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施
搜索文档
特来电6款充电黑科技,破解重卡补能痛点
中国电力报· 2025-11-05 17:20
核心观点 - 公司举行2026技术创新发布会 面向行业发布6款充电网新产品 旨在推动充电行业从“拼数量”向“提质量”阶段发展 [1] “中国芯”与“智慧脑”:充电模块的双重突破 - 截至今年9月底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806.3万个 同比增长54.5% [2] - 发布60千瓦AI自学习免维护充电模块 是我国首个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该类产品 [2] - 该模块搭载完全自主研发的MCU芯片 将国产化率从99%提升至100% 确保供应链自主可控 [4] - 模块内置“AI智慧大脑” 可针对不同车型自动匹配最优充电模式 7×24小时监控设备状态并预测潜在故障 [4] “十分钟满电”:破解新能源重卡补能难题 - 发布10千伏中压4兆瓦一体化全矩阵超充产品 最多可同时带动64把充电枪 [5] - 该系统可实现单枪最大2兆瓦、双枪4兆瓦的充电功率 10分钟即可充满一辆新能源重卡 [5] - 采用10千伏中压接入架构和充配电一体化设计 将传统建站周期由几个月压缩至3~7天 节省占地43%以上 [7] - 系统预留光伏、储能、V2G等标准化接口 支持场站未来向“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 [7] “预制舱”式超充站:重塑重卡充电场站形态 - 发布行业首个实现110千伏电压等级集成的百兆瓦超充站 采用“高压直供、大容量功率矩阵、全链路一体化集成”模式 [8] - 将传统变电站核心高压部分高度集成至预制舱内 使超充站可直接接入电网主干 降低能量损耗 [8] - 模块化理念将传统3~4个月的施工周期压缩至2~3周 减少42%电缆用量与90%建筑垃圾 [8] - 同时发布光储充放+车网互动+虚拟电厂深度融合的园区零碳新架构及新一代充电网数字化平台等产品 [8]
百兆瓦超充到来 特来电发布6款充电网新产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2 11:5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发布涵盖硬件、系统、平台与场景的六款新产品,展示了其在充电网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旨在重新定义充电行业并引领其从“充电桩”向“充电网”的生态革命 [1][9] 新产品技术矩阵 - 发布60kW AI自学习免维护充电模块,是中国首款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充电模块,实现了从芯片到模块的100%国产化,内置AI系统可实现预测性维护和低温环境下智能提升输出功率,帮助运营商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并提升设备利用率 [3] - 推出10kV中压4MW一体化全矩阵超充产品,通过中压直联和充配一体化设计节省占地43%以上,建站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最快3天,其全矩阵功率调度技术可同时支持64把枪,功率利用率提升30%,搭配兆瓦级液冷终端使重卡实现“十分钟满电” [4] - 发布110kV高压100MW数字化超充站,首次将110kV高压电直接引入充电场景,通过预制舱集成将传统3-4个月的施工周期缩短至2-3周,解决了重卡场景对电网容量和土地资源的极致要求,并大幅降低传输损耗 [6] - 提出光储充放+车网互动+虚拟电厂深度融合的园区零碳新架构,通过能碳数智中枢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和V2G车辆,实现园区绿电100%消纳,案例显示该架构可使园区用能成本降低超10% [6] - 推出新一代充电网数字化充电平台,首次定义了充电平台L1-L5全场景智能化等级模型,公司目前已实现L3级有条件智能托管,并计划在1-2年内冲击L4级高度智能托管,通过AI大模型赋能全流程自动化 [7] - 提出“超阶零碳数字建筑”理念,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梯次电池储能和V2G技术将电动汽车车位改造为“移动储能池”,实现“车楼联动”,让建筑和用电成本更低 [8]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公司自2014年提出“充电网”概念,在2023年获得国家部委文件官方背书,此次产品发布进一步前瞻了充电网技术路线的未来 [9] - 4MW超充站与110kV高压超充站的推出解决了重卡电动化的补能效率与电网接入瓶颈,实现“十分钟满电”使其运营效率比肩燃油车,将刺激物流、矿山等场景的电动化转型 [9] - AI运维、虚拟电厂等技术的成熟帮助运营商从单一服务费模式转向“运维降本+能源增值”的双轮驱动,使充电站成为可参与电力交易的盈利节点,破解行业长期“烧钱”困境 [9] - V2G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园区与建筑,意味着电动汽车集群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调节力量,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提供了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样板 [9] - 公司坚持技术驱动的底层逻辑,认为充电的终极竞争不在桩的数量,而在网的厚度与智能的深度,致力于携手行业伙伴驶向智能、绿色的零碳未来 [12]
国家能源局: 风光装机破17亿千瓦 绿电攻坚再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11-01 08:10
风光发电装机与发电量 - 截至9月底全国风电与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7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21.98亿千瓦 [1] - 前三季度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1.