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业化

搜索文档
上海洗霸拟参竞拍有研稀土硫化锂相关资产,多家公司固态铜箔供应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7-09 18:00
板块行情 - 6月30日-7月4日固态电池指数下跌0.8%,但2025年累计上涨18.2%,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17.0% [1][3][4] - 统计范围内固态电池相关标的平均跌幅1.3%,仅集流体环节逆势上涨7.0% [1][3][4] - 涨幅前五标的:中一科技(+21.1%)、德福科技(+21.0%)、宏工科技(+21.0%)、远航精密(+12.2%)、嘉元科技(+6.7%) [1][4] - 跌幅前五标的:英联股份(-17.7%)、诺德股份(-12.9%)、天际股份(-11.3%)、金龙羽(-9.2%)、中仑新材(-8.5%) [1][4] 产业链动态 固态电解质 - 上海洗霸拟参与竞拍有研稀土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 [2] 集流体 - 德福科技获得全球某动力电池龙头客户千吨级超高抗拉强度铜箔批量意向订单,产品用于高硅负极半固态电池 [2] - 嘉元科技固态电池铜箔产品已匹配五家头部电池企业供应 [2] - 中一科技已掌握固态电池用锂-铜金属一体化复合负极材料技术 [2] 电池制造 - 安瓦科技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下线 [2] - 中固时代启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2025年10月投产超大容量中试线,2025年底前开工2GWh量产线 [2] - 万向钱潮完成半固态电池350Wh/kg电芯级别全针刺及pack级别热失控实验 [2] - 冠盛股份半固态电池中试线产品已交付,量产线预计2026年中达产(年产量210万支) [2] 行业趋势 - 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阶段向量产验证阶段过渡,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 [2] - 低空经济、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将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 [2] 重点标的 - 推荐关注宁德时代,产业链受益标的覆盖设备、电池、正极/电解质、导电剂、集流体等九大细分领域 [2]
央企整合新进展 兵工集团董事长调整周治平任公司董事长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46
人事变动 - 周治平接任兵工集团董事长 程福波调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1] - 人事变动对公司日常管理、生产经营及偿债能力无实质性影响[1] - 周治平职业生涯起步于兵装集团 在兵器领域经验丰富[1] 公司业务 - 兵工集团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信息支援部队及武警公安提供武器装备和技术保障[1] - 主要产品包括坦克装甲车辆、远程压制、防空反导等主战装备 以及智能化弹药、光电信息、毁伤技术等战略性产品[1]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89.78亿元 归母净利润17.28亿元[1] - 截至一季度末 公司资产总额5975.38亿元[1] 新任董事长背景 - 2018-2021年任职长安汽车 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2] - 2021-2024年任职中国一汽 主导红旗品牌新能源转型[2] - 2024年任职东风集团 推动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2] - 2025年2月出任兵装集团总经理[3] 行业影响 - 周治平汽车行业市场化经验有望为军工体系注入新活力[3] - 可能推动军工技术产业化转化 提升市场竞争力[3] - 面临将汽车行业经验融入军工体系的挑战[3] 企业重组 - 兵装集团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央企 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3] - 分立后兵装集团股权将注入兵工集团[3]
“天工”机器人又有新任务,这次它可能是装配员或者导购员
新京报· 2025-07-04 19:08
战略合作签约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哈森商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能制造、仓储物流、零售门店三大场景推进人形机器人技术产业化落地 [1] - 合作仪式现场设置精密智造、智慧物流、未来零售三大交互展示区,分别展示机器人动态操作技术、仓储集群协同作业和智能导购系统 [1] 技术能力输出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聚焦"天工"通用机器人平台和"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的核心技术攻关 [1] - 合作中将向产业端输出动态操作、跨场景迁移等关键技术能力,推动"天工"人形机器人在多行业场景落地验证 [1] 智能制造领域 - 双方将联合研发自适应装配系统,创新中心提供动态操作技术,哈森依托精密制造工艺突破微型零件自动化装配瓶颈 [1] - 展示区机器人通过动态操作技术完成微型零件自适应装配演示,展现极高操作精度 [1] 仓储物流领域 - 将部署智能集群调度系统,通过多机器人协同作业重构传统分拣流程,实现仓储管理从人工主导到智能化调度的转型 [2] - 智慧物流区以全景沙盘形式呈现仓储集群协同作业的实时调度场景 [1] 零售场景应用 - 将研发智能导购-库存一体机器人系统,实现顾客需求即时响应与库存动态联动 [2] - 未来零售区通过导购机器人与观众实时互动,演示智能推荐系统与库存管理的动态联动 [1]
锦波生物引入战略投资者养生堂,共绘生物材料产业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53
战略合作 - 锦波生物与养生堂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拟发行不超过718万股股票,占发行前总股本的6.24%,发行价格为278.7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限售期36个月 [1] - 锦波生物实控人杨霞向养生堂子公司杭州久视协议转让5%股份,价格为每股243.84元,共计14亿元,成为北交所金额最大的协议转让 [2] - 养生堂实际控制人为钟睒睒,持有农夫山泉66.88%股权和万泰生物55.79%股权,拥有覆盖超300万零售终端的消费网络 [2]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锦波生物市值为369.34亿元,为北交所"市值一哥",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公司是全球全品类注射级人源化胶原蛋白的开创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拥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及原始创新成果 [1] -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型生物材料,具备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医美修复、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 [1] 合作协同效应 - 市场与渠道赋能:养生堂成熟的商超、药店及线上渠道网络将助力锦波生物产品快速渗透大众消费场景 [3] - 产业化加速:养生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提升锦波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效率 [3] - 技术研发融合:万泰生物在疫苗、诊断试剂及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体系将促进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严肃医学领域的应用 [3] - 商业化能力提升:养生堂在消费品品牌运营和医疗产品商业化方面的经验将为锦波生物突破市场拓展瓶颈提供支持 [3] 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与产品开发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4] - 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公司在伤口护理、骨科植入材料、毛发健康及眼科药物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产品转化能力 [4] - 合作将加快公司"科技产品生活化、医疗产品消费化"战略实施,巩固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的领导地位 [4]
20cm速递|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盘中涨超1%,机构表示看好盈利修复以及新技术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0:14
新能源汽车行业展望 -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受以旧换新政策、新车型发布、汽车降价及商用车电动化提速推动,预计2025年销量同比增长22% [1] - 欧洲市场因碳排放考核和中欧电动车价格谈判影响,预计2025年销量同步增长22% [1]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预计2025年达25%,行业竞争格局渐进优化,多数环节价格企稳,盈利能力触底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电池、结构件和磷酸铁锂新技术龙头盈利能力有望稳中有升 [1] - 新技术产业化加速破局,技术迭代将带动产业链增量需求 [1] 创业板新能源ETF -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399266 SZ),具备高弹性特征,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固态电池热度飙升 10只潜力股出炉(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08:01
