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

搜索文档
申通地铁:立足长三角拓展运维市场 多元业务协同发展
全景网· 2025-09-19 18:15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共交通运维业务以做深、做专、做强既有市场为基础 立足长三角并积极拓展内外部市场 推进从项目运维向城市综合交通运营转型 [1] - 控股子公司申凯公司新承接浦东机场捷运四期(一阶段)设施设备委托维护项目及绍兴地铁公交"两网融合"咨询服务项目 通过多种形式"走出去"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1] - 持续跟进国内多地文旅轨交和中低运量客运等项目 开展业务接洽争取合作机会 [1][3] 子公司业务布局 - 申凯公司主营业务系接受公共交通业主委托 提供公共交通相关运营与维护管理服务 为无人驾驶地铁、机场捷运系统以及有轨电车三种不同模式的交通工具提供运维管理服务 [2] - 新能源公司利用轨道交通基地屋顶资源优势进行光伏项目建设 对轨道交通进行节能改造 开展节能环保业务发展绿色能源经济 [2] - 地铁物业公司从单一业务转向多元并举 形成健康合理的"基础业务-保洁服务、明星业务-综合物管、种子业务-设施管理"业务梯次 [2] 金融业务资质 - 上海地铁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被确定为第十二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 获得融资租赁业务资格 [2]
深铁这半年 万科之外的地产业务怎么样了
36氪· 2025-09-02 09: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84亿元 同比下滑21.7% [1] - 净利润-32.68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3.61亿元 较上年同期-37.93亿元有所收窄 [1]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录得-32.03亿元 主要受万科投资拖累 [1] - 总资产7932.32亿元 总负债4796.20亿元 所有者权益3136.11亿元 [1] 万科关联影响 - 持有万科27.18%股份 为第一大股东并介入经营 [1] - 长期股权投资814.05亿元 占总资产10.26% [1] - 2025年内累计向万科提供8次借款支持 总金额达243.69亿元 [1] - 2017-2025年通过股权和债务融资累计向万科投入近950亿元 [2] 业务板块表现 - 地铁/铁路运营及管理设计板块营业收入55.92亿元 同比增长16.34% [2] - 该板块业务成本68.6亿元 同比增长13.66% 产生12.68亿元成本缺口 [2] - 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营业收入16.25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63% [3] - 站城一体化业务成本8.39亿元 同比下降69.9% 毛利率提升11.84个百分点至48.38% [3] 房地产开发动态 - 深铁阅云境人才房项目两次推盘均实现"日光盘" 其中1月推盘1小时售罄 销售金额突破7亿元 [4] - 前海时代尊府项目4月推盘1小时去化超九成 销售金额约19亿元 8月推盘去化81% 成交金额13.8亿元 [4] - 上半年深铁置业完成认购销售55.26亿元 交付房屋1121套 面积18.85万平方米 [4] - 年内计划推出4300套房源 涵盖人才房、商品房、公寓等多类型产品 [4] 投资与资金压力 -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82亿元 同比增长34% [2] - 在建17条线路及西丽枢纽等重大工程需持续资金投入 [2] - "地产反哺地铁"模式因房地产行业下行面临挑战 [2] - 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营收占比降至22.3% 为近年来首次跌破三成 [3]
优化城市空间 点绿未来之城 浦发银行助力“人民城市”焕新
国际金融报· 2025-08-27 19:49
文章核心观点 -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主要方向 金融支持是关键推动力 浦发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深度参与城市结构优化 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等项目 [1][3][7] 城市更新政策背景 - 中国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 城市工作重点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中央明确城市更新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 [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3]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浦发银行推出城市更新2.0产品 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精准对接城市内涵式发展需求 [1] - 2019年率先推出首个城市更新管理办法 成为上海市首家推出城市更新贷款品种的商业银行 [3] - 采用动迁加开发建设两阶段融资模式 为杭州富春湾项目提供近65亿元授信 [9] - 创新转型金融产品 通过银团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技改项目 落地江苏首笔转型金融技改项目银团贷款4100万元 [12] 城市结构优化案例 - 上海虹口区瑞康里和青浦老城厢旧改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3] - 合肥1986科创园项目获得1840万元固定资产项目贷款 改造95亩闲置工业用地 [3][5] - 改造后园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已吸引6家科创企业和2家平台公司入驻 [5] 绿色转型实践 - 杭州富春湾项目支持1289家高耗能污染企业关停 减排废水超9000万吨 腾挪2万余亩土地 [9] - 现园区孵化60余个科创项目 吸引50余家企业入驻 聚集30余名国家级人才 [9] - 支持上海申通地铁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2023-2024年累计支持12个新建改造项目 [12] - 项目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首批试点 [12] 产业升级成效 - 1986科创园从工业旧址转型为融合创新 生活 文化为一体的活力社区 [5] - 富春湾从传统造纸工业区转型为科创生态新城 签约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并实现66天快速开工 [9] - 支持赛得利公司37万吨纤维素纤维二期技改项目 运用先进环保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排放 [10]
