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研发

搜索文档
信立泰:泰卡西单抗注射液申报上市申请获受理
智通财经· 2025-09-19 19:03
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及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生物药泰卡西单抗注射液申报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1] - 该药物拟申请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 [1] 产品定位 - 泰卡西单抗注射液属于1类生物药 [1] - 药物开发主体为信立泰及子公司信立泰(苏州)药业有限公司 [1]
天士力(600535):顺利完成“百日融合”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29 14:3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88亿元同比下降1.91% 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16.97% 扣非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下降12.87%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2.33亿元同比下降3.86% 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25.41% 扣非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下降8.43% [1] - 整体毛利率67.37%同比微降0.08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35.56%同比上升1.94个百分点 净利率18.42%同比提升3.48个百分点 [1] - 中期分红率40.50%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1元(含税) [1] 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工业板块营业收入38.8亿元同比下降0.45% 中药板块复方丹参滴丸销量稳步上升 芪参益气滴丸等二线产品快速增长 [1] - 与华润三九完成"百日融合" 借助其CHC和处方药营销网络优势 预计下半年医药商业板块将提振 [2] - 重点产品入驻三九旗舰店 开展多元化创新营销活动 加速提升线下大连锁及线上平台覆盖 [2] 研发创新进展 - 在研管线83项其中创新药31项 持续推进"产品树"和"疾病树"创新战略 [2] - 重点布局CGT和抗体药物 PDL1/VEGF双抗实体瘤适应症处于Ⅱa临床阶段 [2] - B1344注射液完成美国Ⅰa临床试验 获得3项临床批件包括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等 [2] - 推进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加快创新中药研发进程 [2] 未来发展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9/13.6/15.1亿元 同比增长24.3%/14.8%/10.8% [3] - 对应PE估值21/18/17倍 看好渠道协同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潜力 [3] - 研发管线价值将逐步释放 [3]
神州细胞: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3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英文名称为Sinocelltech Group Limited,成立于2007年4月23日,股份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19日,注册资本为44,533.5714万元,股票代码为688520.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法定代表人为谢良志,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 - 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制品和疫苗的研发,以及物业管理等经营活动 [2] - 公司是一家长期致力于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生物药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多个治疗和预防领域的生物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3] 主营业务、核心技术和研发水平 - 公司已建立覆盖生物药研发和生产全链条的高效率、高通量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多样化及具有特色的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创新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管线 [3] - 截至保荐书出具日,公司已有1个重组蛋白药物产品及4个抗体药物产品获批上市、3个疫苗产品被纳入紧急使用,另有多个品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3] - 公司拥有完整的技术平台体系,覆盖创新中和抗体候选药物发现、生物药生产工艺、生物药质量控制、生物药成药性评价、规模化生产和管理等多方面技术内容 [4] - 公司的创新中和抗体候选药物发现技术体系包含生物药靶点抗原设计和优化技术、多种属动物免疫技术、抗体亲和力成熟和结构优化技术等多项技术 [4] - 公司的生物药生产工艺技术体系包含CHO细胞、SF9细胞和Hi5细胞无血清培养基配方研制和优化技术、工程细胞株构建和筛选技术、重组蛋白/抗体表达纯化技术、重组蛋白药物化学修饰技术等多项技术 [5] - 公司的疫苗生产工艺技术体系包括原核系统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的工艺技术、细菌荚膜多糖生产和纯化工艺技术、多糖—蛋白结合生产工艺技术、高效表达病毒样颗粒(VLP)的生产工艺技术、三聚体疫苗生产工艺技术、新型佐剂开发及筛选技术等多项技术 [5] - 公司的生物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包含大分子生物药结构确证技术、生物药质量分析技术等技术 [5] - 公司的生物药成药性评价技术体系包含体外药效评价技术、体内药效功能评价技术平台等技术 [5] - 公司的规模化生产和管理技术体系包含原液生产线工艺设计技术、灌装生产线设计技术、冻干生产工艺技术等技术 [6] 产品上市和财务表现 - 2021年7月,公司国内首个治疗甲型血友病的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 SCT800(安佳因)获批上市 [6] - 