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目标日期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张剑: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的高效联动 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公司业绩与战略定位 - 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将自身发展融入金融强国建设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2] - 2024年公司实现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股债投资余额约5000亿元,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高效联动为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2] 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 - 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早期项目覆盖不足问题,公司将强化投研、投资、投行服务能力,提升对前沿技术路线和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前瞻性判断 [2] - 公司将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争取政策支持,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优化风险准备金计提机制以降低早期投资风险 [2] 普惠金融 - 为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公司将联合征信机构、大数据服务机构搭建中小企业评估体系,动态刻画企业信用画像 [3] - 公司将创新风险定价与增信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本,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服务链条 [3] 养老金融 - 针对养老标的基金规模有限、产品类型单一问题,公司将通过加大产品供给、丰富服务手段、发布研究报告及开展投教宣导等方式积极开展业务 [3] - 公司将推出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等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养老需求 [3] 数字金融 - 公司将推动数字金融场景拓展,以"数智化"重构业务逻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项目挖掘、风险评估、产品创设等环节 [4] - 公司将构建多元化估值模型与动态跟踪机制,提升数字化服务在区域、人群、产业维度的覆盖度 [4]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践行央企券商担当,全方位加强谋划布局,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
人行上海总部: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相关贷款余额占比达37.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07:11
上海金融运行总体态势 - 前三季度上海金融运行呈现总量稳增、结构优化态势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多增1482亿元 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2.72%历史低位 [1] - 9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 同比增长7.1% 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 [2] - 9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3.84万亿元 同比增长8.4% 住户与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分别较上季末上升3.1和5.5个百分点 定期存款增速回落 [2] 信贷投放与融资成本 - 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突出 信息技术业 科研服务业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9.1% 21%和16% [2] - 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72% 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 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 同比下降42个基点 [2] - 前9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340亿元 占社融增量51% [4]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 “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 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7.5% 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6个百分点 [1][4] - 上海已建成“1+N”政策体系 成立16个部门工作专班 通过“四张清单”模式推进92项工作任务和275个具体项目 [3] - 直接融资增加2835亿元 占社融增量27.1% 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 [4]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果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较去年末翻近三番 碳减排贷款累计发放突破370亿元 [3] - 1~9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02亿元 再贴现814亿元 [3] - “沪科专贷”“沪科专贴”惠及2290户和1987户科创企业 投放规模合计289亿元 [3] 金融机构实践与创新 - 农行上海市分行“五篇大文章”贷款占比达43% 绿色信贷和普惠贷款增速分别达23.8%和26.22% 推出“模速贷”“创药贷”等专属产品 [6] - 申万宏源2024年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 持续督导1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 [6] - 交银人寿个人养老金业务产品存续规模突破2亿元 同比增长超4倍 累计服务2.5万人 [7] - 上海国投公司在管基金认缴总规模超2500亿元 累计投资项目超2000个 近30家上海企业登陆科创板 新设15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 [7]
