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外包
icon
搜索文档
阳光诺和回应被昔日大客户起诉:“起诉点站不住脚”
新浪财经· 2025-07-07 17:00
诉讼案件 - 阳光诺和与湖南恒生制药因2000万元技术开发合同纠纷进入民事诉讼,公司为被告方 [1] - 纠纷源于2018年签署的替格瑞洛原料药及片剂研发合同,合同约定若湖南恒生未支付研发费用50%则生产批件所有权自动转让给阳光诺和 [1] - 湖南恒生制药指控阳光诺和未按合同转移批准文号且未安排生产销售,而阳光诺和认为对方未支付费用导致批件自动转移,将积极应诉 [3][4] - 阳光诺和已对湖南恒生制药3644万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4][5] 财务数据 - 公司2024年营收10.78亿元(同比+15.7%),扣非净利润1.65亿元(同比-8.31%)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31亿元(同比-8.49%),扣非净利润2020万元(同比-69.67%) [10] - 2017-2023年营收从0.36亿元增至9.32亿元,CAGR达64%,扣非净利润从0.01亿元增至1.8亿元 [9] 业务合作 - 湖南恒生制药曾是公司重要客户,2020年贡献收入3164.6万元(占营收9.12%) [6] - 湖南恒生制药是国家集采中标企业,曾中标奥美拉唑钠(8.4元/盒)和头孢西丁钠(43元/盒) [6] 行业背景 - 医药外包行业2018-2022年营收增速普遍超30%,净利润增速超50%,但2023年起行业普遍出现业绩放缓 [10] - 公司正拓展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及动保领域以应对行业降温 [10]
资讯日报-20250702
国信证券(香港)· 2025-07-02 15:38
国信证券(香港)·资讯日报 股票市场概览 港股市场表现 美股市场表现 | 年 日 2025 7 | 月 | 2 | | | | | --- | --- | --- | --- | --- | --- | | 资讯日报 | | | | | | | 海外市场主要股市上日表现 | | | | | | | | | | | 升跌(%) | | | 指数名称 | | | 收市价 | 单日 | 年内 | | | | 单日 | 年内 | | --- | --- | --- | --- | | 恒生指数 | 24,072 | (0.87) | 20.00 | | 恒生国企 | 8,678 | (0.96) | 19.05 | | 恒生科技 | 5,303 | (0.72) | 18.68 | | 美国道琼斯 | 44,495 | 0.91 | 4.59 | | 美国标普 500 | 6,198 | (0.11) | 5.38 | | 美国纳斯达克 | 20,203 | (0.82) | 4.62 | | 德国 DAX | 23,673 | (0.99) | 18.91 | | 法国 CAC | 7,663 | (0.04) | ...
港股收评:恒指上半年累涨20%!新消费、稳定币崛起
格隆汇· 2025-06-30 17:05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最后一天港股三大指数尾盘跳水,恒指跌0.87%险守24000点,国指跌0.96%,恒科指跌0.72% [1] - 6月整体表现强劲,恒指、国指、恒科指分别累涨3.36%、2.92%、2.56%,半年度累计涨幅达20%、19.05%、18.68% [2][3] - 南向资金净买入52.2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23.9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8.26亿港元 [12] 行业板块表现 科技股 -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小米涨1.7%,网易涨1.54%,美团跌3.17%,阿里跌2.05%,腾讯跌1.95% [5][6] - 加密货币概念股火爆:新火科技控股大涨31.36%,国泰君安国际涨13.58%,欧科云链涨12.7% [6][7] 医药板块 - 医药外包概念领涨:昭衍新药涨12.69%,泰格医药涨7.29%,凯莱英涨5.78% [7][8] - 生物技术股表现强势,生物技术板块整体上涨1.79% [4] 军工与国防 - 航空航天与国防股活跃:大陆航空科技控股涨6.72%,中航科工涨3.99% [8][9] 大宗商品相关 - 黄金及贵金属股下挫:龙资源跌3.34%,集海资源跌2.5%,山东黄金跌2.33% [9][10] - 石油股走低,油气生产商板块下跌0.96% [4] 金融板块 - 内银股回调:天津银行跌4.98%,哈尔滨银行跌3.57%,中国银行跌2.36% [10][11] - 证券及经纪板块下跌0.52%,保险板块下跌1.13% [4] 消费与汽车 - 新消费板块冲高,非酒精饮料板块上涨1.06% [4] - 汽车股跌幅居前:理想汽车跌3.25%,零跑汽车跌2.06%,比亚迪股份跌1.37% [11][12] 市场展望 - 渣打财富预计恒指未来12个月目标为25500点 [14]
