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发电市场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1017
国证国际· 2025-10-17 14:00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恒生指数跌0.09%,国企指数涨0.09%,恒生科技指数跌1.18% [2] - 大市成交金额2754.31亿元,主板总卖空金额453.68亿元,占可卖空股票总成交额比率为19.14% [2] - 南向资金净流入158.22亿港元,净买入最多的股票包括紫金黄金国际、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 [2] - 教育板块显著上涨,思考乐教育大涨26.48%,新东方-S涨8.86%,卓越教育集团涨3.95% [3] - 煤炭股走高,中国秦发涨8.03%,中煤能源涨7.26%,MONGOL MINING涨5.51%,主要受冷空气推动电煤补库需求及行业反内卷政策影响 [4] 美股市场与宏观环境 - 美股三大指数下跌,标普500收跌0.6%,纳斯达克跌0.5%,金融板块表现疲弱 [5] - 美国区域银行指数重挫逾6%,创半年来最大跌幅,Zions Bancorp因贷款违约计提5000万美元撇帐,Western Alliance Bancorp涉贷款诈欺股价大跌约11% [5] - 高利率环境开始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美国政府关门进入第三周导致关键数据停摆,市场进入"资讯真空期",预期宽幅波动格局将持续至月底 [6] 京能清洁能源公司业务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首都燃气发电龙头,持有优质可再生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是业绩主要动力 [8] - 2020-24年公司风力/光伏板块的经营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27.9%/9.4%,2024年风电/光伏发电贡献公司经营利润48%/28% [8]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建及储备项目装机超12GW,资源储备充裕,并拓展绿电进京、大基地项目、抽水蓄能及海上风电等战略新兴项目 [8]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北京和湖北宜昌运营8座燃气热电联产电厂,其中7座位于北京,装机容量4702MW [9]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京内燃气电厂发电量189.6亿千瓦时,占北京地区发电量的43.9%,供热量2733.4万吉焦,占北京集中供热量43%以上 [9] - 燃气热电联产电厂贡献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收入及经营溢利的60%及22%,是稳定重要的利润及现金流来源 [9] 新能源发电行业前景 - 2023及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度增速分别为6.7%及6.8%,中电联预测2025年增速为5%-6% [10] - 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已超火电,风电及光伏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20% [10]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存量项目保障收益,增量项目引入竞争机制 [10] - 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首都电力市场,在手优质项目资源充裕,具竞争优势 [10] 京能清洁能源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5/26/27年净利润分别为34.6/37.8/41.4亿元人民币,对应每股收益为0.42/0.46/0.50元 [1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公布三年分红规划,2025/26/27年分红为可分派利润的42%/44%/46% [11] - 目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5.6倍,股息率7.6%,估值在港股上市电力股中较低 [11]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20港元,对应2025年7倍市盈率及2026年6.5倍市盈率 [11]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1013
国证国际· 2025-10-13 14:23
核心观点 - 中美贸易战出现戏剧性升级,美国计划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的关税,使总税率达到约130%,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性抛售 [2] - 京能清洁能源作为首都燃气发电龙头及高股息清洁能源发电商,项目资源优质,派息政策明确,报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20港元 [5][6][9] 国证视点:中美贸易战再添变数 - 美国三大股指集体重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跌1.9%,标普500指数下跌2.7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重挫3.56% [2] - 恐慌情绪推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大涨32%,避险资产黄金上涨0.8%,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显著下降 [2] - 中国商务部宣布扩大稀土出口限制,要求含有超过0.1%中国来源稀土的产品出口须获许可,涉及17种稀土元素中的12种 [3] - 港股市场反应明显,恒生指数收跌1.73%,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27%,国企指数下跌1.80%,大市成交金额3337亿元,主板总卖空金额454亿元,卖空比率升至15.25% [3] - 南向资金转负,港股通净流出3.99亿港元,小米集团、泡泡玛特、中兴通讯为北水净买入前三;中芯国际、阿里巴巴、华虹半导体为净卖出前三 [3] - 新关税政策若落实将终结自5月以来的贸易休战,但特朗普表态仍留有谈判空间 [4] 公司点评:京能清洁能源 - 公司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是业绩主要动力,2020-24年风电/光伏板块经营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27.9%/9.4% [6] - 2024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贡献公司经营利润比例分别为48%和28%,公司在建及储备项目装机容量超过12GW [6] - 公司是首都燃气热电联产龙头企业,在北京和湖北宜昌运营8座燃气热电联产电厂,其中7座位于北京,装机容量4702MW [7] - 2024年公司京内燃气电厂发电量189.6亿千瓦时,占北京地区发电量的43.9%;供热量2733.4万吉焦,占北京集中供热量43%以上 [7] - 燃气热电联产电厂贡献公司收入及经营溢利的60%及22%,是稳定重要的利润及现金流来源 [7]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6/27年净利润分别为34.6/37.8/41.4亿元人民币,对应每股收益为0.42/0.46/0.50元 [9] - 公司公布三年分红规划,2025/26/27年分红比例为可分派利润的42%/44%/46% [9]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5.6倍,股息率7.6%,目标价3.20港元对应2025年7倍市盈率及2026年6.5倍市盈率 [9] 行业背景 - 2023及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度增速分别为6.7%及6.8%,中电联预测2025年增速为5%-6% [8] - 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已超过火电,风电及光伏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20% [8]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对存量项目保障收益,对增量项目引入竞争机制 [8]