人行上海总部:“五篇大文章”相关贷款余额占比达37.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6:49
上海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前三季度上海金融运行呈现总量稳增、结构优化态势,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1482亿元,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2.72%的历史低位 [1] - 9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同比增长7.1%,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存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 [2] - 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突出,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9.1%、21%和16% [2] - 存款活性增强,住户存款与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增速较上季末分别上升3.1和5.5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增速分别下降4.1和7.2个百分点 [2] 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成效 - “五篇大文章”相关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7.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6个百分点 [1][4] - 上海已建成“1+N”政策体系,成立16个部门的工作专班,通过“四张清单”模式推进92项工作任务和275个具体项目 [3] - 前9个月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67亿元,同比多增148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340亿元,占社融增量51% [4] - 直接融资增加2835亿元,占社融增量27.1%,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 [4]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较去年末翻近三番,碳减排贷款累计发放额突破370亿元 [3]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02亿元、再贴现814亿元 [3] - “沪科专贷”“沪科专贴”惠及2290户和1987户科创企业,投放规模合计达289亿元 [3] - 相关部门已向金融机构推送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贷户1万余家、养老服务机构3000余家等主体名单以精准对接 [3] 金融机构实践与创新 - 农行上海市分行“五篇大文章”贷款占比达43%,绿色信贷与普惠贷款增速分别达23.8%和26.22%,推出“模速贷”“创药贷”等产品并提供1000亿元投融资支持额度 [6] - 申万宏源2024年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持续督导1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 [6] - 交银人寿个人养老金业务产品存续规模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超4倍,累计服务2.5万人,并协助企业员工优化个税申报金额达5000万元 [7] - 上海国投公司在管基金认缴总规模超2500亿元,累计投资超2000个项目,近30家上海企业登陆科创板,新设15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布局前沿赛道 [7]
华证华夏目标日期系列指数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5-10-30 05:08
指数发布信息 - 华证指数将于11月12日发布华证华夏目标日期2030指数、华证华夏目标日期2040指数、华证华夏目标日期2050指数、华证华夏目标日期2060指数 [1] - 发布目的是进一步丰富指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 [1] 产品设计与合作 - 华证华夏目标日期系列指数由华夏基金联合华证指数研发 [1] - 该系列指数旨在为我国居民养老理财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1] - 产品设计理念起源于美国的目标日期基金,是针对个人养老投资需求而设计的FOF产品 [1] 产品核心机制 - 名称中的年份代表投资者的预计退休时间 [1] - 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基金组合会自动调整,高波动资产比例逐渐下降,低波动资产比例逐渐上升 [1] 系列指数特点:投资者覆盖 - 四个目标日期分别对应当前50-60周岁、40-50周岁、30-40周岁和20-30周岁的投资者 [2] - 该设计覆盖了主要劳动人口年龄范围 [2] 系列指数特点:底层资产 - 指数基础资产由五大类资产的开放式基金构成,包括境内权益、境外权益(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市场)、债券(利率债、信用债等)、商品(黄金、豆粕等)、货币 [2] - 多元化的底层资产旨在及时把握各市场和资产机遇 [2] 系列指数特点:模型方法 - 资产配置模型首先基于下滑曲线和最大回撤控制(REDD模型)共同生成风险边界框架,然后通过均值-方差模型分配大类资产权重 [2] - 对于境内权益资产,基于低相关、低波动、高夏普三因子等权构造基金综合筛选指标,选取综合排名靠前的权益类指数基金 [2] - 对于其他资产,则从基金成立时长、基金规模、基金类型等方面综合考察,选取代表性产品 [2]
I Asked ChatGPT for the Worst Mistake Investors Make — Here’s What It Said
