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搜索文档
上海杨浦创新指数发布:区域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
新华财经· 2025-11-19 14:52
综合指数表现 - 2024年杨浦创新指数综合得分同比增长8.3% [1] - 杨浦双创指数连续第九年发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9% [1] 创新资源投入 - 2024年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为23.62亿元,同比增长2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 [1] - 研发投入强度为4.83%,同比提高0.51个百分点 [1] - 高层次人才数达1246人,同比增长11.5% [1] 创新主体培育 - 省部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2家,同比增长9.1% [2] - 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共45家,同比增长15.4% [2] - 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111家 [2] 创新成果产出 -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230.9亿元,同比增长16.4% [3]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2件,同比增长7.0% [3]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0件,同比增长9.1% [3] 数字经济发展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占上海全市近五分之一 [1] - 数字经济呈现“34567”结构特征:数字企业数量占比超三成、数字经济总税收贡献占比超四成、数字产业化税收占数字经济五成、数字经济营收占比超六成、产业数字化企业数量占数字企业近七成 [3] 创新环境与未来布局 - 致力于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最暖城区” [3] - 持续深耕数字经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推进“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建设 [3]
数字经济赋能人民城市生活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1:37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主题为“2025'活力杨浦'数字经济打造人民城市生活圈”,旨在探讨城市更新、数字赋能、民生保障等议题 [1] - 活动由政府部门与杨浦滨江集团等企业联合举办,深化政产学研共建机制,为杨浦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凝聚智慧 [1] 区域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杨浦区已构建创新策源硬核体系,拥有十余座顶尖高校、400余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及18万名大学生,为数字经济提供智力支撑 [2] - 2024年杨浦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规模超3200亿元,占上海市近五分之一,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产业生态,聚集了抖音、美团等龙头企业及一批AI、大数据领域初创企业 [2] - 区域规划聚焦“一岛两翼”发展格局和“黄金十字轴”布局,5公里范围内实现高校、产业、居住空间深度融合,酝酿世界级科学技术创新区 [2][4] 企业参与与行业实践 - 商米科技通过数据化、区块链技术将商业消费数据转化为可信数据,建立模型优化供需结构,认为产业升级是城市更新核心驱动 [4] - 保利发展作为深耕杨浦区的房企,其择址观锚定区域核心价值,聚焦于东西向创新数字科技带与南北向创智走廊构成的“黄金十字轴”交点 [5] - 淘宝闪购饿了么数字社区项目联合高校开展前瞻性科技创新,并关注老年人数字化需求,同时发起骑手社区共建项目,通过数字化工具上报社区隐患 [4] 政策与制度创新建议 - 商米科技提出需建立社会化可信标准,完善实物资产代币化领域法律法规,以规范数据作为重要资产的使用 [5] - 保利发展建议进一步优化人才购房政策与置换信息流通渠道,通过政府搭建透明平台降低人才置业成本,吸引优秀人才安居乐业 [5] - 杨浦区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化“一网通办”改革,通过“随申兑”平台实现23个政策申报项目“免申即享”,优化营商环境 [2]
福昕软件:翟浦江先生累计已减持公司股份47040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7:10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翟浦江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7,040股 占总股本比例0.0514% [1] - 股东李蔚岚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680股 占总股本比例0.0062% [1] - 本次股份减持计划于2025年9月29日期限届满并实施完毕 [1] 公司财务与经营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比99.89% 其他业务占比0.11%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68亿元 [1] 行业动态 - 包装饮用水行业竞争加剧 怡宝市占率出现大幅下滑 [1]
产业发展“最佳助攻”,如此赋能!
