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千亿巨头崩塌,令人窒息的疑云
搜狐财经· 2025-08-07 21:05
公司概况 - 均和集团上海子公司在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92位,厦门子公司在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第66位 [4] - 公司拥有5000多名员工,曾构建千亿商业帝国,业务涵盖大宗贸易、金融资本、产业园区三大支柱 [6][14] - 创始人何旗为福建长乐人,1982年生,17岁进入父亲创立的公司,后逐步接管并拓展业务 [7][8][9] 业务发展 - 2003年何旗在上海成立均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主营钢铁贸易,初期发展艰难,后逐步站稳脚跟 [11][13] - 2008年成立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形成南北联动战略布局 [13] - 2014年成立均和商业保理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后设立孚玉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参股多家银行 [13] - 通过"空转贸易"模式与城投公司合作,2015年贸易额突破千亿,2018年何旗身家达80亿,登上胡润富豪榜 [14] 危机爆发 -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下发文件,严禁虚假贸易,2025年上交所发布新规要求贸易业务必须有真实货物和资金流转 [15][17] - 新规导致均和集团业务模式崩溃,多地城投公司高管被调查,公司股权被冻结,全国17个产业园区烂尾 [18][19] - 2025年6月公司要求员工主动离职,否则停发工资和社保,5000多名员工失业 [6][20] 时间线 - 2024年6月:工资首次延迟发放5天 [20] - 2024年11月:取消年度20%绩效奖金 [20] - 2025年3月:上交所新规要求贸易收入超30%需披露真实货权和现金流 [20] - 2025年4月:多家城投暂停与均和新签贸易合同 [20] - 2025年5月:均和系27笔股权被冻结,公司停摆 [20] - 2025年6月:员工被迫离职,仅能拿到5月底工资 [20] - 2025年7月:媒体确认何旗已"旅居"日本两年,公司账户基本清空 [20][21] 行业影响 - 均和集团崩塌引发连锁反应,超200名城投公司高管被调查 [18] - 公司与城投合作的"空转贸易"模式曾帮助地方GDP、招商引资金额等短期增长,部分地方政府选择默许 [22]
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全球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凤凰网· 2025-08-07 20:40
此外,最新数据还显示,中国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截至7月末,黄金储备报7396万盎司,环比增加 6万盎司。今日,现货黄金短线突然上涨,一度站上3390美元/盎司。业内专家对智通财经记者指出,预 计下半年央行或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出发,持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922亿美元,较6月末下降252亿美 元,降幅为0.76%。对于外储规模下降,业内分析师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大幅回 升,导致外储中非美元资产价格下跌。 中国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 未来增持仍是大方向 8月7日午后,现货黄金站上3390美元/盎司后小幅回落,截至发稿,COMEX黄金报3395.5美元/盎司。同 日,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黄金储备为7396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有市场机构表示,官方黄金储备 连续第九个月增加,但增量连续第五个月处于低位,符合市场预期。 "5月以来国际经贸摩擦态势有所降温,避险需求弱化导致国际金价出现小幅调整,但仍处高位。7月央 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是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
百仕达控股(01168) - 自愿公告-延长委托贷款
2025-08-07 19:31
业绩相关 - 借贷人未偿还贷款本金总额为1.5亿元[3][5] 委托贷款A情况 - 余下本金为1亿元(约1.0989亿港元),到期日延至2026年8月12日[3][5][6] - 年利率5%并按季度支付[6] - 由杨茂勇及黄庆祥就借贷人49%股权(及派生权益)股份押记作抵押[7] - 由集团内部资源拨付[8] 委托贷款协议时间 - 委托贷款协议A订立于2021年8月17日[15] - 委托贷款协议B订立于2022年12月26日[15] - 第一份委托贷款协议A展期协议订立于2022年8月18日[15] - 第二份委托贷款协议A展期协议订立于2023年8月16日[16] - 第三份委托贷款协议A展期协议订立于2024年7月25日[16] - 第一份委托贷款协议B展期协议订立于2024年7月25日[15] - 第四份委托贷款协议A展期协议订立于2025年8月7日[15][6] 其他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从事金融科技投资及管理等业务[9] - 借贷人由杨茂勇及黄庆祥最终拥有70%及30%权益[11] - 受托人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11] - 延长余下委托贷款A适用百分比率低于5%,不构成须予披露交易[4][13]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7日,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邓锐民等[19]
