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搜索文档
“月薪四五万元”,柜姐跳槽却跳进坑:12天收入不到200元,要求穿低胸衣擦边引流,解约被索赔2万元!很多人都上当,律师提醒→
新浪财经· 2025-07-17 08:54
行业现状 - 网络直播行业当前炙手可热,部分MCN机构通过"高薪"广告吸引求职者,但存在潜在陷阱 [2] - 多名主播反映遭遇"天价违约金",例如直播12天仅赚200元却需赔偿2万元,或早年合同规定违约金高达500万元 [3] - 部分MCN机构设置的违约金高达主播总收益的8倍 [7] 招聘与合同条款 - MCN机构招聘广告常见话术包括"零门槛"、"月入四五万"、"运营一对一指导"等,但实际资源投入有限 [9] - 合同条款苛刻:要求每月直播有效天数不低于20天,每天直播时长不低于6小时,主播分成比例仅40% [9] - 违约金条款隐蔽:例如合同规定违约需支付10万元或合作期间收益5倍的较高金额 [12] - 部分合同要求主播每月直播26天、156小时,短视频发布21条,违约赔偿为收益8倍或月均营收乘以剩余月份 [17] 主播实际收益与风险 - 新人主播因粉丝基数小、公司支持不足,实际收益极低,例如12天直播仅赚200元 [9] - 保底机制存在误导:例如承诺"每天播6小时保底8000元",但实际需礼物分成低于保底才补差额 [18] - 部分公司口头承诺"无违约金",但合同仍隐含模糊条款,如违约需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 [19] 违约案例与法律纠纷 - 游戏主播因平台停服后被起诉,原合同违约金500万元,法院最终判决赔偿3000元加律师费1000元 [26][28] - 主播刘某解约后被判支付违约金3万元,其15天直播收益仅2584.8元 [30][31] - 法院裁判规则:违约金需结合主播实际收益、平台投入等因素合理酌定 [31] MCN机构操作手法 - 机构通过虚假口头承诺吸引签约,如"不去其他平台就不违约",但合同未体现 [26] - 设置霸王条款或诱导主播"擦边"引流,故意制造违约条件 [7][35] - 偏好签约在校大学生,利用其法律意识薄弱达成高额和解 [34] 行业建议 - 主播需逐字审查合同,特别关注小字注释,对不合理条款提出修改 [29][35] - 保留签约全过程记录,包括沟通记录和合同版本,建议使用公司邮箱沟通关键事项 [35]
主播私会“榜一”将成过去式?多家公会开除违规头部主播
36氪· 2025-07-16 19:13
行业动态 - 头部团播公会苏江传媒解除旗下人气女团"Fire苏江106"两位主播合同并无限期停播 其中一位主播是5月公会赛冠军 为公会最赚钱主播之一 [1] - 行业多家头部公会如OST传媒、无忧传媒、帅库网络等均设有"禁止主播私联粉丝"红线 近期帅库网络也因类似原因解除主播合同 [5] - 抖音直播2025年6月清退54家涉嫌违规的公会 包括2家五星级公会 平台对低俗内容打击力度持续加强 [13] 团播商业模式转型 - 团播2.0时代逐渐摆脱依赖"榜一大哥"的暧昧经济 OST传媒旗下女团女粉占比达70% 帅库网络部分女团女粉超90% [8] - 粉丝构成多元化发展 新增事业粉、妈妈粉、才艺粉等群体 推动内容形式升级 七维动力、帅库网络等探索综艺、演唱会等新形态 [10][12] - 中等规模精品团播投入约60万元 头部团队配置需5-7名主播及1.5倍幕后人员 部分设备采用春晚/超级碗同级别 [24] 平台监管机制 - 抖音实施"健康分"制度 主播违规将影响公会权益 0分主播永久禁播 40分以下限制流量及PK功能 [17][18] - 新发布《直播机构与主播合作签约与履约规范》禁止高额违约金等行为 强化公会管理责任 [19] - 健康分111-120区间公会可申请专业主播资质 20分以下公会面临礼物功能关闭等处罚 [18] 内容升级趋势 - 头部公会引入专业人才 七维动力灯光师来自音综团队 设备投入达百万级 [24] - 表演形式创新涵盖极致妆造、古风/Hiphop舞蹈、敦煌文化等元素 [25][27][29] - 苏江传媒等公会将"不做暧昧经济"写入合同 通过正规化运营吸引年轻主播 [22]
虎牙直播美股盘前涨超8%。虎牙此前宣布获得2025电竞世界杯(EWC2025)的直播权。
快讯· 2025-07-16 17:09
虎牙直播美股盘前涨超8%。虎牙此前宣布获得2025电竞世界杯(EWC2025)的直播权。 ...
