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投资

搜索文档
逆势增长背后:茅台酱香酒的战略定力与全链条价值重构
新华网财经· 2025-08-11 17:28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与茅台逆势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周期,消费模式加速重构 [1] - 茅台酱香酒公司2024年营收246.84亿元,同比增长19.65%,2025年延续强劲增长势头 [1] - 茅台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利润总额119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6%和15.41% [5] 茅台科研投入与战略转型 - 茅台集团与控股股东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2][3]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2025年目标同比增长10.2% [3] - 近3年研发投入保持双位数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达2.18亿元 [3] - 构建"1+M+N"协同网络(茅台核心+多所高校+N个产业链伙伴) [3] 茅台双轨战略与竞争优势 - 茅台是白酒行业唯一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增速的千亿级企业 [5] - 战略特点:一手抓科研硬实力,一手抓渠道创新力 [5] - 品牌认知度远超竞品,主导高端市场 [5] - 构建从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到原料基地建设的全产业链控制力 [5] - 2025年主动将增速目标下调至9%,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5] 茅台酱香酒公司市场布局 - 实施"三端协同"渠道策略,拥抱新零售与本地生活平台 [8] - 在饿了么、抖音等平台招募线上运营商,延伸销售网络 [8] - 数字化赋能强化"厂商-消费者-渠道"利益绑定 [8] - 线上依托抖音、饿了么提升产品可见性,线下强化体验中心功能 [8] 消费价值转型与产品升级 - 推动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11] - 举办茅台1935封坛大典等活动,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消费体验 [11] - 完成茅台1935第二次酒体升级,优化品饮体验 [11] - "一体两翼"产品矩阵:茅台1935巩固千元价格带,汉酱、王子酒覆盖大众市场 [11] - 发布消费提示,推荐官方渠道购买,保护消费者权益 [11] 行业转型与茅台引领作用 - 白酒行业迈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品+服务时代" [12] - 茅台通过渠道生态共建、消费价值深化等举措巩固优势 [12] - 在打击假冒伪劣、引领行业规范销售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12]
白酒行业深度:逆周期白酒投资策略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行业:白酒行业 公司: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舍得、口德窖、珍酒李渡、五粮液、剑南春、酒鬼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禁酒令影响**:禁酒令对白酒动销影响至少 30%,主要冲击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消费,延后了原预计 2025 年三季度的周期拐点,中秋国庆期间基本面难以见底[1][3][4] - **当前周期与上轮差异**:本轮禁酒令限制场景和饮用,无价格区分,政策冲击更剧烈,对行业压力更大;上一轮限制购买高档酒,明确定义 500 元以上为高档酒[1][5] - **行业面临挑战**:餐饮和喝酒市场未明显好转,次高端竞争加剧,企业需调整价格策略、产品结构和费用投入,如山西汾酒 2025 年二季度收入略增但利润下降[1][8] - **投资策略**:逆周期投资关注企业在悲观情况下的利润底和市值底;2025 年深秋是最佳配置节点,三季度禁酒令影响显著,茅台批价可能触底,是观察头部企业利润底的重要时点;机构二季度白酒持仓降至 2016 年水平,筹码干净,市场情绪改善或政策利好将推动板块上涨[1][9][11] - **推荐标的**:推荐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关注舍得和口德窖,以及珍酒李渡的新消费逻辑,这些标的具有较高的市值底部空间和稳定利润增长预期[1][15][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涨幅背景**:过去两周白酒板块涨幅约 