Yahoo Finance· 2025-09-29 01:16
市场表现 - 2025年迄今标普500指数上涨近13%并创下历史新高 [1] - 此次上涨发生在一次导致许多专家预警熊市即将到来的大幅抛售之后仅数月 [1] 投资者行为误区 - 投资者最大的错误是让情绪特别是恐惧和贪婪驱动投资决策 [3] - 恐惧导致恐慌性抛售在市场下跌时于底部卖出从而锁定损失并错过市场不可避免的复苏 [4] - 贪婪导致追逐热门股票或趋势而不理解公司基本面最终高买低卖例如迷因股、加密货币泡沫和无盈利的投机性科技股 [4] 投资策略建议 - 在投资前需明确投资目标、时间跨度和风险承受能力 [5] - 制定基于规则的计划包括理想的股票债券等资产配置以及在不同经济板块、地域和资产类别的资金分配并决定投资组合再平衡频率和在牛市熊市中的行动计划 [5] - 利用工具实现“自动化纪律”如设定自动投资日期考虑目标日期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以构建简单的自我平衡组合并承诺不每日查看投资组合 [5]
银华基金联合多家公募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中证网· 2025-09-25 20:12
活动背景与目的 - 银华基金联合东方基金、汇安基金、泓德基金、宏利基金、东兴基金及天相投顾等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开展公募基金知识普及与金融素养培育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新时代 新基金 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旨在为财经院校学子搭建行业实践与知识普及的桥梁 [1] - 活动聚焦财经院校学子的专业特性与认知痛点,采用“案例拆解+行业洞察”的讲座形式,让金融知识更具深度与实用性 [1] 活动内容与投资者教育 - 讲师详细介绍了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史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行业及投资者的影响 [2] - 通过“跟风买入热门基金后被套”、“因短期波动频繁赎回错失长期收益”等青年群体易共鸣的案例,生动拆解“追涨杀跌”、“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常见投资行为偏差 [2] - 指导学子通过“理性复盘”、“设定投资纪律”等方法纠正个人认知偏差,并讲解行动方案中“守投资者利益、强专业能力、优投资者服务”举措的意义 [2] 养老规划专题 - 针对青年群体“养老规划离自己尚远”的认知误区,从“生命周期理财”视角出发帮助学子重构养老认知 [2] - 详细介绍国内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运作机制,并对比美国IRA个人退休账户、日本“国民年金+厚生年金”等国际经验 [2] - 重点讲解养老目标基金的核心优势,包括目标日期基金与目标风险基金的差异,指导学子根据未来职业规划与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产品 [3] 行业倡议与未来规划 - 此次活动是践行“监管指导、协会主办、机构参与、媒体支持、公众受益”五位一体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 [3] - 作为“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中“未来金融家培育计划”的重要一站,通过机构协同、资源互补的模式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行业视角 [3] - 公募机构未来将持续深化“走进校园”系列投教活动,覆盖更多高校,将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与实用金融知识传递给更多青年群体 [3]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 多家公募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财富在线· 2025-09-25 16:54
活动概述 - 银华基金联合东方基金、汇安基金、泓德基金、宏利基金、东兴基金及天相投顾共七家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开展活动 [1] - 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为核心主题 [1] - 活动旨在为财经院校学子搭建行业实践与知识普及的桥梁,培育未来金融领域人才 [1] 活动形式与定位 - 活动聚焦财经院校学子的专业特性与认知痛点,采用“案例拆解+行业洞察”的讲座形式 [4] - 活动是“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中“未来金融家培育计划”的重要一站 [12] - 活动体现了“监管指导、协会主办、机构参与、媒体支持、公众受益”五位一体发展格局 [12] 投资行为教育内容 - 讲座详细介绍了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史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影响 [5] - 通过“跟风买入热门基金后被套”、“因短期波动频繁赎回错失长期收益”等案例拆解“追涨杀跌”、“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投资行为偏差 [5] - 指导学子通过“理性复盘”、“设定投资纪律”等方法纠正个人认知偏差,并讲解行动方案中“守投资者利益、强专业能力、优投资者服务”举措的意义 [6] 养老规划教育内容 - 讲座从“生命周期理财”视角帮助学子重构养老认知,破除“养老规划离自己尚远”的误区 [9] - 详细介绍国内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并对比美国IRA个人退休账户、日本“国民年金+厚生年金”等国际经验 [9] - 重点讲解养老目标基金的核心优势,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的差异,指导学子根据职业规划与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产品 [10] 未来规划 - 公募机构将继续深化“走进校园”系列投教活动,覆盖更多财经及综合类高校 [14] - 未来活动将持续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为指引,将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与实用金融知识传递给更多青年群体 [14] - 活动旨在助力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行业培育具备理性思维与专业视野的未来力量 [14]
思想挑战,长期投资是不是应该全配置股票?
