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极氪告别纽交所回归吉利:新能源整合迈入深水区
36氪· 2025-07-17 19:33
吉利与极氪合并事件 - 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签署合并协议,极氪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交易对价为每股2.687美元现金加每股置换1.23股吉利新股,总估值约172亿元人民币,较极氪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8.9% [1][2] - 合并前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65.7%股份,此次通过现金与股权置换实现100%控股,现金部分保障原股东即时收益,股权置换强化吉利汽车股权集中度 [2][4] - 合并推动极氪财务数据直接并入上市公司报表,提升新能源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为港股估值重构注入新动能 [4] 战略布局与架构调整 - 吉利乘用车板块完成"两横"架构重构:吉利汽车集团整合吉利、银河、雷达等品牌,聚焦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极氪科技集团统辖极氪与领克,主攻30万元以上高端豪华新能源市场 [4] - "两横"布局通过品牌定位形成互补,极氪主打智能纯电高端市场,领克覆盖20万元以上年轻化需求,吉利银河巩固主流市场性价比优势,构成覆盖10万-80万元价格带的全维度产品矩阵 [4] - 集团设立统一技术研究院统筹核心领域研发,成立供应链公司整合采购需求,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研发成本降低10%-20%,供应链成本下降5%-8% [6] 技术协同与全球化 - 极氪的SEA浩瀚架构、麒麟电池等技术成为吉利全系共享资源池,吉利银河系列基于SEA架构开发的车型研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15% [9][10] - 吉利推出"千里浩瀚"全域智能驾驶方案,覆盖从10万元至80万元级车型,实现"技术反哺全品牌" [12] - 极氪退市后资源更灵活投入欧洲、中东等海外市场,吉利计划2025年进入50个国家,在欧洲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整合沃尔沃、极星等品牌海外资源 [12]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渗透率从2024年的52%提升至73%,销量同比增长73%,超行业平均增速 [9] - 品牌定位平衡难题:极氪高端化形象可能因技术下沉至吉利银河而稀释 [15] - 组织文化融合障碍:极氪团队与吉利传统体系存在管理理念差异 [15] - 价格战压力下新能源车均价下降12%,吉利需在成本控制与产品力提升间找到新平衡点 [17]
鸣鸣很忙冲港股
虎嗅APP· 2025-05-01 17:00
公司概况 - 鸣鸣很忙由零食很忙(2017年成立)与赵一鸣零食(2019年成立)于2023年合并成立,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5] - 若上市成功,将验证量贩零食行业通过整合推动门店规模与市场份额跃升的有效性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 [6] - 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994家激增至2024年的7241家 [6] 商业模式 - 采用强管控型加盟体系,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依托36个仓库、300公里仓储辐射圈与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 [6] - 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 [7] - 在库SKU数量3380个,其中约25%为定制化产品,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 [7] - 单店SKU数量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每月上新百款产品 [7] 运营管理 - 建立超10000个点位的选址数据库,从选址评估到标准化培训、装修指导和日常经营辅导全流程支持加盟商 [8] - 采用"线上远程督导+线下门店督导"双巡店机制确保全国门店标准化运营 [8] - 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自主开发门店零售"智能中台" [8] 市场策略 - 采取"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策略,2025年将推出双品牌3.0店型,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 [7] - 依托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数字化能力,计划在下沉市场深耕同时向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渗透 [8]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市场规模达3.7万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4.9万亿元 [9] - 专卖店渠道GMV占比大幅提升,未来五年将持续增长 [9] - 下沉市场零售业态成熟升级,专卖店等小型业态更契合消费者对易触达、便捷和灵活购物体验的需求 [5] - 行业竞争加剧,新兴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价格、丰富产品种类争夺市场份额 [9] - 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越来越注重健康、个性化的零食产品 [9] 发展计划 - IPO募资主要投入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 [10]
鸣鸣很忙冲击港股零食赛道
虎嗅· 2025-05-01 15:47
公司概况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合并成立,现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 - 若上市成功,将验证量贩零食行业通过"整合"路径推动规模扩张的有效性[1] - 截至2024年底拥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58%位于县城与乡镇[2] - 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994家增至2024年7241家,两年增长628%[2] 商业模式 - 收入99.5%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占比不足0.5%[5] - 采用强管控型加盟体系,通过36个仓库、300公里辐射圈和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压缩至11.6天[3] - 建立超10000个点位的选址数据库,提供选址评估到日常经营的全流程支持[5] - 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智能中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5] 产品策略 - 在库SKU达3380个,25%为定制化产品,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3] - 单店SKU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每月上新百款产品[3] - 2025年将推出双品牌3.0店型,新增百货日化、烘焙等品类并设鲜食专区[4]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市场规模达3.7万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4.9万亿元[6] - 专卖店渠道GMV占比显著提升,杂货店和超市渠道占比下滑[6] -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与低竞争密度为量贩零食提供扩张空间[1] - 消费者需求向健康化、个性化转变,对品质和包装要求提升[6] 竞争格局 - 万辰集团2023年合并四大品牌为"好想来",行业整合加速[1] - 新兴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和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6] - 公司通过"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策略建立差异化优势[3] 发展战略 - IPO募资将用于门店拓展、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7] - 计划从下沉市场向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渗透[5] - 通过标准化运营和双巡店机制实现"万店如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