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研发
搜索文档
频现质量争议,这个网红品牌你还在买吗?
凤凰网财经· 2025-10-28 08:54
质量争议不断,产品甚至"爆炸" 在社交平台上,不乏小熊电器的好评声。 很多人对小熊电器的最初印象,始于一款爆火的"酸奶机"。那正是它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成功出圈的 起点。 彼时,独居青年群体逐渐壮大,他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悄然觉醒,那些专注单一细分功能的小家电, 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小熊电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消费趋势,它带着辨识度极强的"萌系"设计,精准地瞄准了年轻消费市 场。凭借着"物美价廉"的定位,专攻那些被忽略的小众细分需求,一步步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只是,随着品牌的快速发展,关于产品质量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远不如品 牌形象那般"可爱"。 曾经炙手可热的"小家电第一股",也逐渐被市场冷落。 01 有用户称赞其豆浆机 "颜值可爱,实用性拉满"。 也有人分享小熊电蒸锅的便捷,称"热玉米、蒸包子几分钟就能搞定,用着安心,清洗也省事"。 然而,与正面声音并存的,是大量覆盖主流产品线的负面反馈。 从基础功能失效到危及安全的事故,消费者的投诉与吐槽层出不穷。 有人吐槽自家的小熊破壁机,打出来的豆浆里还残留着未打碎的豆子,这样的成品,根本不敢喝。 也有人分享了购买茶吧机的糟心事。 第 ...
“驱蚊第一股”润本股份净利润增速放缓:Q3核心品类增长分化,营销费用高企
凤凰网财经· 2025-10-25 20:24
核心观点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但单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增长动力不足与盈利能力指标走弱引发市场担忧 [1][5][6] - 公司产品结构已转型为婴童护理主导,但核心品类在第三季度面临销量压力,同时存货规模攀升暗示渠道库存风险 [6][7] - 销售费用大幅增加显著挤压利润空间,且与研发投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对可持续增长构成挑战 [8][9][10]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19.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98%;扣除非经常性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下降1.79% [4][5]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16.6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52.28万元,同比下降2.89%;扣除非经常性净利润为7426.89万元,同比下降7.58% [4][6]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去年同期的12.91%下滑至12.25%,盈利能力指标走弱 [9] 产品结构与品类表现 - 婴童护理系列产品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4.64%,占营收比例为44.51% [3][6] - 驱蚊类产品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20.88%,占营收比例为41.03%;第三季度单季因疫情需求推动,营收同比增长48.54%至1.31亿元 [6][7] - 精油品类前三季度实现收入0.43亿元,同比下滑7.02% [6] - 第三季度婴童护理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9.81%至1716万只,尽管单价提升,但营收仍同比下降2.76%至1.46亿元 [7] 成本费用与研发投入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30.92%,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27.25%攀升至29.92% [9] - 销售费用主要用于推广青少年及防晒新品系列,但高昂的营销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利润回报 [1][9]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514万元,同比仅增加2.12%,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2.4%降至2.0% [10] - 当期销售费用已达研发费用的14倍,该比值较去年同期的11.5倍进一步扩大 [10] 运营与市场状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达1.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3亿元同比增长9.37%,或暗示渠道库存压力 [1][7] - 婴童护理品类销量下降受天气温度、竞争对手秋冬产品集中上市分流消费者注意力以及市场竞争白热化等因素影响 [7] - 婴童洗护市场的竞争逻辑正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功效性与成分创新要求不断提高 [10]
“驱蚊第一股”润本股份净利润增速放缓:Q3核心品类增长分化,营销费用高企
凤凰网财经· 2025-10-25 20: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但资本市场反应冷淡,财报发布次日股价单日跌幅超4% [1] - 增长动力不足与盈利指标走弱是核心隐忧,存货规模攀升或暗示渠道库存压力 [1] - 为推广新品系列加码营销致销售费用显著增加,挤压利润空间,并拖累净资产收益率(ROE)同比降低 [1] - 研发投入同比略有下滑,与持续高企的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结构性失衡使其陷入"轻研发、重营销"争议 [1] 财务业绩概览 -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12.38亿元,同比增长19.28%;归属净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增长1.98%;扣非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1.79% [5] - 单季度Q3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16.67%;归属净利润7852.28万元,同比下降2.89%;扣非净利润7426.87万元,同比下降7.58% [6] - 利润总额前三季度为3.14亿元,同比增长3.30%;但Q3单季利润总额为9341.72万元,同比微降0.16% [5] 业务结构与各品类表现 - 公司已转型为"婴童护理主导"的综合个护企业,婴童护理系列对总营收贡献度达52.4%,超过驱蚊系列的33.3%和精油系列的12.0% [6] - 前三季度,婴童护理品类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4.64%,占营收44.51%;驱蚊类产品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20.88%,占营收41.03%;精油品类收入0.43亿元,同比下滑7.02% [7] - Q3单季,驱蚊品类因基孔肯雅热疫情推动需求,营收同比增长48.54%至1.31亿元;婴童护理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9.81%至1716万只,营收同比下降2.76%至1.46亿元 [7] - 婴童护理品类销量下降受天气温度、竞争对手秋冬新品集中上市分流注意力、以及市场竞争白热化影响 [7] 运营与财务指标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达1.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3亿元同比增长9.37% [8]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30.92%,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27.25%攀升至29.92% [10] - 高昂营销投入拖累盈利能力,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98%,较去年同期的44.35%大幅下滑42.37个百分点 [10]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从去年同期的12.91%下滑至12.25%,呈现持续下行趋势 [10] 研发与营销投入对比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514万元,同比仅增加2.12%,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2.4%降至2.0% [11] - 当期销售费用已达研发费用的14倍,该比值较去年同期的11.5倍进一步扩大 [11]