6% - 7%,一些个股涨幅达 15% - 20%,持仓降至新低可能是推动因素[2] - **市场变化影响因素**:政策端,上一轮冲击高档酒,本轮涉及消费升级和经济差异;经济层面,上一轮个人财富效应显著,GDP 增速 7% - 8%,当前经济低迷,人均可支配收入难支撑消费升级;白酒自身,上一轮高档酒批价下跌影响中低档酒量,当前次高端竞争激烈[7][8] - **企业见底方式**:包括颠覆式重建、降速式萎缩和结构性调整,不同规模企业表现不同[10] - **中长期策略调整**:企业需关注价格策略、产品矩阵组合以及费用投入调整,主品价格调低不能过度,收缩薄弱区域投入[10] - **茅台批价影响**:是观察库存周期的重要指标,预计中秋国庆期间可能更低,三季度可能是本轮调整周期最低点,四季度到 2026 年行业有望好转[12] - **五粮液情况**:二季度财报可能显示收入略有负增长,真实动销情况可能更差,目前尚未见底[16] - **珍酒李渡大珍产品**:采用 12,987 工艺,用真实年份老酒为底子,加入 20 年、30 年调味老酒,极简化包装,价格四五百元,是茅台飞天平替产品,通过顶层设计绑定股权价值吸引经销商,视频号营销突出[17][19]
浙商证券浙商早知道-20250723
浙商证券· 2025-07-23 07:31
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7月22日市场进行总览,并对白酒Ⅱ和社会服务两个行业深度报告进行点评 ,白酒Ⅱ行业可关注当前至中秋国庆配置机会,推荐贵州茅台等;社会服务行业看好即时零售赛道,美团优势显著 [3][5][6] 市场总览 - 大势:周二上证指数、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涨0.6%、0.8%、0.8%、0.6%,中证1000涨0.4%,恒生指数涨0.5% [3][4] - 行业:周二煤炭、建筑材料等行业表现好,银行、计算机等行业表现差 [3][4] - 资金:周二沪深两市总成交额18930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27.2亿港元 [3][4] 重要点评-白酒Ⅱ行业 - 主要事件:以本轮和上轮调整期复盘对比总结逆周期投资策略 [5] - 简要点评:产业层面短期冲击消费场景,中长期关注周期见底和酒企战略;配置关注当前至中秋国庆;个股测算头部酒企市值底部,优选报表出清等酒企 [5] - 投资机会:产业、配置、个股方面同简要点评,推荐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 [5] - 催化剂:高端酒批价上行、白酒动销恢复 [5] 重要点评-社会服务行业 - 主要事件:本地及电商板块即时零售混战持续内卷 [6] - 简要点评:看好即时零售赛道提速扩容,美团优势显著 [6] - 投资机会:看好即时零售渗透率提升和行业扩容,美团领先,阿里巴巴或成后起之秀 [6] - 催化剂:业态渗透率提升,各平台单量增长超预期 [6]
自身债务缠身、持股不足8%,西藏珠峰大股东为何上演“失血者”输血迷局
第一财经· 2025-07-18 21:58
塔城国际与西藏珠峰的财务关系 - 塔城国际连续十年向西藏珠峰提供资金支持,累计借款余额最高达2.7亿元,2024年末余额回升至1.225亿元,叠加欠付利息3470.23万元,合计债务规模达1.57亿元[1][5][6] - 2024年塔城国际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亏损3.87亿元,净资产9.93亿元,对西藏珠峰的借款占其净资产的15.8%[1][6] - 塔城国际执行董事黄建荣为西藏珠峰提供三项担保,合计担保金额4.7亿元[6][9] - 2024年4月塔城国际拟再向西藏珠峰提供不超过2亿元借款,虽遭95.89万票反对但仍获通过[3][9] 西藏珠峰的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西藏珠峰货币资金余额2.94亿元,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合计9.26亿元,存在6.32亿元资金缺口[11] - 2020-2023年货币资金持续下降,从2.94亿元降至0.22亿元[1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19.73亿元降至16.39亿元,净利润波动剧烈(3.94亿元→-2.21亿元→2.16亿元)[12] - 三大在建项目需巨额资金:盐湖提锂(44.97亿元)、采选改扩建(25.14亿元)、锂盐湖勘探(1.02亿元)[12][13] 塔城国际的困境 - 塔城国际2024年总资产31.69亿元,但涉及诉讼债务达15.18亿元,欠缴税款约1.8亿元[19] - 持股比例从2021年6月的38.25%降至2024年7月的7.59%,其中2806.51万股全部被冻结[21] - 2024年7月350万股被拍卖后,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仅剩7.59%,控制权岌岌可危[21] 战略布局分析 - 西藏珠峰2018年收购加拿大Li-X公司,获得阿根廷锂盐湖项目权益,预计达产后年净利润可达19.42亿元[16][17] - 塔城国际持续"输血"可能是看好锂资源长期价值,采取逆周期投资策略[17] - 西藏珠峰海外业务集中在塔吉克斯坦和阿根廷,因境外出资审批程序复杂导致资金回流困难[2][14]
