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权类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存款搬家”新路径曝光
第一财经· 2025-10-10 11:14
与此同时,国际金价保持4000美元/盎司高位,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关注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多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快"固收+"产品调整步伐,布局多元化策略,以应对市场火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君君 随着A股近期持续走强,沪指突破3900点,科创50指数单日涨幅超过5%,银行理财市场也随之活跃。 10月9日,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沪指报3933.97点,涨1.32%,创逾十年新高;深成指涨1.47%,创业板指 涨0.73%。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达2671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4746亿元。 信银理财财富管理事业部多策略及权益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今年权益资产普遍上涨,港股和黄 金涨幅均超过30%,A股、美股、可转债及REITs等板块实现两位数涨幅。债券市场年内整体震荡,使 固收+产品中权益占比成为收益差异的核心因素。上述人士认为,中低波弹性产品收益明显优于低波产 品,未来在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和多策略配置的支持下,中低波和中波产品预计将进一步拉开收益差 距。 从发行端来看,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明显增长。权益类产品今 年已有12只,远超去年全年2只;混合类产 ...
权益市场回暖,理财公司密集调研
环球网· 2025-10-08 08:34
从调研公司数量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占比超过50%,北交所板块也占一定比例。具体而言,宁银理财、招银理财调研个股数超过200只。 其中,宁银理财关注度最高的前三只个股分别来自新能源、医疗保健和新能源板块;招银理财关注度较高的三家公司分别属于医药生物、半导 体、智能制造等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据兴业证券研报统计,8月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含权"理财产品收益率上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1.81%,较上 月上涨1bp,其中纯固收类、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分别为1.80%、1.82%,分别较上月下降14bp、上涨5bp;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6.06%, 较上月上涨156bp。(闻辉)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在权益市场积极表现带来的投资机遇下,理财公司展开密集调研,大力推进含权产品的布局与优化。据 Wind 数据统 计,前三季度共有25家理财公司参与调研,涉及个股超过1700只。其中,半导体、通信、医疗设备,机械制造,新能源等板块成为调研重点。 华宝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权益市场逐步回暖,理财公司正以"产品端扩容+投研端深化"的"双管齐下"策略,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多家银行理财子公 司一方面加大含权类理财 ...
银行理财子公司“双管齐下”把握权益市场回暖机遇
证券日报· 2025-09-25 00:48
银行理财子公司策略转向 - 公司采取产品端扩容与投研端深化的双管齐下策略以把握权益市场回暖机遇[1] - 公司加大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并提升对上市公司调研频次与深度[1] 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 今年以来权益类产品发行12只,远超去年全年的2只[1] - 今年以来混合类产品发行202只,超过去年全年的169只[1] 上市公司调研活动 - 三季度以来2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总调研次数达601次[2] - 宁银理财调研最为积极达84次,招银理财、杭银理财、汇华理财调研次数均超60次[2] - 调研重点聚焦新能源、科技、消费、医药等行业[1] 策略联动与影响 - 含权产品发行规模扩大与调研积极性提升存在联动,相互促进[2] - 深入调研有助于识别有潜力行业和个股,为产品筛选高质量标的提供支撑[1][2] - 理财资金加大权益配置能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活跃度和稳定性[3] 市场展望与驱动因素 - 四季度A股市场有望延续积极表现,公司或加大力度布局权益市场[1] - 市场核心支撑包括宏观经济稳步复苏、市场流动性宽松、政策端加大支持力度[3] - 多家公司明确表示看好未来权益市场走势,将持续积极布局[4]
押注存款替代、含权类产品,存款搬家下理财市场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第一财经· 2025-08-28 20:42
居民存款向理财市场转移趋势 - 2025年7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呈现显著此消彼长关系 [1][2][3] - 银行理财规模超预期增长 7月末达32.67万亿元 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 预计8月突破33万亿元 全年有望达33.5万亿元以上 [1][3] - 存款搬家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 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 提升理财相对吸引力 [3] 理财市场结构变化 - 开放式固收类产品成为增长主力 7月全市场15406款理财产品在售 其中开放式产品12751款 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27% 封闭式产品2655款 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1% [5]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下降 二季度末降至6.4万亿元 同比下降14.55% [7] - 最小持有期固收类产品显著增长 热销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6] 市场面临的挑战 - 债券市场持续震荡 8月28日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超3bp 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72% 影响理财产品收益 [4] - 资产荒局面持续 底层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 同业存单和高评级信用债出现僧多粥少局面 [1][5] - 资产端欠配压力增大 包括高息协议存款集中到期 信托工具整改 短期限信用债获取难度增加等因素 [6] 产品策略调整方向 - 理财机构重点发展两大产品方向:存款替代型低波稳健产品 以及含权类收益增强型产品 [6] - 含权类产品关注度提升 因与纯固收产品收益差距拉大 部分热门产品出现当日额度售罄现象 [7] - 投资策略转向通过加大配置公募基金和利率债交易增厚收益 直投长期限信用债或信用下沉可能性较低 [6]
