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有效需求

搜索文档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
齐鲁晚报· 2025-07-30 14:20
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研发支出与生产总值之比等9项指标超出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长等13项指标符合预期[1] - 坚持"6293"工作思路,五年内取得开创性进展和突破性变革[1] 产业结构优化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居全省第3位[2] - 打造12条标志性产业链,创建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阳谷化工新材料、莘县绿色食品加工、高唐装备制造)及多个省级集群[2] - 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4.7%,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2] - 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6个、智能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29家,"晨星工厂"330家[2] 基础设施建设与内需激发 - 累计实施省市县级重点项目超3900个,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四年超百亿[3] - 聊城机场立项,济郑高铁开通,雄商高铁建设加速,市大外环路通车[3] - 位山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推进,现代水网体系构建[3] - "惠循环"以旧换新平台全省推广,打造赛事经济、运河经济、康养经济等消费新场景[3] 企业改革与对外开放 - 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新增嘉华、乖宝、金帝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7家[4] - 深化与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合作,融入济南都市圈[4] - 鲁西国际陆港实现"内陆港+海关监管场站"功能,保税物流中心上报海关总署[4] - "新三样"出口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扩展至19国35城[4] 绿色低碳转型 - 13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5] - 关停26台小煤电机组,新增3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占比达30%[5] - 新能源发电量增加58亿度,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水耗下降31%[5] - 空气质量指数下降14.74%,优良天数达245天(较2020年增22天)[5] 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 - 茌平撤县设区,高铁新区加快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推进[6] - 建设高标准农田189.2万亩,"吨半粮"产能区72万亩,粮食生产"二十二连丰"[6] - "莘县蔬菜"入选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沿黄九品""画乡鲤都"等示范片区[6]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民生支出占比持续超70%,每年推进10个重大民生项目[7] - 义务教育集团联盟办学全覆盖,省市级特色高中县域全覆盖[7] - 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0个,改造村卫生室上千个,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投用[7] - 建成幸福食堂441个,三星级养老机构28家,千人口托位数5.3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7] - 打造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龙舟公开赛等赛事品牌,运河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7]
21专访|尹艳林:推进深层次改革,“十五五”目标可定5%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20:17
中国经济回顾与展望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5.5%,2024年上半年增长5.3%,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达140万亿元[1] - 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取得显著进步[1] -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1] - "十五五"期间建议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以匹配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8] 扩大内需政策 -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需推动市场止跌回稳[9] -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盘活农村资产[9] - 清理汽车限购等消费限制措施,创新消费场景[10] - 户籍制度改革可释放2.5亿城镇消费潜力,进城新市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农村居民高35%[11][12] 服务业发展 - 需破除服务业仅是事业的观念,按产业发展规律推进[13] - 减少文化演出、教育等领域前置审批,吸引社会资本进入[14] - 对养老托育企业免征增值税,服务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提至120%[15] 房地产行业调整 - 2024年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5%和5.5%,但降幅收窄[16] - 建议取消限购、限售等政策,降低首付和利率[16] -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优化预售资金监管[17] -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建立"保障+市场"体系,租购并举[18][19] 市场竞争与改革 - "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非理性降价,需规范政府行为、打击地方保护[21] - "十五五"重点改革包括深化国企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制度型开放[23][24] - 主动对接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国内数据跨境流动等政策[25]
李强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快讯· 2025-06-18 19:34
创新驱动发展 - 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1] -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1] 扩大有效需求 -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以促进经济运行 [1] - 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1] 深化改革开放 -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1] -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重要举措 [1]
社论丨扩大有效需求,畅通供需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01:57
