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圈

搜索文档
★业内人士建言 加速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5
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 国家开发银行"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两万亿元 发放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超3600亿元 子公司累计出资超38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1] - 中国进出口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4万亿元 占全行贷款比重超四分之一 重点支持外贸 国际经济合作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2] -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需解决三大问题:科技成果产业化不确定性导致金融资源错配 科技企业技术价值评估难度高 科创产业全链条需求与金融机构单一服务不匹配 [2] 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 - 建议建立系统化全链条集成式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需满足参与主体完备 职责分工清晰 产品体系适配 配套机制健全四大条件 [3] - 政策性金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资本 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发挥发现市场 撬动杠杆 弥补失灵功能 [2] 人工智能赋能金融改革 - AI在金融领域应用需全球监管协调合作 因其具有外部性和系统性特征 技术成熟度要求极高 [3] - AI应用带来效率提升和客户需求满足等机遇 但面临技术成熟度 安全隐私保护 金融机构转型三大挑战 [3] - 建议共建行业级智能算力底座 完善金融AI应用规范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 [4]
科技金融生态圈崛起 长三角孕育创新共同体
和讯网· 2025-06-27 20:23
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 新"五个中心",是国家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在这一进程中,金融作为核心引擎,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金融机构如何深度融入上海发展脉搏,多维度支持科技创新,全方位助 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让我们深入上海的金融机构看一看。 金融赋能,驱动人工智能产业新引擎 2024年,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力提速,取得新的成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城市经济规模 进入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实现全球城市排位新提升;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万亿元,继续处于 全球城市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 眼下,上海正在向更高目标破浪前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承载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打造自主创新新高 地。 在浦东张江高科(600895)技企业聚集地,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承担着张 江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引进、产业培育、功能服务等重任,全力以赴将张江科学城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 力的科创中心。而这,也离不开金融支持。 "为了支持张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邮储银行(601 ...
深圳携手德交所集团共筑国际化金融生态圈 两场跨境金融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5:19
深德金融合作 - 深圳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举行高规格跨境金融交流活动 标志着欧洲大陆第一大交易所集团首次大规模登陆粤港澳大湾区 [1] - 活动由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 德交所集团 国际上市交流基地等联合主办 吸引数百位政府 金融机构 科创企业代表参与 [2] - 德交所集团业务覆盖金融市场全流程链 旗下拥有欧洲期货交易所 欧洲能源交易所 360T外汇平台等核心板块 [2] 合作领域与机制 - 双方探讨中欧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企业境外上市路径等核心议题 [2] - 德交所集团可为深圳企业提供上市 发行 外汇管理等全周期支持 [2] - 深圳计划在资产管理 绿色金融 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与德国联动 [2] 德交所资源展示 - 德交所旗下子公司亚洲负责人团队展示能源转型 衍生品交易 外汇管理等创新实践 [4] - 欧洲能源交易所解析全球最大电力衍生品市场运作逻辑 [4] - 欧洲期货交易所运营全球流动性最强固定收益市场 360T外汇平台展示技术解决方案 [4] 企业国际化支持 - 德交所详细说明德国上市路径 截至2025年3月共有496家上市公司 支持中资企业通过D股或GDR对接欧洲市场 [4] -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平安期货等机构提供跨境资金管理 衍生品套保策略等实务解决方案 [4] 深圳金融国际化进展 - 深圳通过"百千万金融人才培养工程"等措施构建多层次金融赋能体系 [5] - 截至2025年5月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达584家 其中151家登陆境外市场 A股总市值8 71万亿元全国第二 [5] - 国际上市交流基地已与港交所 伦交所等多家境外交易所建立紧密联系 [3][5] 生态构建与未来方向 - 此次合作完善深圳链接全球资本市场的生态网络 [5] - 双方将在绿色金融 金融科技 跨境投融资等领域释放创新潜力 [5] - 活动标志着深圳跨境金融合作从政策对接进入务实落地阶段 [6]
业内人士建言 加速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中国证券报· 2025-06-20 04:28
