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储
icon
搜索文档
A股光储一哥,市值逼近4000亿元,海外发货占比猛增至8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2:46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公司市值在两个月内从3000亿元跃迁至4000亿元,10月29日收盘总市值达3970亿元,股价与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65%,在新能源板块中涨幅位居第一梯队 [3]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达41.47亿元,创上市以来单季度净利润峰值 [5][6]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收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81亿元,同比增长56.34% [5] - 第三季度营收228.69亿元,同比增长20.83%,净利润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 [5][6]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9.14亿元,同比增长超十倍,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1.38% [6] - 应收账款余额271.8亿元,较年初减少4.6亿元,信用减值同比减少接近1亿元 [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攀升,未分配利润增至360.60亿元,同比增长27.21% [6] 业务板块表现与战略重心 - 光伏逆变器业务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6%,国内发货占比从48%降至40%,毛利率有所提升 [9] - 储能业务前三季度发货量同比增长70%,海外发货占比从63%攀升至83% [10] - 公司对完成年初制定的40–50GWh储能发货目标保持信心 [10] - 公司已建立AIDC事业部,布局数据中心配储新增长引擎,预计2026年实现小规模交付 [15] 全球储能市场动态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超170GWh,同比增长68% [11] - 国内新增储能并网82GWh,同比增长61%,海外储能装机94GWh,同比增长74% [11] - 欧洲、中东、亚太等地储能招标量和装机量大幅提升,市场结构从点状变为全球开花 [11] - 欧洲大型储能项目发展迅速,预计未来三年增速达50%,工商储市场爆发式增长 [14] 海外市场拓展与风险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253.79亿元,同比增长88.32%,占总营收比重58.30% [12] - 公司在北美市场份额提升至12%,美国市场是高溢价重要组成部分 [12] - 因美国关税税率提升,公司提前发货20多亿元,可能透支未来美国市场出货预期 [13]
A股光储一哥,市值逼近4000亿元,海外发货占比猛增至8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59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公司市值在两个月内从3000亿元跃升至4000亿元,股价与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股价在2025年以来涨幅超过165%,在新能源板块中涨幅居第一梯队 [3] - 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逆周期成长,股价于10月29日报收191.49元/股,总市值达3970亿元 [1][3]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81亿元,同比增长56.34% [5]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28.69亿元,同比增长20.83%;单季净利润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创上市以来单季度净利润峰值 [5]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9.14亿元,同比增长超十倍;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1.38%;应收账款余额271.8亿元,较年初减少4.6亿元 [5] - 公司未分配利润增至360.60亿元,同比增长27.2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攀升 [6] - 前三季度合计计提信用减值与资产减值准备12.80亿元,其中资产减值准备9.57亿元(含存货跌价损失8.12亿元),信用减值3.23亿元 [6] 主营业务表现与战略重心 - 储能业务前三季度发货量同比增长70%,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3%提升至83%;公司对完成年初制定的40–50GWh储能发货目标保持信心 [8] - 光伏逆变器业务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6%,毛利率有所提升;国内发货占比从48%下降至40% [8] - 公司增长重心已向储能倾斜,通过逆变器错位竞争避开光伏主产业链价格战的直接冲击,并受益于海外市场红利 [8] 全球储能市场与区域机会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超170GWh,同比增长68%;其中国内新增装机82GWh(同比增长61%),海外装机94GWh(同比增长74%) [8] - 储能市场结构从点状市场变为全球遍地开花,欧洲、中东、亚太等地招标量和装机量大幅提升 [9] - 欧洲市场成为新增长支点,预计未来三年增速约50%,工商储爆发式增长;美国市场因关税提升导致客户提前交货,可能透支未来出货预期 [9][10] - 公司在北美市场份额提升至12%;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253.79亿元(同比增长88.32%),占总营收比重58.30% [9] 新业务布局与未来增长点 - 公司布局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配储新业务,已建立AIDC事业部,优先推进一次电源,二次电源有序跟进,并接洽国内外主流云厂商 [10] - 基于IEA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翻倍,配储需求爆发;AIDC配储具有定制化特征,单项目议价空间更大 [10] - 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AIDC配储小规模交付,旨在打造继光储之后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10]