泰国政府将于8月25日开放“20泰铢地铁票”注册
商务部网站· 2025-08-19 01:09
政策实施细节 - 泰国政府将于2025年8月25日凌晨通过应用程序开放20泰铢地铁统一票价注册 [1] - 政策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覆盖全部八条地铁线路 [1] - 注册需通过"Thang Rath"应用提交身份证号码及支付信息 未注册者无法享受优惠票价 [1] 运营影响 - 预计日均乘客数量将从当前15万人增长至25万人 增幅达66.7% [1] - 后续将推出二维码支付等技术优化乘车体验 [1] 政策目标 - 减轻市民出行负担并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效率 [1] - 推动曼谷绿色交通发展 [1]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节能降碳向绿而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18 08:32
节能降碳总体成效 - 2012年以来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过26% 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和少排放30亿吨二氧化碳 [7]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降低11.6% 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综合能耗显著下降 [7] - 2024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比2020年降低4%和5.1% [17] 工业领域节能实践 - 浙江顺虎铝业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年节约天然气4.48万立方米 节省费用18.77万元 [8][9] - 浙江南龙工贸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以上 年节水1.9万立方米 [10] - 湖北精华纺织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精准识别高能耗环节 降低用电成本 [10] - 2024年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9] 轨道交通节能技术 - 广州地铁空调系统通过智能调节平台实现动态调控 通风空调用电占比运营总用电30% [11] -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使列车牵引能耗降低15%-20% [12] - 南京地铁智慧照明系统综合节能率达83% 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 [12] - 天津轨道交通2024年总能耗减少598万度 [13] 绿色建筑发展 - 2024年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97% [17] -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年发电25万度 相当于节约60多吨标准煤 [16] - 建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通过60口150米深井实现冬夏温度调节 [16] - 采用镀膜玻璃技术 厚度为传统玻璃两倍 具有透光不透热特性 [16]
口岸客流创新高,地铁千万客流成常态,深圳吸引力何在?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23:38
地铁客流表现 - 深圳地铁8月8日客流量达1120.92万人次创年内新高 位列内地城市第三[1][2] - 暑运40天期间有19天客流超千万人次 单日千万客流成为新常态[1][3] - 1-7月全网日均客运量880.92万人次 同比增长7.45% 增量61.05万人次[2] - 客运强度达1.51万人次/公里·日 位列全国第一[2] - 今年累计38次单日客流破千万 远超历年累计15次[3] 线路客流分布 - 8月8日4条线路客运量超百万:5号线151.50万 1号线124.31万 11号线124.02万 3号线104.09万[3] - 11号线客运量124.0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连接福田中心区与机场[3] - 13号线客运量15.8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连接深圳湾口岸[3] 深港融合驱动因素 - 深港口岸周末单日客流203.4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4] - 口岸车站客流上半年同比增长11.0%[5] - 便利化措施包括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 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4] 文旅消费带动 - 文旅车站日均客运量32.84万人次 同比增长5.6%[5] - 大运中心站受益演唱会经济 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163.8% 增幅全市第一[5] - 地铁无缝接驳罗湖 福田 深圳湾 莲塘等主要口岸[5]
