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新华解读】国资央企亮“十四五”成绩单 接下来将会怎么干?
新华财经· 2025-09-18 15:18
新华财经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沈寅飞)国务院新闻办17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 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的数据亮点纷呈,体现了国资央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 撑作用更好发挥等多方面特点。接下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等将成为国 资央企发展的关键词。 国有资产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 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 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 "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国务院国资 委主任张玉卓如是说。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说,"十四 五"以来,国资央企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就。创新驱动力显著增强,基于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更加突 出,对高质量发 ...
国资委:大力推动央企 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04:53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增长到2.6万亿元;战新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6 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 元……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亮 出央企"十四五"成绩单,一组组数据彰显国有资产质量更优、"家底"更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对于市场关心的央企重组整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 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创新性举措,大力推动战略性专 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更加有力的支撑。 深化改革成绩显著 五年来,深化改革展现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十四五"时期,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 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 率。 李镇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 ...
构筑新质生产力投资框架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6:15
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与发展逻辑 - 新质生产力代表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认知 强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增强发展新动能[2] - 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手段重构产业价值链[3] - 关键在质优 体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全面跃升[3] - 培育离不开教育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 聚焦信息技术赋能和科技创新变革构建经济转型核心驱动力[3] - 企业作为实践主体 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战略布局两大维度发展[4] 核心产业赛道解构 - 新质生产力投资可解构为六大核心产业赛道:数字经济 高端装备 生物技术 智能电车 能源转型 未来产业[5] - 数字经济产业以数据要素采集加工和信创基础软硬件为上游基石 以大数据平台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中间承托 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5] - 高端装备产业涵盖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集成应用 涉及工业机器人北斗产业增材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细分领域[5] -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重点为医疗器械创新药与脑机接口等领域[5] - 智能电车产业涉及整车制造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 智能化网联化是技术变革新方向[5] - 能源转型主要涉及风光氢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高效开发利用[6] - 未来产业重点涵盖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未来显示未来网络和新型储能等领域[6] - 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和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 实现传统产业量增长和质提升是优化产业结构核心任务[7] -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 在卫星制造火箭研制发射地面测控卫星服务等领域培育一定数量企业 形成全产业链[7] 区域发展布局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8] - 北京以集成电路生物制造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 强化光电集成原创新药研发 布局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8] - 上海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 加速工业互联网与绿色制造融合[8] - 广东依托制造业当家战略 统筹传统产业升级与未来产业培育 聚焦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8] - 浙江以杭州宁波为核心推动新兴产业扩量提质 重点发展智能电网生物制造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 - 江苏发力新能源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等赛道 推进工业母机与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8]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 拥有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9] - 珠三角九市是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产业[9] - 港澳拥有先进金融贸易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和科教资源 与珠三角九市产业格局互补互促[9] 投资策略方向 - 关注科技股龙头属性 通过投资效能模型筛选具有投资价值产业节点[10] - 构建新质生产力投资组合包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 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及出海布局新兴产业 技术突破潜力未来产业[10] - 积极关注信息技术金融可选消费工业等领域投资机会 以及产业逻辑下并购重组带来投资机遇[10]
“五年规划”的前世今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1 13:02
五年规划演变特征 - GDP增速目标从"十五"硬约束明确值转向区间目标,"十五五"或延续此趋势[4] - 经济增长目标占比从"十五"33%降至"十四五"20%,创新驱动等社会目标占比升至80%[4][15] - 产业结构政策动态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幅从"十一五"2.8个百分点升至"十四五"2.4个百分点[19][23] - 重点产业布局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持续培育[23] 产业政策焦点 - 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技术、租赁商服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关键支撑[19] -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30碳达峰目标驱动下转型进程全面提速[24] - "十四五"规划部署102项重大工程,固定资产类项目占比51%较"十三五"提升19个百分点[28] 重大工程项目 - 重大工程向民生、生态和基建领域集中,西部省份如四川、西藏占比提升[27]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等战略工程虽启动较晚但带动效应显著[27] - 民生项目新增"一老一小"服务,生态项目侧重循环利用领域[28]
商务部:在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加快开放试点,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6-13 15:29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青岛举行 由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包括1场开幕式暨跨国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 3场主题活动和涵盖4大板块的多场平行活动 [2] - 截至新闻发布会 确认参会跨国公司嘉宾471人 包括境外嘉宾342人 境内嘉宾129人 首次参会"新面孔"达102人 占总数的22% 参会企业来自全球六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 新兴市场企业占比超过50% [2] - 习近平主席指出 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 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2] 外资政策支持 - 商务部将进一步扩大开放 放宽外资市场准入 落实《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在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加快开放试点 有序扩大其他服务领域自主开放 [3] - 将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 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提供更多机遇 [3] -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确保外资企业产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 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3] 外商投资服务保障 - 商务部将通过外资企业圆桌会议、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服务保障进外企等方式 协调解决外资企业重点关注议题 [3] - 加快推动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为外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引导各类基金与外资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合作 [3]
西部吸引力为何越来越强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3
西部地区发展活力 - 近期西部地区举办多场国际盛会,签约投资合作项目416个,投资金额3543亿元,247个重大项目签约,其中东部省市产业项目110个 [1] - 成都、重庆、西安举办的国际盛会吸引线下参观人数突破22.5万人次,展商数量、展品种类、商务匹配等多项指标创新高 [1] - 第二十届西博会吸引62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7个省区市的3000余家企业参展,国家馆数量突破20个,相比首届西博会参展客商138人显著增长 [1] 经济表现与开放程度 - 2024年我国GDP增速排名前十省份中西部地区占据6席,经济加速追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 2024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货物贸易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8.3% [2] - 四川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26.1亿美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 [2]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63个港口,2024年前4个月中欧班列开行6042列,西部省份开行量占比超一半 [2] 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 西部地区打造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涵盖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等领域 [3] - 西博会上展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能源、生物技术、新型显示等前沿领域突破性成果 [3] - 西部地区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质生产力 [3]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3.2亿亩,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3] - 生态农业、绿色低碳、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生态红利持续转化为发展红利 [3] - 西部地区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突出位置,支撑高质量发展 [3] 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 - 西部地区占全国七成以上国土面积和近三成人口,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与区域发展实际紧密结合 [2] -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 - 国家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25年,政策支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升级等领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