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兑付

搜索文档
又一金融巨头暴雷!比恒大还多1.14万亿,15万富豪的财富被收割
搜狐财经· 2025-06-20 09:24
公司概况 - 中植集团注册资本50亿 资产规模远超恒大 但资不抵债超2000亿元 [3] - 旗下四大财富公司之一的恒天财富董事长周斌被限制高消费 [3][7] - 15万高净值投资者受影响 其中不乏身家千万的富豪 [3][13] 发展历程 - 创始人解直锟从黑龙江印刷厂厂长起步 通过承包工厂和涉足实业完成原始积累 1995年创立中植集团 [5] - 公司从实业转向金融 曾放言要做"中国的巴菲特" 在房地产黄金时代疯狂布局地产信托 [5] - 采用"高息揽储+刚性兑付"模式快速扩张 产品普遍承诺6%-8%年化收益 [9] 崩塌原因 - 过度依赖房地产信托的模式在行业下行期成为致命伤 [5] - "资金池"运作模式形成庞氏骗局 用新投资者资金兑付旧投资者收益 [7] - 创始人2021年突然离世导致权力真空 高管内斗不断 核心业务无人监管 [3][7] - 部分高管在危机爆发前转移资产 留下巨额窟窿 [7] 运营模式问题 - 采用"明星背书+复杂架构"策略 利用解直锟与娱乐圈关联营造"大而不倒"形象 [11] - 复杂股权架构掩盖底层资产真实状况 [11] - 通过"低风险高回报"话术吸引投资者 宣称"类保本"但实际风险极高 [9] - 利用投资者对"央企背景""政府兜底"的迷信心理制造刚性兑付幻觉 [11] 行业影响 - 事件改写中国金融风险警示历史 撕开金融圈野蛮生长的遮羞布 [1][13] - 暴雷模式与恒大不同 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而非普通购房者 [9] - 相关部门已立案侦查 多名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 [7]
“稳赚不赔”神话崩塌!这家黄金现大规模兑付异常
第一财经· 2025-05-29 19:46
永坤黄金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存金生息"和"保本炒金"模式吸引投资者,线下承诺年化收益率5%-9%,线上推出"预定金条"产品承诺"短期金价下跌可原价退款"[2] - 线下业务中,公司与投资者签订黄金托管和回购合同,半年期收益率可达6.5%,大额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可达9%[4][5] - 线上"预定金条"产品设计为28-60天发货,金价上涨可按最新价回购,下跌可退回原款并获得积分奖励[11][13] - 公司建立客户分级收益体系,300万以上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达9%,100-300万客户收益率4.5%-8.5%[6][8] 业务规模与客户获取 - 线上商城10克预定黄金产品销量约3.5亿元,100克产品414万元,500克产品860万元,合计超3.6亿元[15][16] - 公司客户托管黄金保险金额约8.57亿元,存量5359千克,核查时标的物价值超41亿元[19][20] - 线下拓客依赖业务员推广和加盟商分销体系,线上通过APP、小程序等多平台覆盖全国[19][21][22] 业务合规性与风险 - 公司经营范围仅限珠宝首饰零售,无黄金资产管理业务资质,涉嫌超范围经营[25] - 黄金托管和回购业务类似资产管理产品,需金融机构资质,公司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集资[25][26] - 合同设计使收益率与金价波动脱钩,具有资金池特征,超出正常黄金购买范畴[8][9] - 公司宣称的黄金托管在银行金库并投保的情况存在疑点,多家保险公司表示不知情或需核查[27] 事件进展 - 多地投资者反映产品无法兑付,部分维权群统计未兑付金额或超3亿元[3][19] - 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经侦大队已针对永坤黄金事件立案[3]
“保本保息”理财产品靠谱吗
经济日报· 2025-04-30 06:08
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历史与现状 - 银行理财中的刚性兑付和保本保息是我国金融市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其核心是金融机构以自身信用为产品作隐性担保 [1] -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 监管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 实行净值化管理并规范资金池 市场转向理财子公司主导的净值型产品 [1] - 当前声称"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基本可判定为非法营销或诈骗 因《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1] 理财产品与存款的风险差异 - 存款具有保本保息特性 而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和收益 存在较高风险 [2]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经验 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理性选择产品 平衡资产安全与增值需求 [2] 投资者风险防范建议 - 需警惕"高收益 无风险"诱导宣传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 [2] - 应通过银行网点 官网 手机APP等正规渠道购买产品 避免轻信非正规推介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