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另类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星巴克中国的「新合伙人」,博裕资本是什么来头?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07 12:11
星巴克与博裕资本战略合作概述 - 星巴克官宣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合资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4] - 双方愿景是将星巴克中国门店数从8011家提升至20000家 [4] - 截至2025年9月,主要竞争对手瑞幸咖啡门店数已超过27000家,预计年底冲刺30000家 [7] 交易结构与估值 - 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 [7] - 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不计现金与债务),博裕将获得相应权益 [7] -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包括出让权益所得、保留权益价值及未来授权经营收益 [7] - 博裕是出价最高的投资人 [7] 博裕资本背景与投资布局 - 博裕投资是一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百亿美元规模的基金,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 [9][10] - 公司在消费零售领域频繁出手,2025年上半年收购北京SKP约42%-45%股权,该百货2023年销售额达265亿元 [10] - 其他投资案例包括极兔速递、蜜雪冰城、海天味业等消费与科技领域头部项目 [10] 星巴克寻求合作伙伴的战略动机 - 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需改变战略以恢复增长,探索有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11] -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借助熟谙本地市场的外力是破局的好方法 [14] - 对于全球连锁餐饮企业,通过合资或特许经营运营特定市场是常规操作,成功案例很多 [14] - 善与成熟战略伙伴结盟是星巴克的关键竞争优势,能带来更高投资回报 [15] 星巴克在中国的运营模式演变与新目标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曾经历从特许经营到直营的转变,2006年至2017年间将所有中国门店转为直营 [15] -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运营模式,是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好选择 [15] - 新合作伙伴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17] - 星巴克中国业务过去一年吸引了多家潜在买家出价,估值上限约100亿美元 [17]
40亿美元拿下60%控股权!博裕资本联手星巴克中国,目标2万家门店挑战瑞幸
搜狐财经· 2025-11-05 13:04
战略合作概述 -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于2025年11月4日达成战略合作,合资运营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1] - 双方愿景是将星巴克中国门店数从8011家(2025财年末)提升至20000家[1] - 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授权方[4] - 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相应权益[4] 市场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9月,星巴克主要对手瑞幸咖啡在中国门店数超过27000家,有望年底冲刺30000家[3] - 从主要玩家目标看,中国咖啡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4] 博裕投资背景 - 博裕投资是一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百亿美元规模基金,由平安集团前总经理张子欣和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参与创立[6] - 公司2011年创立,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涵盖私募股权、公开市场、基础设施及创业投资[6] - 2025年博裕在消费零售领域频繁出手,上半年收购北京SKP约42%-45%股权(SKP 2023年销售额265亿元)[6] - 近年还投资极兔速递、网易云音乐、完美日记、猿辅导、货拉拉、德琪医药、蜜雪冰城、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华润饮料等消费与科技领域头部项目[7] 星巴克合作动机 - 星巴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战略以恢复增长,探索有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9] -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借助熟谙本地市场的外力是破局的好方法[11] - 对于全球连锁餐饮企业,通过合资或特许经营运营特定市场是常规操作,成功案例很多(如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华运营)[11] - 善与成熟战略伙伴"结盟"是星巴克成为全球领先咖啡品牌的关键竞争优势,能带来更高投资回报[14] 运营模式演变 - 星巴克在不同市场采取不同运营模式(直营、合资联营或特许经营),基于市场进入策略、控制力度和当地市场特点等因素[12] - 星巴克进入新市场常先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后期视市场规模和重要性决定是否转为直营(如日本市场2016年实现100%自营)[12] - 星巴克中国初期将特许经营权分拆与北京美大、上海统一和香港美心合作,2006-2017年逐步将所有中国门店转为直营[13] 中国市场新战略 - 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预计超过100亿美元,包括潜在合作伙伴前期投资、保留股权和未来特许权使用费[16] - 过去一年吸引多家潜在买家出价,估值上限约100亿美元,五家私募基金提交报价,凯雷和博裕资本是领先竞标者[17] - 新合作将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17] - 目标从将茶文化国家带入咖啡时代,转变为在激烈竞争中吃掉最符合自身特质的差异化市场[17]
星巴克中国的「新合伙人」,博裕资本是什么来头?
