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合铜箔
icon
搜索文档
涨停潮!热门赛道卷土重来!通信板块领涨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13:19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整体上行,主要指数不同程度上涨,上证指数上涨0.69%,深证成指上涨1.38%,创业板指上涨2.49%,科创50指数上涨1.39% [3] - 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上涨 [3] - 创业板指盘中表现强劲,涨幅一度超过3.6% [3] A股行业与概念板块表现 - 通信板块领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带动市场人气上升 [1][5] - 电子、电力设备、煤炭、机械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 [5] - CPO概念、光通信、复合铜箔、人脑工程等概念涨幅居前 [5] - 有色金属、农林牧渔、银行等板块表现相对疲弱 [5] - 黄金概念板块出现明显调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 [5] A股活跃个股 - 通信板块多只个股表现强劲,恒信东方涨超12%,天孚通信、中际旭创等多只热门股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0% [5] - 世嘉科技、剑桥科技、瑞斯康达、超讯通信等多股盘中涨停 [5] - 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U、胜宏科技、三花智控等多股成交额突破百亿元 [5]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市场整体显著走强,恒生指数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6% [2] - 截至发稿,恒生指数涨幅接近2.5%,恒生科技指数涨超3% [6] 港股个股表现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网易-S领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6% [7] - 阿里巴巴-W、中通快递-W、友邦保险、申洲国际等股票盘中涨幅居前 [7] - 周大福、中国电信、龙湖集团等股票盘中走低 [8] - 沿海家园盘中大涨,公司公告称卖方拟出售合共1.53亿股股份,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36.93% [9]
涨停潮!热门赛道大爆发!
证券时报· 2025-10-20 12:15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整体上行,主要指数不同程度上涨,创业板指盘中涨幅一度超过3.6%[3] - 截至中午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69%,深证成指上涨1.38%,创业板指上涨2.49%,科创50指数上涨1.39%[3] - 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上涨[3] 行业板块表现 - 通信板块领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多只个股涨停或涨幅超过10%[1][5] - 电子、电力设备、煤炭、机械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5] - 有色金属、农林牧渔、银行等板块表现相对疲弱[5] 概念板块及个股表现 - CPO概念、光通信、复合铜箔、人脑工程等概念涨幅居前[6] - 黄金概念板块出现较明显调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6] - 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U、胜宏科技、三花智控等多股成交额突破百亿元[6]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整体显著走强,恒生指数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6%[1] - 截至发稿,恒生指数涨幅接近2.5%,恒生科技指数涨超3%[7]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网易-S领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6%,阿里巴巴-W、中通快递-W、友邦保险、申洲国际等涨幅居前[7] - 周大福、中国电信、龙湖集团等股票盘中走低[8] 个股重大事件 - 沿海家园公告称,卖方与要约人拟于2025年10月底前订立买卖协议,出售合共1.53亿股股份,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36.93%[9] - 要约人为一家尚未开展业务经营的投资控股公司,于2024年9月6日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11]
净利润波动明显,扩产计划与复合铜箔布局能否打开海伟电子估值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9-26 11:08
公司上市进程与市场地位 - 河北海伟电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27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以2024年电容器基膜销量计,位列中国第二[1][11] - 公司股东结构包括比亚迪(持股4.9%)和阳光电源(持股2.94%)等产业资本,以及中金公司等投资机构和多家政府资本[3][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3.2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4.22亿元人民币,但在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同比下滑3.2%至1.57亿元[1][6] - 净利润波动明显,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02亿元、6982.6万元、8641.8万元,2025年前五个月同比下滑4.56%至3135.9万元[1][6] - 毛利率持续下滑是利润波动的主因,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4.9%、31.2%、29.7%,2025年前五个月回升至35.5%[5][6] 产品结构与销售动态 - 电容器基膜是公司核心产品,2024年占总收入71.7%,但其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每吨3.49万元降至2024年的每吨2.93万元[4][5] - 金属化膜是增长驱动产品,2024年销量1327吨,平均售价每吨6.94万元,占总收入比例升至22.4%[4][5] - 2024年金属化膜毛利率同比下滑超10个百分点至12.9%,主要因金属原材料价格上涨[5][7]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2亿元增至2024年的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2%,预计2026年达76亿元[8] - 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制造商2024年市场份额合计61.6%,海伟电子份额为14.2%[11][12] - 下游应用中,新能源电力系统领域增速预期最高,2025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24.3%[8] 产能扩张与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新增四条电容器基膜生产线,年产能总计16000吨,较2024年实际产量11904吨实现翻倍[12][13] - 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高,电容器基膜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98.8%[13][14] - 公司已将业务延伸至复合铜箔基膜领域,该市场预计从2025年110.9亿元增至2029年494.7亿元,年复合增速45.3%[14][15]
