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资控股
icon
搜索文档
复牌!603118,拟易主国资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11:03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唐山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唐山市国资委 [2] - 第一次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完成后,唐山工控将持有公司11.18%的股份,并拥有26.10%的股份表决权 [6][10] - 交易前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唐佛南、汪大维持股比例分别为20.84%和19.88% [7][8] 交易细节 - 第一次股份转让涉及公司约11.18%的股份,转让价格为每股10.75元,转让总价为9.47亿元 [6] - 股东汪大维将其持有的公司14.9136%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唐山工控行使 [6] - 交易包含第二次股份转让协议,计划在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完成后唐山工控持股比例将提升至18.81%,表决权比例将达29.99% [14][15][17]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83.76亿元,同比下滑1.81%,归母净利润为-7994.63万元,同比下滑223.53% [19][20]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65.39亿元,同比增长8.15%,归母净利润为8628.81万元,同比增长529.94% [21][2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为92.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9.65亿元 [20] 新控股股东背景 - 唐山工控主业为企业孵化器服务、经营管理咨询及管理支持服务,投资板块涵盖化工、电子产品、金属结构制造及光伏业务 [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唐山工控资产总额为235.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8.85亿元 [27][29] - 2024年唐山工控营业收入为48.7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11.07万元 [27][29] 未来计划 - 唐山工控在未来12个月内没有改变公司主业的计划,但不排除对业务、资产及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19] - 唐山工控有权通过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自行增持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控制权,原主要股东需予以配合 [17]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网通及数通业务、移动通信业务、汽车电子业务等 [19]
连亏6年脱离“海航系”,国资控股能否为渤海人寿“撑腰”
新京报· 2025-10-10 19:5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2024年末,渤海人寿已完成天津国资10亿元的首批增资,实现国资控股。 后续,天津国资股东还将进一步注资。这意味着这家带着"海航系"标签且已连亏6年的险企,或迎来新 的转机。 六年亏损超90亿元,天津国资增资 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人身险公司,也曾是一家"海航系"险企。 成立次年,渤海人寿实现了0.8亿元的盈利,打破了寿险行业"七平八盈"的定律,随后在2016年、2017 年,渤海人寿分别盈利0.68亿元、2.21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海航集团爆发流动性风险,随后数年身陷巨额债务,作为"海航系"的一员,渤 海人寿经营也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渤海人寿出现7.68亿元净亏损,2019年-2023年又分别亏损13.95 亿元、27.44亿元、0.5亿元、12.02亿元、31.05亿元,六年合计亏损超90亿元。 身处困境的渤海人寿或许正迎来转机。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2024年末,渤海人寿已完成天津国资10亿 元的首批增资,实现国资控股,天津国资股东还将进一步注资。 "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国资控股后的二轮增资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补充资本,公司的净 ...
渤海人寿:推动国资控股后“二轮增资” 加快治理体系重构
中证网· 2025-10-09 14:09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薛瑾)近日,记者从渤海人寿获悉,该公司营业场所已变更至天津市空港经济区。 渤海人寿表示,总部迁址后,公司有望充分利用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京津冀 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依托国资股东优势,通过战略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积极开拓特色业务领 域。 "随着股权结构调整、治理体系优化,实现国资控股的渤海人寿已获得了风险化解的重大进展,实现平 稳落地。"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称。 公司重要人事变动和高管选聘机制改革也在同步进行。据渤海人寿近期披露,因到达退休年龄等原因, 原董事长吕英博辞任。1976年出生的寇江华接任渤海人寿董事长职务。寇江华拥有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 历,具有约18年的金融监管工作经验,兼具监管视角、地方实践和市场化操盘经验。 今年9月,渤海人寿发布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拟选聘两名副总经理,负责分管保险 业务渠道以及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渤海人寿称,目前高管选聘工作已进入候选人甄选阶段。 渤海人寿表示,公司股权结构重塑已完成,2024年末,天津国资完成对渤海人寿10亿元的首批增资,标 志着渤海人寿正式脱离"海航系"标签,迈入国资控股时代。后续天津国资股东还 ...
