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 A技术

搜索文档
直击WRC | 1200公里超远距实时操控!乐聚机器人成“打工人”
新浪科技· 2025-08-10 13:32
技术进展 - 乐聚人形机器人"夸父"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最新技术进展 [1] - 通过5G-A技术实现1200公里超远距实时操控(如北京至上海配送)并保持低时延通信与自主导航稳定性 [1] - 搭载智源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在物料分拣场景中结合高精度视觉与AI算法完成抓取搬运 [1] - 在SMT料盘出库场景实现全流程自主操作 [1] - 商场服务场景中通过强化学习步态控制器实现拟人行走与语音动作同步交互 [1] - 运动控制采用model-based control与强化学习融合算法,提升太极表演、跑步等动作的流畅性与稳定性 [1] 应用场景 - 5G-A技术为机器人提供"感知-决策-执行"通路 [1] - 未来或拓展至消防、化工等复杂场景 [1]
山东移动正式上线全新“双标识系统”
齐鲁晚报· 2025-07-11 09:25
5G-A双标识系统上线 - 山东移动推出全新"双标识系统"(UE-Logo),通过核心网智能网元NWDAF及3载波(3CC)聚合技术实现VIP身份与5G-A网络状态的双重显示 [1] - 系统要求用户签约指定5G-A产品包并在支持3CC的覆盖区使用,左标显示VIP等级(如全球通/商务VIP等),右标动态显示5G-A或5G网络状态 [4] - 显标优先级规则为:场馆VIP > 商务VIP > 游戏VIP > 直播VIP > 视频VIP > 全球通 [5] 技术实现与终端支持 - 显示条件需同时满足:签约套餐、终端处于3CC覆盖区、有业务流量、手机支持5G-A LOGO功能 [5] - 兼容机型包括华为Mate X5/Mate 60系列、苹果iPhone 15系列、荣耀Magic V2系列、OPPO Find X7系列等12个品牌旗舰机型 [5] - 3CC载波聚合技术使下行速率提升1.1倍至1.5Gbps,单小区流量较年初增长2.6倍,5G-A显标率稳定在90%以上 [6] 网络部署现状 - 全省已部署超2.5万个3CC小区,覆盖16地市核心城区 [5] - 通过精准规划3CC组网、优化频点配置及邻区关系,强化多载波覆盖差异优化能力 [5]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持续优化网络覆盖质量,扩大终端兼容范围,推动5G-A技术普及 [8]
低空经济迎来关键一跃 万亿赛道冲刺关键三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6:45
低空行业发展现状 - 低空行业正从概念爆发向规模落地跃迁,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超20省出台专项规划,地方政府专项债向低空基建倾斜[1] - 美团无人机累计完成超52万单,丰翼方舟80运载效率突破传统多旋翼极限,深圳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先锋版启用[1] - 苏州通过"一中心一平台"模式构建城市级低空数字底座[1]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目前仅航空测绘、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无人机编队表演和航拍五大场景实现商业闭环[2] - 无人驾驶航空器成本仅为直升机的1/10至1/5,杭州企业用无人机运输血液制品10公里成本降至每公斤7元[2] - 专家建议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通过初期补贴培育市场[2] 产业链结构问题 - 上游无人机制造能力领先,下游场景逐步突破,但中游基础设施短板制约规模效应[3] - 物理起降点不足、通信标准缺失导致产业链发展不均衡[3] - 关键技术瓶颈包括能源技术革命(固态电池或氢能)和倾转旋翼技术的成熟[3] 安全与标准挑战 - 飞行间隔标准未明确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4] - 整体安全水平需达到10(百万小时)事故率,需建立动态识别管理系统[4] - 各地数字化平台接口不一形成信息孤岛,阻碍跨区域飞行并带来安全隐患[6] 空域管理实践 - 沪宁高速200公里航程需向5个地市分别申请空域,高速公路限制空域的高度、宽度标准空白[6] - 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实现空域协同服务、空中交通服务、低空信息服务,形成高质量数据集[7] - 低空标准体系涵盖技术、安全、服务、管理标准,需政府统筹协调推动[7] 未来发展趋势 - 2027年前是空域改革试点关键窗口,2030年后将进入规模化应用期[8] - 5G-A技术逐步引入低空覆盖,运营商凭借400万座5G基站资源成为低空智联网建设主力军[8] - 江浙、珠三角出现运营商牵头低空智联网总集项目趋势,通感一体化技术将重塑低空通信标准[8]
20年内3次追投,全球500强为什么再选择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48
盖瑞特集团在武汉的投资布局 - 盖瑞特将在武汉设立中国第二家创新中心,重点研发高速三合一电驱、电动冷却压缩机、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等"零排放"技术 [1] - 这是盖瑞特在中国发展20年里的第三次在光谷投资,武汉已成为其全球网络中增长最快的制造基地之一 [1][2] - 过去十年盖瑞特在武汉的产能年均增长超过30%,武汉已成为"在中国的第二故乡" [3] - 新创新中心将构建开放式平台,与本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清洁交通方案迭代 [3] 武汉的科技创新吸引力 -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表示武汉的城市气质与高通发展理念契合,正合作加速5G-A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5][6] - 武汉拥有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成熟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是验证"混合AI"技术路线的理想城市 [6] - 高通AI技术已赋能超过25亿个终端设备,涵盖智能手机、汽车、个人电脑等多个领域 [10] - IDC预测2025年中国AI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1.18亿台,占整体市场40.7%;AI PC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13%升至37% [10] 跨国企业的战略布局 - 全球500强企业将武汉纳入核心战略版图,是对城市发展质量、政策环境和产业土壤的深度信任 [3][10] - 高通计划在XR、智能座舱等新兴领域与武汉展开合作 [10] - 盖瑞特和高通的"再选择"体现了对武汉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 [1][10]