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2%,较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1] - 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1.25亿千瓦,同比增长45.7%,前三季度光伏累计发电量91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1%,光伏发电利用率94.7% [2] “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规划 - 为实现2035年36亿千瓦风光装机目标,未来10年每年需新增约2亿千瓦风光装机 [2] - “十五五”时期将从五大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供给端、推动集成发展、拓展非电利用、提升消费水平、完善市场机制 [2] - 具体措施包括加速“沙戈荒”基地建设、出台深远海风电管理办法、促进新能源与算力及绿氢融合、布局风光制氢氨醇、落实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等 [2] 电力供需新常态与保供体系 - 今年7月、8月全国用电量连续两个月突破万亿千瓦时,7月以来单日用电量超300亿千瓦时的天数达66天,较去年增加29天 [3] - 电源侧上半年投产支撑性电源1700万千瓦,新能源午间平均出力超5亿千瓦,可支撑约三成用电负荷 [3] - 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4.9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3.4%,涉及102万家市场主体 [4] 跨省跨区电力调配与市场机制 -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首次以现货交易形式调配180万千瓦绿电驰援长三角,新疆光伏支援京津晚高峰 [4] - 7-8月川渝地区获跨省支援电力超800万千瓦,山东60万千瓦以上机组实现非停率和受阻率“双零” [4] - 上海完成国内首次城市虚拟电厂百万千瓦规模调用,甘肃450家工业用户通过错峰生产使填谷占比近10% [4] 充电设施建设与技术发展 - 截至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枪6.8万个 [5] - 国庆假期充电设施日均充电量同比增长45.7%,全国已建成单枪功率超2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设施超3.7万台 [6] - 17个省份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聚合资源1943万千瓦,建成双向充放电桩3832个 [6] 充电设施未来规划与市场主体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需求 [6] - 截至9月底全国前10大充电运营商中8家为民营企业,其运营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0.7% [6]
国家能源局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签订推进大湾区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10-30 02:11
合作事件概述 - 国家能源局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于2025年10月24日签署《关于推进大湾区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安排》[2] - 签约地点在苏州,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宋宏坤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共同出席[2] -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及电力司、国际司有关同志参加签约活动[1] 合作核心内容 - 双方明确将合作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2] - 合作安排包括加强充电设施技术和标准交流[2] - 推动新一代充电技术ChaoJi在香港率先示范落地[2]
国家能源局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签订推进大湾区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协议
国家能源局· 2025-10-29 21:33
合作协议签署 - 国家能源局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于2025年10月24日签署《关于推进大湾区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安排》[4] 合作内容 - 双方将合作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4] - 加强充电设施技术和标准交流[4] - 推动新一代充电技术ChaoJi在香港率先示范落地[4]
我国充电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5:13
政策核心目标 - 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破解电动汽车充电困难、布局不均、续航焦虑等问题 [1][3] - 目标实现城际往来无忧、城区补能便捷、乡村覆盖可达的充电体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3] - 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7] 充电设施发展现状与挑战 - 充电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基本满足现阶段需求,但存在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居住区服务供给不充分、供电保障有待加强等问题 [7] -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充电设施服务能力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 [5] 重点专项行动部署 - 部署五大专项行动: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居住区充电条件优化、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推广、供电能力和服务改善、充电运营服务质量提升 [7] - 开展居住区"统建统服"模式试点,系统解决居住区充电设施有人建、有人管、可持续的问题 [7] 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 - 到2027年底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 [10] - 农村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电网薄弱、充电需求潮汐现象等挑战,需加强交通枢纽、客货场站等重点场景布局 [12] - 建议地方政府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加强整体规划与土地电力协调,推动"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落地 [12]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 到2027年底新增双向充放电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扩大车网互动试点范围 [14] - 当前车网互动处于前期试点阶段,面临放电车型比例低、技术标准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等挑战 [15] - 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涵盖上海、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及30个项目 [14] 投资拉动效应 - 到2027年预计拉动相关设备和工程建设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充电设备投资约1000亿元 [8] - 通过车网互动等新商业模式发展,边际成本下降将缓解运营商盈利与居民用电成本平衡问题 [8]
