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毛戈平股价大涨家族成员成最大获益者? 营销开支是产品成本的3倍多、生产全靠代工
新浪证券· 2025-07-02 10: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费主张/cici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港股新消费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诞生了一批"新新消费势力",毛戈平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12月,毛戈平成功登陆港交所,对应的发 行价为29.8港元/股,截至6月30日收盘,毛戈平的股价为108.3港元/股,较发行价已上涨263%。 然而,去年今日,毛戈平还在挣扎着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毛戈平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从2016年首次递交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到2024年12月成功登 陆港交所,毛戈平的上市之路走了近8年。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背后,毛戈平股价狂欢背后还藏有哪些隐忧? 在公司经营方面,毛戈平过度依赖单一品牌及创始人个人IP、产品售价高、重营销轻研发、生产全靠外协加工引忧。除此之外,毛戈平更是一个地道的家族 企业,上市前夕曾巨额分红造福众家族成员,吃相略显难看。 过度依赖单一品牌及创始人个人IP 产品售价高、重营销轻研发、生产全靠外协加工 毛戈平凭借创始人IP红利、高端渠道壁垒及会员经济,实现业绩高增长与毛利"茅台化"。上市首年,毛戈平便递交了一份优秀的成 ...
圣桐特医赴港上市,单一产品贡献9成收入;上市前大额分红4.67亿,2.44亿进入创始人口袋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50
(图片来 源:圣桐特医官网) (图片来源:香港交易所)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冯圆圆 日前,生产水解奶粉的特医食品供应商圣桐特医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从圣桐特医披露数据来看,特医食品似乎是一门好生意,圣桐特医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1%。收入方面,圣桐特医的营收也在3年间翻了1.7倍。虽然如此, 但圣桐特医的净利率却仅有11.3%。 回看圣桐特医的业务,9成收入都来自同一产品、存货周转率逐年增加、研发投入不足2%等问题,都将成为其成长发展上的阻力。 除此之外,圣桐特医在上市前突击进行大额分红之后,却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将用募得资金用于研发。 单一产品依赖"症" 日前,圣桐特医(青岛)营养健康科技股份公司(下称"圣桐特医")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圣桐特医是一家特医食品提供商,主要从事特医食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据圣桐特医官网披露,圣桐特医旗下共有5大产品线,分别是过敏防治产品、早 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及代谢障碍产品。 (图片来源:圣桐特医官网) 特医食品指的是经过特殊加工和配方设计,以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障碍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营养或饮食需求的配方食品。目前,圣桐特 ...
九阳股份业绩连跌,空降的总经理不到3年就辞职了
齐鲁晚报· 2025-06-18 10:51
作为曾经的小家电行业龙头,九阳股份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近日公司发布公告,总经理郭浪 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尽管九阳股份在公告中强调郭浪的辞职是"个人原 因",而未明确辞职与业绩直接关联,但业内普遍认为,业绩持续恶化是导致其离职的关键因素。 自2021年起,九阳股份的业绩便进入下行通道,营收从2020年的112.24亿元降至2024年的88.49亿元,净 利润从9.4亿元暴跌至1.22亿元,缩水近90%。 翻看财报可以发现,2024年九阳股份的销售费用高达15.06亿元,同比增长13.43%,销售费用率也随之 攀升至17.02%,而研发投入却降至3.61亿元,同比下降7.19%,研发费用率降至4.08%。此种"重营销、 轻研发"的策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销售费用的显著增加,以及研发投入的减少,印证了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试图通过加大营销力度来 维持份额,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研发投入的缩减,为该公司未来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埋下了隐患。 九阳股份总经理郭浪的辞职,标志着公司管理层调整进入新阶段。然而,在业绩连续四年下滑、市场竞 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仅靠换帅或许难以扭转颓势。 郭浪于2 ...
