势 [20] - 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与互联网创新力是未来赶超国外的核心优势 [19] 产品对比 - 主流光波导AR眼镜中,星纪魅族StarV Air2价格2799元,视场角30°,重量仅44克;雷鸟X2价格4999元,视场角25°,重量119克 [40] - 星纪魅族StarV Air2采用自研StarVision光波导显示系统,雷鸟X2采用表面浮雕衍射光栅技术+Micro-LED屏,INMO Go2采用衍射光波导+Micro-LED双目全彩异显 [40] - 功能方面各品牌侧重不同,星纪魅族支持多模态交互包括智能指环操控,雷鸟X2注重音质打磨,INMO Go2提供免费近视配镜服务 [40]
水晶光电:5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包括知名机构聚鸣投资的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20
生产基地调整 - 公司从2024年底启动四大生产基地调整,台州主厂区定位北美大客户核心实践基地,江西基地为国内大循环核心基地,临海基地专注前道冷加工,越南基地作为海外循环核心实践基地,预计1-2年完成调整 [2] 激光雷达业务 - 激光雷达视窗片产品技术门槛高且价值量大,公司在玻璃基激光雷达视窗片市场份额领先,与海内外主流激光雷达厂商均有合作 [3] - 除车载应用外,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激光雷达需求显现,公司3D元器件及模组产品在3D识别领域具备市场潜力 [3] 光波导技术布局 - 反射光波导技术具备全彩/高分辨率/大视场角优势但量产难度大,目前国内消费市场尚未实现全彩光波导AR眼镜量产 [4] - 反射光波导作为公司一号工程,通用工艺已打通,特性工艺仍在攻关中,进展符合预期 [4] - 衍射光波导在单色方案中具备量产性价比优势,但全彩显示效果受限,两条技术路线将长期并行发展 [5] 产品技术优势 - 反射光波导可适配LCOS/Micro-LED等多种光机方案,光效利用率优于衍射光波导 [6] - 在AR眼镜光机领域,公司聚焦光学元器件研发而非整机模组 [7] 客户合作与创新 - 与北美大客户合作开发智能手机光学创新产品,包括既有产品升级和全新产品开发 [8] - 光学硬件持续升级(如滤光片技术迭代/潜望式长焦等)有效抵消传统产品降价压力 [9]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14.82亿元(同比+10.2%),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23.67%),毛利率27.95% [10] - 近90天20家机构给出评级(17家买入/3家增持),目标价中位数26.85元 [10] - 机构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区间为11.71-13.23亿元/13.60-16.05亿元/14.91-20.26亿元 [11]
AI眼镜专家:产业链一线动态更新及趋势展望
2025-05-06 10: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R和AI眼镜行业、VR眼镜行业 - **公司**:Meta、雷朋、Oakley、小米、RocketDNA、魅族、Rokid、雷鸟、字节跳动、大疆、影目科技、西安饮食公司、Nreal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Meta - **销售情况**:2025年一季度AR眼镜销量同比增长三倍至60万台,预计全年销量450 - 500万台,虽计划年底推三款新品且乐观预测达1000万台,但目标存疑;Reality Labs部门收入来自AR、AI及VR眼镜,一季度整体销售额下滑,因Quest系列VR眼镜销量不佳[1][3][4] - **新产品计划**:推出雷朋第三代AI眼镜,减轻重量、改进续航;与Oakley联名推出运动型AI眼镜,Oakley年发货量1000 - 1200万台,联名有望提高单品牌渗透率[1][6] 雷朋 - **产品表现**:第一代产品Ray - Ban Stories 2021年发布,两年仅售20万台;第二代产品Rokid Air 2023年9月推出,一年内销售端达150万台,供应链出货约180万台;2025年销量预测450 - 500万台,达1000万台存疑[3][8] - **产品特点**:第三代产品轻便、长续航;有全彩光波导眼镜,采用LCOS显示方案,仅支持单目显示,重量重,售价超1000美元,预计销量约10万台[8] 国产品牌 - **小米**:2025年6月底 - 7月初发布不带显示功能AI眼镜,重约四五十克,硬件接近雷朋二代,售价1799 - 1899元,有三个版本;2026年推光波导眼镜;2025年全年预测销量约六七十万台,第一批备货约30万台[9][11] - **RocketDNA**:2025年发布与暴龙联名智能眼镜和带双目绿色光波导显示产品,618前发布,订货量20多万台;估值接近百亿人民币[1][2][9][11][12] - **魅族**:第二代光波导眼镜Air Two销量显著增长,月销增至一万多接近两万台;2025年9月发布第三代MR眼镜,采用单色光波导技术、摄像头功能,用高通AI芯片组,价格预计2999元以上;若推出第三代产品,2025年销量可能达十六七万至二十万副[1][2][9][10][11][15][16] 