虎牙直播美股盘前涨超8%
快讯· 2025-07-16 16:59
公司动态 - 虎牙直播美股盘前涨幅超过8% [1] - 公司宣布获得2025电竞世界杯(EWC2025)的直播权 [1] 行业事件 - 2025电竞世界杯(EWC2025)将于7月上旬在沙特利雅得举办 [1]
“月入3万元不稀奇”!外卖小哥成意外赢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0:24
外卖平台行业动态 - 外卖平台通过"满25减24"、"满15减15"、"0元喝奶茶"等促销活动推动订单量激增,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1.2亿、1.5亿新高 [2] - 平台竞争促使骑手收入显著提升,部分骑手时薪超百元,月收入可达1万-3万元 [2] - 外卖、即时零售等新就业形态成为重要就业蓄水池,但存在社保和劳动保障短板 [2] 高质量就业政策讨论 - 高质量就业定义为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涵盖就业持续过程,需平衡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 [4] - 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经济体转型,需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协同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完善来提升就业质量 [4] - 就业质量与数量存在替代关系,当前阶段应优先保障充分就业作为提升质量的前提 [5] -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岗位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提升企业就业质量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 [5] 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障 - 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者面临劳动权益保障缺失问题,主要因非标准劳动关系导致 [7] - 专家建议确认平台劳动者雇佣身份,适用劳动法保护,或通过劳务派遣模式建立合法劳动关系 [7][8] - 集体协商机制需解决灵活就业者利益代表问题,可探索劳务派遣公司作为代表,但需限制用人单位持股比例 [8]
外卖大战小哥爆单,专家激辩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8:23
外卖平台行业竞争与订单增长 - 外卖平台间竞争激烈 推出大幅促销活动如满25减24、满15减15、0元喝奶茶等[2] - 平台促销带动订单量显著增长 日订单量连续刷新纪录达到8000万、1.2亿、1.5亿新高[2] - 骑手收入因订单激增而提升 时薪超过百元 月收入破万成为普遍现象 部分骑手月收入可达2-3万元[2] 灵活就业群体现状 - 外卖、快递、网约车、直播等新就业形态成为重要就业蓄水池[2] - 平台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 常无法受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效保护[4] - 大多数平台劳动者未被认可雇佣身份 未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突出[5] 就业质量定义与维度 - 高质量就业定义为劳动者权利的实现 涵盖整个就业持续过程[2] - 就业质量包含劳动时间、薪酬福利、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和劳动权利等多个维度[3] - 每个维度的改进都意味着企业雇佣成本的增加[3] 就业质量与数量关系 - 就业质量与就业数量存在替代关系 提高就业质量可能导致用工需求下降[3] - 充分就业应视为提升就业质量的前提条件 需优先鼓励企业增加就业数量[3] - 当前主要问题在于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不足[4] 提升就业质量途径 - 根本途径包括提振企业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以及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提升劳动生产率[4] - 需在劳动力供不应求局面下 企业才会通过竞争提高用工待遇[4] -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避免过度政策干预[4] 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方案 - 需确认平台劳动者为雇佣劳动者而非个体劳动者 适用劳动法保护[5] - 允许平台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模式 但劳务派遣公司必须建立合法劳动关系 平台企业承担连带责任[5] - 集体协商机制中 工会应作为从业者利益代表 但灵活就业者缺乏工会 membership[6] 劳务派遣制度优化 - 劳务派遣/外包公司可作为灵活就业者利益代表 但需确保其利益与劳动者一致且经营合规[6] - 建议禁止实际用人单位控股或参股劳务派遣公司[6] - 应逐步放开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员工比例限制[6]
主播合约的陷阱:MCN机构打着高薪噱头,暗藏天价赔偿条款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2:15
MCN机构招募主播现状 - 网络直播行业炙手可热,部分MCN机构以"零门槛、月入四五万"等高薪条件吸引求职者 [1] - 招聘广告中承诺"素人打造成网红主播"、"运营一对一指导"等扶持资源 [1][3] - 实际入职后新人主播面临粉丝基数小、公司资源投入有限等问题,需自费设备、化妆等成本 [4] 合同条款与收益结构 - 典型合同要求主播每月直播20-26天,每天4-6小时,短视频发布21条以上 [4][9] - 收益分成比例多为主播40-45%、公司5-10%、平台50% [4][10] - 保底机制存在:若主播分成低于保底金额(如6000-8000元/月),公司补足差额 [10] 违约金设置争议 - 违约金计算方式包括固定金额(如10万元)或收益倍数(最高达总收益8倍) [5][9] - 违约情形涵盖延迟开播、消极直播、跨平台发布内容等 [5][6][16] - 法院判例显示实际违约金通常被酌减至收益的10倍以下(如收益2584元判赔3万元) [17][18] 行业操作模式 - 部分机构通过口头承诺诱导签约,实际未写入合同条款 [18] - 存在要求主播"穿低胸服装擦边引流"等违规操作 [4][19] - 合同权利可被转让,原平台停服后仍可能因历史条款被追责 [15][16] 主播维权困境 - 主播解约后面临账户冻结、失信名单等法律风险 [14] - 诉讼中法院通常参考主播实际收益、平台投入等因素调整违约金 [16][18] - 在校大学生因缺乏法律意识成为高违约和解金的主要目标群体 [18] 律师建议 - 签约前需逐条审查合同细则,特别关注小字注释的隐藏条款 [2][20]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和合同版本,建议使用公司邮箱留存证据 [20] - 对模糊条款需主动谈判修改,避免被动接受霸王条款 [19][20]
年入百万,团播变“选秀平替”?