20cm速递|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连续5日净流入超3.5亿元,资金抢筹,关注回调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17:48
充电设施行业增长前景 - 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截至2024年底达1281.8万台,当年新增422.2万台 [1] - 预计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年均新增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将超过500万台 [1] - 公共直流充电桩2024年底数量为164.3万台,预计3年内将实现翻倍增长 [1]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产品特征 - 该ETF跟踪创新能源指数(399266),最大涨跌幅达20% [1] - 指数样本选取涉及清洁能源生产、存储及应用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重点关注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 [1] - 行业配置以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及相关设备制造为主 [1]
中经评论:“三年倍增”为汽车强国充电
经济日报· 2025-10-23 08:05
政策目标与规模 -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 - 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以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1] - 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番增长 [1] 当前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平均每5辆汽车有2个充电桩 [1] - 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为45.5千瓦 无法有效满足快速补能需求 [2] - 存在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 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尚不均衡等问题 [2] - 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供需矛盾突出 部分车主需等待3至4小时 [2] 政策重点方向 - 加快补齐农村充电设施建设短板 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 [3] - 在重点城市 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大功率充电设施规划建设 [3] - 扩大车网互动试点范围 探索价格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创新 [4] 产业链投资机遇 - 充电桩建设提速将拉动充电设施设备制造和建设投资2000亿元以上 [3] - 带动充电枪 充电桩硬件制造 电力电子元件研发生产 电网改造 土建施工 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环节 [3] - 间接拉动铜 铝等大宗商品需求 [3] 技术发展与业态创新 - 充电桩从单向供电设备升级为双向能源节点 成为虚拟电厂组成部分 [4] - 海量充放电数据可用于分析用户行为 优化电网调度 服务城市规划 [4] - 车网互动为绿电消纳 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新路径 [4]
(经济观察)电车出行折射中国“十四五”绿色转型力度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0:26
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1.23亿千瓦时,日均充电量同比增长超45%创历史新高 [1] - 全球超半数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1] - 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向一二线城市周边、三四线城市及农村乡镇延伸,97%的县城和80%的乡镇已配建公共充电设施 [1]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建成全球数量最多、服务车型最广、覆盖面积最大的充电设施网络,2025年8月底充电枪总数达1734.8万个,为五年前的10倍 [1] - 高速公路建成充电设施超4万个,为五年前的5倍 [1] - 深圳已建成超充站1057座、充电桩超48.7万个,超充站和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 [2] 充电技术提升 - 公共充电场景大功率化水平提升,新增直流充电单枪平均功率从2021年底的73.90千瓦提升至2025年6月的98.51千瓦 [2] - 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已达3.7万台,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2]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 [3]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超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的9.7%提升至2024年的18.6% [3]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新增部分全部通过风电和光伏获得 [3] 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 - 95%的煤电机组已实现超低排放,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较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 [4] - 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乐东电厂经改造实现生产全过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污染物近零排放及废水零排放 [4] 未来政策目标 - 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目标为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36亿千瓦 [4] - 新能源汽车目标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4]
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跟踪第四十七期(20251019):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关注北交所充电设施产业链企业
华源证券· 2025-10-20 16: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为“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关注北交所充电设施产业链企业”,明确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企业 [1] 报告核心观点 - 国家政策强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六部门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旨在完善服务网络并促进电动汽车消费 [3][7] - 充电设施市场高速增长,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公共充电设施达409.6万个,同比增长36.7%;私人充电设施达1200.4万个,同比增长63.3%,私人设施增速显著高于公共设施 [3][17] - 技术趋势明确指向高压快充,800V高压快充体系崛起,液冷技术成为实现600kW以上高功率快充的关键硬件 [3][28][31][37]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50%,智能电动汽车销量超1220万辆,对充电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20] - 中国在全球充电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中,中国占比超60% [23] - 中国充电桩出口持续增长,2023年出口总额达21.4亿美元,2024年1-10月主要出口至荷兰、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 [26] - 梳理出北交所10家业务涉及充电设施产业链的企业,覆盖从印制电路板、电接触产品到智能变配电系统、充换电管理系统等多个环节 [3][41][42] 政策与行业现状总结 - 核心政策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旨在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3][7] - 公共充电站主要服务运营车辆,受政策推动明显;居民区私人充电设施需求快速释放,但依赖物业、车位配建率及用户投资 [3][17]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全国渗透率达45%,区域差异明显,重庆渗透率高达54.3% [20] 技术与市场趋势总结 - 快充技术核心在于提升充电功率以缩短时间,充电倍率(C)是关键指标,如2C充电可在半小时内完成 [28] - 800V高压快充成为主流技术路线(除特斯拉外),要求电池材料、汽车架构、充电基础设施协同升级 [3][31][32] - 液冷充电桩通过散热技术解决大电流发热问题,是实现超600kW高功率快充的关键,华为、理想、蔚来等车企积极布局 [3][37] - 中国充电桩出口市场多元化,2024年1-10月对越南出口增量达1600万美元,仅次于荷兰的5400万美元 [26] 北交所市场表现总结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当周,北交所科技成长股整体表现疲软,股价涨跌幅中值为-5.11%,仅12家公司上涨(占比8%) [3][43] - 主要指数周度表现:北证50(-4.91%)、沪深300(-2.22%)、科创50(-6.16%)、创业板指(-5.71%) [3][43] - 各细分产业估值普遍下降: - 电子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58.6X降至55.9X,市值中值由23亿元降至22.8亿元 [3][47] - 机械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56.5X降至52.5X,市值中值由23.7亿元降至22.6亿元 [3][50] - 信息技术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63.1X降至59.3X,市值中值由24.7亿元降至22.5亿元 [3][55][57] - 汽车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5.1X降至33.6X,市值中值由21.12亿元降至19.95亿元 [3][61][63] - 新能源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8.7X降至35.2X(降幅9.21%),市值中值由26.9亿元降至25.0亿元 [3][67][69] - 当周涨幅居前的公司包括同惠电子(+15.66%)、万通液压(+15.58%)、天罡股份(+8.13%)等 [3][43][46] 北交所充电设施产业链公司总结 - 报告梳理出10家北交所充电设施产业链公司,涵盖上游零部件、中游设备及系统、下游解决方案 [3][41] - 具体公司及业务:万源通(印制电路板)、聚星科技(电接触产品)、科达自控(立体式新能源充换电管理系统)、立方控股(人员和车辆管理解决方案)、威贸电子(电子线束、PCBA等)、科润智控(高低压成套设备、变压器)、许昌智能(智能变配电系统)、派诺科技(能源监管系统)、大地电气(线束解决方案)、格利尔(磁性器件) [3][41][42] 重点公司公告总结 - 多家北交所公司有业务扩张动向,涉及新能源、储能、海外市场布局等 [3][73][74] - 海希通讯设立智能设备制造公司,布局新能源及储能业务 [3][73] - 鸿智科技拟在印尼设立合资公司,以应对贸易政策波动并开拓东南亚市场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