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

搜索文档
让尊崇优待更具“含金量”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4
社会化拥军举措 - 广州发动4000多家企业参与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涵盖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7] - 广州酒家集团创新开展"送厨艺进军营"活动,为驻穗、驻藏、驻滇等部队培养40余名厨师,并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服务[6] - 广州市退役军人优待定点医院从1家增加到34家,累计为5.2万名退役军人提供医疗服务,减免个人自费部分251万元[6] 科技拥军进展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向驻海珠区部队展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应用[2] - 中海达集团向驻穗官兵展示海洋声学装备研发成果,其水下多波速和声学多普勒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3] - 广州组织人工智能、新型材料、大数据等领域企业助力国防现代化建设,形成军地联动支前"新矩阵"[4] 退役军人服务创新 - 广州建成3022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越秀区珠光街道服务站为1460名退役军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8] - "广州市慈善会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规模从30万元扩大到1000余万元,已帮扶300多户退役军人家庭[9] - 荔湾区成立退役军人养老示范服务中心,天河区军休所开设"军休+长者"饭堂提供8.5折就餐优惠[10] 商业拥军模式 - 海珠区江悦酒店打造"崇军客栈",为18类军人群体提供"三专属"服务[10] - 荔湾区成立"拥军惠军商盟",50家企业为军人军属提供"三优"服务[11] - 黄埔区打造1公里"长洲双拥街",设立双拥驿站作为军人服务"加油站"[12]
欧盟无条件批准SES斥资31亿美元收购国际通信卫星公司
快讯· 2025-06-11 19:45
欧盟无条件批准SES斥资31亿美元收购国际通信卫星公司 智通财经6月11日电,欧盟委员会6月10日宣布无条件批准欧洲卫星运营商SES收购国际通信卫星公司 (Intelsat)的拟议交易。欧盟委员会认定,该交易不会在欧洲经济区引发竞争担忧。去年4月,SES宣 布将斥资31亿美元收购国际通信卫星公司。 ...
三维通信(002115) - 2025年6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1 18:30
通信设施运营业务 - 2024 年业务板块收入 1.60 亿元,同比增长 47.60% [2] - 截止 2024 年 12 月 31 日,累计拥有存量站点近万座 [2] - 覆盖陕西、浙江等省份,在民营第三方铁塔行业排名前列 [2] 互联网营销业务 - 2024 年受行业竞争和媒体政策影响,收入同比下降 13.67% [3] - 应对措施:尝试业务转型,与主流媒体合作,扩大代运营业务团队;推进运营能力升级,优化重组低效业务线,开拓新赛道,加强风控;依托 AI 创新技术,打造智能平台 [3] 海卫通业务 - 所处海事商船卫星通信运营领域,2021 年全球搭载 VSAT 终端商船 20,800 艘,渗透率约 26%,服务收入约 6.55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商船总数 93,000 艘,VSAT 终端搭载量 46,100 艘,渗透率 49.6%,市场规模达 11 亿美元 [3] - 累计为全球数千个卫星小站提供服务,服务船员用户 40000 余名,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3] - 加速国际化布局,深化与全球卫星运营商合作,形成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协同发展格局 [3][4] 通信海外业务 - 2024 年实现稳健增长,收入 4.55 亿元,同比增幅 8.84% [4] - 依托本地化运营深耕策略,“精准渗透 + 服务升级”双轮驱动,提升市场覆盖率和客户满意度 [4]
中小科创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科创奇点已至,关注新一代信息科技技术投融资机会