南京日报· 2025-09-08 07:56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 南京市服务业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5.8% 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高科技服务业 金融业 物流运输业发挥重要作用[6] -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融合化 数字化 专业化服务推动区域产业效率变革与价值提升 被称为"经济增长的灵魂"[15] 物流行业赋能制造业案例 - 申通快递采用"驻厂收件"模式 将分拣打包审核订单环节前置 全链路配送效率提升7小时[7][8] - 为校服企业设置500平方米前置仓 管理超1500个SKU 通过ERP系统实现库存实时查看和分拣溯源 错发率显著降低[8] - 采用"快递费包干"模式为客户提供仓配一体服务 不另收仓租和人工费 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融合[9] 工业软件数字化转型案例 - 金恒科技为晋钢部署C2M电商系统 实现5分钟完成电子合同签署 用户下单效率提升60%以上[10][11][12] - 系统上线后客户满意度提升20%-30% 废旧物资在线竞拍溢价明显 处理流程从1周压缩至2天内[12] - 业务员从低效重复劳动中解放 转向客户维系与市场拓展 实现资源流转优化和工作重心聚焦[12] 医药智慧物流体系创新 - 南京医药"共享智慧中药房"日处理处方超6000张 患者满意度达99% 通过智慧物流实现"当日达"配送[13] - 服务覆盖8000家制药企业和34000家医疗机构 提供半日达 次日达及指定时间多级配送 冷链物流保障温敏药品安全[14] - 拥有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仓储和1万平方米专业冷库 应用AGV机器人和智能分拣系统提升药品周转准确率[14][15]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6] - 方案注重培育35家百亿级企业 强化数字化转型与AI应用 鼓励建设开源生态和鸿蒙平台落地[16] - 通过自贸区优势吸引外资基金与国际人才 扩大跨境电商和低空物流试点 对接环保低碳服务与碳中和目标[16]
重庆2021至2024年经济年均增长5.7% 人均GDP突破1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20:50
经济增长表现 - 2021至2024年经济年均增长5.7% 成为中西部首个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 人均GDP突破10万元 [1] - 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进展符合预期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13项指标进展超出预期 [1] 制造业发展 - 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达到2.8万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 [2] - 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居全球第一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4.3万辆增长至2024年95.3万辆 [2] - 西南铝研制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 [2]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均实现翻番 [2] 科技创新进展 - 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 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 [2] - 突破大功率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 [2] - 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型企业 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平台 A类学科数量均实现倍增 [2] -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从2020年第98位上升至2024年第40位 [2] 消费市场建设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6万亿元 全国城市排名跃居第2位 [3] - 打造"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场景 5000架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演绎 [3] - 形成从李子坝单轨穿楼 洪崖洞夜景到三峡之巅 百里乌江画廊的旅游体验体系 [3] - 发展巫山脆李 奉节脐橙 重庆火锅 荣昌卤鹅等特色食品产业 [3] 基础设施升级 -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344公里提升至582公里 [3] - 璧山 江津实现和中心城区半小时便捷通勤 [3] - 渝东北 渝东南迈入高铁时代 黔江一小时可达中心城区 [3] - 实现县县通高速 结束城口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3] - 外电入渝等重大工程成功解决迎峰度夏用电缺口 [3]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丨从两个“五分之一”看上海杨浦新旧动能转换
新华网· 2025-07-25 18:53
杨浦区产业转型 - 杨浦区曾贡献上海全市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值,烟囱林立是其昔日的城市名片 [1] - 2024年杨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突破3200亿元,总量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 [1] - 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持续转变,背后依托的是不断壮大和优化的创新生态 [1] 创新生态与孵化成果 - 启迪之星(上海)累计孵化企业600余家,服务企业近3500家,举办创新创业活动1100余场 [1] - 杨浦区拥有复旦、同济、上海财大等10余所高校,创新至上、科创立区成为最优选择 [1] - 杨浦区拥有上海一半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创业企业提供年轻创新力量和高校创新成果 [2] 企业案例与产业落地 - 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在装备制造、航空物流、能源、矿山等工业场景稳定落地,并出海至美国、德国、新加坡等17个国家和地区 [2] - 美团无人机复旦大学首条航线正式开航,是"无人机送外卖"在上海高校的首次应用 [3] - 杨浦区形成"大学+大厂"的特色优势,培育出抖音电商的直播经济、美团的"低空外卖"、哔哩哔哩的"谷子"情绪 [3] 数字经济与产业体系 - 杨浦区内集聚数字经济企业8000余家,这些企业税收贡献占比达到40%以上,营收占比约60% [4] -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4] - 新就业群体在创新载体"V聚场"挖掘人民城市发展的新故事,大学的创新动能、"大厂"的平台势能、"大V"的传播效能互相交织 [4]