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 国家开发银行"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两万亿元 发放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超3600亿元 [2] - 国家开发银行子公司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累计出资超3800亿元 在多个业务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 占全行贷款比重超四分之一 [2] - 政策性金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资本、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具有发现市场、撬动杠杆、弥补失灵的功能 [2] -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需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不确定性、科技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产品与服务协同性三大问题 [3] 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 - 应建立系统化、全链条、集成式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需满足参与主体完备、职责分工清晰、产品体系适配、配套机制健全四个条件 [3] - 金融机构需提供接力式综合金融服务 提升协同服务能力 打通资金供给渠道 [3] 人工智能赋能金融改革创新 - AI在金融行业应用广泛 可提升效率、满足客户需求 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 [3] - AI应用面临技术成熟度、安全隐私保护、金融机构发展模式三大挑战 [3] - 需构建开放、安全、高效的行业级智能算力底座 支持大模型全生命周期应用 [4] - 应完善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规范 明确安全底线 保障安全可靠可控 [4] - 需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 搭建跨机构、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 [4]
中国银行张辉:加速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正逢其时”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9 11:21
科技金融生态圈建设 - 建立系统化、全链条、集成式科技金融生态体系需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参与主体完备、职责分工清晰、产品体系适配、配套机制健全[1] - 参与主体需包括直投、投行、商行、保险、担保等多类金融机构,统筹金融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支持[1] - 职责分工需明确监管划底线、市场担主责、政策补缺口,金融机构与产业投资方发挥差异化优势[1] - 产品体系需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适配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1] - 配套机制需针对科技创新特点,重点完善利益分享、风险分担、尽责免责机制[1] 中国银行科技金融实践 - 2024年深入推进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提升六种能力:立体化网络覆盖、规模化股权投资、差异化信贷支持、全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融资筹资、市场化风险分担[2][3] - 立体化网络覆盖:已在24个省市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建立275家科技金融支行,为超4.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2] - 规模化股权投资:通过AS公司直投和中银证券科创母基金撬动社会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境内外股权投资超1000亿元[2] - 差异化信贷支持:针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分别推出创新积分贷、专属科创贷等产品,并通过银证保合作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2] - 全球化金融服务:依托全球网络布局、跨境支付等优势,助力科创企业利用全球金融资源[2] - 多元化融资筹资:发行超1600亿元科创债,落地15个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项目[2] - 市场化风险分担:中银保险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超3000亿元保险保障[3] 战略布局与未来规划 - 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是重点战略布局,以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抓手推进科技金融业务落地[3] - 未来将携手其他金融机构,发挥全球化与综合化优势,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培育新质生产力[3]
工行北海分行:“三维协同”优化支付服务 构建便民金融生态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0 20:13
支付服务优化 -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教网络,设立常态化宣教点普及金融知识,重点包括存款保险制度、电信诈骗防范、反假币识别等 [1] - 公司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025年5月15日参与"5.15全市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月"活动,累计触达超2000人次 [1] - 公司组建流动服务团队进村入户,2025年5月开展上门服务18场,办理借记卡开立、养老金账户开户、手机银行签约、兴农通等业务近2000笔 [2] 普惠金融服务 - 公司针对新市民、老年人、乡村居民等群体需求,提供"零距离"服务模式,实现"一次上门、综合服务" [2] - 公司推广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适老化功能,包括智能客服、语音助手、远程指导等模块,提升老年用户使用体验 [2] - 公司针对小微商户推荐"收款码"等快捷收付服务,拓展跨境支付等场景应用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深化支付服务创新,聚焦民生需求与区域发展重点 [2] - 公司计划构建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生态体系,提升支付服务质量和效率 [2]
银行摒弃车贷“高息高返”背后
北京商报· 2025-06-03 22:57
端午节后,一家汽车销售展厅里,销售员王洋(化名)盯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客户咨询消息,眉头紧锁。曾经,靠着"贷款买车比全款更划算"的推销话术, 他往往能轻松拿下订单,如今,却不得不反复向客户解释,"虽然没有返佣优惠了,但我们赠送的保养服务也很划算……" 6月初,一场由监管主导、银行叫停汽车金融"高息高返"的大幕正陆续在各地拉开。这场变革不仅是对行业乱象的纠偏,更是揭开汽车金融转型的序幕。 当"价格战"退潮,银行该如何凭借产品创新与合规运营,在零售信贷稀缺时代开拓新增长极? "高息高返"迎终章 车贷高返叫停,打乱了汽车经销商的节奏。曾经,王洋深谙"高息高返"的营销密码,面对预算紧张的客户,他会掏出计算器,"您看这辆25万元的车,全款 买一分不少,但要是走贷款渠道,我能给您申请2万的车价直降"。在银行返佣支撑的大幅折扣下,这样的优惠力度让许多客户当场拍板订车。 但如今,随着"高息高返"的叫停,让他没了方向。不久前,王洋所在的门店收到银行通知,取消此前的"高息高返"政策,上调客户提前还贷违约金。有不少 客户在得知贷款买车没有更多车价优惠之后,只留下一句"再考虑考虑"便转身离去。 前两年买车的市民刘女士就是这一"规则"的 ...