36氪· 2025-11-04 17:48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战略合作 - 2025年11月4日星巴克官宣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合资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4][5] - 双方愿景是将星巴克中国门店数从2025财年末的8011家提升至20000家[5]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9月星巴克主要本土竞争对手瑞幸咖啡总门店数超过27000家并有望在年底冲刺30000家[7] - 从主要玩家的扩张目标看中国咖啡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7] 合资企业股权结构与估值 -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8] - 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且据称为出价最高的投资人[8] -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包括股权出让所得保留权益价值及长期授权经营收益[8] 博裕投资背景与布局 - 博裕投资是一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由平安集团前总经理张子欣和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参与创立管理百亿美元规模的基金[11] - 公司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构建了涵盖私募股权公开市场基础设施及创业投资的多元化平台[11] - 2025年博裕在消费领域频繁出手上半年收购北京SKP约42%-45%股权SKP在2023年销售额达265亿元[11] - 博裕还投资了极兔速递网易云音乐蜜雪冰城等多个消费与科技领域头部项目显示其在中国新经济和消费市场的深度布局[12] 星巴克合作动机与战略调整 - 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战略以恢复增长并探索有助于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15] -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借助熟谙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是连锁餐饮企业的常规操作如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华运营的转变[16] - 星巴克在全球市场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直营合资或特许经营等灵活模式此次调整是为在竞争中保持优势[17][20] - 与战略伙伴结盟是星巴克成为全球领先品牌的关键竞争优势最终带来更高投资回报[21] 星巴克中国业务价值与未来目标 - 倪睿安在接受采访时预计星巴克中国业务价值将超过100亿美元包括合作伙伴前期投资保留股权及未来特许权使用费[23] - 此次合作将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25] - 星巴克在中国的目标从推广咖啡文化转变为在激烈竞争中抓住符合自身特质的差异化市场机会[25]
星巴克中国的“新合伙人”,博裕资本是什么来头?
虎嗅APP· 2025-11-04 17:21
星巴克中国与博裕资本的战略合作 - 2025年11月4日,星巴克官宣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合资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4] - 双方愿景是将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从截至2025财年末的8011家提升至20000家 [4] - 截至2025年9月,其主要竞争对手瑞幸咖啡总门店数已超过27000家,并有望在年底冲刺30000家 [4] 合作交易细节 - 根据协议,博裕资本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的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 [5] - 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 [5] -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该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持续的特许权使用费 [5] 博裕资本的背景与投资布局 - 博裕资本是一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由平安集团前总经理张子欣和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参与创立,管理百亿美元规模的基金 [8] - 公司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业务涵盖私募股权、公开市场、基础设施及创业投资 [8] - 2025年,博裕资本在消费零售领域频繁出手,上半年收购了北京SKP约42%-45%的股权,SKP在2023年销售额达265亿元 [8] - 博裕资本近年还投资了极兔速递、网易云音乐、蜜雪冰城等多个消费与科技领域头部项目 [9] 星巴克中国寻求合作的战略动因 - 星巴克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战略以恢复增长,因此探索有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10] -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借助熟谙本地市场的外力被认为是破局的好方法,全球连锁餐饮企业通过合资或特许经营运营特定市场是常规操作 [11] - 星巴克进入新市场时经常先采取特许经营模式,以降低探路与合规成本,后期再根据市场重要性决定是否转为直营,例如在日本市场 [12] - 星巴克中国在2006年至2017年间曾将门店全部转为直营,此次调整运营模式被视为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灵活选择 [13] 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价值与市场目标 - 公司预计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价值将超过100亿美元,包括合作伙伴的前期投资、保留的股权以及未来的特许权使用费 [16] - 新合作伙伴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16] - 当前目标是在竞争激烈但仍有发展空间的中国市场中,占据符合自身特质的差异化市场部分 [16]
