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量化私募大举分红,高净值产品“除权”背后的利益博弈
华夏时报· 2025-06-25 16:07
量化私募分红事件 - 上海宽德私募和衍复投资宣布对旗下部分产品进行分红,分红方式默认红利再投,也可选择现金分红,并按合同约定计提20%业绩报酬 [1] - 市场猜测分红动机为"缺钱提取管理费"或"提前封盘",但宽德私募回应称分红系常规操作,无统一封盘计划,旨在优化投资体验和匹配策略承载能力 [1] - 行业罕见公开宣布分红,通常私募分红较为隐秘,避免引发市场猜测 [3] 分红动机与行业观点 - 分红可能主动控制规模以保持策略竞争力,如宽德私募单位净值归1的操作意图明显 [4] - 现金分红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红利再投通过复利实现超额增长,提升持有体验 [3] - 海外案例Citadel连续数年分红,建立长期信任,现金分红可降低市场下跌对净值的冲击 [4] 量化私募业绩表现 - 量化多头策略表现亮眼,百亿私募一季度量化多头产品平均收益8.91%,近一年25家百亿量化私募中19家收益超20%,8家超30% [5] - 宽德私募和衍复投资前5个月收益均值分别为11.75%和7.7% [5] - 高收益产品倾向隐藏业绩以控制规模,部分私募创始人偏好灵活管理而非盲目扩张 [6] 分红操作与投资者行为 - 分红筹备到实现需2-3个月,不存在"择时"问题 [7] - 高净值投资者认购时点影响收益,如净值0.9与1.3认购同一产品,净值达2时收益差距达40% [8] - 量化私募认购门槛高(300万资产证明,百万起投),客户更关注超额收益而非管理费比例 [2]
重磅!中国太保旗下私募正式备案,200亿巨资将入市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16:03
公司备案信息 - 太保致远私募于2025年6月21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备案 [1] - 公司由太平洋资产公司控股 实际控制方为中国太保 [2] - 属于大型保险公司参与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机制的最新案例 [3] 管理团队构成 - 法定代表人向涛兼任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 曾任职上海医药股份、天相投资、兴业证券 2013年加入太平洋资产担任权益投资部董事 [4] - 高管何佳诚曾任太平洋资产风险管理部副总裁(2017年7月-2025年6月) [4] - 关联方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中国太保旗下股权创投私募 管理规模超百亿元 [4] 基金规划与策略 - 初期目标规模200亿元 响应国家扩大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改革试点政策 [5] - 投资策略聚焦股息价值核心 完善长周期权益资产配置体系 [5] 行业动态 -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设立的鸿鹄私募一期规模500亿元 二期获200亿元认购 三期目标规模225亿元 [6] - 阳光人寿计划出资200亿元投资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7] - 泰康人寿拟投资泰康稳行私募基金 首期规模120亿元 [7] - 恒毅持盈将向平安人寿定向发行私募基金 首期规模300亿元 [8]
头部私募仓位“坚挺” 中期市场研判积极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21
私募仓位动态 - 国内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80 15%,环比前一周上升1 05个百分点 [2] - 规模50亿至100亿股票私募平均仓位同步站上80 15%,较1月3日61 69%大幅上升18 46个百分点 [2] - 56 89%百亿级私募和63 14%50-100亿私募处于重仓或满仓状态 [2] - 全行业股票私募平均仓位74 25%,中小型私募仓位回落是主因 [2][3] 市场情绪与预期 - 头部私募认为地缘局势扰动短期情绪,但对中期结构性机会保持乐观 [1][4] - 星石投资指出海外风险偏好变化导致市场震荡,但政策落地将推动经济修复 [4] - 世诚投资预判风格轮动加速,红利资产和科技板块具备修复潜力 [5] 重点投资方向 - 红利资产因低波动性成为低风险资金首选,强势表现或持续 [5] - 科技板块筹码结构改善后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5] - 医药行业创新药领域长期前景看好,短期需消化涨幅 [5] 政策与基本面支撑 - 存量政策加速落地及加力预期将巩固经济修复路径 [4] - 基本面边际改善有望带动市场情绪逐步修复 [4]
一位成长投资老将的主动求变——访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28