自身债务缠身、持股不足8%,西藏珠峰大股东为何上演“失血者”输血迷局
第一财经· 2025-07-18 17:35
塔城国际与西藏珠峰的财务关系 - 塔城国际连续十年向西藏珠峰提供借款,累计余额最高达2.7亿元,2024年末借款余额1.225亿元,叠加欠付利息3470.23万元,合计债务规模1.57亿元 [1][4][5] - 2024年塔城国际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亏损3.87亿元,净资产9.93亿元,对西藏珠峰的借款占其净资产的15.8% [1][5][13] - 塔城国际执行董事黄建荣为西藏珠峰提供三项担保,合计金额4.7亿元 [6][9] 西藏珠峰的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西藏珠峰货币资金余额2.94亿元,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合计9.26亿元,短期偿债资金缺口6.32亿元 [10] - 2020年至2023年货币资金持续下降,从2.94亿元降至0.22亿元,2022-2024年营收从19.73亿元缩水至16.39亿元,净利润波动剧烈(3.94亿元、-2.21亿元、2.16亿元) [10][13] - 公司推进的阿根廷盐湖提锂等项目需巨额资金,三个项目合计需求71.13亿元,定增计划未实施 [11] 控制权风险与股权变动 - 塔城国际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2021年6月的38.25%降至2024年7月的7.59%,其中直接持有的2806.51万股全部被冻结 [2][16] - 2024年7月塔城国际350万股被拍卖,持股进一步减少,控制权面临不确定性 [16][17] - 塔城国际涉诉债务达15.18亿元,其中欠缴税款约1.8亿元,持有西藏珠峰股权市值与债务规模相当 [15][16] 战略背景与行业分析 - 西藏珠峰2018年收购阿根廷锂盐湖项目,2021年锂价上涨时股价大涨260%,项目可行性报告预测达产后年净利润19.42亿元 [13][14] - 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海外(塔吉克斯坦、阿根廷),因境外出资审批复杂需股东资金支持 [2][12] - 业内分析认为塔城国际持续输血可能是逆周期投资,押注新能源市场复苏后西藏珠峰估值反弹 [14]
【高端访谈】 秉承耐心资本理念 构建“全周期+逆周期+广覆盖”资本生态——专访北京国管董事长吴礼顺
新华财经· 2025-07-08 13:28
政府投资基金规模与定位 - 2023年以来北京市设立八支总规模1000亿元的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担当"耐心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关键领域的投入[1] - 2024年八支基金完成对145个项目出资137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2855亿元,投资独角兽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个[5] - 基金投资覆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八大行业细分领域[5] 投资机制与决策模式 - 采用"政府推荐项目+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市区联动、条块结合的"2+17"合力(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十六区和经开区)[5] - 采用Co-GP管理模式,不设子基金,采取直接投资方式[6] - 实行三票制投资决策机制(政府引导基金票+市场化机构票+北京国管票)[6] 投资策略与方向 - 突出"逆周期投资"特点,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7] - 投资方向覆盖机器人、信息产业、绿色能源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30多个具体方向[7] - 实现企业早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覆盖,优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8] 项目储备与生态建设 - 基础项目库储备超2600个项目,覆盖北京市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8] - 储备库筛选项目600多个,截至6月底投决项目超240个[8] - 计划向知名投资机构、商业银行等开放项目库,完善基金生态体系[8] 资本生态与未来规划 - 构建"全周期+逆周期+广覆盖"资本生态,投资周期最长可达15年[9][10] - 向前加强高校院所合作聚焦0到1原始创新,向后布局产业链头部企业形成协同效应[10] - 北京模式依托本地科技创新、金融、人才等要素资源,具有地域独特性[9]
喜娜AI速递:昨夜今晨财经热点要闻|2025年6月29日