“光储一哥”海外出货狂飙,光伏遇冷储能扛大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0:13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公司市值在两个月内从3000亿元跃升至4000亿元,并于10月29日报收3970亿元,股价与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 [2]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65%,在新能源板块中涨幅居第一梯队 [4] - 公司第三季度财报被视作在光伏板块底部周期中的逆周期成长演绎 [3]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81亿元,同比增长56.34% [5] - 第三季度营收228.69亿元,同比增长20.83%,净利润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峰值 [5]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9.14亿元,同比增长超十倍,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1.38% [6] - 应收账款余额271.8亿元,较年初减少4.6亿元,信用减值同比减少接近1亿元 [6] - 公司未分配利润增至360.60亿元,同比增长27.2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攀升 [6] - 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准备共12.80亿元,其中资产减值准备9.57亿元,存货跌价损失占资产减值总额的84.8% [7] 主营业务表现与战略重心 - 光伏逆变器业务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6%,国内发货占比从48%下降到40%,毛利率有所提升 [8] - 储能业务前三季度发货量同比增长70%,海外发货占比从63%攀升至83% [8] - 公司对完成年初制定的40–50GWh储能发货目标保持信心 [8] - 公司增长重心已向储能倾斜,储能业务增速远超光伏逆变器 [8] 全球储能市场与区域战略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超170GWh,同比增长68%,其中国内新增82GWh同比增长61%,海外新增94GWh同比增长74% [8] - 储能市场结构从点状市场变为全球遍地开花,欧洲、中东、亚太等地招标量和装机量大幅提升 [9] - 公司海外业务总收入253.79亿元,同比增长88.32%,占总营收比重达58.30% [9] - 北美市场整体份额提升至12%,因美国关税提升,公司提前发货20多亿元,或透支未来出货预期 [9] - 欧洲市场成为新增长支点,预计未来三年增速达50%,工商储爆发式增长 [9] 新业务布局 - 公司布局AIDC配储新增长引擎,以应对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翻倍带来的配储需求 [10] - AIDC配储具有定制化特征,单项目议价空间更大,公司已建立事业部并接洽主流云厂商,预计2026年实现小规模交付 [10]
从“有居”到“优居”:别墅光储如何重构高端人居标杆
凤凰网财经· 2025-10-22 21:20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深化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绿色消费意识觉醒、家庭能源管理需求升级共同 驱动别墅的价值锚点发生改变。未来,决定别墅生命力的,不再是空间、地段、配套等"硬件",而是其 绿色基因和内在智慧。 此背景下,别墅光储市场正加速从萌芽期走向成长期,逐渐展现出其作为家庭能源基础设施的经济价值 与投资属性,并开始深度参与高端不动产的价值重构,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然而,所谓别墅 光储产品并不是单纯的"装几块光伏板"那么简单,而是覆盖"发、储、用、管"全链条的一体化解决方 案。作为业内少数布局"光储充热"整体解决方案,并将概念扎实落地为实际项目的企业,正泰安能推出 的「泰墅绿能」,可作为观察行业产品升级与服务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样本。 01 从"消耗能源"到"管理能源" 别墅因空间开阔、功能丰富,通常会配备恒温泳池、观赏鱼池、酒窖等提升生活品质的设施,同时多数 业主出于安全考虑会安装监控设备,这使得其用电需求远高于普通住宅。 一套成熟的光储系统,能够全面满足别墅多样化生活场景的用能需求。白天光照充足时,光伏组件将太 阳能转化为电能,满足家庭实时用电需求的同时,将多余电能储存至智慧储能系统;而在夜间或光照 ...
通润装备:公司将继续深耕光储产业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0 17:0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当前储能系统产品线包括户用储能变流器、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户外电池柜、电池集装箱及能量管理系统等 [1] - 公司未来战略将继续深耕光储产业领域,并聚焦于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区域市场 [1] - 公司将致力于持续提升大型储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 [1] 产业链与协同优势 - 公司与控股股东正泰电器及其下属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存在紧密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1] - 公司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及品牌文化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具备协同优势 [1] - 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内部协同与能力整合,以支撑储能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1]
三季度净利环比下降35%,锦浪科技四季度能否挽回颓势?
