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收益

搜索文档
「踏空」很难受,该怎么办呢?|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8-19 22:04
基金经理与普通投资者的差异 - 基金经理面临踏空风险可能导致职业生涯受损 但对普通投资者影响较小 [2] - 基金经理采取激进策略可能带来规模10倍以上增长及收入提升 而普通投资者激进策略不一定增加收益反而放大风险 [3] - 基金经理无需担忧生活开支导致的资产变现问题 更关注相对收益(跑赢同行)而非绝对收益 [4] 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 普通投资者应注重绝对收益(每笔投资最终盈利)而非冒风险追求超额回报 [5] - 建议在低估阶段投资优质资产以避免长期亏损 市场上涨后若仍便宜可继续积累 高估时可转向固收+类产品(如债券+股票组合) [6] 投顾组合产品 - 提供5种投顾组合(指数增强/主动优选/365天/90天/月薪宝) 配置债券+股票且股票部分偏价值风格以降低波动 [7]
「踏空」很难受,该怎么办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8-13 15:48
基金经理的踏空风险 - 基金经理面临踏空风险 若未持有足够股票导致基金净值大幅跑输市场 将引发投资者不满和规模缩水 [4] - 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与规模直接挂钩 踏空会导致收入大幅减少 [5] - 部分基金经理为规避踏空风险 长期保持高股票仓位 通过选股获取超额收益而非仓位调整 [7][8] 普通投资者与基金经理的差异 - 普通投资者冒更大风险不会获得额外奖励 而基金经理可能因业绩增长实现管理规模10倍以上扩张 [11][12][13] - 普通投资者需应对生活开支 熊市变现资产可能导致购买力缩水 基金经理无此流动性顾虑 [15][16][17] - 基金经理注重相对收益(跑赢同业) 普通投资者应关注绝对收益(每笔投资最终盈利) [17][18][20] 低估策略的价值 - 历史回测显示 低估阶段买入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 持有2年平均年化收益更高且最大浮亏更低 [22][23] - 当前市场处于4.6星低估区间(截至2025年8月12日) 适合继续积累优质资产 [26] - 若市场上涨至非低估区间 可转向固收+品种(如月薪宝/365天组合) 其债券+股票配置能平衡收益与波动 [26]
下周会不会很刺激?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8-03 21:34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 7月新增就业降至7.3万 创9个月新低 5月和6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 过去三个月月均新增就业仅3.5万 创新冠以来新低 [8] - 数据下修主因是问卷回复率跌破60% 导致初值中模型预测占比过高 且经营不佳企业延迟回复导致后续持续下修 [10][11] - 罗素2000指数年内收跌近3% 与纳指100差距达11个百分点 反映中小企业承压 [12]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90% 美股呈现结构化机会 部分板块高估但二季报盈利稳定 [12] 海外关键时间节点 - 8月7日为美国对等关税生效日期 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国仍有谈判空间 [13] - 8月12日为中美贸易暂缓deadline 目前预期延后三个月 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14] - 中美日三国7月制造业PMI均环比走弱 反映贸易战对全球需求的压制 [14] 公募基金动态 - 第二批12只浮动管理费基金获批 涵盖医疗、高端制造、全市场选股等方向 易方达、中欧、建信产品下周首发 [16][17] - 6月公募主动权益份额出现拐点 7-8月数据将验证负债端是否进入净流入阶段 [17] - 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采用分层费率:短期持有收1.2% 超额6%可提至1.5% 跑输基准3%则降至0.6% [19][20] - 浮动费率产品要求兼顾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 对基金经理形成公开奖惩机制 [22] 重点公司动向 - 长江电力拟出资266亿元扩建葛洲坝船闸 中国神华筹划发行股份收购控股股东资产 引发中小股东对利润影响的争议 [25][26] - 市场对两公司资本动作持中性态度 认为属于长期规划且在股市上行周期实施更合理 [28] 互联网与科技行业 - 美团、饿了么、京东联合抵制"0元购" 外卖大战出现熄火迹象 反映流量入口争夺焦虑 [30] - 上海启动无人驾驶试运营 但短期内大规模推广面临就业压力等社会因素制约 [32]