36氪· 2025-07-10 08:26
行业概况 - 团播成为直播行业增长最快赛道之一 2025年预计整体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1] - 头部公会单场团播PK赛营收流水可达1000万元以上 部分主播单场收入超百万 [1] - 抖音平台每日有15000个团同时直播 行业竞争激烈 [1] 从业者构成 - 主播群体来源广泛 包括综艺制作人、专业舞者、医护人员、主持人等 [1] - 前偶像艺人转战团播赛道 如SNH48成员李慧、《偶像练习生》选手娄滋博 [2] - 头部主播中纯素人占比高 包括大学生、话剧演员、空姐等 [1][4] 招聘与培训机制 - 招聘流程需经三轮筛选 重点考察上镜状态而非单一才艺 [4] - 录取后需接受1个月密集培训 掌握30-40支热门舞蹈 [4] - 公司提供专业妆造 根据个人特色设计专属造型 [4] 收入结构 - 头部公司主播底薪8000-6万元 月入十万水平者众多 [5] - 打赏收入平台抽成50% 剩余部分公司与主播阶梯式分成 [7] - 电商合作变现显著 如半天妖烤鱼券2天销售额超9000万元 [10] 运营模式创新 - 老带新引流模式 通过临时团组合或PK赛为新团导流 [5] - 内容形式从单纯舞蹈升级为剧本设计、角色演绎等综合玩法 [9] - 头部公司尝试团综制作 主播参与卫视节目录制 [10] 行业生态演变 - 团播业务向练习生体系靠拢 吸引选秀节目流失的秀粉群体 [12] - 粉丝文化形成 包括打榜、应援餐车、线下见面会等 [12] - 部分前练习生转行团播 实现"成团出道"梦想 [12] 商业模式拓展 - 跨界直播共创案例显著 如单场直播观看人次达2429万 [10] - 品牌合作范围广泛 涉及餐饮、汽车、乳制品等行业 [10] - 探索商业演出、电商活动等多元化变现渠道 [10]
周杰伦抖音开号两天涨粉超600万,抖音否认九位数签约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19:22
周杰伦入驻抖音事件 - 抖音出现名为"周同學"的认证账号 主页背景使用周杰伦照片 抖音官方证实账号真实性 [1] - 账号在7月8日出现 截至7月9日粉丝数达6229万 [1] - 抖音否认花费9位数签约周杰伦的传言 [1] 周杰伦在快手的运营情况 - 周杰伦2020年6月高调入驻快手 开通首个中文社交媒体账号 [6] - 2022年12月快手成为周杰伦元空间独家合作伙伴 构建个人音乐元宇宙 [6] - 快手账号最近更新在今年4月 目前粉丝数48484万 [6] 平台争夺明星资源现象 -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争相邀请明星入驻 粉丝量大的明星成为争夺重点 [8] - 2023年梅西北京友谊赛期间 多个平台试图接触其经纪团队 [8] - 快手在梅西淘宝直播前上线独家专访 累计观看15亿 最高同时在线600万 [8]
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红主播的劳动权益如何保障?通州法院支招
新京报· 2025-07-09 00:06
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 - 2020年以来通州法院共审结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百余件 其中快递员 外卖骑手纠纷占比超60% 网络主播案件占比超20% [1] - 新业态案件呈现"三难"特点 劳动关系认定难 平台企业通过外包协议 诱导注册个体户等方式规避责任 一例骑手纠纷甚至牵涉五方法律主体 [1] - 调解与服判息诉难 超过一半的案件诉求涉及劳动关系确认问题 双方因社保 工伤待遇等核心权益对立情绪突出 调解率较低 [1] - 劳动者维权难 部分新业态从业人员受限于学历水平 电子证据留存意识薄弱导致举证困难 [1] 法院应对措施 - 通州法院创新举措 "穿透式审判"实质认定劳动关系 [1] - 联合工会 人社等六部门建立调解合力 构建"法院+仲裁+六方联动"机制 [1] - 向骑手 主播等群体推送风险提示 引导企业合规用工 实现线上线下精准普法 [1] 新业态劳动争议特点 - 用工模式隐蔽 新业态从业人员证据收集意识弱 企业用工不够规范 [2] - 建议筑牢个人权益防线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2] - 建议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规范用工管理体系 [2] - 建议强化协同治理效能 激发行业自治活力 [2] 法院未来工作方向 - 持续加强对新业态用工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不断优化裁判规则 [2] - 创新解纷机制 凝聚各方合力 切实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2] - 规范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 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