南京银行镇江分行:金融活水润泽江河 奋楫扬帆再谱新篇
江南时报· 2025-05-27 10:53
公司发展历程 - 南京银行镇江分行成立11周年,资产规模达700亿元,服务客户超20万户,获得10余项市级以上行业首创和近180项内外部荣誉 [1] - 投行业务市场份额连续7年(2018-2024年)保持领先,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公募保障房资产支持票据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 [4] - 连续4年(2020-2023年)荣获镇江市"金融服务贡献奖",获得"2024年度镇江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奖",连续4年(2021-2024年)获人民银行政策执行"A类"机构称号 [5] 党建引领与企业文化 - 持续深化党业融合,开展"鑫先锋、强担当,高质量发展挑大梁"专项行动 [3] - 全行累计献血4万余毫升,组织员工开展植树活动,拓展金融知识进校园,举办金融反诈和健康讲座 [4] - 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金融系统最美职工之家"等荣誉 [5] 科技金融创新 - 创新"投贷联动科技金融服务直通车",为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股权与债权结合的融资方案,已服务超600家科创企业,发放88亿元科技贷款 [6][7] - 建立"知鑫服务直通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与专业机构合作评估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无形资产 [7] - 举办40场政银企对接会、项目路演等活动,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 [7] 绿色金融实践 - 发放江苏省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开创"减碳即省钱"的绿色金融新模式 [9] - 绿色信贷余额年增20%,构建覆盖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体系 [10] - 组建专业绿色金融团队,加强与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合作,推动绿色金融政策制定和实施 [10] 普惠金融服务 - 普惠金融贷款增速达24%,"鑫转贷"产品累计服务近200户客户,转贷总金额超14亿元 [11] - 推出"苏农贷""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实现线上化操作,十分钟到账 [11][12] - 针对制造业、科技、农业等领域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 [12] 养老金融服务 - 创新"五个一"适老服务标准,设立7家省级适老网点,11家网点均设有"尊老关怀窗口" [13] - 提供老花镜、放大镜、轮椅等适老设备,设置无障碍通道和低位服务设施 [13] - 开展金融宣教活动,通过案例讲解和情景演练普及防诈骗知识 [14] 数字金融创新 - "鑫e伴"企业服务平台孵化30多个场景金融项目,包括智慧校园、政务民生、智慧商铺等 [15] - 应用RPA流程机器人,使客户月度对账时间从3天缩短至2小时 [16] - 落地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放款效率提升80% [17] 未来发展战略 - 锚定"产业强市"战略,聚焦"四群八链"与"876创新工程",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商 [19] - 从首家网点扩展到11家智慧支行,从传统信贷发展到"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 [19]
双增长!江苏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交出亮眼成绩单
经济观察网· 2025-04-28 18:23
个人金融业务表现 - 2024年零售存款余额8229亿元 同比增长16.21% 零售贷款余额6748亿元 同比增长3.40% 实现"双增长" [1] - 个人贷款不良率0.88% 处于行业低位 资产质量优异 [1] - 2025年一季度零售AUM规模超1.5万亿元 稳居城商行头部 [2] 财富管理服务体系 - 建立"分层+分类"精准服务体系 运用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技术 [2] - 针对银发客群推出"苏银养老金融"服务 覆盖生活、医疗、理财全场景 [2] - "企投家"综合服务品牌聚焦企业家需求 财私客户年均增速超20% 一季度末客户数突破11万户 [2] 产品管理能力 - 构建"研选配销"全流程产品管理体系 从风险控制、收益稳定性等多维度评估 [3] - 搭建开放式、全谱系产品货架 获"上证金理财"2024年度银行财富管理品牌奖 [3] 消费提振举措 - 2025年推出20条惠民举措 覆盖家装家居、旅游等领域 [4] - "家装厨卫焕新补贴"线上服务获好评 2025年新增"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功能 覆盖11个城市 [4] - "水韵江苏旅游年卡"带动景区周边消费 [4] - 承办全省5.7万人次的消费补贴活动 包括电动车置换、购房补贴等 [5] 智慧场景生态 - 构建医疗、文旅等"8+1"智慧场景生态圈 运用AI、云计算等技术 [7] - "信用就医"服务覆盖200家医院 实现"先诊疗后付费" [7] - 文旅场景推出"文旅二维码"和博物馆联名借记卡 [7] - 线下500余家网点完成"530美丽网点提升工程" 增设老年服务专区 [7] 数字化渠道建设 - App10.0版本通过深度学习实现个性化服务推送 [8] - 2024年末App月活客户超700万户 居城商行首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