和保险的大佬聊了聊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17 21:30
市场观点与机构行为 - 2025年债券市场表现平淡,行业共识转向权益类资产寻求收益 [3] - 机构对当前权益市场估值存在分歧,宽基ETF自4月中旬以来净卖出超1000亿,但融资余额接近1.9万亿,显示风险偏好提升 [3] - 保险资金因资产负债匹配需求,仍需配置长债以缩短久期缺口,但权益增配趋势明显 [4][5]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 - 保险考核新规加入五年期指标,要求兼顾绝对与相对收益,迫使险资参与行业阿尔法机会竞争 [4] - 分账户管理模式下,险资通过团队化运作实现绝对收益,同时保留赛马机制激励相对收益竞争 [5] - 新增保单销量将影响险资行为,但续增保费高负债成本及固收资产到期压力推动权益增配 [5] 研究能力与市场认知 - 垂直研究模式导致金融机构忽视交叉研究,研究员易陷入单一资产线性思维 [7][8] - 低利率环境下,市场低估了优质股权的相对价值,过度关注企业短期增速 [9] - 机构封面文章的大方向分析可揭示真实投资意图,细节可能美化但战略方向可信 [10] 市场热点与配置建议 - 港股创新药ETF单日涨幅超5%,但A股与港股估值合理性对比下,港股仍具优势 [12][13] - 本土偏好(home bias)导致投资者更倾向熟悉的A股市场,可能加剧短期波动 [15] - 建议均衡配置,避免因市场情绪波动过度追涨或悲观,关注长期价值 [16] 其他资产动态 - 债券市场当前关注度较低,未展开讨论 [17] - 量化策略调仓及债券组合发车信息提及,但未披露具体配置逻辑 [19][20]
信用债周报:收益率下行,评级利差普遍处于历史低位-20250708
渤海证券· 2025-07-08 18: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期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下降,净融资额环比增加,成交金额环比下降,收益率全部下行,信用利差多数收窄,各等级基本处于历史低位,配置性价比不高 [1][59] - 绝对收益角度,未来收益率仍在下行通道,配置时可等待时机并逢调整增配,择券关注利率债趋势和个券票息价值;相对收益角度,评级利差降至历史低位,信用下沉效果不佳,可优先考虑高等级 5 年期品种 [1][59] - 7 月 2 日首批 10 只科创债 ETF 获批,7 月 7 日发行,后续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2][60] - 房地产市场朝着止跌回稳方向迈进,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可提前布局地产债,注重风险与收益平衡,配置重点是央企、国企和优质民企债券 [2][61] - 城投债违约可能性低,可作为信用债重点配置品种,短期信用风险无虞,现阶段策略可积极 [3][6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级市场情况 发行与到期规模 - 本期信用债发行 221 只,发行 2133.17 亿元,环比下降 30.80%,净融资额 940.97 亿元,环比增加 1057.98 亿元 [12] - 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增加,公司债、中期票据、定向工具发行金额减少;中期票据净融资额减少,其余品种净融资额增加,企业债、定向工具净融资额为负,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净融资额为正 [12] 发行利率 - 交易商协会公布的发行指导利率多数下行,整体变化幅度为 -14 BP 至 2 BP [13] - 不同期限和等级品种利率变化幅度不同,如 1 年期品种利率变化幅度为 -7 BP 至 -1 BP,AA - 级品种利率变化幅度为 -14 BP 至 -5 BP [13][16] 二级市场情况 市场成交量 - 本期信用债合计成交 9398.98 亿元,成交金额环比下降 15.26% [19] - 短期融资券成交金额增加,其余品种成交金额均减少 [19] 信用利差 - 中短期票据、企业债、城投债多数品种信用利差收窄 [23][32][35] - 中短期票据 1 年期中,AAA 级、AA + 级信用利差走阔,AA 级、AA - 级利差收窄;3 年期、5 年期、7 年期信用利差收窄 [23] - 企业债各期限各等级信用利差多数收窄 [32] - 城投债 1 年期、3 年期、5 年期信用利差收窄;7 年期中,AA - 级信用利差收窄,其余品种信用利差走阔 [35] 期限利差与评级利差 - AA + 中短期票据、企业债、城投债期限利差部分收窄、部分走阔,当前各期限利差大多处于历史低位 [44][50][53] - 3 年期中短期票据、企业债、城投债评级利差部分收窄、部分走阔,当前各评级利差大多处于历史低位 [44][50][53] 信用评级调整及违约债券统计 信用评级调整统计 - 本期共有 5 家公司评级(含展望)调整,其中下调 2 家,上调 3 家 [56] 违约及展期债券统计 - 本期暂无信用债违约 [58] - 广州市方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名下信用债 "H20 方圆 1" 展期,展期时债券余额 9.18 亿元 [58] 投资观点 - 同报告核心观点 [1][59]