华西证券· 2025-06-11 17:2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呈“V”型震动,中小科创股领涨,虽受特朗普“对等关税”冲击但已修复,科创板营收及毛利现底部特征,业绩回暖在望,股权投资市场规模降幅收窄 [3] - 下半年科创板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中小科创预计占优,建议关注新兴产业、高成长细分龙头及高科技初创非上市公司 [4] - 建议关注AI+、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国产替代四大趋势性新兴产业方向投资机会 [5] 市场复盘 市场回顾 - DeepSeek提升中国科技产业信心,年初中小科创领涨,4月特朗普“对等关税”令A股中小科创受挫,后各指数基本回归冲击前水平,A股现震荡行情 [11][13] 营收及毛利 - 2025年一季度科创板营收同比改善呈弱复苏,后续财政发力有望带动业绩边际改善;毛利率基本筑底 [17] 费用与利润 - 费用投入维持刚性,销售、管理、研发费用投入增速放缓但仍刚性增长;归母净利润承压下滑,但已有结构性改善,营收增长后利润空间有望释放 [22] 估值情况 - 关税对板块估值短期扰动消除,目前估值略高于历史中位水平,市场信心带动估值修复 [24][26] 中小盘配置 - 公募基金对中小盘配置比例有增配空间,本轮产业周期以AI+为驱动开启向上趋势 [30] 股权投资市场 - 股权投资案例数同比回暖,金额降幅收窄,半导体及电子设备、IT、机械制造等行业投资规模居前且同比增长;AI投资热度逆势回暖,2024年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同比+35.5% [34][36] 未来展望 市场机会 - 科创板下半年以结构性机会为主,聚焦新兴产业、高成长细分领域龙头,营收/毛利拐点明确,政策利好,新兴行业技术周期将至 [40][41] 政策支持 - 资本市场鼓励并购重组,财政政策更积极,货币政策预期宽松,产业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42] 四大方向 AI+ - 大模型技术迭代,行业进入深化发展期,国内大模型追赶,差距缩小;大模型改善供需关系,企业积极部署应用;开源、高性价比大模型成趋势,产业重点转向推理应用;AI Agent重新定义软件形式,推动人机协作;头部厂商拥抱MCP协议,应用生态繁荣;深耕垂直场景将诞生“小而美”创业公司;AI产业未来5年复合增速32.1%,2029年规模达10863亿元 [47][58][78] 卫星互联网 - 是6G时代关键基础设施和太空军备战重要基石;纳入新基建,未来5 - 10年进入密集发射期;产业链涵盖制造、发射、运营及应用;产业规模大,通信卫星占主要份额;载荷成本占比高;相控阵天线是低轨卫星标配;激光通信有望成主要技术;航空卫星互联网应用潜力大,预计2030年航空WiFi宽带通信收入达25.6亿元 [83][87][109] 低空经济 - 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不断落地;各地方积极布局,明确产业规模目标;“政策+基建投资”驱动市场加速发展,2026年规模破万亿元,eVTOL从货运向客运演进;规模化运营需低空基础设施,低空智联网是重点;可计算空域建设孕育数据服务等业态 [118][120][136] 国产替代 - 中美关税谈判有进展,但技术管制或更严,国产替代迫切;CAE、EDA、CAD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自主可控需求大,美国EDA管控升级;科学仪器是“卡脖子”技术,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 [140][150][152] 受益标的 AI+ - 萤石网络、浩瀚深度、凌云光等科创企业及星环科技、青云科技等基础设施服务企业 [165] 卫星互联网 - 星图测控、上海瀚讯、极光星通等企业 [165] 低空经济 - 中科星图、维天信、莱斯信息等企业 [165] 国产替代 - 索辰科技、中望软件、华大九天等企业 [165]
在北斗星群间架设“天路”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技术突破 - 国防科技大学空间仪器团队攻克星间链路光频梳精密测量难题,测距精度优于1.6纳米,达到目前公开报告的最高水平[1] - 团队提出"并发空分时分"空间协同测量理论,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协同编排实现多节点并行测量,提升观测几何强度和网络弹性[6] - 星间测距仪在超远距离、极大动态条件下实现厘米级测距,新方案使灵敏度提高30倍,数十毫秒完成信号捕获[3] 系统优势 - 北斗三号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卫星自主运行,仅需国内部署地面站即可覆盖全球服务,突破境外地面站布设限制[1] - 星间链路形成多面体几何约束,单星可同时与多颗卫星测量,通过十几条测量基线实现全星座高精度定轨[5] - 首创星间链路地面系统,集成信号采集、状态诊断等功能,实现与卫星的高效稳定对接[7] 发展历程 - 团队2010年正式攻关北斗星间链路技术,此前已开展3年预研工作[2] - 2015年3月30日首发搭载星间链路的北斗三号卫星成功发射,截至2024年3月已在轨稳定运行10年[1][8] - 2023年该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团队正推进下一代超精密测量、智能组网等技术升级[8] 行业影响 - 北斗星间链路技术建成"高速公路"式核心主干,相比GPS等系统的"羊肠小道"具有显著架构优势[2] - 技术突破使北斗系统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境内管控全球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1] - 下一代计划实现混合链路新机制和智能组网技术,构建更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8]
“星链”卫星大批坠落焚毁,碎片会砸着人么?