2022年8月,公司治疗恶性淋巴瘤的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SCT400(安平希)获批上市 [7] - 2023年6月,公司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NFα抗体SCT630(安佳润)和治疗多种实体瘤的VEGF抗体SCT510(安贝珠)先后获批上市 [7] - 2025年2月,公司单药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以及与贝伐珠单抗(安贝珠)联用治疗肝细胞癌的PD-1 IgG4型单克隆抗体药物SCT-I10A(安佑平)获批上市 [7]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02,317.67万元,2023年营业收入为188,734.93万元,2024年营业收入为251,270.81万元,2025年1-3月营业收入为51,973.65万元 [7][8] - 2022年营业利润为-35,767.88万元,2023年营业利润为636.56万元,2024年营业利润为56,840.55万元,2025年1-3月营业利润为3,217.90万元 [8]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899.58万元,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601.83万元,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95.11万元,2025年1-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76.78万元 [8] - 2022年毛利率为96.69%,2023年毛利率为97.11%,2024年毛利率为95.91%,2025年1-3月毛利率为94.88% [8][9] - 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加权,扣非前)为36.86%,净资产收益率(加权,扣非后)为13.63% [9] 本次发行情况 - 本次发行股票的种类为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 [16] - 发行方式为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拉萨爱力克,拉萨爱力克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拟认购金额不超过90,000.00万元 [16] - 发行价格为36.00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 [17] - 发行数量不超过25,000,000股,未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 [17]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8] - 拉萨爱力克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票自本次发行结束之日起十八个月内不得转让 [18] 行业和板块定位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中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C276)" [24]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生物药品制造属于"4.1 生物医药产业"中的"4.1.1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属于科技创新领域 [24]
奥浦迈: 奥浦迈: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2: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7%至1.7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5.55%至3754.69万元,主要受益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5.49%及海外业务拓展[6][7][14] - 细胞培养基产品管线数量创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共有282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产品,较2024年末增加35个[7][14][17] - 公司持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澎立生物100%股权,目前处于问询反馈阶段[1][21][2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77,748,084.02元,同比增长23.77%,其中产品收入155,243,000元(占比87.34%),服务收入22,272,100元[6][14][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46,898.62元,同比增长55.55%,扣非净利润29,577,300元,同比增长76.73%[6][7][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343,919.97元,同比增长271.7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8%[6][7] 业务进展 - 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49%,境外产品销售收入增速达34.92%,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4%[7][14][16] - 客户数量超过700家,累计服务超过1800家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14][16][30] - 临床阶段管线分布:临床前149个、临床I期58个、临床II期32个、临床III期32个、商业化生产11个[14][17] 产品研发 - 新推出CHO细胞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瞬转无血清培养基、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疫苗用无血清培养基及细胞治疗用无血清培养基等多款产品[14][18][19] - 开发CHO细胞补料培养基OPM-AM341、OPM-AF366等,支持高密度培养和高蛋白表达[18] - 升级昆虫细胞培养基OPM-AM716和OPM-AM729,提升细胞生长状态和病毒滴度[18][19] - 开发兽用疫苗培养基包括BHK21细胞OPM-AM702/OPM-AM796、MDCK细胞OPM-AM737、MARC-145细胞低血清培养基OPM-AM418[19] - 推出NK细胞无血清培养基OPM-AM725和间充质干细胞无异源无血清培养基MSC-GroKit(XF)[19] 技术能力 - 