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埃文凯尔盛赞中国农业育种技术 工业化水平 京东采销是农业百科全书
市值风云· 2025-06-06 18:03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 国际友人埃文凯尔通过中国农业游体验,见证了中国农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化跃升,包括育种技术、工业化水平和文化创新[4][5] - 江苏宿迁西瓜基地展示了中国先进的育种技术,拥有品类丰富的西瓜品种,远超美国屈指可数的品种[5] - 湖北洪湖小龙虾工厂规模达4000人,日产上千吨小龙虾,自动化流水线实现高效规范的生产[7] - 广东茂名千年荔枝园体现了中国农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通过直播带货等新方式传承文化[9] 京东助力农业发展 - 京东采销人员全程参与农业游,专业解读中国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24小时高效链路[11] - 京东超市"百亿农补"计划已投入超35亿元,带动2.6万款农产品销售增长,为2500万消费者节省近10亿元[11] - 京东618开门红52小时内,超500款生鲜农产品订单量同比暴涨5倍,广州荔枝销售同比增长超500%,京鲜生无抗保洁鲜鸡蛋成交额同比增长300%[11] - 京东超市发布优质农产品基地计划,2025年将深入超百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立一百多万亩京东基地[13] 中国农业国际传播 - 京东通过中国农业游活动,搭建"让世界看懂中国农业"的桥梁,展现中国农业的品质追求、硬核实力与文化自信[13] - 国际友人埃文凯尔盛赞中国农业在科技赋能下的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中的自信昂扬以及电商平台的高效链接[11]
广西全州农合行:赋能新质生产力 做优“米文章”
证券日报· 2025-06-06 16:51
金融赋能特色产业 - 全州农合行构建"政策衔接+需求对接+服务链接"三位一体模式,精准服务涉农主体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1] - 深化"政银企"协作机制,推出"稻穗贷""香芋贷""金槐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截至5月末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9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0.29亿元 [2] - 存款余额达168.94亿元,贷款余额101.45亿元,通过绿色审批通道缩短放款时间,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2] 智慧农业发展 - 广西德沁现代农业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年均亩产突破600公斤,仅需9名技术人员管理5220亩稻田 [3] - 公司构建三级示范体系(核心区5220亩、拓展区9600亩、辐射区1.56万亩),带动730余户农民通过土地租金、返聘务工、产业分红增收 [3] - 全州农合行发放500万元"稻穗贷"专项贷款,支持建成育秧中心、风干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4] 米粉产业升级 - 全州县出台《米粉产业实施办法》,实施"千企技改"专项行动,目标打造"中国干米粉之都" [6] - 米兰香食品年产能达2万吨干米粉+2000万包鲜湿米粉,2024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2025年预计1.5亿元 [6] - 全州农合行2022年发放1900万元"科创贷"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截至5月末信贷支持米粉产业贷款1.3亿元 [7] 公司战略与成果 - 全州农合行明确"立足本土、深耕三农、细作小微"定位,在资金、利率、审批效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 - 通过"四化"协同(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推动现代农业增效,企业品牌"稻香城"年净利润30-40万元 [3] - 形成"总部加工+连锁门店"协同体系,实现从原料加工到终端配送的闭环产业链 [6]
青海格尔木:高原示范农业前景好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10:28
夏季,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绿科苑农业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温棚里生机勃勃。水灵 鲜嫩的小黄瓜、清甜爽口的人参果、圆润饱满的小西瓜挂满枝头,正是采摘的好时节。 在黄瓜种植温棚内,该公司生产部总经理祁彦兴正俯身查看新品种"玉女"黄瓜的长势。"这是我们去年 从山东引进的新品种,目前仍处于试种阶段。"祁彦兴说,每个温棚同时种植4个同品类不同品种的水果 或蔬菜,这样既便于技术人员对比研究各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和口感,又能让前来观摩的农户直观了解 不同品种的特性。待新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稳定后,该公司就会向周边农户免费提供种苗进行 推广。 这种"试验示范+推广带动"的模式正在产生显著成效。农户们可以先在该公司示范温棚里看到实实在在 的种植效果,再决定是否引进新品种。已经有不少农户通过承包温棚,在该公司的技术指导下种植高附 加值农产品,实现了可观的增收。"以前种传统作物收入有限,现在我承包了10个温棚,种植人参果、 西瓜、西红柿等各类瓜果,一年收入能有二十多万元。"农户张仁年说。格尔木市地处高原,日照充 足,昼夜温差大,这里出产的水果糖分高、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作为格尔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 ...