新股前瞻|净利润波动明显,扩产计划与复合铜箔布局能否打开海伟电子估值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1:04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河北海伟电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1][2] - 公司是一家电容器薄膜制造商,主要生产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这些产品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2] - 以2024年电容器基膜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电容器薄膜制造商[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3.27亿元、3.3亿元、4.22亿元[2] - 同期净利润波动明显,分别为1.02亿元、6982.6万元、8641.8万元,尚未回到2022年高点[2]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收入下滑约3.2%至1.57亿元,净利润下滑约4.56%至3135.9万元[2] - 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容器基膜销量整体增长以及高价格的金属化膜持续放量[6] 产品结构与销售情况 - 2024年,电容器基膜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1.7%,金属化膜占比升至22.4%[6][7] - 2022至2024年,电容器基膜平均售价持续下滑,分别为每吨3.49万元、3.03万元、2.93万元,但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8615吨、7811吨、10482吨[6] - 金属化膜自2023年开始放量,2023年、2024年销量分别为1150吨、1327吨,平均售价分别为每吨6.42万元、6.94万元[6] 盈利能力分析 - 公司毛利率波动是影响净利润释放的关键原因,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4.9%、31.2%、29.7%[7] - 2023年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因电容器基膜市场终端价格下滑,客户要求降价所致[9] - 2024年金属化膜毛利率降至12.9%,同比下滑超10个百分点,主要因金属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7][9] - 2025年前五个月毛利率从27.9%提升至35.5%,毛利增长23.2%至5573万元,但行政和研发开支增加导致净利润下滑[8] 公司发展历程与股东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我国电容器薄膜产业国产化的关键推动者之一,于2010年研发并建设国内首条国产电容器薄膜生产线[4] - 公司于2022年被评为河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 - 上市前股东包括比亚迪(持股4.9%)、阳光电源(持股2.94%)等上市企业,以及中金公司等投资机构和多家政府资本[5] - 公司共进行三轮融资(A轮、A+轮、B轮),累计融资额超2.9亿元,2023年10月B轮融资后估值为23.25亿元[4]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2亿元增至2024年的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2%[10] - 预计至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6亿元,2025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5.5%[10] - 细分市场中,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增速预计为24.3%,新能源汽车市场为16.4%,工业设备和家用电气市场为3.4%[10]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电容器基膜市场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61.6%,集中度较高[13] - 公司市场份额为14.2%,排名第二,与第一名(15.1%)及后三名(11.9%、10.3%、10.1%)份额接近,竞争激烈[13][14] 产能扩张与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投产四条电容器基膜生产线,新增年产能16000吨[14] - 公司2024年电容器基膜实际产量为11904吨,产能利用率高达98.8%,扩产后产能将实现翻倍[15] - 公司已将业务延伸至复合铜箔基膜领域,正与一家A股上市公司共同研发[16] - 中国复合铜箔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110.9亿元增至2029年的494.7亿元,年复合增速45.3%[17]
三孚新科: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铜箔设备已实现市场化销售
新浪财经· 2025-09-19 18:49
产品技术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复合铜箔"一步法"专用化学品及配套设备实现市场化销售 [1] - 公司自主研发复合铜箔"二步法"水电镀设备实现市场化销售 [1] 市场拓展成果 - 复合铜箔"一步法"专用化学品及配套设备已进入市场化销售阶段 [1] - 复合铜箔"二步法"水电镀设备已进入市场化销售阶段 [1]
复合铜箔概念持续拉升 光华科技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9-05 09:49
市场表现 - 复合铜箔概念板块持续拉升 [1] - 光华科技涨停 [1] - 先导智能、利元亨、德福科技等公司涨幅居前 [1]
泰金新能冲刺科创板:重视研发筑牢“护城河”,业绩稳步增长前景广阔
华夏时报· 2025-08-28 17:52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将于8月29日上会审议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 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及销售 是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 [1] - 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 5G高频通信 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航天军工等领域 [1] - 通过上市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完善产品矩阵 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增强盈利能力 [1]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2023年中国电解铜箔设备市场规模为200亿元 较2022年增长33.33% 预测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元 [2] - 2019年前全球高端电解铜箔核心装备阴极辊主要由日本企业垄断 2019年以来国内企业加速进口替代 [2] - 公司是阴极辊进口替代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2024年阴极辊市场占有率超45% 铜箔钛阳极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一 [3] - 行业需求受AI 高速通信 云计算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动 高端PCB铜箔和锂电铜箔需求增长显著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10.05亿元 2023年营收16.69亿元 2024年营收21.94亿元 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47.78% [3] - 2022年归母净利润9829.36万元 2023年1.55亿元 2024年1.95亿元 [3] - 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实现4-6μm极薄铜箔生产用阴极辊制造 打破国外垄断 [3] - 2022年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直径3.6m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 [3] - 提供铜箔生产核心设备及完整成套解决方案 包括生箔一体机 铜箔钛阳极 表面处理机 高效溶铜罐等 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同时提供高性能钛电极和玻璃封接制品 应用于绿色环保 铝箔化成 湿法冶金 电解水制氢 航空航天 军工电子等领域 [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2年研发费用3755.39万元 