靴子落地!星巴克中国迎来博裕投资
证券时报· 2025-11-04 12:54
战略合作概述 -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1] - 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 [1] - 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 [1] 合作背景与动因 - 星巴克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已长达一年多,旨在增强竞争地位、加速增长和创新 [2] - 公司面临来自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2023年瑞幸年度销售额首次超越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夺得榜首 [2] - 合作方将和星巴克共同规划如何将门店数量从8000家拓展至20000家,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1][2] 交易价值与业务规划 -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包括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持续支付的授权经营收益 [2] - 新合资企业总部设于上海,管理并运营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目标是将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2] - 2025财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实现营业收入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增长;2025财年全年营收达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 [4] 博裕投资背景 - 博裕投资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涵盖私募股权、公开市场、基础设施及创业投资 [6] - 其历史基金净内部收益率稳定在25%以上,超过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平均15%的水平 [7] - 近期投资案例包括收购高端百货北京SKP约42%-45%股权,以及投资AR科技公司致敬未知科技 [6][7]
思卓基金递表港交所 开启另类资产上市新时代
BambooWorks· 2025-10-24 10:26
香港金融市场制度创新 - 香港证监会于2025年正式允许封闭式另类资产基金在港交所上市 标志着香港开启资产上市新篇章 [3] - 新规要求基金具备封闭式结构、稳定现金流与透明估值机制 使私募基金能保留专业策略同时获得二级市场流动性 [3] - 香港自2018年引入开放式基金公司制度后 逐步完善从设立到上市的全链条监管 旨在打造吸引全球资产管理机构的制度平台 [3] 思卓基金产品结构 - 基金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设立 属公众开放式基金型公司但以封闭式运作 不设赎回机制 需通过交易所买卖股份 [4] - 投资标的为一篮子基建贷款的现金流收益权 是香港首个以私募信贷与基础设施投资为核心的上市OFC基金 [4] - 基金采用固定分派加资本平滑策略 按月派息 若短期现金流波动可动用部分资本维持稳定派息 [7] 基金管理人与投资策略 - 思卓基金由思卓资本亚太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 其投资顾问SIMCo总部位于伦敦 专注于基础设施债务领域 [6] - SIMCo管理或建议分配的基础设施债务资本约25亿美元 团队累计完成超过60亿美元的债务投资交易 [6] - 基金重点布局北美与欧洲市场(资产配置上限60%)和亚太地区(上限40%) 已识别潜在投资项目总值超过50亿美元 [6] 基础设施投资机遇 -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至2040年将达15万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缺口约占3.5万亿美元 [2][6] - 基金投资范围涵盖能源、运输、公用事业、资料中心及社会基建贷款等固定收益资产 [6] - 姐妹基金Sequoia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Income Fund长期维持约8%的年化分配率 展示该类资产的收益潜力 [6] 基金风控与估值机制 - 风控措施包括单一借款人曝险不超过总资产10% 单一子行业不超过总资产15% 并采取货币与利率对冲策略 [7] - 资产净值由独立估值代理人依DCF模型与市场数据计算 按IFRS编制 但受贴现率、利率与市场情绪影响 [7] - 基金设有折让控制与股份回购机制 以维持股价稳定 [7]
贝莱德(BLK.US)Q3吸金2050亿美元 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达13.46万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10-14 19:20