今年我市计划种植水稻近130万亩,目前播栽进度超14%
南京日报· 2025-06-06 10:23
农业机械化 - 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使用新型高速插秧机,每台每天可插秧50亩,效率接近翻倍[1] - 新型插秧机可同时插秧六行,仅需两人操作,具备自动升降秧台功能[1] - 人工插秧效率为每人每天1亩,机械插秧效率达数十亩/天[1] 技术创新 - 高淳区国华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无人插秧机,配备北斗导航系统,每小时可插秧5亩[2] - 无人插秧机可实现自动规划路线、前进和掉头,仅需一人放秧[2] 种植规模与进度 - 立友合作社计划种植2600亩水稻,全部采用机插秧模式[2] - 全市水稻计划种植面积130万亩,已播栽18万亩,进度超14%[2] 农业质效提升 - 机械插秧使秧苗深度、间距和行距更均匀,利于水稻生长和提高产量[2] - 机械化作业解决夏种机手紧缺问题,提升田间管理便利性[2]
科技赋能服务“三夏”生产 “智慧种地”大显身手夯实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06-05 10:06
农业机械化升级 - 安徽亳州市蒙城县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实现玉米一穴一粒精准播种,每亩用种量降至1.5公斤[3][5] - 拖拉机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无人驾驶播种,提升作业精度和效率[5] - 2025年蒙城县农业机械设备总量超3万台(套),播种机达6600余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6%[7] 小麦收获进展 - 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收获进度达95%,预计本周内完成[16] -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43.5万亩小麦开始大面积收割,机械化作业显著提升效率[18] - 截至6月3日江苏省小麦已收获1116万亩,进度达31%[20] 良种与良技应用 - 淮北市濉溪县种植抗寒抗旱新品种小麦[12] - 安徽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机调配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机损率[14] - 蒙城县通过良种选择、农机应用和良技推广夯实夏粮丰收基础[8]
金融之翼托起新川西 四川金融系统积极支持“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
金融时报· 2025-06-05 10:01
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成效 - 截至2025年3月末甘孜雅安两地存款余额2993.87亿元较2022年9月增长17%贷款余额2214.73亿元增长25%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恢复并超越震前水平[1] - 金融机构为35918户住户完成住房维修加固7731户完成住房重建磨西镇900户居民搬入新居泸定县德威镇武奎村136户村民集体迁入重建安置点[3] - 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开工364个完工率92.62%总投资200.37亿元[6] 住房重建金融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分行实施阶梯贷款贴息政策住房重建贷款最高30万元利率执行LPR下浮30个基点[3] - 泸定县政府建立915万元灾后重建分险基金贷款额度放大至本金13.52倍发放重建贷款1.24亿元[3] - 雅安市分行为受灾群众快速审批9万元农房重建贷款支持异地搬迁[2] 产业振兴金融措施 - 金融机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向1769户受灾主体授信2.85亿元发放贷款2.32亿元[6] - 创新推出"抗震救灾贷""抗震救灾复产重建贷"两款专属信贷产品与"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政策结合降低融资成本[5] - 四川古谷水业通过商标权质押获得6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利率3.1%带动22个就业岗位和村集体年均增收近百万元[4] 文旅产业金融支持 - 农业发展银行为海螺沟景区发放3.38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已投入1.45亿元用于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7] - 农商银行为景区办理重组贷款1.31亿元为4家企业办理1.04亿元延期还本付息为124个主体下调利率让利300余万元[7] - 海螺沟景区重新开放后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7亿元带动8000余人就业[8] 企业纾困与升级 - 四川亿欣新材料获300万元专项担保贷款利率加担保费低至3.5%并获500万元追加贷款支持生产线智能化升级[6] - 泸定县4个村引进优质柑橘品种打造150亩示范种植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转型[6] - 贡嘎神汤等重点文旅企业通过"一户一策"方案获得新增授信和股权质押解除等纾困措施[7]
儋州发出首本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36
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颁发 - 儋州市首本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颁发给海南裕华和美乡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振 [1][2] - 该证书为企业土地使用、投入等长远规划提供保障 [2] - 证书可作为抵押凭证向银行贷款 [2] 项目背景与需求 - 项目为儋州市和庆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 [2] - 项目核心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使用效益 [2] - 项目内容包括建设"沉香+咖啡"立体种植示范园、种植沙姜及大黄姜、打造乡村文旅等 [2] - 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 [2] 政府举措与成效 - 儋州市资规局成立攻坚专班,主动对接农业部门 [3] - 通过明确职责、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引、优化不动产登记系统等举措打通登记业务堵点 [3] - 建立"全流程跟踪、全要素保障"工作机制 [3] - 证书颁发标志着儋州土地权益管理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3] - 涉农企业、合作社和承包户可申办不动产登记 [3] 未来计划 - 儋州市资规局将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属地镇政府等部门的协作 [3] - 共同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合同签订、确定权属到登记颁证等系列工作 [3]