第一财经· 2025-10-15 18:12
行业背景与市场状况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放缓,国内二季度抢装后需求滑落,逆变器出口规模延续环比下跌势头 [1] - 8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4GW,同比减少55.3%,环比减少33.3% [2] - 8月逆变器出口额62.9亿元,同比增长2.2%,但环比下跌3.4%,对北美洲出口下滑最大,出口金额1.8亿元,同比下跌24.1%,环比下跌22.5% [2] - 行业分析师认为光储行业景气度下滑,行业到今年底可能会出现盈利底部,之后有望形成新的供需平衡点 [2]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9.71%,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增长29.39% [1] - 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69亿元,同比微增3.43%,但相较于二季度的22.76亿元,环比大幅下降17.92% [1] - 公司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下滑16.85%,比二季度的4.07亿元减少35.38% [1] - 公司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18.42%,环比降幅35.95% [1] - 10月15日公司股价盘中一度跌超10%,截至收盘下跌7.6%,报收81.22元,10月以来下跌12.23%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逆变器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组串式逆变器是主要收入来源 [2]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组串式逆变器销售收入分别为50.71亿元、45.03亿元、43.64亿元及26.1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6.2%、74%、66.93%及69.2% [2] - 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从2022年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20.8亿元,今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为11.11亿元 [2]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16.77亿元,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高电压大功率并网逆变器新建项目、中大功率混合式储能逆变器新建项目等 [3] - 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和高电压大功率逆变器新建项目投资额分别为3.61亿元和3.6亿元,另有3.5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 - 项目达产后,将新增2.5万台250kW以上高电压大功率组串式并网逆变器、2.5万台20kW以上中大功率混合式储能逆变器的生产能力 [3] - 逆变器项目预计年均新增净利润分别约为7728.45万元和1.24亿元,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预计年均增加净利润约1539.24万元 [3] - 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带来的净利润贡献,预计占公司2024年净利润6.91亿元的比例约为31.2% [4]
光储巨头阳光电源正式冲刺港股IPO,募资9.87亿港元加速全球布局
新浪财经· 2025-10-06 22:37
公司港股IPO进展 - 阳光电源正式向香港联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拟发行3.38亿股,募资约9.87亿港元,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1]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8月25日首次审议通过相关议案,随后于9月30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的议案 [13][14] - 本次募资将用于新一代光伏与储能产品研发、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搞数智化升级,以巩固核心技术护城河 [12] 全球市场地位 - 公司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以2024年出货量计算,全球市占率高达25.2% [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达70GWh,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4年风电变流器出货量44GW,市场占有率39%,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5] - 根据伍德麦肯兹2024年排名,公司储能系统集成商市场份额为14%,稳居全球第二 [10]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401.1亿元增长至2024年777.0亿元,净利润从37.0亿元增长至112.6亿元,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2%和74.6% [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34.4亿元,净利润78.3亿元,同比增长55.97% [7]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从2022年20.4%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32.9% [8]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成为强劲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实现营收178.03亿元,同比大增127.78%,在所有产品中增幅最大 [9][10]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储能发货量约为40-50GWh,并判断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乐观估计30% [11][12] 全球化与战略布局 - 2025年1-6月,公司海外收入达254亿元,占整体收入58.4%,首次超过中国大陆营收;光伏逆变器海外产能已达50GW [15][16][17] - 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海外设立超过20家分支机构和60多家代表处,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5700万千瓦 [5][17] - 公司品牌价值连续六年攀升,在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达1161.4亿元,并已成立AIDC事业部拓展新业务领域 [18][17]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为总市值超3300亿元的A股光储龙头企业,2025年9月股价累计涨幅超过62%,最近6个月涨幅高达193.31% [2][17]