投资策略转变 - 成长风格管理人梁辉因近年成长股逆风,主动调整单一投资策略,转向多样化策略结合风格择时以提升市场适应性[1] - 投资操作兼顾机会与安全性,关注经济基本面改善下的中国资产重估,聚焦估值合理的互联网板块,回避无业绩支撑的主题标的[1] - 2024年前三季度配置红利股及盈利增长的成长股(如半导体、出口链),四季度加仓成长风格标的,体现风格快速切换[5] 核心投资理念 - 投资体系以成长为核心,认为成长是公司价值所在,但承认成长投资存在周期性和局限性[2][4] - 选股聚焦长期可持续性,综合评估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投资回报率,避免短期估值过热标的[6][7] - 重视估值安全性,从侧重上行空间转向兼顾下行风险,强调均值回归与稳健收益[7] 行业布局方向 - 四季度看好成长股机会,重点关注四大领域:AI驱动的互联网板块、防御性新消费与医药、自主可控科技、稳增长政策受益行业(如工程机械)[9] - AI产业处于"0到1"阶段,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确定性高;未来"1到N"阶段互联网企业竞争力突出,港股互联网公司估值合理[9][10] - 半导体行业具备全球1/3市场在中国、国产化率1/3的结构性机会,设备技术突破将催生重大投资机遇[10] 市场判断与案例 - 最不确定时期已过,房地产企稳、过剩产能消化及中港股市深度调整后估值吸引力增强[9] - 机器人板块虽受关注,但回避无业绩支撑标的,案例显示曾避免参与短期估值飙升30%后下跌的标的[7][8]
做大变局中的长期主义者——访止于至善总经理何理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25
投资策略与理念 - 公司以长期视角进行投资布局,主动拥抱科技浪潮并放眼全球市场以抵御单一市场周期性波动风险 [1] - 投资信条为"拥抱世界,适应变化",通过全球上市公司对比识别企业竞争力,组合涵盖A股、港股、美股及韩国、印度等多市场优质企业 [2] - 奉行价值投资但强调结合市场情绪调整仓位,运用衍生品工具提升灵活度,目标为投资者创造绝对收益 [3] 科技领域布局 - 重点关注科技板块,以AI为核心构建全球组合,细分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新能源及量子技术 [4] - 科技应用方向覆盖AI算力、自动驾驶、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及量子计算机,认为技术进步将颠覆行业并催生伟大企业 [4] - 商业创新领域聚焦SaaS、金融科技、平台经济等AI驱动机会,同时关注"应用AI的公司"的业绩爆发潜力 [5] 全球化投研能力 - 核心投研团队7人中5人为海归研究生,具备全球化研究基础并频繁进行海外调研 [2] - 通过深度研究实现全球配置,组合覆盖多市场以提升稳健度,应对各国经济周期错位的影响 [2] 行业与公司选择标准 - 选股偏好具备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价值创造大三大特征的企业 [3] - 除科技领域外,配置潮玩龙头、创新药、AI医疗及生物技术公司,看好新消费市场供需共振逻辑 [5] 技术赋能投资体系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重塑投资体系"AI赛博坦",探索AI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
百亿私募紧急发声:并无统一“封盘”计划!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22:52
宽德投资产品运作说明 - 公司否认统一"封盘"计划 当前部分渠道募集节奏调整仅为阶段性措施 旨在匹配策略承载能力 [2] - 分红操作系常规机制 基于基金合同约定及投资运作情况 不涉及策略方向或市场判断调整 [3] - 将持续推出新型策略产品 服务自然人与机构客户的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 [3] 公司规模及产品备案情况 - 旗下拥有珠海宽德和上海宽德两家私募基金管理人 均成立于2014年下半年 规模均超100亿元 [3] - 上海宽德备案私募产品494只 其中2024年新增79只 珠海宽德备案产品122只 2024年新增5只 [3] 行业近期动态 - 多家知名私募近期宣布"封盘"部分产品 [4] - 主观私募睿郡资产暂停董承非管理产品的新客户申购 该产品当前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5] - 量化私募衍复投资计划7月1日起关闭多类指数增强产品的新客户申购 [5]
多地证监局开罚单!这些知名私募受罚
证券时报· 2025-06-21 18:48
私募行业监管动态 - 6月以来多地证监局对私募管理人开出罚单 涉及多家管理规模超20亿元的知名私募 [1][2] - 迦明资产因两项违规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部分基金投资范围不符合合同约定 向托管人提供非实际履行投资协议 [4] - 佳岳私募因两项问题被海南证监局责令改正:私募基金间互投未建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4] - 同期北京焰石投资 上海垒土资产 利得资本等私募也收到各地证监局警示函或责令改正措施 [5] - 基金业协会公示三家私募纪律处分决定书:山东图灵私募 上海益神私募 金时(厦门)资产 [5] 私募行业出清数据 - 2024年以来已有580家私募注销(主动注销266家 协会注销275家 无产品注销38家 依公告注销1家) [7] - 近年私募注销数量:2024年1502家 2023年2537家 2022年2210家 2021年以来累计8063家 [8] - 截至2025年4月末存续私募管理人19891家 管理基金141579只 总规模20.22万亿元 [8] - 细分类型管理人数量:私募证券7827家 股权/创投11867家 资产配置类6家 其他191家 [8] - 细分基金规模:证券类5.51万亿元 股权类10.96万亿元 创投类3.41万亿元 [8]