雪球· 2025-09-05 16:08
传统投资观念 - 传统观点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应逐步减少股票增加债券配置以实现稳健投资[4][6] - 该理念被广泛采纳并应用于目标日期基金和养老型投资组合设计[6] 新研究挑战 - 最新研究发现全股票策略(100%股票仓位)长期破产概率仅6.7% 显著低于60%股票+40%债券组合[10] - 债券长期回报较低且易受通胀侵蚀 在数十年周期中并不具备稳定性优势[9][10] - 最优组合配置为33%本国股票加67%国际股票 可实现更高回报和风险分散[9][10] 极端市场应对 - 2008年式危机中风险主要来源于固定比例取款方式而非股票资产本身[12] - 建议预留数年生活费现金 避免在市场低点被迫卖出股票[12] - 采用动态取款策略(按资产比例调整取款额)可显著提升资金持久性[12] 实践应用思考 - 60/40组合仍被认为有必要性 需增加资产类别和现金储备以应对极端情况[14] - 国际股票配置能提供抗通胀能力和跨市场风险分散[10][14] - 投资组合需兼顾长期财富增长与生活支出保障的双重目标[14]
面向个人用户卖PE资产,华尔街“合纵连横”,开启新一轮财富争夺战
36氪· 2025-09-05 10:03
核心观点 - 华尔街资管巨头加速整合 将散户和高净值客户视为未来增长核心引擎 通过战略合作向个人投资者推广私募市场产品[1][3][5] 高盛与普徕仕合作细节 - 高盛宣布与普徕仕达成最高10亿美元战略投资 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股票 预计持股比例最高达3.5% 成为后者最大股东之一[2] - 双方将向投资顾问提供混合配置产品 包含公开交易股票债券及非公开交易私募资产[2] - 市场反应积极 普徕仕股价收盘涨5.8% 高盛股价同步上扬2.5%[2] 战略合作模式 - 合作模式为将复杂私募资产打包提供给个人投资者提供新范本[3] - 高盛利用公开和私募市场数十年经验 普徕仕贡献主动投资专业知识 共同开拓退休储蓄和财富创造机遇[3] - 合作建立在双方横跨公开和私募市场的广泛能力基础上[3]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资管巨头与私募机构加速整合 争夺个人投资者新兴市场[1][4] - 先锋集团与惠灵顿管理及黑石建立战略联盟 资本集团与KKR合作 贝莱德通过并购开拓私募市场[4] - 机构争相构建生态系统 在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另类资产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4] 合作动因 - 普徕仕面临转型压力 过去五年因投资者转向低成本ETF和被动管理债券基金 股价下跌超20%[5] - 高盛传统机构客户投资步伐放缓 需开拓散户和高净值客户维持增长动力[5] - 高盛通过合作直接触达普徕仕庞大散户客户基础[5] 政策环境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 为401(k)退休计划纳入私募股权和信贷铺平道路[6] - 政策可能推动数万亿美元退休储蓄金流入私募市场[7] 行业影响 - 私募资产纳入主流退休投资组合 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新回报来源[7] - 将给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7]
面向个人用户卖PE资产!华尔街“合纵连横”,开启新一轮财富争夺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09:34
核心观点 - 传统资管巨头与私募投资机构加速整合 争夺个人投资者市场[1][3] - 高盛与普徕仕达成战略投资协议 最高10亿美元 持股比例最高达3.5%[2] - 合作旨在向散户和财富管理客户推广私人市场投资产品[2][3] - 市场反应积极 普徕仕股价涨5.8% 高盛股价涨2.5%[2] 合作模式与产品设计 - 双方计划向投资顾问提供目标日期基金和模型投资组合[2] - 产品将混合配置公开交易股票 债券及非公开交易私募市场资产[2] - 高盛提供公开和私募市场数十年领先创新经验[3] - 普徕仕提供主动投资领域专业知识[3] 行业竞争格局 - 私募股权 私人信贷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另类资产类别日益主流化[3] - 各大资管巨头积极布局个人财富市场[3] - 先锋集团与惠灵顿管理及黑石集团建立战略联盟[3] - 资本集团与KKR合作 贝莱德通过并购开拓私募市场[3] - 全新竞争格局形成 机构争相构建生态系统[3] 战略动因 - 普徕仕面临转型压力 过去五年股价下跌超过20%[4] - 投资者持续从主动管理基金转向低成本ETF和被动管理债券基金[4] - 高盛传统机构客户投资步伐放缓[4] - 散户投资者和高净值用户被视为未来业务增长核心引擎[4] - 高盛通过合作触达普徕仕庞大散户客户基础[4] 政策与市场机遇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月签署行政命令 为401(k)退休计划纳入私募资产铺平道路[4] - 政策可能推动数万亿美元退休储蓄金流入私募市场[4] - 将私募资产纳入主流退休投资组合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