荆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 以“三化”引擎驱动产业能级跃升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7:20
高端化转型进展 - 荆门市已形成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数量居全省第二 并拥有15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总量全省第一 [2] - 企业梯队包括50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36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含7家重点"小巨人")以及69家省级和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2] - LED半导体材料产业园与钟祥新型专用肥产业集群成为高端化发展典型案例 [2] 智能化转型成果 - 万华禾香板企业实现国家级5G工厂零的突破 采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3] - 新增17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与其他城市并列全省第一 智能工厂总数达93家 [3] - 拥有2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含1家国家级)新增数量全省第二 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8家国家级DCMM贯标企业 [3] 绿色化发展成效 - 建成1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2家绿色工业园区 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绿色制造体系完善 [4] - 金泉新材料入选全省首批电动自行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全省仅3家) [4]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6% 磷化工产业开展绿色标尺评价体系试点 [4]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4211"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汽车和智能装备制造 绿色化工 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向千亿级规模冲刺 [4] - 新兴产业快速布局 包括10亿元氢燃料电池项目签约 300台氢能重卡即将投用 废旧电池回收 氢能 低空制造等领域 [4]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168.32% 军民融合产业配套收入增长75% [4]
上海:激活数据要素产业内生发展动力
快讯· 2025-07-07 10:00
数据要素产业发展 - 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激活数据要素产业内生发展动力 [1] - 重点推动公共数据在医疗、教育、金融、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开发 [1] - 鼓励金融机构试点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模式 [1] 新基建与技术创新 - 组织实施区块链技术应用、医疗数据赋能试点等新基建重大示范工程项目 [1] - 探索成立语料风险投资基金并试点语料作价入股等新型投资模式 [1] - 推动建立语料开发共享收益分配机制 [1] 行业应用与基础设施建设 - 围绕工业制造、在线新经济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可信数据空间 [1] - 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以规范数据要素市场化运作 [1]
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快讯· 2025-06-10 20:07
行业发展规划 - 上海将加快构建技术引领、场景驱动、生态协同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目标打造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1] - 行业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软件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1] - 计划培育示范应用标杆项目,强化从基础研发到应用落地再到标准输出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建设 [1] 企业支持政策 - 上海将实施头部企业培优激励机制,重点引育龙头平台企业 [1] - 政策创新旨在吸引更多海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落户上海 [1] - 新赛道布局将得到加强,以营造鼓励创新、便利成果转化和保障收益的发展环境 [1]
打造信息消费新场景 2025上海信息消费节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5-19 15:10
活动概况 - 2025上海信息消费节于5月17日在上海杨浦区郎朗音乐世界正式开幕 [1] - 活动主题为“数质破浪 消费扩界” [1] - 活动采用“1+5+N”模式 围绕消费新生态、新场景、新体验等亮点开展 [1] 杨浦区数字经济产业表现 - 2024年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过3000亿元 总量约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 [1] - 区内集聚了美团、抖音、B站、小红书、京东达达等数字经济企业8000余家 [1] - 数字经济企业税收贡献占比达到40%以上 营收占比达到60%以上 [1] - 杨浦区正加快建设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1] 上海信息消费发展重点方向 - 加快推动“AI+消费”成形成势 加速自动驾驶、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 [2] - 进一步推进信息消费示范应用 鼓励企业提供数字人、元宇宙、web3.0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2] - 完善信息消费基础设施 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和优化 加强全市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和共享 [2] 消费节主要活动内容 - 活动涵盖主场开幕式、信息消费宝藏市集、“上海制造2.0”互联网营销惠企行动、元宇宙标准化行动发布仪式等 [2] - 包括“数质破浪 国漫巡航”首发仪式、“X世代·银龄消费畅享”之数字能量激活仪式等 [2] - 通过产业生态市集、行业高端对话、商圈互动体验、品牌普惠福利等辐射千行百业 [2] 产业对接与创新应用 - 特别策划“消费场景+科技金融”产业供需对接活动 采用“对对碰”模式促进供需双方交流 [3] - 对接活动围绕AI教育深思、人型机器人适老服务与应用、信息消费安全、元启+新生态等信息消费应用场景 [3] - 旨在推动数据互通共享、产业供需精准配对 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技金融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