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丨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应从哪些角度去发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21:39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部署 -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1] -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1]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1] - 企业家需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 [1] 资本市场吸引力提升路径 提升包容性 - 资本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在于优质上市公司数量而非资本 [2] - 优质公司评判标准多样:成熟型(稳定利润现金流)、成长型(高收入增速)、技术突破型(高研发投入) [2] - 需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上市便利,通过市场估值筛选优质企业 [2] - 全球交易所正激烈争夺优质上市公司资源 [2] 提升投资者回报 - A股2024年现金分红2.39万亿元,股息率2.4%超银行存款利率 [3] - 高分红股票股息率更可观,部分银行股和芯片股股价创新高 [3] - 强化上市公司回报硬约束可解决"内卷式"竞争,要求企业维持利润率保障现金流 [3] 多方协同配合 - 政策一致性要求改善市场预期,多晶硅、燃煤、玻璃等商品期货及股价回升 [4] - 新能源电力政策落实、汽车行业账期标准化、公募基金降费及浮动费率产品推广 [4] - 公安、网信、证监会联合整治市场谣言,净化市场环境 [4]
政治局会议点评:以更明确更长远政策路径导向新旧动能转换
东方证券· 2025-08-03 11:17
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 - 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到5.3%,逆周期调节紧迫性延后[5] - 财政和货币政策留有空间,提及"适时加力"以应对超预期风险事件[5] - 产业政策方向明确化,强调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和"反内卷"从中短期行动转向长期制度建设[5] 资本市场与产业转型 - 资本市场表述变化,强调"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预计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供给将增加[5] - 工信部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涉及自主可控、科技创新等领域[5] - "十五五"规划方向和措施将成为资本市场相关主题的催化剂[5] 消费与民生政策 - 会议提出"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预计更多"投资于人"的措施将出台[5] - 育儿补贴制度等民生措施可能推动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张[5] 风险提示 - 抢出口、抢转口可能透支下半年及明年增速,影响宏观政策空间[5] - 美国流动性风险超预期并传导至国内的风险[5]
精准发力 下半年三大政策主线划定
经济网· 2025-07-31 17:28
政策主线 - 下半年政策主线聚焦扩内需、反内卷、稳楼市股市 [1] - 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 [1] 扩大内需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重点任务之首,下半年扩内需增量政策信号持续释放 [2]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新兴服务业投资、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2] - 财政部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2] - 已下达今年第3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 - 政策优化方向包括将出口转内销商品纳入以旧换新范围,从耐用消费品扩大到必需品和服务消费 [3] - 各地将结合实际出台餐饮、文旅等消费券政策 [3] - 扩内需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或扩围至服务消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和提振消费 [2] 反内卷与产业治理 - 下半年"反内卷"是重要政策议题,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4]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求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4] -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汇报,着力健全规范竞争长效机制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4] - "反内卷"政策被视为"供给侧改革2.0",旨在解决企业盈利恶化、库存积压、行业竞争失序、资源错配等问题 [4] - 实现产能出清需价格机制、市场竞争机制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 [5][6] 稳定楼市与股市 - "稳住楼市股市"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半年仍会有相关政策部署 [7]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多管齐下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7] -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部署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防控重点领域风险等工作 [7] - 上证综指已站上3500点以上,去年同期在3000点以下,稳股市目标实现,股市不再成为影响政策的重要变量 [7] 财政政策空间 - 短期内政策保持定力,在不增列赤字、不增发国债前提下,发力空间在于调整年初预算结构、优化额度分配、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和化债额度 [8] - 具体方向包括增加稳就业和稳外贸支出、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等 [8]
吴晓求:积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31 11:07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与核心标志 - 人民币国际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核心标志和不可逆的历史任务,若一国本币缺乏全球影响力则难以称为金融强国 [1][3][4] -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开放和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是一项系统性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3][4] - 人民币国际化涉及投资、融资、支付、清算和储备市场等多个维度,需同步提升 [5]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目标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达到5.68% [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中人民币权重为12.28%,可作为中期目标 [6] - 长期目标是使人民币在国际化综合指数中的占比提升至20%,与未来欧元占比相当 [5] - 未来十年目标是将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市场占比从当前的4.5%提升到10% [4]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与驱动力 - 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前提是法治完善、制度稳定和政策连续性,以稳定公众预期和市场信心 [1][3] - 经济改革的核心支点是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历史起点必须是市场化、自由化改革 [3][5] - 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是吸引外国资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3]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索:“第三条道路” - 