市场销售预期 - **国外**:以Meta为代表的公司2025年预计销售至少四五百万副,可能达上千万副[15] - **国内**:2025年预计销售量约100万副,小米预计销售三五十万副,Rokid约一二十万副,魅族若推第三代产品可达十六七万至二十万副[2][15] 光波导眼镜 - **功能改进**:最重要功能是查看消息,2025年改进重点是通过AI智能判断显示消息、聚合长消息;腾讯研究通过AI理解用户语音并回复消息[18][19] - **软硬件差异**:软件差异体现在AI应用;硬件关注长期佩戴体验和拍照质量[20] - **技术趋势**:衍射光波导是未来方向,虽光效低,但可实现薄单片设计、良率高、体积和重量轻;现阶段实现高分辨率和彩色显示选阵列加LCOS技术,色彩表现力好、电光损耗低(约5%);两年后彩色显示预计采用衍射光波导加Micro LED [34][35][37] 其他公司 - **字节跳动**:智能眼镜项目进展神秘,未确定供应商,原计划9月发布时间或有悬念,有多个项目团队推进[26] - **大疆和影目科技**:计划推出与自身生态结合的AR或AI眼镜,大疆可能推拍照或记录专用型产品;影目采用阵列光波导技术、一体机设计,产品重但可独立运作,有离线实时翻译功能,年销约几万台,2025年计划推约30克轻量级衍射光波导产品[27][29] - **西安饮食公司**:转向AR领域,推出与自身生态关联的专用型产品,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28] - **Nreal**:2025年预测销量可达8万台,光波导眼镜售价599美元,加镜片后总价799美元,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销售[30][31] VR眼镜市场 - 近年来基本饱和,年总销量20 - 30万台,2025年无明显增长迹象,产品重,主要用于随身观影或大屏显示,市场规模难扩大[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李强总理试戴RocketDNA的AR眼镜引发主流媒体关注,推动增强现实技术破圈传播,提升相关企业市场表现及预期估值,如RocketDNA估值接近百亿人民币[1][2][10][12] - Rocketglasses光波导眼镜具备提词器、导航和AI交互功能,创始人朱明明展示视频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播放量达10亿次,提升公众对AI和AR眼镜关注度[2][13] - 魅族产品与Rokid Glass形态接近,可能增加两个摄像头用于眼动追踪,还推进声纹支付与支付宝合作[17] - 评估AR眼镜拍摄效果关注黑暗环境和运动状态表现,拍摄质量影响AI交互[21] - 头部品牌结合内部团队和外部生态打磨软件,与传统软件厂商对接能力影响用户体验,如小米有优势[22] - AR眼镜与既有生态系统交互能力重要,如魅族AR眼镜导航体验受接口优化程度影响,小米、Rokid等公司有不同对接策略[23] - 各大品牌产品生态布局策略不同,影响用户体验,如雷鹏社交分享功能、字节跳动可能的推流策略、小米多方面宣传、阿里系和腾讯系接口优势、华为鸿蒙生态支撑[24][25] - 领导人新闻中戴BB类VR眼镜为增强视觉传播效果,光波导AR眼镜外观更自然[33]
蓝特光学:微棱镜持续放量,看好AR智能眼镜光波导方向-20250427
国金证券· 2025-04-27 10: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4亿元,同比+37%,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23%;单Q4营收2.48亿元,同比-6%、环比-39%,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33%、环比-48%;1Q25营收2.56亿元,同比+53%、环比+3%,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56%、环比-23%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55、4.87、6.45亿元,同比+61.14%/+37.04%/+32.52%,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27、20、15倍 [5] 相关目录总结 业绩简评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37%,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23% [3] - 单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减少6%,环比减少39%,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减少33%,环比减少48% [3] - 1Q25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增加53%,环比增加3%,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加56%,环比减少23% [3] 