环球网资讯· 2025-06-11 11:19
太阳活动对星链卫星的影响 - 太阳风暴活动日益频繁,正在影响地球卫星,尤其是SpaceX的"星链"卫星接连坠落 [1] - 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有583颗"星链"卫星坠毁,占同期低地球轨道卫星坠落总数的近一半 [2] - 2024年"星链"卫星坠落数量达到惊人的316颗,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2020年2颗,2021年78颗,2022年99颗,2023年88颗) [2] - 当前太阳周期的强太阳活动已对星链卫星再入产生显著影响,地磁活动越强,卫星坠落速度越快 [3] 星链卫星项目概况 - SpaceX计划将"星链"卫星规模从目前的7000多颗扩大到3万颗 [2] - "星链"卫星是SpaceX旗下的"全球卫星宽带"项目,旨在为全球任何地方提供卫星宽带服务 [3] - SpaceX的猎鹰火箭具备相对低成本和强大运力,可以一次发射几十颗卫星 [3] - "星链"卫星轨道高度较低,平均寿命为5年 [4] 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机制 - 太阳活动遵循11年的周期规律,第25太阳活动周期比此前更为强烈 [3] - 太阳极大期会导致地磁风暴,加热地球大气层并增加卫星飞行阻力,使卫星脱轨坠落 [4] - 在太阳极大期,卫星寿命最多可能缩短10天,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卫星再入时间从15天以上缩短至5天左右 [4] - 70%的卫星并非在强磁暴期间坠落,而是在持续时间更长的中等和弱磁暴期间坠落 [4] 卫星坠落的影响与应对 - 卫星再入大气层时可能无法完全燃烧,残骸可能坠落至地面,2024年8月在加拿大发现了一块2.5公斤重的"星链"卫星碎片 [6]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预测,到2035年星链计划可能产生2.8万块冲破大气层的残骸,平均每两年造成一人伤亡 [6] - 国内商业卫星使用寿命比SpaceX卫星长2-3年,但未来仍需面对卫星脱轨问题 [7] - 卫星大批坠落会增加太空垃圾、威胁其他航天器安全,并影响服务稳定性 [6] 行业现状与评估 - 目前"星链"卫星折损率处于正常范围,已发射超过7300颗卫星,坠落数量不到总数的1/10 [5] - 低轨微小卫星寿命一般为5年,早期发射的卫星已达到寿命年限,主动离轨坠落属于正常现象 [5] - 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项目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类似项目涌现 [6]
文昌国际航天城两大项目同步封顶
海南日报· 2025-06-11 09:19
项目进展 - 文昌国际航天城卫星能源系统制造中心项目和卫星结构系统制造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同步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1][2] - 卫星能源系统制造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86万平方米,卫星结构系统制造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6万平方米 [2] - 项目团队克服了7台塔吊密集协同作业难度大、高支模支撑体系稳定性要求高等多项技术挑战 [3] 项目定位与功能 - 两个项目建成后将与周边国际卫星先进制造中心、国际星箭协同研发中心实现产业联动 [2] - 卫星能源系统制造中心主要建设制造中心厂房、太阳电池组阵及成翼生产区、锂离子蓄电池组生产区等,满足低轨互联网卫星对新一代柔性太阳翼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2] - 卫星结构系统制造中心主要建设制造中心厂房、热管产品及涂层产品生产线,可为商业航天发射提供卫星所需的部分配件 [2] 项目意义 - 项目将构建兼具批量化、智能化结构的卫星生产线,形成"出厂即交付"的卫星生产能力,打造世界一流卫星生产基地 [2] - 投产后将有效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并促进航天产业发展,形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服务的国家空间互联网基础设施 [3] - 项目将广泛服务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贡献 [3]