搜狐财经· 2025-06-29 06:17
保险资金投资 - 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项目正式开启投资,泰康资产旗下泰康稳行完成首笔投资交易,投资方向包括高股息资产、产业升级领域和逆周期战略买入 [2] - 第二批、第三批险资试点已陆续获批,三批试点金额合计达2220亿元 [2] 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调整 - 沪深交易所拟将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5%调整为10%,同步调整异常波动的交易公开信息披露指标 [2] - 调整后有利于提高定价效率,减少板块内机制差异,缓解股票波动 [2] 四大行定增 -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陆续公告完成超千亿元定增,财政部合计出资5000亿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 [2] - 此次注资是财政部时隔20多年再度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从启动定增流程至全部落地仅用时两个多月 [2] 美联储与银行压力测试 - 特朗普猛烈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若其辞职将很高兴,并将选择有降息意愿的人接任 [3] - 美联储公布的压力测试显示,美国最大型银行能够承受严重经济衰退冲击,拥有充足资本吸收数千亿美元损失 [3] 美元指数与稳定币 - 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7关口,截至27日收盘,年内累计下跌逾10%,创38年纪录 [3] - 稳定币或延缓"去美元化",但难以逆转美元主导地位衰弱趋势 [3] 中东局势与原油市场 - 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引发市场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恐慌,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13% [3] - 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全面停火"协议后,油价暴跌9%,但伊朗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为和平蒙上新阴影 [3] 外资看多中国资产 - 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密集发声看多中国资产,高盛预计沪深300目标点位有10%的上行空间 [4] - 6月25日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4] 茅台价格与营销战略 - 2025年6月25日飞天茅台散瓶价格跌破1800元,较年初跌近20%,相比高点跌幅约53% [5] - 茅台总经理王莉拜访互联网巨头,被认为是积极应对措施,希望通过合作培养新消费人群 [5] A股固态电池板块 - 近期A股牛市重启,固态电池板块表现亮眼,本周涨幅一度达10%,指数涨至近2年新高 [5] - 政策利好推动下,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其产业链涉及设备、材料等多重环节 [5] 特朗普终止与加拿大贸易谈判 - 特朗普因加拿大推进实施数字服务税,决定立即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并将在未来一周内公布对加拿大的新关税 [5] -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美股一度转跌 [5]
华尔街收购之王押注中国汽水 KKR豪饮大窑背后的消费市场变局
新浪证券· 2025-06-25 10:57
并购交易进展 - KKR正在推进收购大窑饮品85%股权的交易 谈判已持续一年并进入最终阶段 [1][2] - 持股比例显示KKR计划通过控股性投资获得企业主导权而非简单财务投资 [2] - 大窑官方对交易传闻统一回应"不予置评" 该回应在资本并购领域具有特殊含义 [1][2][3] 大窑饮品发展概况 - 公司2024年营收达数十亿元规模 全国经销商超千家 零售终端覆盖百万家门店 [1][5] - 2023年70%以上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 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4][5] - 在西北某城市全渠道销售额已超过可口可乐 并成功突破北京五环内市场 [5] - 公司战略从筹备香港IPO(传闻融资5亿美元)转向接受并购 [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饮料行业尚无老牌汽水成功打造全国性品牌的先例 [5] - 大窑通过深耕餐饮渠道实现逆袭 该渠道具有分散性强 进入门槛高的特点 [4] - 公司面临从餐饮渠道向KA渠道拓展 