大商所大豆“银期保”专项项目连续三年落地黑龙江省北安市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4 15:49
项目概况 - 黑龙江省北安市大豆"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正式启动,由中粮期货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展[1] - 项目覆盖大豆种植面积约7万亩,现货量约1.2万吨[1] - 连续三年成功落地北安大豆"银期保"项目,累计覆盖大豆种植面积达24.5万亩,涉及信贷金额超7000万元[2] 参与机构 - 中粮期货联合多家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设计风险管理方案[1] - 工商银行提供配套信贷支持[1] - 平安财险联合太平洋财险及人保财险共同承保[1] - 中粮贸易提供订单收购和二次点价服务[1] 项目模式 - 构建从"种—收—卖"全周期、全产业链的服务闭环[1] - 为农户提供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价格波动的双重保障[1] - "保险+期货"解决种植收入不稳定风险,"订单+信贷"解决产销和资金难题[2] - 创新的闭环设计包含"粮款直接还贷"机制,保障信贷资金安全[1] 项目效果 - 合作社获得抵御天灾和价格大跌的双重保障[1] - 解决春耕资金难题,提高种植信心[1] - 收入更稳定,各方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种好大豆的信心更足[1] - 实现银行对农业产业链的精准滴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1] 公司表态 - 工商银行表示高度重视并愿意共同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贡献力量[1] - 中粮期货副总经理表示项目验证了该模式在大豆主产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2] - 项目方案贴合当地大豆种植周期与市场风险特点,保障精度与服务效率持续提升[2]
邮储银行吉安市分行为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注入金融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6-03 08:44
邮储银行吉安市分行的农业金融服务 - 邮储银行吉安市分行为丰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从2020年30万元小额贷款起步,到如今百万元级产业贷支持,助力其从荒地发展为483亩现代农业基地 [1][2] - 该行通过"极速贷"信用贷款和"信用+抵押""长期+短期"组合授信模式,满足农业经营主体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例如30万元启动资金建大棚、追加贷款升级灌溉系统、100万元产业贷用于规模扩张 [1][2] - 截至今年4月末,邮储银行吉安市分行涉农贷款结存104.32亿元,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结存8.78亿元,体现其对乡村振兴的持续投入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路径 - 丰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吉安市青原区富硒土壤优势,5年内从零起步发展到483亩规模,实现当年投入当年回本,并持续进行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升级 [1][2] - 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呈现"短、小、频、急"特点,邮储银行通过"送贷下乡"实地调研和"滴灌式"服务精准匹配各阶段需求,例如解决种子化肥采购、日常经营周转等具体问题 [1][2] - 典型案例显示金融支持可有效激活返乡创业资源,林红香从外出务工人员转型为现代农业经营者,带动当地就业和土地资源利用 [1] 农村金融创新模式 - 邮储银行推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色产品组合,包括纯信用"极速贷"(案例中15万元抵押贷用于日常经营)与中长期产业贷(案例中100万元用于升级)的灵活搭配 [2] - 服务模式突破传统信贷思维,通过"长情陪伴"跟踪客户成长周期,例如客户经理持续跟进从30万到100万元的额度调整,形成动态授信机制 [1][2] - 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效果显著,涉农贷款超百亿元的规模表明该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2]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龙脊梯田:背篓变迁见证千年农耕传统魅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15:23
龙脊梯田旅游发展模式 - 龙脊梯田通过"种田补助+旅游分红"和"农耕文化研学+民族节庆体验"模式实现传统农耕与现代旅游融合 [2] - 景区将开耕节、梳秧节等传统农事升级为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中外游客参与 [2] - 2024年大寨村旅游分红达693万元,涵盖梯田维护费、种田补助等多方面 [3] 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升级 - 2003年通路后村民背篓用途从运输农产品扩展到帮游客背行李 [1] - 2012年建成观光缆车,民宿提供车辆接驳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1] - 2022年全村统一采购耐旱稻种,保障梯田景观整体性 [2] 农业生产现代化 - 小型旋耕机替代部分人力劳作,提升生产效率 [2] - 旅行社组织农事体验活动,如收割稻子等 [2] - 村民保留4.5亩农田,农忙时雇佣乡亲协助 [2] 品牌与国际认可 - 2022年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3] - 葡萄牙游客参与开耕节活动,国际影响力提升 [2] - 景区采取"一田生五金"机制反哺生态保护 [3] 民宿与在地经济 - 村民开设民宿接待游客,提供农耕生活体验 [1] - 端午假期单家民宿10间客房满房,配套餐饮服务创收 [1] - 旅游分红惠及9个村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