人民币自由化需探索中国特色“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传统计划路径,也不同于完全美国模式 [6][7] - 完全按传统资本项目开放路径可能冲击外汇储备和国家安全,需循序渐进 [7][8] - 探索路径包括在香港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改革,并结合对外贸易结构优化 [8] 构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资产市场 - 必须构建多元、可预期、有成长性的人民币资产池,其中95%以上的资产供应需由中国本土企业提供 [3] - 当前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约3万亿元,远不能满足国际化需要,需构建完善的产品体系和资产市场 [9] - 需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拓展”的发展模式,使金融体系成为境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 [10] 资本市场开放与回流机制 - 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大发展、大开放密不可分,资本市场是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核心 [11] - 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和深沪港通等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占比仅为4.5% [11] - 资本市场不仅是人民币“走出去”的后勤保障,更要成为以人民币计价资产交易的国际金融中心 [11] 资产供给端改革 - 需调整上市公司结构,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推动更多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改变市值前十公司结构 [12] - 除权益类市场扩容外,必须做大做强国债市场,当前国债余额不到37万亿元,流动性不足 [12] - 应通过发行高信用国债置换地方政府高成本债务(利率曾达4%-10%),优化资产结构 [13] 投资端改革 - 需扩大长期资金入市,改变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局面,保险资金新增资金的20%可配置权益资产是积极信号 [14] - 养老金、社保基金应成为投资市场的“压舱石”,树立理性长期投资示范 [14] - 应建立“底线资金”机制,如稳定基金,央行2024年9月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与资本市场联动的重大进展 [14] 制度端改革 - 制度改革必须从法律体系入手,对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形成“利责对称”的打击机制,产生真正威慑力 [15] - 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并购重组、退市机制等需系统性改革,监管重点转向市场化、法治化,特别是加强透明度监管 [15] - 改革核心逻辑是重建市场规则与信任体系,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投资者愿意来、留、投的市场 [15]
7月政治局会议点评:立足长远,稳中求进
华泰证券· 2025-07-31 10:08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的温和定调基本符合投资者预期 [2] - 扩内需仍在高置位,民生相关的服务消费是政策的主要抓手,择线需结合自身基本面 [2] - 科创仍是重点,淡化具体板块,强调国际竞争力,建议重点关注国产算力链 [2] - 反内卷表述较此前更精准,或旨在纠偏市场预期,继续建议重点关注处于产能周期自然拐点附近的部分化工品 [2] - 资本市场政策强调增强包容性和吸引力,市场下沿仍有支撑 [2] - 地产政策并未单独讨论,政策线索需进一步观察 [2] 定调 - 会议决定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政策节奏与“十四五”相近 [3] - 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定调是“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相较4月政治局会议,更强调“预见性”,存量政策抓落实,增量政策有储备,面对潜在波动时,政策落地可能更早更快 [3] - 总量政策上,财政方面基本延续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今年财政节奏更前置,下半年更强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能出现类似去年的结构调整;货币政策表述较4月更温和,用好结构性工具是关键,科创、消费、小微企业、外贸是加力支持的重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3] 关注点1 - 会议强调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政策未来或将更多着眼于拉动服务消费,加大服务消费领域消费券发放力度、文旅提质升级等是可能路径 [4] - 会议强调“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养老服务再贷款、育儿补贴等可能仍是政策的重要抓手,但乳品等潜在受益行业反应相对平淡,1H25供给去化偏慢可能是主要制约因素 [4] 关注点2 - 科创仍然是焦点,本次会议淡化对具体领域的表述,指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建议重点关注国产算力链 [5] - “反内卷”基本延续中央财经委会议定调,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本次会议删去“低价”“落后产能”等表述,本轮“反内卷”可能更依赖市场化而非行政化手段,建议关注产能周期处于自然底部附近的化工品、水泥等 [5] 关注点3 - 资本市场着重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对应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需求端吸引居民储蓄、外资资金等入市,供给端对不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6] - 房地产方面,本次会议并未单独讨论,提出“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未来政策线索需进一步观察 [6]
重磅!中央定调下半年经济
期货日报· 2025-07-31 07:49
经济形势 - 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高于全年5.0%的目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2] - 会议未强调国际经贸环境挑战,但指出下半年需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强化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 [3] - 经济回升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基础,下半年政策基调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 宏观政策 - 下半年宏观政策保持稳增长取向,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支持科技创新、消费等领域 [4] - 政策预留加码空间,可能推出降息、上调财政赤字率、增加特别国债发行等措施 [4] - 政府负债率偏低,物价水平较低,政策空间充足 [4] 反内卷与促内需 - 会议强调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5] - "反内卷"政策或带动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缓解企业利润下滑问题 [5] - 促消费为核心的政策将加码,育儿补贴政策落地,需求扩大或缓解"内卷式"竞争 [6] 资本市场 - 会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7] - 政策面维持对资本市场的支持,或有新措施吸引海内外资本流入 [7] - 资本市场企稳为下半年期指走"牛"奠定基础 [7]