旷达科技现金充足负债率仅18.23% 拟22.2亿易主国资优化资源配置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2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沈介良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株洲启创转让4.12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28% 交易价款合计22.2亿元 [1][3]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株洲启创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株洲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5] - 沈介良及其一致行动人放弃剩余3.2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22.21%)表决权 全面退出公司控制 [4][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6亿元 同比增长7.09% 净利润7677.39万元 同比增长7.01% [1][8] - 2024年营业收入20.98亿元 同比增长16.35% 但净利润1.63亿元 同比下降14.50% [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2.35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6.17亿元 无短期及长期借款 资产负债率仅18.23% [2][8] 业务板块表现 - 汽车内饰业务2024年收入19.26亿元 同比增长20.88% 净利润1.32亿元 同比增长21.88% [7]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用品行业收入9.89亿元 同比增长9.81% 电力行业收入7747.66万元 同比下降18.65% [8] - 光伏发电业务2024年收入1.72亿元 同比下降17.99% 新能源业务归母净利润3143.14万元 同比下降62.06% [8] 战略发展 - 通过合营企业芯投微收购日本NSD公司 切入射频前端滤波器领域 已形成芯片设计至封装全流程自主可控能力 [7][9] - 新控股股东株洲启创具备国有及产业背景 将为公司提供产业资源与经营管理优势 优化资源配置 [1][6] - 公司拥有完整汽车内饰产业链生产体系 产品覆盖涤纶环保有色纤维 生态合成革等多品类 [9]
开源证券给予瑞联新材买入评级,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超预期,国资控股后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14:40
业绩表现 - Q2单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 [2] - 医药业务表现亮眼 [2] - 成本管控助力盈利修复 [2] 业务发展 - 电子材料导入顺利并逐步放量 [2] - 国资控股带来发展新机遇 [2]
瑞联新材(688550):业绩超预期 国资控股后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8-22 14: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收8.06亿元,同比增长16.3%,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74.2% [1] - Q2单季度营收4.62亿元,同比增长26.5%、环比增长34.4%,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97.5%、环比增长163.9%,创历史新高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35亿元、4.03亿元、4.60亿元,对应EPS为1.93元/股、2.32元/股、2.65元/股 [1] 业务板块分析 - 显示材料业务营收6.29亿元,同比下降5.49%,受液晶材料量升价跌及OLED客户产能收缩影响 [2] - 医药中间体业务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548.61%,因核心产品放量及客户库存策略调整 [2] - 电子材料业务营收0.27亿元,同比增长431.76%,受益于光刻胶单体验证推进及封装材料量产导入 [2][3] 盈利能力提升 - 2025年中报销售毛利率47.01%、净利率20.6%,同比分别提升8.12和6.85个百分点 [3] - Q2单季度毛利率50.39%、净利率26.06%,环比分别提升7.91和12.79个百分点 [3] - 盈利能力改善主要源于医药板块高增长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及成本管控措施 [3] 战略发展动向 - 控股股东变更为开投集团,实际控制人认定为西海岸新区国资局,国资控股助力长期稳定发展 [1] - 公司从OLED升华前材料向下游终端材料延伸,推进医药中间体与电子化学品产能扩建 [1] - 半导体光刻胶单体验证顺利推进,封装材料项目自2025Q2起进入量产供应阶段 [3]
瑞联新材(688550):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超预期,国资控股后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开源证券· 2025-08-22 13: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核心观点 - 2025年Q2单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 归母净利润达1.2亿元 同比+97.5% 环比+163.9% [3] - 国资控股后迎来发展新机遇 认定开投集团为控股股东 西海岸新区国资局为实际控制人 [3] - 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35亿元(上调0.19亿元) 维持2026-2027年预测为4.03亿元和4.60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2.9倍、19.0倍和16.7倍 [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收8.06亿元 同比+16.3% 归母净利润1.66亿元 同比+74.2% [3] - Q2单季度营收4.62亿元 同比+26.5% 环比+34.4% [3] - 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提升 2025H1分别为47.01%和20.6% 同比分别+8.12pcts和+6.85pcts [4] - Q2单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达50.39%和26.06% 