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经济

搜索文档
高校科技创新迈向“校友经济”时代:行业校友会崛起为新连接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5:5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经济 -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完成7.28亿元三关募集,获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与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等高校资本加持 [1] - 高校通过设立母基金、联动校友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校友经济"成为链接创新与产业落地的支点 [1] - 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头部高校发起科创类母基金,推动"产学研用"融合机制在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成型 [1] 校友企业协同与产业联动 - 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启动"校友企业走访"系列活动,首站走进伟测科技,吸引20多位校友企业家、投资人参与 [3] - 伟测科技创始人骈文胜分享"反常识"运营策略:早期阶段保留部分未满载产能以抓住关键业务机会 [3] - 校友会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技术合作与资本联动,深化与集成电路学院的产教融合,为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 [4] 创投机构与高校母基金合作 -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引入华中科技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工科强校的基金出资 [6] - 高校母基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创投机构、学院与政府形成四方协同机制 [6] - 长石资本投资电子科大校友企业兆强钛磁,该公司是国内磁性密封技术引领者,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7] 校友经济的生态构建 - 电子科大校友生态从传统聚会转向细分赛道资源协作,资深校友向年轻一代传递技术、管理、资本经验 [8] - 校友会与地方政府探讨设立早期天使基金,聚焦集成电路等重点技术方向,推动前端科研成果孵化 [8] - 高校创新生态从"研究主导"转向"落地导向","学院派"力量加速激活 [8] 新型协同体系的形成 - 高校、校友、资本和产业共同参与的新型协同体系酝酿成型,推动硬科技创新生态发展 [9] - 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的探索可能成为"校友经济"重塑产学研用格局的前沿样本 [9]
济南|40个校友项目签约,实际投资额超12亿元
大众日报· 2025-07-10 08:54
校友经济发展成果 - 40个校友项目签约济南,35个已落地,实际投资额达12.22亿元 [1][4] - 校友项目涵盖工业焊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独立储能电站等多元领域 [4] - 山东师范大学发起首期1亿元校友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收益的20%将捐赠校友会 [3] 济南校友经济机制 - 济南构建"1+1+4+N"工作机制,包括政策体系、校友盛会、四个机构(校促会、专项小组、联盟、研究中心)和多个实体载体 [2] - 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已联络80余所高校校友组织,19处"泉城校友会客厅"成为情感连接点 [2] - 山东大学运营的研究中心发布首部《济南校友经济发展蓝皮书》 [2] 校友经济区域联动 - 济南、武汉、无锡、天津等12个城市的19家校友组织共同成立"校友经济发展组织联盟",推动区域联动 [3] - 天津提议共建北方校友经济数据库,无锡提议增强双城互动以创造校友经济新高度 [3] 校友资源与城市吸引力 - 济南聘任170位"校友双招双引大使",提供覆盖交通出行、旅游健身等领域的专属礼遇 [3] - 人才政策"双30条"提供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全周期服务,增强城市吸引力 [3] - 校友间的信任极大降低合作成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项目通过校友牵线落地济南 [3]
济南第二届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大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7-03 23:07
校友经济发展大会概况 - 济南召开第二届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大会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阳等多位市领导出席活动 [2] - 大会由中共济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济南市投资促进局、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承办 共邀请128所国内外高校481名校友企业家及40名全国重点城市校友组织负责人参会 [11] 济南人才政策与校友经济成果 - 济南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 推出人才政策"双30条" 人才总量超287万 入选"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人才吸引力位列全国第11、北方第2 [3] - 出台"校友经济20条" 形成"1+1+4+N"工作机制 打造"高校+校友+资金+产业+城市"融合新模式 2024年已建成15个"泉城校友之家"和19个"泉城校友会客厅" [3][10] - 2024年策划校友活动50余场 聘任170位"校友双招双引大使" 意向签约项目40个 实际投资额达12.22亿元 北京大学校友促成重大投资项目落地 [10] 产业政策与联盟建设 - 济南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现场解读相关政策 [9] - 成立校友经济发展组织联盟 通过联盟运行章程 武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会长刘萌分享校友与城市融合发展经验 [5][7] - 现场为优秀"校友双招双引大使"和突出贡献校友会颁奖 举行校友人才项目、投资项目意向签约仪式 [7] 学术研究与活动延伸 - 济南校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济南校友经济发展蓝皮书》 系统梳理发展模式 [7] - 大会后举办泉城校友大讲堂 2025年第4期(总第7期) 延续知识分享平台 [9]
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楚商产业招商会 现场协议投资金额达347.7亿
长江商报· 2025-07-01 08:04
招商推介会成果 - 粤港澳大湾区楚商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意向项目27个,协议投资金额达347.7亿元,涵盖低空经济、循环经济、新材料、高端制造、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 [1][2] - 湖南省湖北商会近三年促成会员企业回鄂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约108亿元,涉及食品加工、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3] - 广东省湖北商会90%会员企业已在湖北布局项目,2024年组织回鄂考察交流60余次,推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标杆项目落地 [2]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7%,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2] - 湖北发布《关于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及《推进楚商回乡工作行动方案》,提出15条具体措施促进楚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 [5] - 湖北多地政府(襄阳、孝感、咸宁、随州、天门)推出产业优势介绍和招商政策,积极吸引楚商投资 [4] 跨区域协作模式 - 广东省湖北商会探索"湾区研发+湖北转化"、"湾区总部+湖北基地"的协作模式,打通资源互联通道 [2][4] - 商会持续开展大湾区楚商"支点行"考察活动,重点引入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标杆项目 [4] - 湖北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企对接机制等措施,为楚商返乡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4][5]
城市24小时 | 中部大省“抢人”,为何要“校友回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00:04