强强联合 中国移动联合乐聚发布业界首款5G-A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圈· 2025-06-21 20:53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进入第三年,具身智能被视为下一个浪潮,人形机器人作为其高阶形态今年极为火热 [1]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面临技术、成本和网络瓶颈等多重阻碍 [1] - 乐聚机器人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突破网络瓶颈 [1] 5G-A"夸父"技术突破 - 5G-A"夸父"解决人形机器人实时控制、多机协同等网络瓶颈问题,特别适用于工业制造等高并发场景 [3] - 该机器人首次将5G-A技术深度集成至人形机器人本体,构建具身智能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3] - 核心技术突破包括:高精度定位降低多机组网成本、实现工业环境精准协同作业 [4] - 具备低延迟与实时远程控制能力,支持执行复杂任务 [5] - 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能力减轻硬件负担与成本,增强实时环境感知与决策推理能力 [5] - 数据采集与增量训练能力加速深度学习模型迭代,快速适应各行业需求 [5] 产业化与标准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产量破百万台将标志大规模量产阶段开启,但目前仍需时间 [9] - 通信系统与机器人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接口,导致规模化推广困难 [9] - 《5G-A 赋能信息消费"新三样"白皮书》发布,首次定义5G-A网络支撑人形机器人的关键能力指标与接口规范 [9] - 生态联盟在多方协同、标准共建方面已取得进展,包括智网慧城计划和5G-A×AI百大商用计划 [12] - 已打通贯穿"研发-产品-验证"的生态链 [12] 商业化前景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预计超万台,市场规模达82.39亿元,占全球50% [13] - 2045年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预计超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 [13] - 乐聚已在科研、商业、工业三大场景实现全尺寸产品的稳定交付 [13] - 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移动、华为合作,推动5G-A与人形机器人本体深度集成 [14]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已出炉 [17]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开始 [17]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打通带来机遇 [17]
硕贝德(300322) - 2025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20:09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整体经营质量逐步好转,整体营业收入和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智能模组、散热器件及模组、新能源业务大幅减亏 [2][3][5] - 2025 年一季度扭亏为盈,但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 3 亿元 [6] - 2024 年外销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 23.26%,出口产品主要面向东南亚、北美等国家 [6] 业务发展情况 天线业务 - 有向客户提供 4D 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预计年内为国内头部客户提供超百万只产品,已开始批量供货 [2][3][6] - 穿戴类天线产品几年前已有批量供货 [6] - 已完成卫通天线的研发,将推进相关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及市场化应用 [4][5] 散热业务 - 为日本知名游戏机品牌提供散热模组,已实现全类别散热模组的认证与量产交付,预计成为今年下半年及未来几年新的增长点 [3] 其他业务 - 天线、线束、散热组件、新能源结构件及智能模组业务发展向好 [2] - 5G、高精度定位、V2X 等汽车天线产品过去几年高速发展,与头部客户建立深入持续合作关系,接下来将聚焦服务头部客户,提升市场份额,扩展线束等相关产品序列 [4] 技术研发情况 - 2024 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 8.87%,聚焦于核心业务的技术升级及前瞻性领域探索 [3] - 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超 1 亿规模,有核心技术储备 [5] - 在天线射频技术与制造工艺技术两方面获得 VR/AR 客户认可,LDS 一体化技术、小型超薄天线应用在 VR/AR 智能眼镜中 [3] - 我国 5G - A 技术应用为公司基站天线与终端天线带来新机会,公司在射频技术上加大研发并密切与客户合作,5G - A 天线产品生产工艺与 5G 类似,暂不需新建产能 [3] 公司战略与规划 - 根据行业大客户需求、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竞合局势等,在市场调研基础上规划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3] - 组织架构服务于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越南子公司是为公司海外业务和生产布局考虑 [6] 投资者相关问题回应 - 公司管理层积极看好全年经营发展,紧密围绕主业,聚焦大客户,挖潜增效,优化业务结构 [6] - 公司做好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目标,做好与市场沟通,传递公司价值,适时考虑实施股权激励等增强投资者信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