存续规模超30万亿元 银行理财需适应多元投资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8-28 10:26
居民投资偏好 - 居民前五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非保本理财(34.8%)、基金信托产品(24.7%)、股票(16.3%)、债券(15.3%)和非消费型保险(9.8%) [1] 银行非保本理财特点 - 银行非保本理财不承诺保障本金和收益 实际收益由投资项目表现决定 [1] - 产品收益潜力相对更高 投资策略能随市场变化调整 投资范围广泛涵盖多种资产 [1] - 产品能降低银行自身风险压力 提升资金运作灵活性 符合监管对资管业务的导向 [1]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约0.7万亿元 [2] - 规模增长受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存款向理财转移 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创新产品等因素影响 [2] 理财产品结构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 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比例达97.20% [2] - 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相对较小 [2] 产品策略发展方向 - 银行理财有必要适当发展权益类理财产品 丰富产品类型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3] - 以"固收+权益"为代表的含权类理财产品呈现持续丰富发展态势 [3] - 发展权益类理财可优先以"固收+权益"类和低含权混合类产品为扩张重点 以中高含权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为辅 [3] - 被动投资是重点发展方向 可利用定增、打新基金等灵活载体拓展投资空间 [3] 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 银行理财行业在绿色金融、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布局方向不断深化 [2] - 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2] 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要求 - 需完善权益类产品信息披露 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 明确产品类型、投资范围、业绩比较基准等 [4] - 需明确告知投资者权益类产品风险特征 通过多途径用通俗易懂语言充分揭示风险 [4]
含权理财成增厚收益新选择 多因素助推理财资金增配权益资产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07:53
文章核心观点 - 低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活跃正驱动银行理财公司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和含权产品布局 [1] - 理财公司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寻求稳健收益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投资者预期 [1][6][7] 含权类理财产品市场动态 - 理财公司权益类资产仓位有所增加 例如某城商行资管部门权益仓位目前稳定在5%左右 [1] - 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显著上升 7月数据分别较6月上升0.51和7.19个百分点至3.64%和9.93% [2] - 部分产品表现突出 例如招银理财一款R3级产品近1年投资收益率达5.31% [2] - 投资者偏好改变 含权类理财产品咨询量增加 部分产品出现当日售罄情况 [1] 权益资产配置策略与方向 - 配置策略从单一固收转向固收+期权、参与IPO打新等方式小幅提升权益占比 [2] - 理财公司密集调研上市公司 近一个月22家理财公司调研207次 重点关注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成长行业及低估值高分红股票 [2] - 招银理财当前权益配置聚焦两大方向:保险行业中长期机遇和反内卷政策受益行业 并跟踪PPI回升对企业利润和市场估值的影响 [4][5] 行业挑战与投研能力建设 -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产品收益率走低 依靠债券投资增厚收益难度增加 [4] - 理财客群投资风格保守 产品需兼顾低波动性和流动性 风控和回撤控制是增配权益资产的首要考虑 [5] - 头部理财公司持续加大权益投研投入 包括人才储备、策略管理和产品研发 旨在构建专业化投研风控体系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6][7] - 行业发展含权产品是长期过程 下半年预计仍以低波稳健策略为主 权益部分以小仓位试探性参与为主 [7]
存续规模超30万亿元—— 银行理财需适应多元投资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14
