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约束机制

搜索文档
浮动费率基金新军集结 百亿级资金蓄力入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6-25 04:47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3只成立 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 [1][2] - 东方红核心价值(19.91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17.04亿元)、平安价值优享(13.22亿元)位列募集规模前三 [2] - 银华成长智选、天弘品质价值、嘉实成长共赢等8只产品募集规模均超8亿元 交银瑞安募集规模突破15亿元 [2] 基金管理人自购动态 - 东方红资管及员工合计认购东方红核心价值2024万元 天弘基金及员工认购天弘品质价值1434.35万元 [3] - 宏利基金及员工认购宏利睿智领航1033.27万元 交银施罗德等5家机构宣布自购旗下产品金额1000-2000万元不等 [3] 费率机制设计特点 - 采用分档计提规则:年化收益率跑输基准3%时管理费减半至0.6% 超额收益达6%时上浮至1.5% 基准费率1.2% [4] - 业绩基准设定以A股为主港股为辅 产品风格涵盖成长型(科技/数字经济)、价值型(金融地产/消费)及均衡型 [4][5]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成长风格侧重科技/数字经济赛道自下而上选股 价值风格注重低估值ROE标的逆向布局 [5] - 黄鼎强调通过优秀企业基本面对抗波动 刘健维关注产业趋势与估值匹配度 [7] - 何杰采用左侧价值投资原则 孙彬聚焦企业出海/创新药等确定性方向 [7] 建仓与配置策略 - 何杰提出动态建仓策略:市场亢奋时放缓 悲观时加速 [8] - 王晓川重点关注AI/医药等成长板块 采取动态调整策略 [8]
一财社论: 以激励约束机制规范政府采购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6-24 21:52
政府采购市场专项整治 - 财政部等三部门针对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包括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 代理机构乱收费 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 供应商围标串标等行为 整治时间为6月到明年1月 [2] - 专项整治行动旨在规范政府采购市场发展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当前政府部门已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深具信用扩张能力的部门 政府采购市场成为极有活力的市场 [2] 政府采购市场现存问题 - 政府采购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规制者难以有效获取真实成本和合约成本 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抬高信息捕获成本 降低监控能力 [3] - 规制合约存在不完备性 容易漏掉某些可能出现的状态 "四类"违法违规行为均可解读出规制合约不完备因素 [3] - 政府采购市场存在僧多粥少问题 目前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约10% 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完全发挥 [4] 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建议 - 治本之策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向所有合法市场主体开放 基于博弈论设计机制让信息有效定价 [1][4] - 可适度将垄断国企纳入政府采购市场 扩大购买者多元化 因其符合政府采购市场的构成要件和约束条件 [4] - 需通过机制设计降低信息不对称 约束条件和可信工具不完备带来的市场套利空间 促使各方规范有序竞争 [5]
正本清源 发挥国资创投主渠道作用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20
国资创投行业现状 - 国有资本属性的基金管理人已成为股权投资市场募资与投资的主导力量,在新募集基金各规模组别中占比超50%,100亿元及以上规模基金全部为国资背景[1][2] - 2023年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认缴出资12053.79亿元,占全行业77.43%,2024年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1.58%[3] - 国资创投通过LP和GP双重身份精准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关键作用[1] 面临的核心问题 制度性障碍 - 合伙企业法第三条限制国有企业担任普通合伙人,与当前国资创投实际地位形成法律冲突[2][12] - 地方政府产业布局高度趋同,AI、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同质化竞争导致泡沫化风险[3] 运营机制问题 - 市场化激励弱化:新设国资创投普遍缺乏跟投、Carry分成等机制,老机构机制逐步退化[3][14] - 决策行政化:需经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等多层级审批,流程较市场化机构多3-4个环节[4] - 退出程序复杂:项目转让需完成审计、评估、备案等6大程序,S基金交易需折价20-30%[5] 人才与考核瓶颈 - 薪酬水平低于市场30-50%,招聘自主性受限,难以吸引高端人才[5] - 考核机制侧重短期营收和税收贡献,与早期科创企业平均5-7年盈利周期不匹配[6] - 基金存续期普遍比国际标准短2-3年,到期强制退出导致双输局面[7][8] 改革方向建议 制度创新 - 修订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赋予国资GP合法身份[12] - 建立国家级创投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管理26万亿元存量市场中9.8万亿元退出期资产[18][19] 机制优化 - 推行员工持股(上限30%)、跟投、Carry分成三位一体激励体系[14] - 简化决策链条至投委会单层,建立"谁决策谁担责"的权责对等机制[15] - 设置8-10年长周期考核,允许基金存续期延长至国际标准[16][20] 差异化发展 - 经济发达地区可布局3-5个新兴产业,欠发达地区聚焦1-2个优势领域[13] - 对政策性项目单独设置社会效益考核指标,与市场化项目区分管理[17]
彩讯股份: 关于调整2025年度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1 21:13
薪酬方案调整 - 公司于2025年6月10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调整2025年度非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议案 [1] - 调整方案旨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调动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1] - 调整后的薪酬方案不涉及独立董事 [1] 适用对象与期限 - 方案适用对象为在公司领取薪酬或津贴的非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1] - 董事薪酬方案需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至新方案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失效 [2]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至新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失效 [2] 薪酬标准 - 非独立董事薪酬根据其在公司的任职情况及工作内容确定 [2]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为基本薪酬加绩效薪酬 根据具体管理职务 实际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定 [2] - 非独立董事兼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领取薪酬 不重复计发 [2] - 在子公司兼任职务的按子公司薪酬考核制度领取薪酬 [2]
泽润新能: 关于2025年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0 12:17