湖北省"校友回归"工作方案 - 到2027年湖北计划招引校友人才3000人以上 建成校友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0个以上 吸引校友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年均增长10%以上 校友企业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年均增长不低于20% [1] - 方案聚焦"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三大问题 实施"校友+智力、科技、项目、企业、教育"五大专项行动 提出20条具体措施 [1] - 建立省级统筹机制促进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资源聚集 支持校友企业设立产投基金、创投基金 [1][5] 校友经济发展现状 - 湖北拥有133所高校(含7所双一流) 近千万校友资源 2017年武汉校友项目签约金额达1.3万亿元 占招商引资总额50.4% [2] - 武汉2017年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开创城市校友经济新模式 2024年省委书记与武大校友企业家座谈推动投资 [2][3] - 校友经济特点为价值观认同驱动资源高效对接 校友关系被视为比尽职调查更有效的项目背书 [2] 湖北省配套政策体系 - 同步推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楚商回乡》《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三项行动方案 整合四类人群资源(校友、楚商、务工人员、高校师生) [5] - 实施校友企业产研融合 建设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在鄂转化 [5] 其他区域经济动态 - 深圳获中央政策支持深化科技金融改革 允许港股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6] - 广东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水经济促进会 连续4年将水经济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7] - 新疆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投产 采用±800千伏技术 输电容量800万千瓦 距离2260公里 [8] - 广州计划在十五运前开通3条城际线(广佛东环、穗莞深琶洲支线、新白广) 串联机场、金融城等枢纽 [9] 行业数据 - 2024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51.2万辆 纯电动车占比71% 年度推广占比89% [12] - 上海航空客运量1.25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铁路客运量2.59亿人次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150.6万TEU [12]
武大校友企业在鄂累计签约投资超过6000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6-10 08:22
校友经济规模与成效 - 自2017年"资智回汉"工程启动以来,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在湖北累计签约投资超过6000亿元 [1] - 泰康保险集团、亿纬锂能、小米集团等龙头企业对校友经济起到关键带动作用 [1] - 全球校友组织总数达317个,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规模化、立体化网络 [1] 校友组织体系与协同机制 - 构建以校友总会为中枢,地域、行业、学科等多维度校友工作网络 [1] - 通过区域协同机制实现校友智力资源、资本要素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1] - 多元化网络与精准化服务增强校友对母校的情感认同与价值归属感 [1] 招才引智与产业合作 - 常态化开展举贤引才活动,聚焦湖北发展战略关键领域 [2] - 与校友企业建立特聘教授、产业教授等双向合作模式 [2] - 开放重点实验室及科研设备共享,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研发 [2]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 打造"创业论坛"品牌活动,邀请陈东升、雷军等校友企业家分享产业洞察 [2] - 实施"鲲鹏校友导师计划"提供职业规划与实习指导 [2] - 通过雷军班、弘毅学堂等特色项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导毕业生留鄂就业 [2]
湖北掀校友回归热潮:启动“校友+”五大专项行动,打造科教优势转化助推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3:18
湖北省校友回归政策 - 湖北省拥有82位两院院士、1121万技能人才、1家国家实验室、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和10家湖北实验室 [1] - 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校友回归"工作方案》,开展"校友+智力"、"校友+科技"、"校友+项目"、"校友+企业"、"校友+教育"五个专项行动 [1] - 目标到2027年招引校友人才3000人以上,建成校友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0个以上,校友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年增长1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年均增长不低于20% [5] 校友+智力行动 - 成立"湖北省校友工作促进会",建设"校友回归"大数据服务平台 [1] - 实施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和博士后倍增计划 [1] 校友+科技行动 - 校友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 - 近两年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引进的省级海外人才中校友占比55% [2] - 组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推广科技人才贷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 [2] 校友+项目行动 - 2023年4月发布首批投资项目229个,计划总投资2934.7亿元,拟吸引民间资本916.7亿元 [3] - 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500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回鄂投资 [3] 校友+企业行动 - 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人才创新创业种子基金 [5] - 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在鄂累计签约投资超过6000亿元 [5] 校友+教育行动 - 支持校友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湖北科创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产学研平台 [5] - 共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5]
激活高能“校友圈”,广州天河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22:25
天河区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地合作 - 天河区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常态化校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推动校友项目落地[1] - 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营造校友经济、校地合作新生态[1] - 近五年来华工与天河区企业的技术合同达9.5亿元[7] 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资源与产业贡献 - 华南理工大学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2] - 校友在大湾区创立或领导的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超200家,孵化高科技企业超430家[2] - 天河区现有200余家华工校友企业,涉及汽车、家具、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5] 天河区的经济与产业优势 - 天河区GDP达6615亿元,占广州GDP的21.34%,连续18年领跑全市[2] - 天河区推进"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州"12218"产业体系提供支撑[7] - 京华信息科技等校友企业从天河软件园起步,发展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5] 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参与 - 广州工控集团与华工在产业园区运营、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交流方面深化合作[8] -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对华工校友企业,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给予支持[8] - 推介会现场企业交流热烈,政府搭台推动资源精准对接[8] 未来合作展望 - 天河区号召校友企业投资兴业,与母校和天河共同发展[6] - 政府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校友联络机制[9] - 校友经济与高校创新引擎将推动破圈合作多点开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