超583颗卫星坠落,马斯克祸不单行
搜狐财经· 2025-06-10 20:00
星链卫星坠落情况 - 2020年坠落两颗卫星,2021年数量飙升到78颗,此后每年保持在88至99颗 [3] - 2024年有316颗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系统累计损失583颗卫星,平均每15颗就有一颗坠毁 [3] - 2025年坠毁数量可能继续增加,受太阳活动周期影响 [3] 卫星坠落原因分析 - 太阳耀斑和黑子活动导致大气层膨胀,增加中低轨道卫星的摩擦阻力 [5] - 星链系统主要部署在中低轨道,大气密度变化直接加速卫星坠落 [5] - 自然现象导致卫星寿命缩短,需额外发射补网卫星维持系统规模 [5] 星链系统运营挑战 - 目标规模为4.2万颗卫星,需持续发射备用卫星以维持通讯能力 [5] - 高补网需求将大幅增加运营成本,资金压力显著 [5] - 历史案例显示(如摩托罗拉铱星系统),用户规模不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7] 商业与政治关联风险 - 公司正寻求美国政府支持以扩大行业应用 [7] - 领导人与政治人物的关系可能影响商业决策 [1][7]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为何突然大批坠落?最新研究:太阳活跃度增强使其寿命缩短
搜狐财经· 2025-06-10 19:25
星链卫星坠落现象分析 - 太阳活动增强导致星链卫星轨道运行时间缩短 使其更快坠落 [2] - 所有低轨卫星都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 包括星链卫星 [2] - SpaceX自2019年起累计发射超8000颗星链卫星 截至2025年5月30日有7578颗在轨 其中7556颗正常工作 [2] 卫星坠落数据趋势 - 星链卫星设计寿命通常不足5年 到期后将重返大气层烧毁 [4] - 2020年坠落2颗 2021年飙升至78颗 2022-2023年保持相近水平 2024年激增至316颗 [4] - 72%的卫星在弱磁暴期间坠落 而非强磁暴期间 可能与太阳活动周期上升期的阻力累积效应有关 [5] 太阳活动对卫星的影响机制 - 当前太阳活动周期比上一周期更强烈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11年 [4] -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会引发磁暴 加热上层大气导致膨胀 增加卫星飞行阻力 [4] - 大气层膨胀虽地表不可感知 但会使卫星脱离轨道最终坠落 [4]
马斯克星链卫星大批坠落!
证券时报· 2025-06-10 17:19
星链卫星坠落事件分析 - 太阳活动加剧导致星链卫星坠落速度远超预期 研究显示地磁活动与卫星坠落速度呈正相关 [2] - 2020-2024年间共583颗星链卫星坠毁 其中2024年单年损失316颗 占比达54% [2] - 70%卫星在中等/弱磁暴期间坠落 可能与持续时间长导致的轨道缓慢侵蚀有关 [3] 太阳活动影响机制 -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 当前处于高峰期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引发磁暴 [3] - 磁暴加热上层大气导致膨胀 增加卫星飞行阻力 最终脱离轨道 [3] - 研究团队分析2019-2024年523颗卫星轨道数据 证实该影响机制 [2][3] SpaceX业务发展 - 星链计划部署4.2万颗卫星 总投资约300亿美元 覆盖航空/海运/偏远地区互联网 [4] - 2024年预计总收入155亿美元 其中Starlink贡献80亿美元 占比62% [4][5] - 用户数量达460万 预计2025年增至780万 收入将达118亿美元 [5] 公司运营数据 - 2023年完成134次火箭发射创纪录 2025年目标提升至170次 [4]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占据全球发射市场主导地位 [4] - 最新估值达3500亿美元 2024年完成12.5亿美元内部股票回购 [5] 融资与投资情况 - 累计完成13轮融资超60亿美元 最新融资来自Founders Fund的46亿美元基金 [5] - Alphabet财报显示对SpaceX投资产生80亿美元未实现收益 [5] - 主要收入来源为火箭发射服务(含NASA 11亿美元)和Starlink业务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