拥有授权知识产权197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14][19] - CDMO服务实现技术突破:电转染技术使ADC裸抗表达量从71mg/L提升至670mg/L,流加批培养工艺使客户项目表达量从80mg/L提升至1200mg/L[20] - 建成高浓度高粘度制剂灌装生产平台,新增10R和15R模具[20] - 分析中心通过BLA国家审评核查,开发HCP检测覆盖率分析、电荷变异体表征等技术[20] 行业地位 - 细胞培养基行业技术壁垒高,涉及70-100种成分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控制[8][9][23] - 实现进口替代,打破国外垄断,产品质量获客户认可[23][24][30] - 拥有符合GMP标准的双生产基地:培养基一厂(单批次200kg干粉/400L液体)和培养基二厂(单批次2000kg干粉/2000L液体)[24][25] 重大事项 - 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澎立生物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已获上交所受理及问询反馈[1][21][22] - 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含税),合计分配26,116,213.42元[1]
步长制药:研发+出海双轮驱动 生物药板块释放增长潜能
凤凰网财经· 2025-08-11 22:09
合作协议与市场进入 - 控股子公司四川泸州步长生物与菲律宾GOODFELLOW签署注射用Efparepoetin alfa在菲律宾区域的独家代理协议 涵盖注册、临床试验、推广、分销及销售 [1] - 协议有效期五年 可续约五年 知识产权归泸州步长所有 公司提供英文注册资料、技术支持和临床样品 承担中国至马尼拉运输与保险 GOODFELLOW负责本地语言翻译、费用承担及清关税费 [1] - 合作加速进入菲律宾市场 并辐射东南亚 是生物药板块全球化的重要环节 [1][6] 产品研发与创新 - 注射用Efparepoetin alfa为生物制品I类新药 由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免疫球蛋白G2 Fc片段重组融合 针对成人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 国内无同类品种 已提交上市申请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49,891.65万元 [2] - 公司共有12项生物制品处于研发阶段 覆盖肿瘤、血液疾病和骨质疏松等领域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获受理 覆盖8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累计研发投入约1.81亿元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慢性肾病市场价值达412.1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431.6亿美元 以5.9%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张 到2037年收入将超过868.3亿美元 [3] - 2025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元 [4] - 产品独特融合蛋白设计提升药效稳定性 减少注射频率 提高患者依从性 [3] 战略布局与国际化 - 公司围绕"创新驱动、多元化发展"战略 强化生物药板块 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4] - 通过研发投入与产业整合双轮驱动 构建医药创新体系 控股子公司启动乳佐剂技术攻关 深化生物药布局 [4] - 合作利用GOODFELLOW在菲律宾的渠道、注册经验和本地化团队 加快产品落地 缩短商业化周期 为进入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市场积累可复制经验 [3][6] 资本回报与社会贡献 - 自2016年上市以来 累计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金额达91.83亿元 远超39亿元募集资金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累计纳税超320亿元 带动产业链发展与就业增长 持续开展医疗援助、慢病防治、乡村医生培训等公益项目 [5] - 资本回报与社会责任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双轮驱动 [5][6] 行业趋势与机遇 -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高速发展 政策推动创新药出海 海外市场对中国研发产品认可度提升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增长 构成中国生物药国际化黄金窗口期 [6] - 创新药开启系统性价值重估 海外药企对国产创新药认可度提升 板块估值逻辑重构 [4] - 公司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 精准切入临床需求旺盛领域 实现从传统中药向高科技生物药转型 [4]
神州细胞首次盈利研发投入占营收37% 控股股东包揽9亿定增助力降财务风险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24
定增计划 -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拉萨爱力克定增募资不超过9亿元,发行价36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2500万股,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3] - 定增完成后控股股东直接持股比例将从60.90%提升至62.98%,实际控制人谢良志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股份从69.22%增至70.86% [4] - 这是公司上市近五年来的第二次定增,此前2020年IPO募资12.82亿元,2022年再融资4.83亿元均用于研发及流动资金 [5] 财务表现 - 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营收25.13亿元(同比+33.13%),净利润1.12亿元(同比+128.27%),扣非净利润4.74亿元 [7] - 核心产品安佳因销售额18.9亿元(同比+6.18%),其他三款产品合计销售额6.2亿元(同比+499.80%) [7][8] - 研发投入9.36亿元(同比-23.11%),占营收比例37.25%,但累计未弥补亏损仍达37.6亿元 [9] 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末122.28%降至2024年末95.89%,2025年3月末仍高达94.25% [9] - 控股股东此前提供6亿元永续债权融资,本次定增将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9] 商业化进展 - 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2021年首个产品安佳因上市后,2022-2024年新增安佳润、安平希、安贝珠、安佑平四款商业化产品 [6][7] - 通过集采策略调整和市场拓展实现收入增长,同时控制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7][8]