经营分析 - 2024年光学棱镜业务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59.01%,因下游智能手机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微棱镜产品需求增加带动业绩增长 [4] - 玻璃非球面透镜业务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4.08%,通过加强产能储备、降本增效提升营收规模并控制成本 [4] - 玻璃晶圆业务收入0.73亿元,同比增长38.91%,加强开发AR/VR、汽车LOGO投影、半导体等领域客户 [4] - 终端品牌潜望式规格有望升级,公司凭借生产工艺、产能储备、良率水平优势,将受益于微棱镜渗透和升级 [4] - 公司具备玻璃晶圆能力,研发AR光波导模组,深度绑定下游龙头客户,看好AR智能眼镜光波导方向 [4] - 玻璃非球面透镜业务增长空间广阔,汽车智能化推动车载ADAS及高清摄像头渗透,公司深度绑定智能汽车头部供应商及客户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55、4.87、6.45亿元,同比+61.14%/+37.04%/+32.52% [5] - 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27、20、15倍,维持买入评级 [5] 公司基本情况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754|1,034|1,501|1,878|2,275| |营业收入增长率|98.35%|37.08%|45.12%|25.12%|21.1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80|221|355|487|64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87.27%|22.58%|61.14%|37.04%|32.52%| |摊薄每股收益(元)|0.448|0.547|0.881|1.208|1.601|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56|1.21|1.04|1.41|1.75|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11.01%|12.11%|17.47%|20.93%|23.78%| |P/E|52.77|43.22|26.82|19.57|14.77| |P/B|5.81|5.23|4.68|4.10|3.51|[10] 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损益表涵盖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毛利等多项指标及各年数据与增长率 [11] - 资产负债表包含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等项目各年数据及占比 [11] - 现金流量表展示净利润、非现金支出、营运资金变动等各年数据 [11] 历史推荐和目标定价 |序号|日期|评级|市价|目标价| | ---- | ---- | ---- | ---- | ---- | |1|2023 - 08 - 30|买入|15.78|N/A| |2|2023 - 10 - 27|买入|19.47|N/A| |3|2024 - 08 - 30|买入|17.89|N/A|[12]
电子|SiC行业需求侧边际强化:上车节奏加速+眼镜应用探索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8 08:03
SiC行业需求侧边际强化 核心观点 - SiC行业需求侧因上车节奏加速及AR眼镜应用探索而提速增长 头部车企引领下SiC在新能源车端渗透率有望从当前10%~20%提升至50%以上 [1][2] - SiC材料凭借高折射率特性成为AR眼镜光波导优势方案 Meta Orion眼镜已实现70°FOV 远期眼镜领域SiC需求或超车载 [1][3] - 建议关注已落地主驱级别SiC产品的器件领军厂商及衬底环节本土龙头 [1][4] 新能源车领域渗透加速 - 2024年SiC在国内乘用车端渗透率超10% 比亚迪计划2025年推出支持1000V高压和5C超充的新平台 推动SiC加速渗透 [2] - SiC产业链快速降本及混碳方案引入使其下沉至10~20万价格带车型 中期渗透率有望从10%~20%提升至50%+ [2] AR眼镜应用突破 - Meta 2024年9月推出的Orion AR眼镜采用SiC光波导 折射率达2 6~2 7(玻璃1 5~2 0) 实现70°FOV且单层波导即可完成全彩显示 [3] - SiC高折射率特性可缩小AR眼镜体积/重量 若成主流方案 远期需求或超车载领域 [3] 本土产业链机会 - 本土器件厂商2024年已完成SiC MOS主驱大规模装车 2025/2026年将加速产能释放 [4] - 本土衬底厂商全球竞争力提升 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AR眼镜增量需求 增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