2023年4854.30万元 2024年7183.97万元 三年累计1.58亿元 复合增长率38.31% [6] - 拥有29项关键核心技术 授权发明专利88项(含2项美国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129项 外观设计专利6项 [6] - 牵头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强极薄铜箔制造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和"电解水制高压氢电解堆及系统关键技术" 工信部"氢能用金属扩散层关键材料项目"等 [6][7] - 2022年完成"华龙一号"核电反应堆用玻璃密封电气贯穿件国产化项目 [7]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投资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 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 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4] - 资金用途围绕主营业务 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 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完善产业链和产品结构 [4] 发展战略与规划 - 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方向 瞄准绿色电解成套 高性能钛电极和特种封接新产品创新 突破行业技术瓶颈 [6] - 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标成为全球绿色智能电解成套整体解决和服务方案领跑者 [7] - 培养聚焦"绿色电解技术""旋压成形技术""表面涂层技术""密封连接技术"的复合型工程化人才队伍 建设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 [7]
道氏技术:公司阴极铜产品直接对外销售
证券日报· 2025-08-27 19:41
公司业务战略 - 公司聚焦现有阴极铜业务 力争做精做透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暂无向下游铜箔或复合铜箔等产品延伸的计划 [2] 业务运营状况 - 阴极铜产品采用直接对外销售模式 业务模式成熟稳定 [2] - 该业务现金流表现良好 整体发展趋势积极向好 [2]
汕头万顺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05: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26.92亿元 同比下降10.11%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6.38万元 同比下降469% [3] - 铝加工业务营业收入23.98亿元 同比增长12% [4] - 纸包装材料业务营业收入2.23亿元 同比增长17% [5] - 功能性薄膜业务营业收入1,222.57万元 同比下降62% [6] 铝加工业务 - 铝箔销量5.1万吨 同比略降4.7% 其中江苏基地3.3万吨/安徽基地1.7万吨 [4] - 铝板带销量8.5万吨 同比增长25% [4] - 成功开发高延伸/高达因/超薄电池铝箔新产品 其中高延伸产品已批量供货 [4] - 安徽中基10万吨电池箔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4] -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铝箔25.5万吨/铝板带26万吨总产能 [4] 纸包装材料业务 - 销量1.7万吨 同比增长12% [5] - 高端专版转移纸产品销量增长较快 带动毛利水平提升 [5] 功能性薄膜业务 - 销量139.9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46% [6] - 调整产品结构 减少毛利倒挂产品 聚焦汽车调光天幕导电膜市场 [6] - 打造车衣膜/节能膜自主品牌 推进光伏高阻隔膜/复合铜箔产业化 [6] 经营环境挑战 - 铝加工业务受国内外铝价倒挂加剧/行业加工费下降/取消出口退税/新产能爬坡等因素影响 [3]
三孚新科: 三孚新科: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20
公司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是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及专用设备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化学品、通用电镀化学品和表面工程专用设备 [1] - 公司专注于PCB制造、新能源(锂电、光伏)、通讯电子、汽车零部件及五金卫浴等行业的表面工程技术 [2] - 公司已成为国内少数可为PCB和新能源领域客户提供专用化学品及专用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表面工程技术服务提供商 [2]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实现营业收入227,299,034.98元,同比减少23.26% [3]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310,520.99元,较上年同期下滑 [3] - 业绩波动主要受市场环境变化、下游铜箔行业周期性调整、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及经营策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3] PCB领域业务发展 - PCB电子化学品是PCB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应用于线路图形、孔金属化、电镀和铜表面处理等核心制造环节 [3] - 公司已构建完整的高阶PCB制造产品矩阵,涵盖水平沉铜、脉冲电镀、填孔电镀及化学镍金等关键制程专用化学品及配套电镀设备 [4] - 已服务超过50家PCB制造商,多数为行业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产品已应用于AI服务器板的生产制造 [4] 新能源业务战略调整 - 铜箔设备机构件收入确认减少,复合铜箔设备及配套化学品业务拓展尚未实现批量化落地 [5] - 公司投资建设"高安全干电极电池关键材料及高频电子信息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规划建设3D复合铜箔、复合金属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等先进材料制造产线 [6] - 已与欧洲半固态电池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待产线建成后将签署"5GWh半固态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供货协议 [6] - 已与客户签订意向采购协议,未来三年内将供应1,000万平方米复合金属材料 [6]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3,290.3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4.48%,较上年增加1.75个百分点 [8] - 拥有国内外91项发明专利和97项实用新型专利 [8] - 研发团队规模达18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8人 [8] - 在复合铜箔制备、3D复合铜箔制备和高阶PCB/载板镀铜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7]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调研和多渠道信息推送等方式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10] - 通过完善内部治理与组织架构,健全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 [9][10] - 强化股权激励约束,将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共担共享 [11]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聚焦表面工程核心主业,深耕PCB领域优势业务,战略性调整新能源业务,并拓展先进材料制造 [4][6] -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和推进生产设施数字化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成本优势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