进化论资产:十年磨一剑,坚持做“有逻辑的量化” | 量化私募风云录
私募排排网· 2025-06-20 11:51
公司概况 - 进化论资产成立于2014年6月,是国内较早将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相结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拥有全周期、跨市场、多策略的投资管理经验 [2] - 公司是业内少有的同时获得"主观+量化"双金牛奖的私募管理人,成立至今累计荣获超过80座行业大奖,其中私募金牛奖10座 [2] - 公司管理规模于2020年超过100亿,2021年底开始转型做"有逻辑的量化",2024年底实现全面转型 [5] 业绩表现 - 截至5月底,进化论资产在"百亿私募近半年收益排行榜"中夺冠,旗下10只产品近半年平均收益为***% [3] - 在"私募量化基金近半年收益TOP10(公司管理规模100亿以上)"中,进化论资产以***%的平均收益夺得第1 [3] - "进化论多棱镜中证1000指数增强B类份额"近1年收益排名第1,达到***%,运作以来累计收益为***%,相对中证1000指数累计超额收益(几何)为***% [18] 投资策略 - 公司采用独特的"有逻辑的量化"策略模式,在传统统计类因子的基础上融入了自主研发的逻辑类因子 [5] - 逻辑类因子是基于多年投研经验开发,反映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和第一性原理,能在极端市场环境下有效控制超额回撤 [14] - 策略具有拥挤度低、容量大、低频三大优势,不依赖于小市值和高换手,追求长期风险收益比最优 [16] 投研体系 - 投研团队坚持"慢即是快"理念,注重因子质量而非数量,强调可解释性强的模型 [13] - 保留小仓位主观策略以保持对市场的微观体感,跟踪行业趋势变化,激发因子灵感 [12] - 因子开发过程类似科研实证研究,需经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完整流程 [15] 产品表现 - 公司旗下中证1000指增产品表现出色,充分体现了指数增强策略的三大优势:低换手大容量、因子增强模型稳定性、持仓均衡分散 [19] - 产品由创始人王一平管理,其具有18年资本市场投资经验,是国内少数兼具主动管理与量化投资能力的策略型基金经理 [20]
税收全球化,高净值人群如何做好境内合规? | 一键预约直播
私募排排网· 2025-06-19 11:38
海外投资与CRS合规 - 海外投资日益常态化,投资者通过国际市场对冲波动、布局多元资产及实现财富传承 [2] - CRS全面实施推动全球税务透明化,涉及111个司法管辖区,包括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知名离岸地 [4] - 合规成为海外资产配置的核心前提,涉及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涵盖账户余额、收益等数据) [4] 路演主题与内容 - 路演主题聚焦中美全球征税背景下的中国税收征管风险与合规 [6] - 具体议题包括金税四期与CRS的合规风险、中国税收居民认定标准、国内税收处罚案例及资产配置合规建议 [9] 嘉宾与机构背景 - 主讲嘉宾戴鹏飞律师具备法学硕士背景,持有证券、基金及会计资格,专长金融法规与跨境法律服务 [10] - 知信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9年,团队覆盖金融、财税、私募等领域,提供一站式法律解决方案 [11] 市场动态与机构持仓 - 泡泡玛特概念股近期表现活跃,量化私募行业百亿机构增至39家(聚宽重回百亿规模) [12] - 外资机构如高盛、瑞银等重仓股曝光,"国家队"持仓中8只股票年内涨幅超50% [12]
私募发行市场冰火两重天
环球网· 2025-06-19 11:11
私募发行市场现状 - 私募发行市场呈现冷热不均态势,头部量化私募和部分主观私募募资火热,但大多数私募机构仍面临募资难题 [1] - 百亿级量化私募衍复投资计划于7月1日起关闭旗下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增强产品的新客户申购,该机构最新管理规模超700亿元,旗下产品近一年平均收益率超27% [3] - 另一家业绩突出的量化私募宽德投资也将于6月30日全渠道封盘 [3] 量化私募表现 - 公募量化产品也开始限购,国金基金自6月18日起对旗下国金量化多因子基金实施大额申购限制,该基金A份额近一年收益率达30.26% [3] - 量化私募业绩普遍较好,吸金能力更强,部分热门产品甚至"秒光",新兴绩优量化私募规模持续攀升 [3] 主观私募表现 - 部分知名主观私募在年初市场回暖时迎来募资小高峰,睿郡资产旗下由董承非管理的产品自6月8日起暂停新客户申购,年初募集"小几十亿" [3] - 重阳投资、宁泉资产、仁桥资产等大型主观私募今年以来获得银行渠道等带来的可观增量,重阳投资今年合计申购规模近30亿元 [3] - 主观私募的"吸金"能力不及量化私募,难以再现2021年的募资盛况 [4] 市场分化格局 - 头部绩优机构凭借出色业绩获得资金追捧并主动控制规模,多数中小私募仍在寻求突破 [4] - 部分私募机构因前期业绩不佳,在产品开放时遭遇较大净赎回压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