固本培元才能“深水养大鱼”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任务 - 中国证监会部署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任务,强调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 [1] - 资产端需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资金端需培育壮大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1] - 资产端和资金端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两翼,二者协同发力才能实现市场健康运行 [1] 资产端改革 - 上市公司需聚焦主业、深耕创新,以硬技术和好产品建立竞争壁垒 [2] - 要求企业治理透明、运作规范,杜绝伪市值管理、利益输送和财务造假等乱象 [2] - 强化股东回报意识,通过分红和回购传递与投资者共成长的诚意,形成良性循环 [2] 资金端改革 - 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是市场的"压舱石",更看重企业长远发展 [2] - 需破除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隐性壁垒,拓宽参与渠道 [2] - 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监管的包容性,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纠偏短视行为 [2] 资产端与资金端的协同 - 资产端与资金端需深度耦合,营造公平公正、安全规范的市场环境 [3] - 优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提高包容性和精准性 [3] - 资产与资金协同发力,使资本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高效枢纽和创新引力场 [3]
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包容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05:08
●本报评论员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 好势头。这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和重点。在围绕"稳"与"活"综合发力的基础上,聚 焦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优化"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资本市场全面深 化改革将持续加力。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市场韧性明显增强。"稳"的机制更加完善,资产价格 稳定被纳入货币政策视野,资本市场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框架中分量更重,中央汇金公司发挥 类"平准基金"作用,稳市战略力量不断壮大;"活"的基础更加扎实,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建设方向 更加清晰,力促"长钱长投"、鼓励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推动公募基金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等投资 端改革深入推进。这些着眼中长期的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发展更多依靠业绩驱动、制度变革驱动。市场运 行逻辑的深刻变化为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依然较多,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仍不可掉 以轻心。更重要的是,科技变革大潮澎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对资本市场加 ...
政治局会议首提“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最新定调有何深意?
中国经营报· 2025-07-31 01:56
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的新定调 - 首次明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体现吸引优质资本和投资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 是对2023年9月政治局会议"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表述的由内而外深化 [2] - 较4月25日"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表述出现新变化 因上证指数从4月初至今上涨16%突破3600点关口 [6]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战略意义 - 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 资本市场活力直接影响投资者预期与信心 有助于提振市场消费需求 [4] - 通过引导资本流向新质生产力 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4] - 应对国际资本市场竞争压力 在国际资本争夺战中占据有利位置 稳定国内金融环境 [5] - 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当前居民存款超过160万亿元 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5][6] 具体实施路径与措施 制度规则完善 - 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7] - 加大退市力度加快市场出清 严打财务造假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提高违法成本 [8] - 推动上市公司兼并重组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使资源向科技主导型和产业链协同型企业集中 [7][9] 资金端优化 - 鼓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增加投资比例 [7] - 扩大险资、养老金入市规模 畅通私募"募投管退"循环 探索创投收益税收优惠 [8] - 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优化QFII/RQFII制度 简化跨境投资审批流程 [7][9]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推出绿色金融主题基金或债券 [7] - 研究推出宽基指数杠杆ETF等新品种 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8] -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交易便利性和市场效率 [7] 国际化进程推进 - 深化互联互通机制 降低对冲工具使用门槛 配合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 [8]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 推动跨境监管合作 [7] - 加大A股与国际标准衔接 严格信息披露制度 [9] 风险防控机制 - 构建央行"再贷款+类平准基金"模式 如汇金增持ETF平抑市场波动 [8] -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避免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8] - 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投资者赔偿机制 [8]
政治局会议首提“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最新定调有何深意?
中国经营报· 2025-07-30 22:59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述有关资本市场的表述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 出,体现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专家建议,可从健全市场制度与规则、优化投资者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等多方 面入手,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资本市场新定调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 场回稳向好势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 的吸引力"的核心要义是近年来我国在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与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导向之一,此 前已在多个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中有所体现。不过,"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这一表述在中央政治 局会议中是首次明确提出。 "此次将'吸引力'与'包容性'并列提出,强调了两者在提升资本市场整体功能中的协同作用,且将'吸引 力'置于'包容性'之前,体现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田轩说。 中国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