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搜索文档
“丝路瓷行”活动走进土耳其、意大利(华音环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16:18
当地时间6月3日,由意大利特雷卡尼研究所、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景德镇市人民 政府联合主办的中欧名城对话之"丝路瓷行——罗马论坛"在意大利特雷卡尼研究所举行。论坛上,中意 文化艺术界学者、外交人士围绕文明、包容、共鸣等关键词开展对话,为未来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艺 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打下基础。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还参观了"传奇之旅——16世纪窑址、沉船与油画 上的景德镇瓷器"数字图片展,通过考古发现、航海贸易与西方艺术中的瓷器元素,多维度了解景德镇 陶瓷的世界影响。 景德镇市委书记胡雪梅说,景德镇是闻名中外的国际瓷都,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景 德镇瓷器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她表示,景德镇将继续以瓷为媒,用小写的 china陶瓷讲好大写的China中国文化自信的故事,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当地时间5月30日,由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土耳其里泽省政府主办的"丝路瓷行· 景秀China"——景德镇文化和旅游(里泽)推广活动在土耳其里泽市举行。活动中,景德镇瓷乐队的乐 手们手持瓷质二胡、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缓步登场,演奏《青花瓷》《茉莉花 ...
麦田之上
河南日报· 2025-06-09 07:37
农业经济贡献 - 河南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产出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 [6] - 河南生产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 [6] - 每年向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多亿斤 [6] 农产品加工与创新 - 优质强筋小麦用于制作面包,弱筋小麦用于饼干和糕点 [7] - 麦秸秆在濮阳、开封被制成非遗秸秆画,形成文创新产业 [7] - 信阳将秸秆转化为无醛禾香板,应用于家具制作和装修领域 [7] 文旅融合 - 巩义宋陵遗址保护区的麦田成为今夏文旅新热点 [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麦田落日音乐会吸引游客,形成文化体验 [13] - 麦田与历史遗址结合,展现跨越千年的麦收图景 [13] 文化自信与传承 - 麦田婚礼等文化活动体现故土情怀和乡愁 [9] - 河南的土地滋养艺术、涵养文化,厚植民族精神 [14] - 年轻人通过麦田和戏剧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13]
旧街“老社新治”成网红打卡地 成都把艺术展搬到街头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03:36
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3] - 文件要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安全隐患,支持加装电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改造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6] - 推动街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打造活力街区,改造商业步行街和旧商业街区,优化交通组织,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产业赋能 [8] - 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历史建筑修缮,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路径 [9] 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 成都长信公寓通过改造新增停车位、升级垃圾站、设置电瓶车充电区,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住户爬楼问题 [3][5] - 蓓蕾社区将背街巷道改造为"无边界美术馆"展廊,引入街头表演和主题艺术展,同时升级临街商业业态,吸引咖啡馆、饰品店等年轻化店铺 [4][5] - 社区建设食堂并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用餐补贴(60-79岁补贴3元/餐,80岁以上补贴6元/餐) [6] - 玉林东路改造缩减车行道宽度、拓宽人行道,为商户提供外摆空间,案例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 [10] 商业与文化融合案例 - 成都太古里保留广东会馆等历史建筑并融入川西元素,吸引Cartier Maison、CAFéDIOR等国际品牌入驻,形成奢侈品潮牌聚集区 [7] - 蓓蕾社区将街道办办公楼改造为"白夜花神诗空间"咖啡馆,引入白夜酒吧品牌,带动文创摊主聚集形成文化地标 [8]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城市更新需园林、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如玉林东路改造涉及道路规划与商户空间协调 [10] - 《意见》要求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分级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政策与资金保障,避免形式主义 [11]
省政协委员杨坤扎根海南投资兴业,助力文化事业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6-06 09:09
海南大鹏美术馆的文化交流活动 - 海南大鹏美术馆举办了"畅神·大千气象"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澄迈站),展出54位中国画名家的150幅精品佳作 [2] - 美术馆致力于搭建海南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跨区域特色展览活动吸引高水平文化艺术作品到海南参展 [2] - 美术馆已举办50余场文化艺术类活动,累计邀请省内外400余位艺术家参与互动 [3] - 美术馆成为海南美协、河南美协的写生创作基地以及省内高校教学实践基地,构建"展览展示+创作交流+人才培育"的文化生态链 [3] 杨坤的文化事业贡献 - 杨坤在2015年创立海南大鹏美术馆,先后承办"中原画风油画精品展"、"相聚长寿乡·泼墨龙水节——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等活动 [2][3] - 推动海南本土作品走出去,如"写意海之南——阮江华山水画展"等展览活动让外地观众感受海南文化魅力 [3] - 担任省政协委员期间,围绕加强澄迈东坡文化交流提交提案,建议多元化扶持东坡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4] 东坡文化发展提案 - 提案建议整合各类东坡文化资源,推动数字化合作与转化利用,探索"活化"路径,打造相关旅游线路 [4] - 建议打造东坡文化IP专题文化工程,形成延续性、示范性和品牌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赋能产业多样性融合发展 [4] - 提案得到省里有关部门和澄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澄迈正在全力打造文化强县,深挖苏东坡文化遗产 [4]