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7月跟踪:中资美元债净融资为负,发行地产债为主且均为债务重组
银河证券· 2025-08-07 19: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新发行规模环比和同比均上升但净融资规模为负,发行以无评级和地产美元债为主,主要板块净融资规模多数为正 [1][7] 各目录总结 (一)7月中资美元债净融资规模为负,发行以无评级为主 - 7月中资美元债净融资规模为负:截至7月31日,当月新发行85只债券,总规模193.87亿美元,环比增55%、同比增27%,平均票面利率3.79%;到期98只,规模200.17亿美元;净融资-6.29亿美元,未实质违约,发行规模上升因世茂集团为债务重组发债117.34亿美元 [1][7] - 7月中资美元债发行以无评级为主:投资级新发行2只,规模7.44亿美元,到期13只,规模55.5亿美元,净融资-48.06亿美元;高收益级无新发行,到期5只,规模16亿美元,净融资-16亿美元;无评级新发行83只,规模186.43亿美元,到期80只,规模128.67亿美元,净融资57.77亿美元 [2][12] (二)主要板块净融资规模多数为正,地产美元债为发行主力 - 地产美元债净融资规模为正,新发全部为因债务重组发行的债券:截至7月31日,当月新发行6只,规模117.34亿美元,平均票面利率2.17%,均为世茂集团因债务重组发债;到期11只,规模44.19亿美元,净融资73.14亿美元,未实质违约 [3][18] - 金融美元债净融资规模为负:截至7月31日,当月新发行55只,规模37.89亿美元,平均票面利率2.98%;到期55只,规模56.69亿美元,净融资-18.8亿美元,未实质违约 [3][27] - 城投美元债净融资规模为正:截至7月31日,当月新发行12只,规模17.25亿美元,平均票面利率5.74%;到期12只,规模11.98亿美元,净融资5.27亿美元,未实质违约 [3][34]
风口智库|央行连续九个月买黄金,金价还会涨吗?
搜狐财经· 2025-08-07 19:13
外汇储备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922亿美元,较6月末下降252亿美元,降幅0.76%[1][2] - 2025年前7个月外汇储备变动情况:1月增加66.79亿美元,2月增加182亿美元,3月增加134.41亿美元,4月增加410亿美元,5月增加36亿美元,6月增加321.67亿美元,7月减少251.87亿美元[2] - 上半年外汇储备合计增长1150.65亿美元[2] - 外汇储备下降主因包括美元指数上涨3.39%导致非美元资产价格下跌,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导致美债价格走低[3] 黄金储备动态 - 7月末中国黄金储备7396万盎司,较6月末增加6万盎司,为连续第9个月增持[1][6] - 当前中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7.0%,低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9] - 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将进一步增加[9] 市场影响因素 - 美元指数7月大幅回升3.39%,结束此前连续5个月下跌[3] - 截至8月5日伦敦金现累计涨幅超50%[7] - 花旗银行将未来三个月黄金价格预测从3300美元/盎司上调至3500美元/盎司[7] - 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1249吨,同比增长3%,以价值计达132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7] 政策与趋势 - 国家外汇管理局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维护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3] - 专家认为当前3万亿美元外储规模处于适度充裕水平,将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支撑[4] - 央行增持黄金有助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9]
广州社科院:建议探索优化国有耐心资本中长期考核、激励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9:11
据了解,《报告》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由六大部分组成,包括总报告、金融改革篇、金融开 放篇、数字金融篇、可持续金融篇、金融环境篇。 8月7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金融发展报告 (2025)》(下称《报告》) 。 探索国有耐心资本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机制 当前,国资已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主力军。《报告》特别强调了国有耐心资本的作用,并提出机 制创新建议 。 《报告》建议,广州培育壮大"硬科技" 耐心资本,要对照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的一流标准, 坚持从体 制机制层面破局,为广州继往开来推动"二次创业" 再出发、 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资本 支撑。 《报告》建议,广州可尝试探索国有耐心资本的特殊政策和中长周期考核机制。针对"硬科技"产业原创 性、颠覆性创新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见效慢的特点,研究试点在实行分类精准考核、适时调整返 投政策、优化提高让利比例、建立健全正向激励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报告》重点回顾了自2024年以来,广州推动国有资本赋能"硬科技"新赛道,助力金融强市建设的成效 与进展,分析了2025年及未来的机遇,并研判发展形势与趋势,提出推动 ...
老美向下拐点逼近,A股要乘胜追击!