国产美妆赴港IPO:1700元香水割不动贵妇
凤凰网财经· 2025-06-03 16:52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高增长依赖巨额营销驱动,2024年营销推广开支达3.65亿元,占营收30%,同比增长95%,远超50.3%的营收增速 [1] - 公司呈现"重营销、轻研发"模式,研发投入仅占年收入约3%,研发人员占总员工3.1% [1] - 高端化战略面临挑战,1700元香水、2600元精华等高价产品引发市场争议 [3][30] - 营销合规风险显现,2024年初因违规宣传被罚2.1万元,2021年因功效表述不准确被罚5万元 [2][2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91亿元、8.05亿元、12.1亿元,三年营收翻倍 [5] - 2022年净亏损590万元,2023年净利润8450万元,2024年净利润1.87亿元 [5]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78%增至2024年82.5% [8] - 净利率从2022年-0.9%提升至2024年15.4% [17] 业务结构 - 精华油是核心品类,2024年销售额4.48亿元,占收入37%,较2022年31.5%提升 [8][10] - 防晒霜增长最快,从2023年288万元增至2024年3640万元 [8] - 乳液及爽肤水、精华液收入占比持续下降 [9] 渠道变化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45.2%提升至2024年59.1% [11] - 品牌自营线上直销2024年贡献52.5%总收入,达6.35亿元 [11] - 线下直营店收入占比从2022年51.3%降至2024年32.9% [12] 门店扩张 - 直营门店从2022年318家增至2024年342家,增幅7% [15] - 联营模式门店从2022年48家激增至2024年132家,增长175% [15] - 整体门店数从2022年366家增至2024年506家 [16] 营销投入 - 2024年营销开支3.65亿元,同比增长95%,占营收30% [18] - 营销开支增速(95%)远超营收增速(50.3%) [19] - 销售和营销团队1739人,占员工总数85.2% [21]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110万、1970万、3040万元 [21] - 三年累计研发投入7120万元,不足2024年营销投入两成 [21] - 研发团队仅64人,占员工总数3.1% [21][22] 高端化争议 - 1700元香水价格高于爱马仕畅销款(1460元),后下架调整 [30] - 2600元奢宠焕颜精华市场接受度低,淘宝显示仅售27单 [30] - 消费者对涨价不满,小红书存在大量吐槽 [31]
调味品掀“餐桌争夺战”行业普遍重营销轻研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07:08
净利润几近"腰斩"的还有中炬高新(厨邦),这位"酱油老二"2024年的净利润为8.93亿元,同比大跌 47.37%;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双双下跌,分别同比下滑25.81%、24.24%。 此外,加加食品2024年巨亏超2亿元。公司表示主要是销售收入的下滑、市场费用的增加,以及计提减 值等所致,"2024年,因公司委托加工业务终止,公司散装味精销量减少;且植物油业务受市场环境变 化的影响销量降低,导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 公司名称 | 2024年壹K 里位:亿元 | 同比增长 | 日時給料 注 EE V: 17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同比增长 | | | --- | --- | --- | --- | --- | --- | | 海天味业 | 269.01 | 9.53% | 63.44 | 12.75% | 1.14 | | 梅花生物 | 250.69 | -9.69% | 27.4 | -13.85% | 0.94 | | 安琪酵母 | 151.97 | 11.86% | 13.24 | 4.07% ...
调味品餐桌“争夺战”:中炬高新等净利腰斩,加加食品巨亏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8:08
调味品行业迎来"倒春寒"。南都湾财社统计数据显示,18家调味品上市公司的2024年报中,四成企业营 收下滑,雪天盐业、中炬高新等龙头企业净利润几近"腰斩";进入2025年一季度,超半数企业营收持续 萎缩,天味食品一季度净利润更暴跌超57%。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正经历剧烈渠道震荡:涪陵榨菜一年砍掉607家经销商,雪天盐业省外网点骤减超 3000家,而有公司经销商大增却难挽业绩颓势。 行业分析认为,当"重营销轻研发"成为行业通病,这场始于餐桌的生存战,已演变为成本与创新的残酷 博弈。 雪天盐业年度净利"腰斩",天味食品等一季度净利跌超57% 年报来看,在记者统计的18家调味品上市公司中,四成公司业绩处于下滑态势:有8家企业的营收同比 下滑,也有8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具体包括中炬高新(600872.SH)、雪天盐业 (600929.SH)、千禾味业(603027.SH)、江盐集团(601065.SH)以及加加食品(002650.SZ)等。 | 公司名称 | 2024年营收 (单位:亿 | 同比增长 | 归母净利 润(单位: | 同比增长 | 每股收益(单 | | --- | --- | --- | --- ...
小家电年报|半数公司净利润下滑/亏损扩大 倍轻松毛利率60%净利率却<1% 科沃斯、飞科电器存货周转超百天
新浪证券· 2025-05-15 17:49
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家用电器上市公司半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其中,以申万二级行业划分的 小家电行业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90.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94.69亿元。 小家电行业包括22家上市公司,是家电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消费属性"与"科技属性"。不同于黑 电、白电行业,小家电赛道中产品品类高度分散,包括厨房电器、清洁电器、个护电器及环境电器等, 使用频率高、换新周期短。而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头部集中于长尾并存,龙头企业往往凭借品牌溢价与研 发投入稳居增长赛道,而部分企业则因库存高企、费用失控等问题陷入经营困境。 半数公司净利润下滑/亏损扩大 爱仕达(维权)、倍轻松扣非净利润占比-230.41%、-31.96%难言盈利 质量 2024年,小家电行业依然分化加剧。 | 证券简称 | 上市目期 | 上市板 | 三十四次入 | | 理研究所有限责编制 原标准用 回 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70) | 比增长% | (亿元) | 同比增长% /净利润9 | | | 苏泊尔 | 2004- ...