赛力斯冲刺港股IPO:海外营收占比不足3%"重营销、轻研发"问界品牌含金量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9-29 18:36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发行不超过3.31亿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 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 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 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 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1] 研发投入与对比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31.06亿元 44.38亿元和70.53亿元 低于理想汽车同期67.8亿元 105.86亿元和110.71亿元的水平 [3] - 除2023年外 公司研发投入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也明显低于理想汽车 [4] - 公司在电池 电机 电控以及数据等新能源核心技术方面长期依赖华为和宁德时代等公司 “技术空心化”问题突出 [5] 营销投入与费用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48.20亿元 54.65亿元和191.84亿元 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4.13% 15.25%和13.21% 高达同期研发支出的3倍左右 [5] - 公司销管费用率长期高于理想汽车 并高达后者的2倍之多 “重营销 轻研发”特征极为明显 [6] 销售表现与产品结构 - 今年前8个月 公司累计销量为29.24万台 同比下降10.00% [7] - 作为重点车型 问界M8在4月上市至8月期间共销售7.83万台 但单月销量不到2万台 [7] - 问界M8的上市严重影响了M9和M7的市场份额 今年4月以来 问界M9销量同比加速下滑 问界M7销量同比降幅高达70%左右 [7] 品牌合作与市场影响 - 超7成问界消费者因“华为技术”下单 而非公司自身品牌 市场认知强化了“华为技术主导” [5] - 智界S9等车型凭借更高智能化配置抢占高端客群 华为“四界”陆续上市导致华为资源分流 问界在华为门店的展示面积从60%降至45% [8] - 32%的潜在用户因“华为品牌吸引力下降”放弃购买问界 问界的“华为品牌附加值”被稀释 [8] 海外市场与融资估值 - 2024年 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为41.97亿元 同比下降约15.5% 占全部营收的比例已降至不足3% [9] - 公司今年3月刚完成81.64亿元的A股定增融资 此番赴港上市能否获得投资者认可及满意估值 市场仍存疑虑 [10]
日化护肤半年报|贝泰妮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归母净利润降49%却拿过半收入做营销
新浪财经· 2025-09-12 18:41
行业财务特征 - 护肤日化行业2025年上半年呈现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现象 超8成公司销售毛利率高于50% 过半数公司销售净利率低于10% [1] - 销售毛利率前三企业为锦波生物(90.68%)、敷尔佳(81.47%)、贝泰妮(76.01%) 仅4家公司销售毛利率低于50% [2] - 销售净利率前三企业为锦波生物(45.5%)、敷尔佳(26.61%)、珀莱雅(15.41%) [2] 营销费用分析 - 行业销售费用普遍较高 巨额营销侵吞利润导致高毛利低净利现象 [1][2] - 丸美生物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高达56.5% 成行业营销投入最高企业 [1][3] - 多家企业销售费用率超40% 即公司拿超40%营收用于营销支出 [3] 研发投入状况 - 行业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现象 研发端投入不足营销端零头 丸美生物研发费用率仅2.3% [3] - 产品同质化严重 创新力度不足 难以满足消费者护肤需求 [3] - 资源过度集中于出圈品牌 导致公司营收依赖单一品牌 抗风险能力减弱 [3]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环境下新锐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快速触达消费者 实现品牌规模快速提升 [2] - 行业营销内卷加剧 表现为聘请流量明星代言、超头主播合作、社交媒体种草及综艺广告植入等多种形式 [3]
营收首破百亿,珀莱雅国货一哥的位置稳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28 14: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7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0%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8.1%,归母净利润3.9亿元 [1] - 年报发布次日股价大涨10%,截至4月28日午盘报收92.43元,上涨9.11% [1]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 - 2024年联合创始人方玉友卸任总经理,由85后侯亚孟接棒,方玉友仍担任董事会顾问 [2] - 公司提出"双十"战略愿景,目标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 [2] - 2023年营收89.05亿元超越上海家化、华熙生物和贝泰妮,成为国产美妆龙头 [2] 品牌与产品矩阵 - 主品牌"珀莱雅"2024年营收85.8亿元,占比79.7%,同比增长19.6% [3] - 子品牌Off&Relax营收同比增长71.1%至3.7亿元,彩妆品牌"彩棠"营收11.9亿元,同比增长19.0% [3] - 主品牌营收占比首次低于80%,显示多品牌矩阵逐步完善 [3] - 2025年产品更新加速,5个月内推出6款新品,包括首款彩妆产品"夜气垫" [5] 渠道结构 - 2024年线上渠道营收102.34亿元,同比增长23.68%,占比95.06% [3] - 线下渠道营收5.32亿元,同比减少13.63% [3] - 自2017年IPO后战略转向"以线上为主,线下并行" [3]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4年销售费用51.61亿元,占营收47.88%,同比增长29.93%,主要因形象宣传推广费增加10.68亿元 [4] - 签约易烊千玺、刘亦菲等代言人强化年轻化形象 [4] - 研发费用不足营收2%,远低于销售费用占比 [5] - 在杭州、上海、巴黎设立研发中心,与西班牙PRIMA-DERM合资布局抗衰原料 [4] 增长趋势与挑战 - 营收增速放缓:2024年同比增长19.55%,低于2021-2023年28.25%-37.46%的增幅 [2] - 线上渠道依赖度达95%以上,面临流量红利见顶风险 [3] - "重销售、轻研发"策略限制高端市场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