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转型的双重挑战 [7] KKR投资逻辑 - KKR在2025年一季度募集305亿美元新资本 管理资产规模达664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1][6] - 延续其逆周期投资哲学 认为当前市场环境能产生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6][7] - 此次收购是疫情后美元基金在中国消费领域罕见的大型并购 可能预示行业风向转变 [7] - KKR在中国投资遵循产业逻辑 历史案例包括中粮肉食 雷士照明 海尔和字节跳动 [7] 战略协同价值 - KKR的产业资源和管理能力可助力大窑突破发展瓶颈 [7] - 双方结合将推动大窑实现全国化目标和渠道转型 [7][8] - 交易被视为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市场投下的实质信任票 [8]
中建智地百亿项目蓄势 后续去化待考
中国经营报· 2025-06-10 17:42
中国建筑地产业务扩张 - 中国建筑旗下地产业务近年来逆势扩张,中建一局地产业务去年大幅增长近180% [2] - 中建一局地产平台中建智地2021年开始深度布局北京市场,2023年在京拿地金额达13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2][8] - 2024年中建智地以联合体形式拿下朝阳组团地块,地价高达126亿元,刷新近两年朝阳宅地总价纪录 [3][5] 朝阳黄杉木店地块项目 - 黄杉木店地块位于东四环与五环之间,是朝青板块近十年唯一新增住宅地块,成交楼面价5.45万元/平方米 [5][6] - 地块由中建智地+金茂+越秀+朝阳城开联合体开发,中建智地持股48.5%,定位为140~300平方米的改善型产品 [5][6] - 地块周边配套成熟但城市界面相对杂乱,距离地铁站900米,周边二手房如星河湾挂牌价约9.5万元/平方米 [5][6] 北京新房市场竞争格局 - 黄杉木店地块5公里范围内多个竞品项目集中入市,包括保利+金茂开发的朝阳天珺(拟售单价8.84万~9.25万元/平方米)和金茂满曜(拟售单价8.2万~9.1万元/平方米) [6] - 和记黄埔开发的御翠园项目近期降价至7万~7.1万元/平方米,较备案价打七折,加剧区域竞争 [7] - 中海·万吉玖序项目成交均价达114652元/平方米,与黄杉木店地块客群存在部分重合 [6] 中建智地现有项目表现 - 北京宸园项目5个半月实现110亿元销售额,606套房源已网签517套,成交均价11万元/平方米(指导价12.5万元/平方米) [9][10] - 中建璞园PARK(二期)298套房源已网签224套,成交均价7.29万元/平方米,但144套房源半年仅网签44套 [10] - 中建璞园(一期)983套房源网签685套(去化率69%),成交均价由7.1万元/平方米降至6.9万元/平方米,近期推出特价房源降价近100万元 [11][12] 中建智地战略布局 - 中建一局地产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从2020年1.11%提升至2024年9.38%,2024年营收152.9亿元(同比增长179.6%) [8][9] - 2024年6月中建智地以112亿元竞得北京首宗"住宅+产业+配套"组合用地,后转为全资持有 [9] - 公司在北京昌平北七家地块开发国贤府二期,850套房源已网签213套,成交均价由5.4万元/平方米降至5.1万元/平方米 [12]
惠选订房与兆讯传媒达成亿级传播合作
搜狐网· 2025-05-20 15:55
行业动态 - 中国酒店行业与数字广告领域迎来重大合作,惠选订房与兆讯传媒达成亿级传播合作[1] - 此次合作被视为惠选订房从行业挑战者向领军企业跃迁的关键举措,也是资本寒冬中的逆势投资[3] 商业模式 - 惠选订房采用"用户出价,酒店抢单"的C2B模式,与Priceline的"用户定价"模式一脉相承[5][6] - 该模式让用户以市价50%-80%的价格入住高星酒店,同时帮助酒店提升空置率利用率[6] - 中国34万家酒店平均入住率不足50%,每年近半客房空置,传统OTA模式导致供需双输[6] 资本运作 - 2024年10月,惠选订房上线50天即获得上海牧鲸资本3000万战略投资[6] - 2001年李嘉诚以7352万美元抄底Priceline,成为逆周期投资经典案例[4] 市场拓展 - 惠选订房已覆盖20余省,合作酒店近4000家,全国区域运营商超200家[11] - 公司目标2025年合作3万家酒店,覆盖1000万用户[10] - 与兆讯传媒合作将加速渗透三四线市场,并在一二线城市挑战OTA巨头[9][10] 行业影响 - 惠选订房模式挑战传统OTA"全网最低价"规则,实现酒店价格体系保护与额外收益[11] -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认为该模式创造了更多选择机会,优化了行业生态[12] - 中国酒店业上一次变革是携程的"货架模式",惠选订房试图用"拍卖思维"开启新生态[14] 合作方背景 - 兆讯传媒是中国高铁传媒第一股,覆盖全国近500座高铁车站、5000块数字屏幕,年触达20亿人次[7] - 高铁站是广告曝光黄金场景,旅客平均停留40分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