兴证全球合熙浮动费率新基亮相 陈聪详解“相对收益”新打法
经济观察网· 2025-06-16 15:48
公募基金行业创新与浮动费率基金 - 公募基金行业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领下迎来创新突破,首批浮动费率基金火速获批并启动发行 [1] - 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陈聪作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经理中新生代的代表,备受市场关注 [1] - 陈聪同时覆盖A股、港股及大宗商品领域,兼具衍生品与量化研究视野 [1] 基金经理陈聪的投资哲学与方法论 - 陈聪有"优质成长捕手"之称,具备深厚的数据处理和系统思维能力,职业生涯始于量化研究但喜欢自下而上地做研究 [2] - 投资哲学归结为三个关键词:优质成长、风险定价、纪律投资 [2] - 投资逻辑中不强调"单一进攻",而是更注重组合的弹性设计,将方法论比喻为"武器库" [2] - 能力圈覆盖互联网、医药、新消费和科技硬件行业,这些行业商业模式清晰且有不断创造价值的潜力 [3] - 仓位中会留有一部分用于有风险分散效应的板块,应对风格切换 [3] - 对回撤控制非常在意,注重资产性价比和仓位控制 [3] 浮动费率机制下的投资管理 - 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以相对基准的收益为目标,结合固定管理费与浮动部分,在费率上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3] - 新产品的管理首要目标是避免跑输基准3%,其次追求6%以上的超额收益 [4] - 新机制让考核目标从"横向PK同类"变成"纵向追踪指数",是一次结构性的制度优化 [4] - 基金管理是马拉松,公司一直将长期业绩作为考核指标,基金经理偏向均衡风格 [4] 市场观点与投资方向 - 当前A股估值已部分修复,地缘政治压力减弱,市场结构改善,股东回报意识提升,机构考核机制优化,投资者更趋理性 [5] - 创新药是当下看好的领域之一,中国创新药企的全球竞争力被相对低估 [5] - "AI应用进入落地元年"是下半年将积极关注的方向,应用端的真实价值正在浮现 [5] - 互联网和创新药领域港股更具优势,科技硬件角度A股具有优势 [5] - 新消费方面,A股有很多没有被市场打上"新消费"标签的好公司 [5] 业绩表现与新产品展望 - 陈聪所共管的兴全沪港深两年持有基金过去1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位列同类同期前40%(15/41,银河) [5] - 过去2年业绩也位列同类同期前40%(14/37,银河) [5] - 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将是陈聪职业生涯中首只独立管理的基金 [5]
“股神”徐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搜狐财经· 2025-05-31 19:24
投资风格与思维模式 - 以凶猛彪悍的短线交易风格著称 市场称为"敢死队" 但本质是长期投资者 因其将投资视为终身事业并坚持20多年[12] - 业绩两大特点:长期大幅跑赢指数 且回撤小 过去5年仅3次净值回撤超10%[13] - 采用"绝对收益为基础 相对收益为目标 严格止损为纪律"的投资哲学 研究员考核标准严苛[13] 操作策略与风控 - 逆向思维显著 当研究结论与市场主流趋同时 否定概率增加 擅长在市场狂热时悄然退出[14] - 极端警惕杠杆 认为杠杆会扭曲投资行为 2014年市场加杠杆热潮中反而大比例分红降规模[15] - 黑天鹅事件应对果断 如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中先斩仓止损 后27元抄底反弹至31元挽回近半损失[19] 经典案例解析 - 重庆啤酒案例:在乙肝疫苗被证实无效 股价从82元暴跌至28元时巨量抄底 最终35元获利了结 利用市场情绪而非基本面获利[16][17] - 提出"彩票理论"解释反弹逻辑:当市场将利空充分消化后 剩余投机心理仍可能推动反弹[18] 个人特质与工作习惯 - 每日研究股市超12小时 持续20多年 交易时间紧盯盘面 中午与卖方研究员午餐 下午继续交易 晚上复盘[8] - 极度专注 几乎无娱乐爱好 被描述为"股市苦行僧"[8][9] - 早期通过母亲账户起步 3万元初始资金 后延续家族账户操作模式[6][7] 研究体系构建 - 研究员需满足三大要求:推荐股需立即上涨 跑赢沪深300 买入后下跌超10%必须无条件止损[13] - 调研密度与深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结合对市场的独特敏感度形成决策[13] - 重视市场情绪维度 认为股价短期可与基本面无关 重庆啤酒等案例证明情绪套利模式可复制[16][18]