CPI数据与价格趋势 - 4月CPI环比由降转涨0 1% 同比降幅0 1%与3月持平 食品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价格呈现积极变化[1] - 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 8% 其中汽油价格同比下降10 4% 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 38个百分点[1] - CPI环比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0 2个百分点 主要由食品和出行服务价格回升带动 显示扩内需政策效应显现[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CPI涨幅目标为2%左右 要求通过政策改善供求关系[1] 货币政策与供需分析 - 央行强调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 需扩大有效需求并畅通供需循环[2] - 当前总需求偏弱受三因素影响 全球增长动能放缓 经济结构转型期新动能填补需时间 居民消费待提振[2] - 供给端部分行业存在过度竞争 长期投资驱动转化为产能加剧供需矛盾[2] 结构性改革与政策协同 - 单纯增加货币供给可能加剧供求失衡 需深化结构性改革并协调财政 产业等多政策形成合力[3] - 政策组合需兼顾扩内需与供给端高质量发展 避免无序价格竞争 强化民生导向资金投入[3] - 结构性调整旨在改善供求质量 通过增收减负等提升居民购买力 形成经济与民生良性循环[3] - 2025年政策组合拳持续推动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增强将支撑价格进入合理区间[3]
证监会最新部署来了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08:08
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宣布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同时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1] - 从2025年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50%下调至1.40%,14天期逆回购和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利率继续在7天期利率基础上加减点确定 [1]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指出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 [2] - 央行表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金融支持政策 - 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为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 [3]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发放对象包括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旨在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3] - 央行提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同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2] 监管动态 - 证监会制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有8件,包括《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 [3] - 证监会将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做好相关行政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完善 [3] 公司公告 - 多浦乐股东蔡树平(持股7.37%)计划减持不超过123.8万股(占总股本2%) [4] - 曲江文旅控股股东所持1200万股(占总股本4.7%)将被拍卖 [5] - 成飞集成公告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股票异常波动无未披露事项 [6][7] - 红墙股份公告近期经营情况无重大变化,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8] - 贵州轮胎控股股东计划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0.5亿元不超过1亿元 [9] - 万向钱潮正在推进重大资产重组,拟收购Wanxiang America Corp.100%股权 [10] - 迈威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1] - 中国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12]
策略周报:逆周期政策提振市场信心-20250512
东方证券· 2025-05-12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 节后第一周国新办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发布金融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市场指数基本修复关税冲击缺口,但高关税壁垒对实体经济影响或逐步显现,经济内生性通缩风险仍存,需关注中美关税谈判,预计未来A股市场宽幅震荡、结构性行情为主,短期关注沪深300权重低配方向,中期看好科技和军工方向 [5] 本周市场回顾 市场表现 - 本周(5/5 - 5/9)A股市场先扬后抑,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1.92%、2.00%、1.60%、3.27%,国防军工、通讯、电力设备涨幅居前,房地产、电子、商贸零售表现靠后;沪深300的PE(TTM)为12.44倍,风险溢价为6.40%、高于1倍标准差,创业板指的PE(TTM)30.25,低于负一个标准差;本周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16%,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27%,标普500指数下跌0.47%,恒生指数上涨1.61% [5] 政策动态 - 5月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央行推出十项政策措施,包括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包括加快出台适配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融资制度、再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等;证监会将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等 [5] - 5月9日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灵活把握力度和节奏;报告专栏体现宏观政策思路转变,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关键点,中国政府债务扩张有可持续性,促进物价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还指出要加强债券市场建设,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5] 经济数据 - 中国4月CPI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1%,核心CPI涨幅稳定;4月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4%;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部分领域价格有积极变化 [5] - 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4月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3269.2亿元,比3月下降13.25%,对美国出口2368亿元,比3月下降17.59%,但我国外贸进出口仍有较强韧性 [5] 海外情况 - 5月8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 - 4.5%不变,连续第三次议息会议按兵不动;声明强调高失业率和高通胀风险上升,重申经济活动稳健扩张,但净出口波动影响数据;将继续以3月会议宣布的更慢速度缩减资产负债表 [5] 行业估值 - PE估值中,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房地产、计算机、钢铁等处于历史高位;PB估值中,农林牧渔、建筑材料、石油石化、医药生物等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28] - 给出本周A股各行业指数PE(TTM)、PB(LF)所处十年以来的百分位数据 [29][30]
空头又危险了?