星湖科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对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6-26 00:47
财务数据与资金状况 - 2024年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17.59亿元,同比增长23.97%,利息收入0.13亿元,长期借款17.21亿元,短期借款10.08亿元,利息费用1.10亿元 [1] - 2024年货币资金中受限资金为5.66亿元,可用资金为11.92亿元,主要用于季节性玉米采购需求,预计2025年一季度采购玉米需资金约24.83亿元 [3] - 公司银行授信额度126亿元,2024年末用信额度仅3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56.69%降至2024年44.8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2年16.63亿元增至2024年23.98亿元 [5] 商誉减值情况 - 公司2019年收购久凌制药形成商誉1.98亿元,2022-2024年分别计提商誉减值1,234万元、9,370万元、9,191万元,已全额计提 [8] - 久凌制药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90万元、1,461万元、-404万元、356万元,盈利能力显著下滑 [8] - 商誉减值主要因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从2021年36.05%降至2024年13.39% [15][19] 行业环境与竞争 - 医药中间体行业受贸易摩擦影响,2023年美国对华医药原料加征15%关税,欧盟CEP认证壁垒提升,导致国内CMO企业订单减少 [15] - 行业可比公司如博腾股份2024年净利润从2021年4.76亿元降至-3.66亿元,雅本化学从1.96亿元降至-2.64亿元,显示行业整体下行 [15] - 国内CMO企业30-50%收入依赖海外市场,2022年后贸易摩擦导致部分订单转向印度、韩国供应商 [15] 资本开支与资产情况 - 2022-2024年购建固定资产等现金支出分别为4.52亿、3.76亿、6.38亿元,主要用于肇东生物发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23] - 2024年末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3.68亿元,同比增长23倍,主要为预付长期资产购置款,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增至5.58亿元 [23]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从2022年89.02亿元降至2024年78.76亿元,在建工程从0.89亿元增至2.29亿元 [23]
诺思格股权纠纷案再起波澜 68岁药物专家不服二审判决申请再审已立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2:32
随着48名中科院硕博生为钟大放联合请愿的消息在网络传播,诺思格及其实控人武杰和钟大放之间的纠 纷再次引发了诸多社会关注。 诺思格在6月18日发布了一则相关公告,公告显示,这家CRO(医药研发外包)公司作为再审被申请 人,最近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应诉通知书》。原告钟大放不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 院二审民事判决,向最高法提出再审。目前该案已进入再审立案审查程序。 此事之所以引发关注,源于钟大放的身份——现年68岁的他曾任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 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是在药物研发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 6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诺思格,对方表示公司的态度以公告为准——"公司对再审申请人 主张不予认可,将积极应诉并澄清事实真相"。 一场赔偿金1.8亿元的官司,始于公司上市前 2022年8月,已成立14年的北京CRO公司诺思格终于实现了上市梦。但在此之前,它的保荐机构和申报 会计师曾收到过钟大放提供的《关于诺思格招股书中信息披露重大遗漏事项的提示函》,保荐机构亦收 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的举报核查函。 针对这两份文件,保荐机构曾与钟大放进行 ...
天弘基金解析创新药狂飙真相:是泡沫狂欢,还是星辰大海?