招银理财总裁助理董倩:将重心放在R3含权产品线,保持绝对收益基本盘
财经网· 2025-05-29 19:37
政策导向与市场环境 - 2024年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成为金融机构助力市场稳定的关键指引 [1] - 政策推动下形成"长钱长投"制度环境,30万亿银行理财资金持续为资本市场注入活水 [1] -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背景下,中证A500基金受市场认可,中央汇金持续增持,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加速提升 [18] 招银理财战略布局 - 公司2019年设立独立权益投资部门,打造"全+福"多资产多策略品牌,涵盖价值+、红利+、指数+等八大系列 [5] - 截至2024年12月PR3及以上含权产品规模达2000余亿元,占银行理财市场1/3份额 [7] - 战略目标为构建"绝对收益为主、相对收益为辅"的含权产品体系,立足理财客群特性探索特色权益投资道路 [5] 产品创新与运营机制 - 首创"净值低于1不收取管理费"的权益类产品,推出"随心投目标盈"等纪律化止盈产品 [7] - 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完成发行筹备,涵盖目标日期、定期分红、低波固收+等多元策略 [10][11] - 采用"大平台、小团队"投研模式,按策略划分投资小组,形成睿远稳进等超百亿规模持营产品 [16] 权益投资策略与业绩 - 2024年纯股票型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17.76%,排名同类公募基金前30% [13] - 重点布局消费医药、大制造、TMT等行业,通过量化中性、CTA等策略丰富收益来源 [13] - 当前权益配置聚焦AI产业链、新质生产力、泛消费等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明确 [18][19] 行业趋势与配置方向 - 固收+产品为当前入市主要抓手,权益占比5-20%,风险评级PR2-PR3规避面签限制 [8] - REITs、转债、国债期货等资产因高分红、波动可控特性,配置占比将逐步提升 [20] - 海外资产配置加速,美元固收产品、黄金及非美发达市场资产成为重要补充 [21] 客群特征与渠道挑战 - 理财行业权益类产品占比仅2.13%,远低于公募基金24%,主因客群风险偏好集中于R1-R2 [14] - PR4及以上产品需临柜面签,代销渠道限于银行机构,制约高风险产品发展 [14] - 公司通过分层投教、全生命周期陪伴服务提升客户对权益产品的接受度 [17]
相对收益王者之大成基金刘旭:高仓位、低换手,价值投资穿越牛熊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38
政策背景与市场环境 -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反攻奠定政策基调 [1] - 2025年国际局势动荡加剧,A股市场呈现风险与机遇交织的复杂局面,部分基金经理仍能捕捉结构性机会 [2] 基金经理刘旭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刘旭管理基金规模达257.34亿元,在一季度公募权益基金规模整体下滑背景下逆势增长 [2] - 代表性产品"大成高鑫A"任职近十年累计回报382.28%,年化收益17.37%,同类排名1/119 [7] - 2025年YTD收益7.46%,显著跑赢基准(1.54%)和沪深300(-0.53%),近十年累计回报276.19% [8][12] 投资策略特征 - **高仓位运作**:股票仓位长期保持80%左右,熊市期间仍维持75%以上 [13] - **低换手率**:近五年换手率低于100%,近两年降至50%,远低于公募基金平均200%水平 [15][16] - **行业配置**:2019年底前十大持仓以消费龙头为主(伊利/茅台/美的等),行业分散;2025年转向低估值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电信)和港股(腾讯/阿里),港股配置比例达43.8% [18][19][24] 历史业绩稳定性 - 除2018年(-15.75%)和2022年(-17.92%)外,其余年度均实现正收益且全部跑赢基准 [7][8] - 2015年后最大回撤始终控制在30%以内,显著低于2015年极端回撤幅度 [13] - 在2019-2021年新能源/消费牛市及2022年后AI行情中均未追逐热点,保持独立选股逻辑 [18][23] 持仓结构演变 - 2019年底前十大持仓集中度75.61%,消费类占比超50%;2021年转向制造业(凌霄泵业/景津装备),前十大集中度升至82.8% [19][22] - 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集中度降至68.16%,新增港股互联网龙头(腾讯/阿里)和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