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权类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乘股市回暖东风 含权类理财产品销售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17
含权类理财产品市场表现 - 含权类理财产品近期表现亮眼,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4%的产品不在少数,部分产品出现资金持续流入现象 [1] - 招商银行两款R3级"固收+"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达4.28%和6.59%,每日释放1亿元额度通常在几分钟内售罄 [1] - 兴银理财的兴银丰利灵动1年持有1A产品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5.39%,近1个月4.28%,采用多资产配置和专业投资策略 [2] - 招银理财的招睿安盈优选稳进14个月持有产品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4.83%,近1个月6.59%,采用"票息+股息"双息策略 [2] 银行理财公司布局动态 - 银行理财公司正加大含权类理财产品布局力度,成为行业共识和提升产品规模的重要发力点 [1] - 某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今年以来发行数十只含权类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数倍,并定期研讨提升权益投资能力 [4] - 杭银理财表示在债券收益率下行背景下,适当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是利用资本市场机遇的迫切需求 [4] - 北银理财建议通过量化指数增强、券商浮动收益凭证、FOF等工具化产品捕捉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 [4]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背景 - 部分投资者因传统固收产品收益低迷转向含权类产品,例如某3个月固收类产品持仓收益率不足1%,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从1.79%降至1.32% [3] - A股市场回暖促使投资者通过含权类产品参与股市,银行理财公司将其作为抓住行情的重要工具 [4] - 银行客户经理推荐含权类产品时普遍选择1年期及以上持有期产品,以降低短期波动影响 [6] 行业发展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需摆脱对传统固收的依赖,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并加快理财资金入市步伐 [5] - 清华大学专家建议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开发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5] - 行业面临低利率环境挑战,需通过提升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应对,同时把握权益市场机遇 [4][5]
乘股市回暖东风含权类理财产品销售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09
含权类理财产品市场表现 - 近期含权类理财产品表现亮眼,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4%的产品不在少数,部分产品出现资金持续流入的情况 [1] - 招商银行两款R3级"固收+"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28%和6.59%,其中一款产品今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5.39% [1] - 兴银理财的兴银丰利灵动1年持有1A产品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39%,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28% [1] - 招银理财的招睿安盈优选稳进14个月持有产品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4.83%,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6.59% [1] 银行理财公司布局策略 - 加大布局含权类理财产品已成为行业共识,有望成为银行理财公司提升产品规模的重要发力点 [1] - 某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今年以来发行了数十只含权类理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数倍 [3] - 杭银理财表示在债券收益率下行背景下,适当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是理财公司的迫切需求 [3] - 北银理财认为应摆脱对传统固收的依赖,捕捉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通过量化指数增强策略等工具化产品抓住市场红利 [3] 投资者行为变化 - 部分投资者因货币基金和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低(持仓收益率不到1%)转向含权类理财产品 [2] - A股市场回暖后,投资者偏好通过购买含权类产品的方式参与股市 [2] - 多数被推荐的含权类理财产品持有期为1年期及以上,以通过长期运作减少短期波动影响 [4] 行业发展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需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多元化理财产品特别是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 [4] - 理财公司表示将加大多资产产品创设和布局力度,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加快理财资金入市步伐 [3] - 行业建议投资者采取适度分散投资策略,从活钱管理、稳健投资、进取投资和保障管理四个维度进行资产配置 [6]
理财资金加码增配权益:指数化布局升温,调研超1200只A股个股