薪酬方案适用对象 - 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为薪酬方案适用对象 [1] 薪酬方案适用期限 - 薪酬方案适用于2025年度 [2] 非独立董事薪酬标准 - 非独立董事薪酬综合考虑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行业市场薪资行情及职务贡献等因素发放 [2] 独立董事薪酬标准 - 独立董事领取固定津贴,2025年度津贴标准为每人12万元/年(税前),不另行发放薪酬 [2] 监事薪酬标准 - 监事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按相关薪酬与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领取薪酬,不另行领取监事津贴 [2]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标准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根据具体管理职务,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行业市场薪资行情及职务贡献综合评定 [2] 薪酬发放其他规定 - 薪酬和津贴按实际任期计算并发放 [2] - 薪酬方案经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授权经营管理层实施具体发放事宜 [2] 相关会议审议情况 - 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度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1] - 《2025年度公司董事薪酬方案》因全体董事回避表决,将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1] - 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2025年度公司监事薪酬方案》,全体监事回避表决,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方案制定依据 - 薪酬方案依据《公司章程》《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及公司相关制度制定 [1] - 方案结合公司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并参照行业、地区薪酬水平 [1] 方案目标 - 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及经营效益 [1]
公募重磅!管理费挂钩业绩,绩差基金经理薪酬将明显下降
北京商报· 2025-05-07 22:54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核心内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落地,涉及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长周期考核等六大重点举措 [1][3] - 改革突破以规模为标准的管理费模式,转向与投资者收益挂钩的绩效考核,被业内称为"革命性改变" [1][5][9] - 要求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明显下降,跑赢基准的可适度提高薪酬 [1][6][7] 浮动费率机制改革 - 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将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占比不低于60%的此类基金 [3] - 目前全市场已有131只浮动费率基金,2023年四季度首批20只产品面世 [4] - 浮动费率分档收取机制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头部机构将率先推进 [4][8] 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要求其明确产品定位、投资策略和风格,并严格衡量业绩 [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50.56%的主动权益类基金(2834只)近三年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其中53只跑输超50个百分点 [1][6] - 部分知名基金经理产品跑输基准超50个百分点,如金鹰多元策略混合A跑输71.14个百分点 [7] 长周期考核机制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杜绝短期行为诱导的业绩波动 [6][7] - 考核体系以长期收益为核心,引导资金流向优质公司,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8] - 长周期考核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市场稳定 [8][9] 行业影响与预期 -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将更聚焦投研能力提升而非规模扩张 [9] - 改革对绩差基金经理形成威慑,"旱涝保收"模式将改变,绩优者获正向激励 [7][9] - 预计改革将促成投资者收益、基金经理绩效和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9]
关于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天天基金网· 2025-05-07 16:37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公募基金行业 [5] - 坚持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现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统一 [5] - 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督促行业机构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贯穿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等全链条 [5]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5] 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根据业绩比较基准确定费率水平 [6][7] - 引导头部机构发行浮动费率基金数量不低于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7]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监管指引并实施严格监管 [7] - 加强透明度建设,修订信息披露模板,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投资者盈亏情况等 [7] - 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下调指数基金、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 [8] 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 - 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对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9] - 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9] - 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作用,将投资者盈亏、权益类基金占比等纳入评价体系,加分幅度提升50% [9] - 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10] - 督促行业加大薪酬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机制 [10] 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 - 加强监管引导与制度供给,显著提升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权重 [11] - 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发展,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基金产品 [11] - 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ETF快速注册机制5个工作日内完成 [11] - 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纳入评价体系 [12][13]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修订治理准则,改革优化独立董事选聘机制 [14] - 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建立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14] - 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研究创设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 [15] - 支持各类基金产品协调发展,修订运作管理办法,拓展投资范围和策略 [15] - 优化行业发展格局,支持优质头部基金公司业务创新,制定中小基金公司示范方案 [16] 守牢风险底线 - 完善行业多层次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修订风险准备金监督管理办法 [18] - 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的引导,建立常态化逆周期调节机制 [18] - 持续提升行业合规水平,修订基金经理兼任工作指引,加强对外投顾服务监管 [19] - 提高行业声誉管理能力,督促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19] 强化监管执法 - 进一步加大法制供给,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20] - 严格行业机构股权及高管准入要求,加强股东资质审核 [21] - 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建立行业最佳实践分享机制,加大执法标准公示力度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