国证国际:首予京能清洁能源(00579)“买入”评级 目标价3.2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5:03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国证国际首予京能清洁能源“买入”评级,目标价3.20港元 [1] - 预测2025/26/2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4.6/37.8/41.4亿元人民币,对应EPS为0.42/0.46/0.50元 [1] - 公司公布三年分红规划,2025/26/27年分红为可分派利润的42%/44%/46%,目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测PE为5.6倍,股息率为7.6% [1] 公司业务优势 - 公司是首都燃气热电联产龙头企业,在京运营7座电厂,装机容量4702MW,2024年发电量189.6亿千瓦时,占北京地区发电量的43.9% [2] - 燃气热电联产业务贡献公司收入及经营溢利的60%及22%,是稳定重要的利润及现金流来源 [2] - 2020-24年公司风力/光伏板块的经营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7.9%/9.4%,2024年风电/光伏发电贡献公司经营利润48%/28% [1] - 公司在建及储备项目装机超过12GW,资源储备充裕,并积极拓展绿电进京、大基地项目、抽水蓄能及海上风电等战略新兴项目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及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度增速分别为6.7%及6.8%,中电联预测2025年增速为5%-6% [3] - 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已超火电,风电及光伏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20% [3] - 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对存量项目保障收益,对增量项目引入竞争机制,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3]
需求旺盛多家公司储能电芯产能已满产
证券日报· 2025-09-19 23:49
储能行业需求与供应状况 - 储能电芯供应紧张 行业龙头企业产能满产 赣锋锂业和亿纬锂能等公司储能电芯产能已满产[1] - 储能行业订单火爆 8月中国储能企业全球订单达97.8GWh 其中海外订单15.2GWh[1] - 宁德时代在手订单超48GWh 排产至2026年第一季度[1] 储能电池供需与价格变化 - 储能电池供应紧张引发产品价格上涨 优质储能电芯产能不足[2] - 需求端影响供需失衡 美国市场抢装及中东地区光储项目拉动订单[1] - 具备一体化布局的厂商可保障稳定交付 凸显全产业链战略价值[2] 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 -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进 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2] - 新能源发电全面入市 项目收入由固定价格转向市场竞争性收入[2] - 山东 广东 新疆 湖南等地发布相关细则 明确存量与增量项目的机制电量和电价[3] 储能行业发展前景 - 储能正由成本项转为盈利项 容量补偿机制完善提供盈利安全垫[4] - 容量市场机制建设将成为电改重点方向 明确储能等市场主体的收益预期[4] - 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有望重塑绿电企业收益模式和竞争格局[4] 企业战略与业务布局 - 晶科电力加速布局储能业务 侧重源网荷储 绿电直连 零碳园区等新场景项目[4] - 头部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运营能力 形成更高竞争壁垒[4]
华能国际(600011):火电龙头受益容量电价,现金流改善提升分红预期
国信证券· 2025-08-07 16:3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给予华能国际"优于大市"评级,合理估值区间为7.98-8.73元,较当前股价有6%-16%溢价 [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20/130.53/135.59亿元,对应EPS为0.80/0.83/0.86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5/9.1/8.7x,EV/EBITDA为8.1/8.0/7.9x [4] 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可控装机容量15299.2万千瓦,其中煤电占比60.9%,气电10.0%,风电13.1%,太阳能15.7% [1][14] - 2024年电力及热力业务收入2375.54亿元,占总营收97.76%,其中火电收入占比89.12% [17] - 煤电、风电板块利润贡献显著,2024年境内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42.66%和40.47% [17] 火电业务分析 - 火电电价机制向"两部制电价"转变,收益来源扩展至电量电价+辅助服务+容量电价 [2] - 2024-2025年多数省份煤电容量电价为100元/千瓦·年,河南等7省为165元/千瓦·年 [78][82] - 公司火电机组多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山东、江苏等省份发电量占比超20% [92][95] 新能源业务发展 - "十四五"末目标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5%,当前风电+光伏装机占比28.8% [2][14] - 在建新能源项目规模较大,未来资本开支将主要用于新能源项目建设 [2] -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2][28] 财务与现金流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2.62亿元(+24.26%),毛利率提升4.03pct至19.60% [50][56] -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达307.48亿元(+30.27%) [57][58] - 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底65.40%降至2025年上半年64.52% [61][62] 盈利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年增速分别为23.5%/4.3%/3.9% [3] - 2025E营业收入2394.08亿元(-2.5%),EBIT Margin提升至14.4% [4] - 净资产收益率(ROE)从2023年6.4%提升至2025E 8.7% [4]
新能源发电不能再靠“喂养”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3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 从2023年6月1日起新投产新能源发电项目原则上全部入市交易 电价由市场决定 结束政府定价模式 [1] - 行业面临电价和收益率不确定性 部分企业担忧新增装机规模大幅下跌 观望情绪浓厚 [1] - 市场化改革旨在打破新能源依赖政策补贴的惯性 倒逼行业优化运营模式 解决规模化发展挑战 [1]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2023年一季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比超全社会用电量20% 且比例将持续攀升 电力系统运行压力增大 [1] - 过去固定电价和补贴政策推动行业快速扩张 但导致低效发展 新政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1] - 类似2018年"531光伏新政"的补贴退坡虽引发短期阵痛 但最终推动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和技术创新 [2] 市场化影响与企业应对 - 短期电价波动可能挤压利润 尤其供大于求时缺乏交易策略灵活性的企业将面临盈利压力 [2] - 长期看市场化倒逼技术升级 如光伏组件效率翻番 风电单机容量提升 发电成本持续下降 [2] - 新疆光伏企业通过"错峰交易"利用时差将绿电输送至用电高峰地区 实现消纳难题解决和盈利提升 [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生存法则转向技术硬实力 成本控制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需强化市场意识和技术研发投入 [3] - 全球能源转型史表明 保护政策无法培育成熟产业 市场化竞争是引领能源革命的必经之路 [3] - 主管部门需出台配套政策 通过"有形之手"辅助市场化平稳推进 但核心发展动力仍来自市场竞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