固态电池行业热度 - 固态电池指数6月9日大涨2.16%,自6月3日以来累计涨幅超5% [3] - 信宇人、金龙羽、先导智能等5只成份股单日涨幅超5% [3] - 赣锋锂业、德赛电池等数十家A股公司被投资者密集询问固态电池业务进展 [3] 产业链公司布局 - 赣锋锂业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覆盖硫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 [3] - 德尔股份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1GWh量产线建设 [3] - 圣阳股份开展固态电池材料及技术研发,冰轮环境推进固体氧化物电池研发项目 [3] - 赢合科技展示的固态电池装备方案可降低20%-30%运营成本、节约70%流程 [4] - 星源材质推出聚合物电解质隔膜产品,支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产业化 [4] 车企与技术进展 - 上汽集团宣布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量产 [4] - 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产品 [4] - 国轩高科发布"金石"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循环次数超3000次 [6] 市场前景与投资标的 - 中信证券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42.6GWh,2024-2030年CAGR为133% [4][5] - 国轩高科获机构净买入金额居首,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达21.82% [6][8] - 10只固态电池概念股获5家以上机构"买入/增持"评级,其中国轩高科、厦钨新能获净买入超3000万元 [6]
观想科技连亏2年 2021年上市超募2.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5-24 16:4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48.77%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1.15万元,同比亏损扩大317.80% [1][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97.98万元,同比改善119.02%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33.74万元,同比增长15.50% [3][4]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45万元,同比增长25.23% [3][4] 现金流与盈利能力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11.11万元,同比亏损扩大132.80% [1][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7亿元,同比恶化244.36% [3][4]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9.85万元,同比增长33.56% [3][4] 募集资金与发行情况 - 公司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5.69亿元,比原计划多2.61亿元 [5] - 发行费用总额6089.98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4245.28万元 [5] - 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自主可控新一代国防信息技术产业化建设等项目 [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1年12月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2000万股,发行价31.50元/股 [4] - 保荐机构为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 [4]
小米出手合肥固态电池
鑫椤锂电· 2025-05-22 16:30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文章来源: 财联社 、 网络公开信息整理等 近日,小米旗下创投公司瀚星创投在固态电池领域再下一城。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因势 新材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以及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 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此次变更后,因势新材料的注册资本由100万人民币增至约111.67万人民币。 据介绍,因势新材料成立于2024年12月,于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从时间上看,这笔融资距离公司成立 还不到半年,显示出其在新材料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公司创始人王晓龙是一位新材料领域的资深专家,一直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因势新材料已有一 项技术专利在手。5月9日,因势新材料与燕山大学完成一项技术成果转化,从发明人张隆、张志霞手中受 让了一项发明专利。 该专利涉及一种基于氧掺杂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小米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 近年来,固态电池成为市场焦点,但目前实现小批量量产的仍以半固态电池为主。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作为 技术路线之一,是未来的发 ...
上海洗霸:购买专利资产及设立控股子公司
快讯· 2025-05-21 16:18
上海洗霸(603200)公告,公司拟以2000万元购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3项发明专利和1项 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同时,以500万元购买2项发明专利的专利权。公司计划与核心技术团队、管理 团队合资设立2家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元,以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此次交易不构 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
A股申购 | 多品类家居收纳用品企业太力科技开启申购 为宜家、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的全球供应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06:58
公司概况 - 太力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和真空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真空收纳、壁挂置物、气调保鲜、户外装备、安全防护等多品类家居收纳用品及相关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宜家、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的全球供应商 [1] - 公司是中国航天专用压缩袋的独家供应商,产品已累计25次进入太空,连续15年、25次、100%保证了国家载人航天任务的安全性 [1] 业务模式 - 公司自有品牌销售分为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主要通过天猫、抖音、京东、亚马逊等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 [1] - 线下销售主要通过商超、经销商进行,ODM/OEM销售主要面向国际国内大型零售商 [1] - 报告期内公司线上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7.37%、78.23%、79.43%、83.06%,占比较高 [3] 财务表现 - 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23亿元、6.38亿元、8.35亿元、5.44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4358.21万元、5887.18万元、8497.78万元、5178.06万元 [2] - 2024年1-6月资产总额为70,776.9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5,232.87万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34.27% [3] - 2024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89.00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0% [3] 电商平台费用 - 报告期内公司电商平台费用占线上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11%、28.24%、33.99%、36.5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