串起多个商圈景区,五号线开通首周,客流量超一百五十万人次
南京日报· 2025-08-11 10:34
地铁线路运营表现 - 南京地铁5号线于8月6日开通运营 截至8月9日累计客流量达152.5万人次 开通首周末迎来客流高峰 [1] 文旅商业带动效应 - 线路串联文商旅资源密集片区 成为激活文化、旅游与商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1] - 夫子庙站保留宋代至明清古道路遗迹 6号出站口直达景区 油纸伞装饰体现江南风情 [2] - 国风旅拍店客流量从日均30单提升至50单 增幅达67% [3] - 虹桥站"星空穹顶"成为网红打卡点 静海寺站可步行至阅江楼、静海寺和天妃宫等景点 [3] - 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客流量和消费大幅提升 地铁开通后游客数量显著增长 [3] 商业消费促进 - 三山街站连接夫子庙商圈和多个商业综合体 首个周末商场人流密集 [5] - 市民从光华门至夫子庙商圈通行时间缩短50% 从需换乘变为直达 [5] - 鼓楼区至水游城可地铁直达 替代出租车出行降低成本 [5] - 东山站直通江宁万达广场 汇彩路居民从公交绕行变为3站直达 [6] - 线路串联鼓楼区、秦淮区、江宁区多个商圈 为商业综合体带来人气 [6] 交通网络优化 - 线路全长37.4公里 设30个站点含8个换乘站 连接三大城区 [8] - 填补下关滨江片区轨道交通空白 改善湖南路等传统商圈交通条件 [8] - 成为南京第四条南北向大运量交通廊道 扭转南北通道"西密东疏"局面 [7][8] - 南部新城3个站点填补土山机场以东轨交空白 未来可换乘规划中的13号线 [7] - 下关片区至新街口通行时间缩短至20多分钟 改善区域交通可达性 [8] 区域发展影响 - 实现江宁片区与主城无缝衔接 扩大居民出行选择范围 [7] - 线路形成"黄金对角线" 串联南部新城、五台山体育中心、滨江商务区等重要功能板块 [8] - 未来10号线二期开通将进一步重塑片区发展速度与节奏 [7]
公共纳凉点 乘凉好去处
人民日报· 2025-08-02 19:08
城市纳凉服务创新举措 - 湖北宜昌公交集团推出"纳凉公交"服务,每天安排7辆新能源公交车赴6处工地提供空调休息区,并免费提供饮用水、防暑药品等物资 [8][9] - 宜昌纳凉公交运营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3点,部分驾驶员还提供免费理发服务,服务将持续至8月底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 [8][9] - 宜昌同时开通沿江纳凉专线,双向对发且票价与普通公交一致,去年三季累计投放800台次公交车,服务时长近3000小时,服务2.2万人次 [9] 地铁纳凉空间运营 - 郑州地铁与人防部门合作在地铁站设置35处纳凉点,面积从15至60平方米不等,配备休息座椅、书籍、棋牌等设施 [10][11] - 郑州地铁纳凉点提供便民服务卡允许免费使用站内洗手间,部分点位升级为便民驿站,增设雨衣、老花镜、AED设备等 [11][12] - 郑州地铁纳凉服务自2023年从10个点位扩展至35个,站内恒温28℃与户外40℃形成鲜明对比 [10][11] 人防工程避暑利用 - 重庆巴南区开放两处防空洞纳凉点,其中江龙干道人防工程面积约300平方米,配备座椅、饮水机、无线网络等设施 [13][14] - 重庆全市10个区共开放40处人防工程纳凉点,巴南纳凉点日均接待量超1000人次,开放时间为每日10点至21点 [14] - 防空洞利用自然凉风特性深受老年人欢迎,部分点位还提供报刊阅览、棋牌活动等休闲服务 [13][14]
5号线西延段年内通车
深圳商报· 2025-07-18 07:07
地铁5号线西延工程进展 - 5号线西延工程实现35KV及400V双电通,为线路热滑和调试提供电力保障 [1] - 线路全长2.88公里,设3站3区间,包括东门路站、建设路站、大剧院站(含折返线) [1] - 大剧院站可与1号、2号线换乘,提升交通便捷度 [1][2] 工程难度与施工成果 - 工程沿线道路交通流量饱和,地下管网复杂,盾构隧道需下穿、上跨、侧穿14处建构筑物 [2] - 成功下穿既有广深铁路桥,施工难度大,深铁集团科学组织完成施工任务 [2] 运营规划与影响 - 5号线西延线计划年内开通,与既有5号线贯通运营,形成总长50.526公里、37座车站的交通大动脉 [1][2] - 贯通后市民无需换乘2号线即可直达大剧院站等商圈,提升中南部区域交通效率 [2] 电力系统建设 - 全线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35KV母线成功带电,实现"35KV电通"目标 [1] - 湖贝站400V低压开关柜送电完成,提前实现"400V电通"目标 [1]
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开通一周 沿线火了
辽宁日报· 2025-07-11 10:01
文旅产业 - 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开通后首个周日客运量达60.39万人次,居沈阳地铁各线路首位[3] - 东陵公园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8%,公园正在打造木艺景观并计划国庆推出文化活动[4] - 沈阳植物园推出"沐光森林"夜游项目,延长闭园时间以吸引地铁客流[3] - 棋盘山地区预计日均新增客流超万人,将推动"地铁+文旅+商业"深度融合[4] - 地铁串联东陵公园、鸟岛、植物园等文旅地标,形成44公里"地铁文旅走廊"[4] 商业零售 - 奥莱棋盘山小镇周末客流量提升40%以上,销售额增加30%,五成以上顾客通过地铁抵达[5] - 商业街区计划增开地铁接驳车并推出地铁专享活动以进一步吸引客流[5] - 浑南区计划招商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主题商业街等项目打造综合性文旅商业区[6] 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 地铁开通促进沈阳农业大学站周边多福湾生态农科新质创新区项目招商[6] - 棋盘山区域交通便捷性提升带动资产升值,商业吸引力和投资价值显著增强[6] - 地铁延伸使沈抚示范区至沈阳中心区域通勤时间压缩至1小时,促进双城资源流动[8] - 地铁网络将沈阳东部纳入"15分钟生活圈",强化与抚顺的"1小时通勤圈"连接[8] 房地产与就业 - 棋盘山地铁沿线房产咨询量明显增加,中介主打"30分钟到中街"交通优势[7] - 沈农禾丰动物医院因通勤改善成功吸引高水平人才,招聘效率提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