和讯· 2025-06-18 18:23
行情表现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近1年大涨21.99%,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涨幅高达41.51% [1] - 创新药ETF等相关基金业绩表现亮眼 [1] - 年初至今港股创新药涨幅超50%,A股创新药涨幅25% [6] 行情启动原因 - 起点是去年"924"政策窗口,央行推出结构性货币工具奠定政策底 [2] - 今年3月行情转向创新药的核心原因:年报业绩超预期、估值偏低、性价比优势凸显 [3] - 行业出清后格局优化和基本面反转是资金回流关键 [4] - 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买断潜力品种,优化竞争格局 [4] - 压制因素消退:国产创新药欧美销售常态化、政策挤水分完成、业绩底已兑现 [4] 行业现状分析 - 创新药估值处于历史40%分位,仍属中间偏便宜水平 [6] - CXO企业市盈率15-20倍,年均增长15%,高估值时代难重现 [6] - 国内创新药进入研发积累兑现阶段,全球交易占比从3%升至40% [6] - A股医药估值较欧美同业折价50%,修复空间巨大 [6] - CXO板块景气度高,合同负债等前瞻指标持续提升 [8] 投资策略建议 - 创新药研究门槛高,估值需考虑多重不确定性因素 [9] - 通过ETF或指数基金参与是应对高门槛的务实选择 [10] - 创新药ETF产品同时覆盖A股和港股,能代表中国创新药产业生态 [11] - 当前行情处于右侧前1/3阶段,后续仍有基本面支撑阶段 [12] - 个人投资者应注重风险匹配、关注估值变化、制定长期计划 [13]
【港股收评】三大股指齐跌!科网股领跌,医药股逆市上扬
金融界· 2025-06-12 17:2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6月12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滑 恒生指数跌1.36% 国企指数跌1.53% 恒生科技指数跌2.2% [1] 科技与互联网板块 - 短视频概念股、云计算、明星科网股普遍下跌 快手-W跌5.87% 阿里巴巴-W跌3.21% 哔哩哔哩-W跌2.15% 美团-W跌1.95% 京东集团-SW跌1.87% [1] - 芯片股、机器人概念股回落 地平线机器人-W跌3.9% 华虹半导体跌3.24% 中芯国际跌2.04% 上海复旦跌2.62% 优必选跌1.09% 速腾聚创跌1.61% [2] 消费板块 - 啤酒、体育用品、航空、节假日概念、新消费概念承压 百威亚太跌6.39% 华润啤酒跌2.75% 滔搏跌2.41% 361度跌2.54% 周黑鸭跌5.45% 海底捞跌3.59% [1] 汽车产业链 - 锂电池、汽车股、特斯拉概念、智能驾驶概念回调 中国石墨跌12.36% 佑驾创新跌5.59% 小鹏汽车-W跌6.66% 比亚迪股份跌4.55% 蔚来-SW跌4.22% 小米集团-W跌3.51% 零跑汽车跌2.62% [2] 医药与生物科技板块 - 医药股逆市上扬 生物医药、创新药、医药外包、医美概念飘红 中国生物制药涨19.29% 君实生物涨12.35% 再鼎医药涨8.65% 百济神州涨6.04% 药明康德涨4.67% [3] - 九源基因涨43.73% 连续4日上涨累计涨幅73.87% 荣昌生物涨20.1% 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 [5] 黄金与有色金属 - 黄金股、有色金属股上扬 紫金矿业涨4.93% 山东黄金涨2.66% 潼关黄金涨2.45% 中国黄金国际涨1.48% 招金矿业跌2.96% [4] - 全球购金潮与金价飙升推动黄金成为全球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 地缘冲突及去美元化趋势促使央行增持黄金 [4] 热门个股 - 蚂蚁概念股云锋金融拉升54.24% 蚂蚁集团计划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 并寻求卢森堡许可以加强区块链业务 [4]
新鲜出炉!中国CRO、CDMO企业排行榜,请查收!