31省份研发投入大数据:广东超五千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9 22:50
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体情况 - 2024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额达36326.8亿元,较上年增加2969.7亿元,同比增长8.9% [2]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9%,较上年的2.58%提高0.11个百分点 [2][4] 领先省份研发经费投入 - 研发经费投入超2000亿元的省份有6个,依次为广东(5099.6亿元)、江苏(4597.5亿元)、北京(3278.4亿元)、浙江(2901.4亿元)、山东(2597.3亿元)、上海(2343.7亿元) [2][4]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北京(6.58%)、上海(4.35%)、广东(3.60%)、天津(3.44%)、江苏(3.36%)、浙江(3.22%)和安徽(2.76%) [2][4] - 广东省研发经费投入自2016年起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 [4][5] 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基础 - 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榜首,其经济总量达14.16万亿元,占全国10.5% [5] - 江苏省拥有超过120万科研人员及175所高等院校,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4.1%、全球4.2%,拥有61家省级以上高新区 [6] 研发经费投入梯队与增长趋势 - 研发经费投入在1000亿至2000亿元之间的省份有6个,使得2024年研发经费超千亿元的省份总数达12个,与上年持平 [7] - 与2014年相比,2024年全国研发经费增长179%,增速前十的省份中8个来自中西部地区,包括海南、江西、云南、贵州等 [7] 新兴产业发展与人才吸引 - 安徽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汽车产量增长超40%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4万辆,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 [8] - 集成电路产量增长47.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1.4%,产业发展带动当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提升及外部人才流入 [8]
300274突发,四高管提前终止减持
第一财经· 2025-09-28 06:34
高管减持计划变动 - 四位高管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涉及股份不超过424,900股[1] - 提前终止减持原因为避免短线交易 四位高管职位均为副总裁级别以上[2] - 按9月26日收盘价157.50元/股计算 终止减持股票价值不超过6692万元[2] 高管持股情况 - 四位高管合计直接持股1,909,851股 占公司总股本0.0930%[3] - 副董事长顾亦磊持股700,000股占比0.0341% 为四人中最高[3] - 副总裁汪霊持股72,800股占比0.0035% 为四人中最低[3] 股价表现 - 减持预披露公告后股价开启上升通道 近一个月内刷新上市以来新高[4] - 从7月11日预披露减持至提前终止期间 股价接近翻番增长93.49%[5] - 预披露前一年股价在61元/股至76.16元/股区间波动 7月11日收盘价81.40元/股[3] 历史股价波动 -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受双碳政策利好 三年内股价涨幅超过20倍[7] - 2022年至2023年因预期及估值过高、业绩暴雷等因素 股价持续大跌[7] 减持计划细节 - 原减持计划时间为2025年8月4日至11月3日 计划减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0.0207%[3]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目前四位高管尚未实施减持一股未减[3][6]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但存在应收账款周转风险[6] - 面临毛利率降低风险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风险[6] - 目前市值超3000亿元 为A股光储板块市值第一[4]
300274突发!四高管提前终止减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7 23:37
高管减持计划变动 - 阳光电源四位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涉及不超过424900股 按9月26日收盘价157.50元/股计算 价值不超过6692万元 [2] - 提前终止减持原因为避免短线交易 涉及高管包括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顾亦磊 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吴家貌 副总裁邓德军和副总裁汪雷 [2] - 四位高管合计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909851股 占总股本比例0.0930% 其中顾亦磊持股700000股(0.0341%) 吴家貌持股577500股(0.0281%) 邓德军持股559551股(0.0273%) 汪雷持股72800股(0.0035%) [3] 股价表现与历史波动 - 从7月11日预披露减持至宣布提前终止期间 公司股价接近翻番 涨幅达93.49% [4] - 减持计划原定于2025年8月4日至11月3日实施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0207% 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3][4] - 公司曾经历显著股价波动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受双碳目标及光伏平价上网影响 三年涨幅超20倍 2022年至2023年因预期及估值过高、业绩暴雷等因素持续大跌 [5] 公司经营状况 - 随着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周转风险、毛利率降低风险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风险 [4] - 公司近期股价刷新2011年上市以来新高 成为A股光储板块市值第一 在减持公告发布后开启上升通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