江西生物IPO前大额分红 销售费用高企研发缩水
新浪证券· 2025-05-13 16:05
分红与财务状况 - 公司在2023-2024年累计分红1 26亿元 占同期净利润的80 25% [1][2] - 控股股东敬玥通过海南至正 前海天正控制公司76 64%的股权 近1亿元分红流入实控人腰包 [1][2]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5467万元 仅为9个月的运营成本 [1] - 公司计划募资用于抗蛇毒血清研发 欧盟GMP标准生产线建设等耗资数亿元的项目 [1] 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1-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 42亿 1 98亿 2 21亿 期内利润分别为2646 8万 5548 1万 7514 0万 三年利润合计1 57亿 [2] - 同期毛利分别为1 07亿 1 34亿 1 55亿 毛利率分别为75 4% 67 8% 70 3% [2] 销售与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达9462万元 其中推广开支占比超70%(2022年达2911万元) 主要用于学术会议和医院推广 [3] - 2024年研发开支同比暴跌43 5%至1368万元 仅占营收的6 33% 远低于行业15%-20%的平均水平 [3] - 2024年研发支出不及同期分销成本(2686万元)的一半 研发团队高度依赖外包(2023年合约研发占比49 2%) [3] 质量与ESG风险 - 公司曾因生产33366支劣质破伤风抗毒素被罚没133万元 2019年生产线被查出13项缺陷遭整改 [3] - 质量管控漏洞贯穿血浆采集至分装全链条 MSCI ESG评级仅为CCC级(行业平均BB) [3]
服饰年报|重营销侵吞利润 欣贺股份、锦泓集团、安奈儿超5成收入用作营销
新浪证券· 2025-05-09 16:3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费主张/cici 从销售费用的规模来看,海澜之家、森马服饰、太平鸟3家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支出位居前列,2024年的销售费用 支出分别为48.41亿元、37.51亿元、26.39亿元。在这3家营销支出较高的上市公司中,海澜之家、森马服饰的销售 费用仍在进一步增加,报告期内分别同比增加11.21%、13.89%。 从销售费用的增速来看,2024年九牧王、比音勒芬、森马服饰的销售费用增长较多,其中九牧王的销售费用为 13.88亿元,同比增长24.2%;比音勒芬的销售费用为16.13亿元,同比增长22.96%;森马服饰的销售费用为37.51亿 元,同比增长13.89%。 | | | 服饰服装行业销售费用 (亿元) 及同比变化 | | | --- | --- | --- | --- | | | 2023年 | 2024年 | 同比 | | 海澜之家 | 43.53 | 48.41 | 11.21% | | 森马服饰 | 32.94 | 37.51 | 13.89% | | 太平鸟 | 28.03 | 26. ...
三七互娱业绩连续三年承压 失守A股行业头把交椅 立案调查“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新浪证券· 2025-05-07 16:47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2.43亿元、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67%和10.87%,业绩持续承压 [1][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74.41亿元(同比增速掉队),归母净利润26.73亿元(与上年持平),营收规模被ST华通以超200亿元反超,失去行业第一地位 [4] - 游戏出海业务收入57.22亿元(同比减少1.47%),占总营收比重从35.1%降至32.81%,显著低于ST华通113.68亿元的境外收入(同比激增85.9%) [4] 产品与研发策略 - 新游戏《时光杂货店》《英雄没有闪》《时光大爆炸》TapTap评分分别为4.6、6.3、4.3(满分10分),前两款差评集中于滚服、逼氪、服务器卡顿等问题 [5][6] - 公司销售费用中91.51亿元(占比超90%)用于互联网流量购买,是研发费用的14倍,ST华通市场推广费74.64亿元(占营收33%),显示重买量轻研发倾向 [9] - 研发人员数量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1654人→2024年1318人,累计减少20.3%),占比从46.57%降至40.57%,同期ST华通研发人员稳定在2200人水平 [9] 资金与财务异常 - 公司货币资金50.5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2.49亿元+定期存款30.78亿元,总资金储备超100亿元,但短期借款激增70%至26.54亿元(含20.04亿元质押借款) [14][16] - 年报显示公司将28.98亿元定期存款用于质押借款,动机存疑 [16] - 2021-2023年营收停滞于165亿元区间,净利润25-30亿元,募投项目如5G云游戏平台累计投资不足2000万元,进度仅个位数 [1][4] 监管风险与市场影响 - 2023年6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实际控制人李卫伟及副董事长曾开天同步被立案,截至2025年5月尚无结论 [10][11] - 股价从2023年6月33.94元高位跌至2025年5月15.13元,市值蒸发近半至335亿元,2023-2024年财报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11] - 行业信息披露违规案例显示,游戏公司常见造假手段包括虚构业务、滥用会计准则、违规担保等,2024年证监会已对3家游戏公司罚没超4000万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