居民投资偏好 - 银行非保本理财成为最受居民偏爱的投资方式 占比34.8% [1] - 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分别以24.7%和16.3%的占比位列第二和第三 [1] - 债券和非消费型保险分别占比15.3%和9.8% [1] 银行非保本理财优势 - 收益潜力相对更高 有机会更好实现财富增值 [1] - 投资策略能随市场变化调整 更具灵活性 [1] - 投资范围广泛 涵盖多种资产 投资者可灵活选择 [1]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 -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2] - 较去年年末规模增长约0.7万亿元 [2]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 占比达97.20%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存款向理财市场转移 [2] - 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创新产品服务客户 [2] - 行业在绿色金融、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布局不断深化 [2] 产品结构特点 - 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相对较小 [2] - 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3] - 以"固收+权益"为代表的含权类理财产品呈现持续丰富发展态势 [3] 权益类理财发展策略 - 有必要适当发展权益类理财产品丰富产品类型 [3] - 优先以"固收+权益"类和低含权混合类产品作为扩张重点 [3] - 被动投资仍是重点发展方向 可利用定增、打新基金等灵活载体 [3] 行业监管要求 - 银行理财行业打破刚性兑付 [4] - 需完善权益类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 [4] - 信息披露需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 明确投资范围和资产构成 [4]
A股市场持续活跃 沪指继续创近10年新高 业内专家提醒“安全风险”
央视网· 2025-08-21 11:04
市场表现 - 三大股指低开高走午后强势拉升 上证指数涨104%报376621点创近十年新高[1] - 市场成交额连续第六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1] - 半导体产业链强劲拉升 国防军工板块持续上行 消费电子和汽车股表现抢眼 白酒股连续低位反弹[1] 资金流向 - 融资余额超2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融资业务呈现明显升温态势[7] - 增量资金流入成为行情重要推动力量 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吸引更多投资者咨询和投入[3] 行业观点 - 居民财富结构向资本市场长期转移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企业盈利周期确定性回升 有利于市场呈现中期震荡缓升格局[3] - 含权类理财产品近期业绩亮眼主要受A股行情助推[5] 投资提示 - 融资交易本质是杠杆交易 收益放大同时风险同步放大[7] - 市场波动时投资者需承担自有资金亏损并归还借入资金与利息[9] - 含权类产品波动幅度大于固收类产品 存在本金波动风险 投资期限较长 流动性较低[5]
股市活跃带动银行含权类理财产品销售升温,业内人士提醒→
搜狐财经· 2025-08-20 22:52
市场趋势与表现 - A股行情带动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业绩亮眼 吸引投资者咨询和投入 [1] - 银行理财投资权益类产品共53只 其中48只产品净值正增长 [11] - 6只产品近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超20% 16只产品年化收益率超10% [11] 客户需求与行为 - 投资者咨询含权类理财产品数量大幅提升 产品资金持续流入 [5] - 建设银行北京某网点权益类产品咨询量比之前增长约两倍 [7] - 南京银行北京某支行权益类产品日咨询客户增长30%到40% [9] 产品销售与资金流向 - 南京银行代销的两只含权类产品近一个月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2000万元 [9] - 南京银行相关产品资金净流入达千万元以上 [9] - 此类产品主要面向能承担净值波动并希望长期收益优于纯债产品的客户 [9] 政策与行业动向 - 政策层面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理财产品相应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13]
收益表现亮眼,银行热推含权类理财产品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7:23
含权类理财产品市场表现 - 含权类理财产品近期表现亮眼 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达4%以上产品不在少数 [1] - 招商银行某R3级含权理财产品每日释放约1亿元额度 通常在2-3分钟内售罄 [1] - 兴银理财旗下产品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5.39% 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4.28% [2] - 招银理财旗下产品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4.83% 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达6.59% [2] 产品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兴银理财产品优选债券、股票、商品及衍生品等大类资产 采用套利对冲、趋势跟踪、量化中性等专业投资策略 [2] - 招银理财产品采用票息+股息双息策略 债券部分配置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和高等级信用债 权益部分以股息策略为主 配置银行优先股和央企高股息股票 [2] 传统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 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不佳 某产品今年以来持仓收益率不到1% 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仅0.8% [3] - 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 七日年化收益率从1月份1.79%降至当前1.32% [3] - 多数银行存款利率低于2% 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高 [3] 投资者行为与偏好变化 - 投资者从货币基金和固收类理财转向风险等级相对不高的含权类理财产品 [2] - 银行客户经理向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且追求较高收益率的投资者推荐含权类理财产品 [3] 产品结构与持有期特征 - 含权类理财产品持有期多为1年期及以上 通过长期运作降低短期波动影响 [4] - 产品底层资产均含有股票 波动较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更大 [4] 行业定位与投资建议 -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定位稳健收益 而非博取短期高收益 [4] - 含权类理财产品近期业绩亮眼主要受A股行情助推 [4] - 建议投资者从活钱管理、稳健投资、进取投资和保障管理四个维度进行资产配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