快讯· 2025-07-11 17:06
理财公司增配权益资产 - 多家理财公司集体发声将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持续增持ETF 包括中银理财 中邮理财 交银理财 浦银理财等 [1] - 理财公司布局指数策略 指数增强策略等各类含权类理财产品 [1] - 近期一批挂钩被动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完成募集 上半年指数化投资理财产品数量显著多于去年同期 [1] 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 - 上半年24家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达1473次 涉及个股1249只 包括宁银理财 招银理财 兴银理财等 [1] - 被调研个股中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板块分别有320只 295只 22只 合计占比达51% [1]
加快布局权益资产! 银行理财多角度响应“长钱长投”号召
证券时报· 2025-05-19 16:17
银行理财公司响应"长钱长投"政策 - 银行理财公司正从多角度响应"长钱长投"政策号召,包括加强权益投资和支持科技创新债券 [1] - 上交所举办专场培训,32家银行理财公司的百余名业务负责人参加,旨在提升权益类资产管理能力 [2] - 多家理财公司表示将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持续增持ETF基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1][2] 理财资金加快布局权益资产 - 今年以来,多个部委推动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理财公司加强布局指数化投资 [2] - 截至5月18日,以"指数"为关键词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116只,显著多于去年 [2] - 指数类型涵盖股票、债券、商品、外汇、多资产等,包括宽基指数和特定行业主题指数 [3] 理财公司密集调研科创上市公司 - 截至5月18日,25家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超1100次,涉及986只个股 [4] - 被调研个股中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占比达49%,科技型上市公司是重点关注对象 [4] - 宁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调研次数均超100次,部分公司科创板创业板调研占比超50% [4] 理财公司权益投资规模增加 - 截至3月末,理财公司存续混合类理财产品规模达5500亿元,较年初增加约300亿元 [5] - 理财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达2.6%,公募基金占比达3%,比例较年初有所增加 [5] - 含"科创""科技"的理财产品数量达69只,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期限多在1-3年 [5] 理财公司积极布局科创债 - 多家国有行理财公司通过提高科创债占比、发行科技金融主题产品等方式支持科创企业 [6] - 中银理财参与首批科创债发行,"十四五"期间对科技企业累计投资超2000亿元 [6] - 中邮理财2025年新增科创债投资30.5亿元,覆盖36家发行主体、41只债券 [6] 理财公司科创债投资详情 - 工银理财已投资10只科创债,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6] - 农银理财累计投资科创类债券326亿元,为144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7] - 农银理财参与13家企业发行的科创债,合计投标量约30亿元 [7]
“三投资”方法论 | 银行理财篇二 多元化长久期投资:净值化后的二次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5-15 11:04
新"国九条"与资本市场新生态 - 新"国九条"发布一年后,资本市场正加速形成以"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新生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关键方向 [1] - 银行理财作为资管行业重要构成,需深化投融资改革以践行"三投资"理念,市场对理念落地有强烈诉求 [1] - 上交所联合机构推出"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分享相关实践与挑战 [1] "三投资"理念的意义与实践 - "三投资"理念被视作理财行业"二次转型"驱动力,含权类产品发行力度加大是未来趋势 [2][4] - 该理念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助力企业获取长期资金并提升资本市场良性循环 [2] - 理念落地面临理财产品负债久期短、客群偏好低波稳健等矛盾,需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破解 [3][4] 银行理财行业的转型挑战 - 理财行业30万亿规模中,32家理财子公司是主力,但成立不足6年,相比公募基金仍存在投研文化、投资者陪伴等短板 [3] - 行业增长依赖固收市场,需从投资能力、文化建设等多维度调整,建立更多元化策略框架 [3] - 理财公司需发挥大类资产配置优势,通过"固收+"策略库扩充和精准客户匹配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4][7] 长期资金入市与产品创新 - 拉长久期是践行"三投资"的重要落脚点,延长负债久期可拓展非标资产等长期限场景应用 [7][8] - 部分理财公司将"破净暂停管理费"条款写入权益类产品说明书,强化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7] - 完备的投研体系、择时模型及全流程风控是吸引长久期资金的关键,需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升配置适配性 [6] 资管机构能力建设方向 - 优秀资管机构需具备体系化组织架构、强大投研能力及绝对收益导向的考核机制 [6] - 理财公司应结合宏观配置优势与权益市场经验,通过分层分类产品设计提升策略有效性 [7] - 行业正探索纵向选品、横向择时等运作模式,通过多维度基金筛选框架降低波动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