格隆汇· 2025-05-27 17:59
行业概述 - 中国CRO与CDMO企业在全球医药外包市场中凭借技术实力、成本优势及国际规范遵循能力稳步扩大市场份额[1] - 行业已构建贯穿医药产业链的全周期服务能力,头部企业正从"中国服务提供者"向"全球创新合作伙伴"转型[26][27] 发展阶段 - 中国CXO行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2015年前萌芽期、2015年后快速发展期、2020年疫情后业绩爆发期、2023年进入全球化竞争与前沿领域拓展期[2][3] - 2023年以来企业通过产能出海(自建/并购)和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核药等新兴领域应对地缘政治压力[3] 市场需求 - 中国临床试验登记量从2019年2385项增至2024年4884项,年复合增长率15%,2023年首次突破4000项[4] - 中国1类新药上市数量从2020年18个增至2024年49个,年复合增长率28.4%[6]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受理数量2024年下降至658个[7] 政策驱动 - MAH制度推动CDMO市场发展,B证企业从2021年140家增至2024年1349家,2024年新增252家(增长率23%)[10] 市场规模 - 全球CRO市场规模从2017年490亿美元增至2024年973亿美元(CAGR 10.3%),预计2026年达1185亿美元[12] - 中国CRO市场规模从2018年388亿元增至2024年1183亿元(CAGR 20.4%),预计2027年达1923亿元[14] - 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2017年394亿美元增至2024年106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310亿美元[16] - 中国CDMO市场规模从2017年132亿元增至2024年1246亿元(CAGR 37.8%),预计2030年达3559亿元[18] 企业排名 - CRO第一梯队: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阳光诺和[22] - CDMO第一梯队: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九洲药业、皓元医药[24]
港股收评:恒科指跌3连跌!汽车股遭重挫,核电股逆势爆发
格隆汇· 2025-05-26 16:51
5月26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大跌至2%,最终收跌1.7%录得3连跌行情,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下跌1.35%及1.7%,市场情绪表 现低迷。 | 名称 |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恒生科技指数 800700 | Minne | 5157.65 | -89.22 | -1.70% | | 恒生指数 800000 | min | 23282.33 | -318.93 | -1.35% | | 国企指数 800100 | min | 8437.64 | -146.22 | -1.70% |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全线走低拖累大市下行,汽车股重挫,苹果概念股全天表现低迷,生物医药股、机器人概念股、家电股、手游股、光伏股、银行股、中 资券商股多数下跌。 另一方面,特朗普颁令加速核电站建设,核电股拉升明显,尤其是中核国际午后一度飙升186%,航空股、军工股、濠赌股、电信股、乳制品股部分上涨。 具体来看: 大型科技股普遍收跌,美团跌超5%,小米跌超3%,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等纷纷收跌,哔哩哔哩收涨超1%。 | 代码 | ...
与中国医药产业脱钩?美药企成本或将增加一半
第一财经· 2025-05-15 13:05
2025.05. 15 本文字数:4953,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马晓华 林志吟 吴斯旻 日前美国财政部部长表示,不希望与中国全面脱钩,但是要把医药等产业带回美国。 针对美国官员的上述表态,中国医药产业从业人士认为,美国原料药的供应大量来自于中国;在创新 药开发方面,中国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强行脱钩,部分美国药企成本预计增加一半。 南京应诺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维义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美国政府鼓励药品制 造企业回归美国,可能会导致部分订单从中国转移到美国,进而影响中国医药企业的出口业务。然 而,从长期来看,美国本土制造药品的成本可能会高于从中国进口,这将难以达成美国的期望。"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拟要降低美国药品价格,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这个 目的,恰恰需要中国企业的参与,只有中国药企能持续提供成本较低且质量较高的原料药和创新药研 发服务,美国药企才能更好降低经营成本。 中国原料药之重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承担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原料药供应任务。据中国医药保健 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统计,中国原料药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从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