公司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9.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7.2亿美元 [3] - 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至11.55美元,高于分析师11.47美元的平均预期 [3] -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至65亿美元 [3] - 资产管理规模创下13.46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1] 业务资金流入 - 第三季度投资者向股票、债券及其他交易所交易基金净注资1530亿美元 [1] - ETF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 [1] - 长期投资基金的净资金流入额达1710亿美元,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616亿美元 [1] - 第三季度客户资金净流入总额达2050亿美元 [1] - 现金管理及货币市场基金吸纳了340亿美元,推动该项业务的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3] 另类资产业务发展 - 通过收购HPS Investment Partners新增1650亿美元客户资产,交易金额达120亿美元 [4] - 目前集团另类资产管理规模总计达6630亿美元 [4] - 计划到2030年再新增4000亿美元另类资产规模 [4] - 受私人市场业务推动,第三季度业绩报酬同比增长约33%达5.16亿美元 [4] 市场表现与展望 - 过去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7%,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14%的涨幅 [4] - 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正带着持续增强的势头进入季度性表现最强劲的第四季度 [1]
现货黄金站上4100美元/盎司
中国经营报· 2025-10-14 11:40
黄金市场表现 -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100美元/盎司,最高触及4131.49美元/盎司 [1] 投资组合策略 - 过去10年,由半流动性私人资产和对冲基金策略组成的混合投资组合表现优于纯股票组合和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 [1] - 在美国财政与货币双宽松政策背景下,通胀风险上升,市场对另类资产需求增加,建议增持实物资产 [1] - 私人基础设施和黄金被重点推荐,基础设施资产能提供抗通胀的长期现金流 [1] 黄金投资逻辑 - 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3400美元,反映出投资者对地缘政治动荡、美联储政策可信度以及去美元化趋势的担忧 [1]
面向个人用户卖PE资产!华尔街“合纵连横”,开启新一轮财富争夺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09:34
核心观点 - 传统资管巨头与私募投资机构加速整合 争夺个人投资者市场[1][3] - 高盛与普徕仕达成战略投资协议 最高10亿美元 持股比例最高达3.5%[2] - 合作旨在向散户和财富管理客户推广私人市场投资产品[2][3] - 市场反应积极 普徕仕股价涨5.8% 高盛股价涨2.5%[2] 合作模式与产品设计 - 双方计划向投资顾问提供目标日期基金和模型投资组合[2] - 产品将混合配置公开交易股票 债券及非公开交易私募市场资产[2] - 高盛提供公开和私募市场数十年领先创新经验[3] - 普徕仕提供主动投资领域专业知识[3] 行业竞争格局 - 私募股权 私人信贷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另类资产类别日益主流化[3] - 各大资管巨头积极布局个人财富市场[3] - 先锋集团与惠灵顿管理及黑石集团建立战略联盟[3] - 资本集团与KKR合作 贝莱德通过并购开拓私募市场[3] - 全新竞争格局形成 机构争相构建生态系统[3] 战略动因 - 普徕仕面临转型压力 过去五年股价下跌超过20%[4] - 投资者持续从主动管理基金转向低成本ETF和被动管理债券基金[4] - 高盛传统机构客户投资步伐放缓[4] - 散户投资者和高净值用户被视为未来业务增长核心引擎[4] - 高盛通过合作触达普徕仕庞大散户客户基础[4] 政策与市场机遇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月签署行政命令 为401(k)退休计划纳入私募资产铺平道路[4] - 政策可能推动数万亿美元退休储蓄金流入私募市场[4] - 将私募资产纳入主流退休投资组合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5]
普信集团(TROW.US)盘前大涨!获高盛(GS.US)10亿美元投资 携手拓展私募市场业务
智通财经· 2025-09-04 21:13
核心交易内容 - 高盛将向普信集团投资最高10亿美元 通过公开市场购买累计持有最多3.5%股份 成为前五大股东 [1] - 高盛此次投资是其对外部资产管理公司的唯一一笔投资 将动用自身资产负债表持有普信股票 [1] - 普信集团周四美股盘前股价上涨超过7% [1] 战略合作方向 - 双方合作重点为向散户投资者销售私募市场产品 包括面向退休储蓄者和高净值投资者的投资项目 [1] - 计划在2026年年中推出联合品牌退休基金 投资涵盖Oak Hill Advisors及高盛的私募市场策略 [3] - 将为不同财富水平客户提供联合投资组合 并启动两项新策略(私募资产组合及公私混合策略) [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资产管理行业正加速布局另类资产领域 传统公司寻求新收入来源 私募公司拓展零售渠道 [1] - 行业出现多起重大合作:黑石/先锋/Wellington建立合作 阿波罗/道富推出产品 Capital Group/KKR达成合作 [2] - 贝莱德通过约250亿美元交易成为私募信贷和基建投资领先者 [2] 公司现状与市场地位 - 普信集团自2021年峰值以来股价下跌逾50% 2022年后因股债市暴跌导致客户撤资数十亿美元 [1][2] - 公司过去五年基金资金外流超过2000亿美元 但仍被高盛视为业内最优秀公司之一 [2] - 普信集团约三分之二资产来自退休基金 是退休市场中最大的公司之一 [3] 战略意义与行业趋势 - 合作反映大型金融机构竞相吸引美国富裕人群和401(k)计划持有人推广私募投资策略的趋势 [1] - 资产管理公司集体斥资数百亿美元达成交易或建立合作 以避免在另类资产繁荣中落后 [2] - 行业仍处早期阶段 各公司正努力向理财顾问和投资者推销私募资产可能带来的更高回报及更高费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