搜狐财经· 2025-08-07 18:51
引子 最近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一出,市场顿时炸开了锅。新增岗位远低于预期,失业率上升,更令人不安的是前两个月的数据还被大幅下修。这让我想起了一 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金融市场里,我们到底该相信什么?是相信那些整天在媒体上高谈阔论的专家,还是相信那些实实在在的交易数据? 一、专家言论的迷雾 现在的金融市场,最不缺的就是"专家"。今天这个说牛市来了,明天那个喊熊市将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说对了就大肆宣扬,恨不得把操作截图贴满全 网;说错了就开始云里雾里,用一堆专业术语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记得2024年二季度时,外资机构一边公开宣称"从不做题材股",一边却在暗中大举买入重组概念股。要不是后来报表披露,谁能想 到这些"专家"的话里藏着这么多弯弯绕绕? | 序号 | |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现价(元) | 涨跌幅(%) | 区间涨跌幅:前复权(%) ? | 机构持股数量明细(股) 2 | 机构持股比例明细(%) ? | 机构持股市值明细(元)(2) | 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惠金控:解析港股IPO保荐人的核心职能
搜狐财经· 2025-08-07 18:07
来源:百惠金控动态 保荐人需对企业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包括财务合规性审查、商业模式评估、内控体系完善及公司治理优 化,确保企业符合上市标准。 2. 文件编制与信息披露 2025年,香港资本市场迎来强劲复苏,IPO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截至7月31日,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 年前7个月已有53只新股上市,其中包括转板和De-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项目。据百惠金控了 解,毕马威预计全年港股IPO集资金额有望突破2500亿港元,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 是,A+H股上市模式成为主要驱动力,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融资,进一步巩固 了香港作为全球IPO融资中心的地位。 在这一繁荣的市场背景下,企业成功上市离不开关键角色的支持——IPO保荐人(也称"IPO保荐机 构")。作为上市过程中的重要角色,IPO保荐人(IPO保荐机构)不仅协助企业满足监管要求,更在融 资策略、市场沟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百惠金控:解析港股IPO保荐人的核心职能 一、IPO保荐人(IPO保荐机构)的定义 在资本市场体系中,IPO保荐机构是指经监管部门核准,具备专业资质,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服务的金 融中介机构。例如百惠金 ...
全球科技业绩快报:Grab2Q25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7 17: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对Grab的具体投资评级 [1][6][11] 核心观点 - Grab在2Q25实现营收8.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超出市场预期的8.1135亿美元 [1][6] - 期间利润达20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6800万美元大幅改善8900万美元,成功扭亏为盈 [1][6] - 调整后EBITDA大幅跃升至1.0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9%,连续第14个季度增长 [1][6] - 按需服务总交易额(On-Demand GMV)达54亿美元,同比增长21% [1][6] - 集团月度交易用户数(MTUs)增至4620万,创历史新高 [1][6] - 过去12个月累计生成调整后自由现金流2.29亿美元 [1][6] 业务板块表现 配送业务 - 配送业务GMV同比增长22%,创新产品线(含"Group Orders"及"GrabFood For One")贡献本板块GMV增量的三分之一,增速达传统业务的3倍 [2][8] - 广告业务收入同比跃升45%至年化2.36亿美元规模,占配送GMV的货币化率从去年同期1.4%提升至1.7% [2][8] 移动出行业务 - 移动出行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23%,增速较GMV的19%增长高出4个百分点 [3][9] - 平均票价同比下降4%,经济型"Saver"选项已贡献板块三分之一的交易量 [3][9]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同比增长54个基点 [3][9] 金融服务业务 - 金融服务业务以41%同比收入增速领跑集团 [3][10] - 季度贷款发放额同比激增44%至7.21亿美元,推动期末贷款组合规模达7.08亿美元(同比扩张近100%) [3][10] 2025全年展望 - 集团预计营收介于33.3亿至3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2%) [4][11] - 调整后EBITDA介于4.6亿至4.8亿美元(同比增长47%-53%) [4][11] - 预计2025年全年按需服务总交易额(On-Demand GMV)增长率将超越2024年水平 [4][11] - 预计至2025年底贷款账本规模将突破10亿美元 [4][11]
割不动中国,美国收割印度,数万亿资金撤离,莫迪的重大失误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46
割不动中国,美国收割印度,数万亿资金撤离,莫迪的重大失误 近期印度股市波澜起伏,国际资本如同乘坐过山车,时而疯狂涌入,时而纷纷逃离。此次抛售规模之 大,令人不禁联想到1999年的金融风暴,印度民众措手不及,莫迪政府面临严峻挑战。他们的经济学 3.0版原本雄心勃勃,旨在引领印度经济腾飞,却意外撞上南墙,众人纷纷猜测莫迪究竟在何处犯了 错。 10月3日,国际资本仿佛约好般集体撤离印度市场,规模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一天之内,1.017亿美元债 券和18.5亿美元股票被抛售。此次大撤退幕后黑手非美联储莫属。美联储一调整利率,全球资金便如同 听到集结号般疯狂转向,那些热衷于新兴市场淘金的热钱纷纷逃离,印度成为众矢之的。 这场景宛如商场打折时的抢购潮,只不过这次是反向操作,众人争相逃离,印度政府陷入焦头烂额的境 地。一边是资金如潮水般退去,一边又要稳定市场信心,莫迪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经济 政策,竟被美联储的一个小动作搞得天翻地覆。 但究其本质,国际资本的这一波操作并非漫无目的,其意图昭然若揭,正如印度咖喱的浓郁,旨在迫使 印度政府放宽外汇管制。对这类资本而言,市场并非仅供观赏的风景,而是他们自由穿梭的游乐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