格隆汇· 2025-05-10 16:56
印巴局势升级 - 巴基斯坦KSE30指数大跌7%,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1] - 巴基斯坦对印度发动网络攻击导致印度70%电网瘫痪,双方首次通话寻求缓和[2] - 印度军方表示不会升级冲突但已采取有效反击[2] - 国防军工板块五连阳累计涨幅超7%,周五回调2%[2] - 国泰军工ETF、军工ETF易方达本周分别净流入8300万、2400万[2] 美股及外汇市场动态 - 美股高开后收跌,黄金重拾涨势,美元指数跌超0.5%后企稳于100上方[6] - 投资者连续11周看空市场创历史记录,四月股票仓位跌至2020年以来最低[6] - 美国股票基金过去四周净赎回248亿美元为两年最多[6] - 美元净空头仓位达2020年底以来最高,日元多头仓位创历史新高[6][7] - 美股收复"对等关税"失地,VIX指数回调30%,比特币涨超30%重返10万美元[8] 中国政策及市场反应 - 降息降准后长端利率反常上涨,市场解读为投资曲线修复和经济基本面好转[10] - 央行报告强调提振消费为扩内需关键,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10] - 股票ETF本周净流出134.67亿元,科创50ETF等科技类ETF受青睐[11] - 华夏科创50ETF、嘉实科创芯片ETF分别净流入18.54亿、9.61亿[11] - 政策利率下行或带动LPR及存款利率下行,权益资产配置重要性提升[16]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央行货币政策报告释放这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9 21:18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 价格调控思路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1][7] - 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方向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 [1] - 央行报告专栏体现政策转变,包括促消费、政府债务分析、促进物价回升等角度 [1] 提振消费政策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首要重点任务,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提升潜力大 [2] - 金融支持消费存在传统信贷依赖度高、直接融资占比低等问题,需构建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2]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领域 [2] - 未来将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研究指导性文件,强化旅游、住宿餐饮等重点领域高质量供给 [3] 财政政策调整 - 中国广义政府总资产占GDP的166%,总负债占75%,净资产占91%,债务扩张有资产支撑 [4]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近1万亿元,拉动投资增长,未来财政支出需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4][5] - 需强化农村老年人口、低保人员等重点人群保障,满足大宗消费更新换代的高品质需求 [5] 物价回升与供需平衡 - 实体经济供强需弱导致价格指标低位运行,需扩大有效需求以促进供需平衡 [6] - 部分行业如黑色金属加工、化工等PPI跌幅超5%,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价格压力显著 [6] - 价格调控需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引导企业从"以价换量"转向"以质取胜" [7] - 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匹配经济增长与物价目标,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8]
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一季度南京市经济运行起步平稳、稳中有进
南京日报· 2025-04-28 10:23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南京市GDP达4718.70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7%、4.2%、5.8% [1]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70亿元,同比增长4.1%,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增长3.9%和0.5%,水果产量同比增长12.2% [1] 工业与制造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较1-2月提升0.4个百分点,37个行业大类中30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1.1% [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电气机械、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12.5%、21.2%、12.2%、13.7% [2] - 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手机产量分别增长19.5%、17.7%、17.5% [2]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业分别增长7.4%、7.9%、6.2% [3]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25.7%、15.0% [3] - 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16.9%,其中经纪代理服务增长32.8% [3]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11亿元,同比增长7.5%,粮油食品、烟酒、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1.7%、39.2%、19.6% [4] - 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电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4.9%、33.9%、21.7%,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28.7% [4] - 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6.4%,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30.1% [4] 投资与房地产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2%,但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8.5% [5][6] - 计算机通信设备、新材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1.7%、146.1%,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0% [6] 价格与收入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7%、2.4% [6]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1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5.0%)快于城镇居民(4.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