迈威生物与深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打造生物药研发大模型平台
证券日报· 2025-05-14 16:42
战略合作概述 - 迈威生物与深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生物药研发大模型平台,共筑创新药研发新范式[2] - 合作将融合迈威生物在生物药研发领域的优势与深势科技在AI大模型领域的优势[2] 迈威生物技术优势 - 公司在ADC技术平台构建、单/双抗分子发现等领域具备突出优势[3] - 已打通ADC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3] - 自主研发的IDDC平台与Mtoxin毒素技术已在多项目中得到验证[3] 深势科技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Uni-Smart科学文献多模态大模型、Uni-Mol分子构象大模型和Uni-Fold蛋白折叠大模型等一系列生命科学大模型[3] - 构建了完整的微观世界认知与计算体系[3] 合作方向一:知识引擎构建 - 依托Uni-SMART多模态科学文献大模型打造生物创新药研发知识引擎[3] - 实现精准的科学文献智能筛选,识别和提取多模态元素[3] - 构建丰富可靠的靶点数据库,显著提升研究效率[3] 合作方向二:创新靶点探索 - 利用RiDYMO®高质量Hit发现和优化平台解锁难成药靶点的动力学机制[3] - 核心算法RiD可使分子模拟采样效率提升近百倍[3] - 有效捕捉生物大分子动态构象变化[3] 合作意义 - 推动生物药研发从"实验驱动"迈向"计算驱动"[4] - 提升研发效率,为患者带来疗效更好、可及性更强的生物创新药[4] - 满足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4]
国金证券:给予神州细胞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4-28 08:39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5.13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12亿元,扣非净利润4.74亿元,首次实现全年正盈利 [2] - 1Q25单季度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15%,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下降14%,扣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85% [2] 核心产品表现 - 重组八因子产品安佳因2024年销售额18.9亿元,同比增长6.18%,在集采降价背景下通过市场策略维持稳定增长 [3] - 瑞帕妥单抗安平希、阿达木单抗安佳润、贝伐珠单抗安贝珠三款抗体产品2024年销售额6.2亿元,同比增长499.80% [3] 研发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9.36亿元,主要用于SCT1000、SCT650C、SCTB14等产品的临床研究及临床前开发 [4] - 菲诺利单抗SCT-I10A单药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的两个适应症于2025年2月获批上市 [4] - IL-17单抗SCT650C(治疗银屑病、脊柱关节炎)及双抗SCTB14(实体瘤免疫治疗)已启动II期临床 [4]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6年营收预测至30/39亿元(原预测未披露),下调幅度分别为7%/17% [5] - 下调20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24/4.50亿元(原预测未披露),下调幅度分别为47%/39% [5] - 预计2027年营收49亿元,归母净利润7.89亿元 [5]
花粉季的“过敏星人”,买出一个百亿爆款
36氪· 2025-03-31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春季花粉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过敏症状激增 驱动抗过敏药物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 中国过敏药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突破200亿美元规模[1][8][9] 过敏疾病患者规模 - 中国过敏性鼻炎 哮喘 特应性皮炎和慢阻肺四类过敏疾病患者总数达5亿人[8] - 京东平台过敏相关药品用户同比增长40% 北京地区3月20日后过敏相关订单日环比增长127% 鼻部过敏订单日环比增长达160%[8] 传统过敏药物市场表现 - 氯雷他定近5年全国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突破76亿元 2022年前年销售增幅保持10%以上[10] - 布地奈德 西替利嗪 氟替卡松2024年全国零售市场销售额分别达13.46亿元 2.67亿元和5.19亿元 京东平台单周成交额提升50%以上[11] - 普利制药地氯雷他定片集采后价格降至0.47元/片 该公司在氯雷他定类药物市场占有率超10%[10]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 康诺亚研发的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为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 赠药后价格1208元/针[13] - 该药III期临床显示:首次治疗后50%患者鼻部症状达轻度或完全缓解 二次治疗后90%患者眼部症状达到同等效果[13] - TSLP靶点成为研发热点 安进和阿斯利康的特泽鲁单抗2024年在华获批 恒瑞 康诺亚 博奥信/正大天晴等企业处于II期临床阶段[13] - 全球过敏相关临床试验超1600项 生物药因能干预过敏反应上游机制而成为研发重点[12][13] 生物药市场价值 - 诺华奥马珠单抗和赛诺菲度普利尤单抗均为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14] - 特泽鲁单抗上市第三年单适应症销售额达9.72亿美元[14] 脱敏治疗市场发展 - 我武生物"畅迪"粉尘螨滴剂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4.11亿元 同比增长9%[17] - "畅皓"黄花蒿花粉滴剂2024年1-9月收入2057万元 同比增长88%[17] - 浩欧博引进17种过敏原舌下喷剂 目前仅在海南乐城先行区使用[17] - 脱敏治疗需持续3-5年 但可实现长期免疫效果[16][17] 市场发展趋势 - 中国过敏药市场渗透率低于全球水平 但随患者重视度和支付能力提升 预计将进入高速发展期[8] - 药企从传统片剂转向口服液 糖浆等剂型创新 同时加速开发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