第二届中乌地方合作论坛涉陕成果丰硕
陕西日报· 2025-06-06 07:05
经贸合作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轮胎产品在乌兹别克斯坦受欢迎 预计2025年销量达18万条 并与乌方新客户签订3年战略合作协议 [2] - 陕西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企业签订云果猕猴桃跨境贸易项目 [2] - 隆基绿能与乌方达成光伏板采购合作意向 [2] - 陕企与乌方签订6个进出口协议 货值约5.7亿元 集中签约9个涉农项目 总金额超4000万元 [2] - 50家陕企参加中乌商品展 与乌方达成家电 光伏 中医药 建材等领域多个合作意向 [2] 教育合作 - 长安大学与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共建中—乌交通学院 [5] - 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国立大学共建科学与创新考古研究中心 [5] - 陕西科技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国际食品与工程学院共建国际食品创新研究中心 [5] - 涉陕西高校的8个合作协议(备忘录)签约 4个项目揭牌 1个培训班开班 [5] 文化合作 - 陕西文化展上展示古筝 琵琶 二胡等乐器演奏 秦岭大熊猫"七仔"公仔 凤翔泥塑"小老虎" 漆扇制作等吸引乌兹别克斯坦参观者 [4] - 中乌文艺交流会演活动展示陕北大秧歌 秦腔 唐代宫廷乐舞等中国特色节目与乌兹别克斯坦传统民歌 手鼓舞蹈 [4] - 华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乌兹别克斯坦建筑装饰纹样为原型进行剪纸创作 [4] 地方合作 - 陕西省与吉扎克州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 [6] - 渭南市和撒马尔罕州库什拉巴德区签署建立友好市区关系协议书 [6] - 榆林市和塔什干州库伊奇尔奇克区签署建立友好市区关系协议书 [6] - 铜川市和锡尔河州锡尔河区签署发展友好市区关系意向书 [6]
文化兴城兴村兴企 打造新消费体验地
搜狐财经· 2025-06-03 19:58
文章核心观点 - 绥芬河市通过深度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赋能产业、创新消费场景、浸润乡村发展,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冰雪文化等资源转化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8][9][10][11][12][13] 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 举办“百年口岸书刻润疆”特展,80位书刻名家创作近200件作品,成功尝试以文带旅、以艺兴企 [8] -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入选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年接待研学团队百余批次 [10] - 实施冰雪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改造升级滑雪场,建成出口装备冰雪企业,冬季旅游收入占全年旅游收入比重提升至35% [11] - 依托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发展跨境医疗旅游,形成包含3家星级宾馆、56个景点景区、16条旅游线路的旅游生态圈,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11] 文化创新消费场景 - 开发国门造型冰棍、手绘地图、地标书签等几十款文创产品,欧罗巴旅馆改造的文创空间成为网红打卡地,节假日销售火爆 [12] - 发展套娃绘画等边城特色手工产业,完成的作品用于出售 [12] - 推出“绥意游”智慧旅游平台,集成景区导览、智慧交通、VR体验等功能,实现一部手机畅游 [12] - 通过书刻艺术扩展城市文化空间,培育“书刻之城”文化品牌 [12] 文化浸润乡村振兴 - 阜宁镇谷盈新邨农家书屋作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不仅是“精神粮仓”,更通过“幸阜直播间”在去年助销农产品15万元 [9] - 举办首届村BA篮球争霸赛,吸引15支村屯队伍参赛,活跃乡村文化并带动村内消费 [9] - 电商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电商网络零售额超17亿元,网店零售量突破1亿件,成为乡村发展“强引擎” [9]
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启新篇
四川日报· 2025-05-30 08:29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8日在成都开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 [12] - 非遗节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成都是永久举办地 [12] - 本届非遗节持续至6月3日,展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四川经验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3] 国际参与 - 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尔、槟城、清迈、巴里作为主宾城市 [12] - 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参与 [12] - 三大主体板块包括"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多彩非遗·世界对话""魅力非遗·国际大展" [12] 活动内容 - "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开幕式融合端午民俗元素,组织51支国内外队伍开展行进式展演 [14] - "多彩非遗·世界对话"探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主题 [15] - "魅力非遗·国际大展"首次用27个省(区、市)的180余个项目情景化展现中国非遗 [15] 特色板块 - "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吸引580余家企业参与,首日单笔最大签约金额达1亿元 [15] - "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汇集8个世界"美食之都"及全国70余项非遗美食 [15] - "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邀请120余名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 [16] 科技融合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推出30余项可互动科技体验装置,包括游戏、VR数字展览等形式 [18] - 三大"非遗+"创新首发项目亮相:"二十四节气"手游、"有趣的甲骨文"VR艺术展、"数练太极"智能系统 [19] 全民参与 - 联动四川183个县(市、区)的288个社区实践空间(点)开展非遗惠民体验活动 [12] - 推出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等活动,吸引全国游客体验非遗 [20]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举办2025"丝路对话·成都"活动,探讨非遗赋能旅游发展 [20]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创新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3
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 - AI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众可更广泛参与文艺创作与活动 [1] - 大模型技术带来三重范式革命:创作大众化消弭专业技术门槛、生产智能化节省重复性工作投入、生态普惠化实现内容创作全民化 [1] -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个体创作者搭配AI工具可具备专业团队生产力 [1] 多语言技术与文化传播 - 多语言智能系统使中华文化传播从翻译准确性转向文化意蕴触达,需技术体系具备情感识别、语义推理和文化迁移能力 [1] - 多语言技术正从翻译工具升级为文化桥梁,重新定义文化传播可能性 [1] - 小红书翻译通过科技实现从"文字转换"到"文化解码"的跨越,重塑文化对话 [2] AI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与挑战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可赋能艺术创作各环节,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2] - 技术发展面临价值观、创作伦理、算力、数据、成本等挑战 [2] - AI可能快速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需各界关注并把握技术带来的全新机遇 [2]
大湾区这场论坛火了!张国立要在坪山“种戏剧种子”,腾讯给非遗建“数字保险库”
格隆汇APP· 2025-05-28 17:53
人文湾区战略定位 - 大湾区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对话窗口[4] - 人文湾区终极使命是证明文化独特性与包容性价值共识可共存[4] - 大湾区正以科技革命重塑新质生产力,以管理创新构建文化共生生态[7] 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深圳坪山融合客家文化遗产(大万世居、长守围屋)与现代文化设施(大剧院、美术馆),形成城村融合的当代感[4] - 龙马社选择坪山源于创新基因共振,深圳"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政策提供全方位支持[5] - 腾讯"数字中轴"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对非遗传承进行确权,数字技术构建文化遗产"数字保险库"[6]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是全球首个低轨道空间地磁卫星,磁场测量精度达世界最高水平[6] - 该卫星与全球18个顶级研究所建立科研合作,成为大湾区科技名片[6] - 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使湾区人文交流形成"情感共同体"[6] 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香港西九文化区提出11城市应结成文化共同体,利用港澳对外交流优势加强内地院团海外联系[8] - 建议通过共同创作、共同演出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合作模式[8] - 龙马社计划联动港澳戏剧机构创排湾区故事剧目,推动文化内容走向全国[5] 历史与未来视角 - 大湾区文化密码体现在十三行商馆、南海I号考古博物馆、港珠澳大桥等载体中[7] - 科幻创作活力源于科技发展,大湾区作为科技高地将持续激发创作活力[7] - 非遗和传统文化生命力在于流动性和包容性,需持续接纳新事物促进成长[7]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举行 探索人文传承与科技创新融合路径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29
在对话交流环节,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23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获奖者海漄,香港 西九文化区表演艺术主管(戏曲)钟珍珍,澳门科学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欣欣,以"湾区文化的现代 表达"为主题进行碰撞。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道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 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赵同 阳,澳凌有限公司副总裁、分子态(澳门)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黄滋才,以"数智湾区的文化创新"为 主题开展互动。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彭琰)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数智湾区"论坛在深 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从湾区实践出发,聚焦湾区人文精神,以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的融合为 脉络,展示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探索人文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 在论坛主题发言环节,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香港 地方志中心副总编辑刘蜀永,国家一级演员、龙马社艺术总监张国立,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澳 门科学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可可,腾讯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李子树,分别围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