环比分别+7.91pcts和+12.79pcts [4] 业务板块分析 - 显示材料业务营收6.29亿元 同比-5.49% 受OLED客户产能收缩和库存管控影响 [4] - 医药中间体业务营收1.50亿元 同比+548.61% 因主力产品库存策略调整及新产品放量 [4] - 电子材料业务营收0.27亿元 同比+431.76% 半导体光刻胶单体验证顺利及封装材料导入量产 [4]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医药板块表现亮眼带动产品结构优化 提升整体毛利率 [4]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管控 深化降本增效 [4]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维持在43.5%-45.0%区间 [6] 发展战略与产能布局 - 从OLED升华前材料向下游终端材料领域延伸 [3] - 有序推进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产能扩建和客户扩展 [3] - 封装材料项目自2025Q2起进入量产供应阶段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7.07亿元、19.83亿元和22.15亿元 同比增速17.0%、16.2%和11.7% [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93元、2.32元和2.65元 [3][6] - 当前P/B估值分别为2.4倍、2.2倍和2.0倍 [6]
文科股份:控股股东为佛山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证券日报网· 2025-08-14 19:18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佛山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佛山市国资委 [1] - 自2022年起公司已纳入佛山市国资委监督管理范围 [1]
深夜突传重磅!武汉国资将控股良品铺子:持股21%,创始人杨红春将留任高管
新华网财经· 2025-07-18 10:58
股权变更 - 良品铺子引入武汉国资长江国贸作为战略投资者 交易总价款10 46亿元 股权转让后长江国贸将持有21%股份 [1] - 宁波汉意转让18 01%股份 良品投资转让2 99%股份 转让后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38 22%降至17 22% [3][5][7]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长江国贸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政府国资委 [2][5] 交易细节 - 股份转让价格为12 42元/股 涉及8421万股股份 [6][7] - 交易不触及要约收购 转让双方无关联关系 [3]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7月18日复牌 [8] 战略意义 - 长江国贸在供应链 国际贸易 仓储物流方面的资源将与公司形成产业协同 [5] - 助力构建"一品一链一园"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 推动从"品质零食"向"品质食品"转型 [5][16] - 创始人杨红春留任高管并保留股东身份 此次变更是公司主动战略选择 [18][19] 行业影响 - 良品铺子将成为首个由地方国资控股的全国性休闲食品平台 具有稀缺性 [14][20] - 国资入局有助于打破行业同质化竞争 推动从产品竞争向供应链生态竞争升级 [20] - 2025年已有超20家A股公司控股权转至地方国资 涵盖制造 消费等领域 [13] 公司背景 - 良品铺子创立于2006年 线下门店超2700家 2024年营收71 59亿元 [10] - 已建立14个专属原料基地 包括云南核桃 野山笋 东北红松等 [16] - 2025年确立"品质食品+品牌引领+生态经营+以人为本"四位一体战略 [16]
山科智能拟易主武汉国资 有助于资产优化业务赋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09:17
股权转让协议变更 - 山科智能实际控制人钱炳炯、季永聪、岑腾云、王雪洲、胡绍水与长江航天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和《表决权放弃协议》,涉及公司实控人变更 [1] - 权益变动完成后,长江航天将持有山科智能2761.91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9.7%,成为控股股东 [1] -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1] - 原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分别降至11.14%、7.24%、8.58%、6.49%、3.07% [1] - 原实际控制人同意将剩余股份表决权放弃行使,期限为36个月 [1] 受让方信息更新 - 长江航天注册资金由8亿元变更为12亿元,法人代表为王斐 [2] - 长江航天股东结构为武汉航天新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40%)、湖北长江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40%)和湖北长芯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 [2] - 武汉航天新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北长江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2] - 长江航天实际控制人为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2] - 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重要战略投资人 [2] 战略投资人背景 - 长江产业集团注册资本336亿元,资产总额2509亿元,旗下认缴基金规模超7000亿元 [3] - 长江产业集团控股8家上市公司,包括广济药业、万润科技、双环科技等 [3] - 上海临芯投资是国内最早开展集成电路领域海外并购的投资机构之一 [3] - 上海临芯投资团队主导了澜起科技、豪威科技等并购项目,重点投资项目包括澜起科技、中微公司等 [3] 交易影响 - 交易有助于公司引入产业资源、投资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投资者 [3] - 交易将帮助公司充分利用国资优质资源,对现有业务给予赋能 [3] - 交易将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并为公司业务发展赋能 [3] - 交易将提升公司经营治理水平,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