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

搜索文档
通用自动化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总结:通用设备需求筑底静待复苏,挖掘机器人&FA自动化等α机会
东吴证券· 2025-05-08 0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通用自动化需求/业绩有所改善,推荐业绩拐点已至的工业FA板块、国内集中度提升且海外市场未来可期的注塑机行业、国产化&出海进程加速的机床刀具行业,以及量产落地渐行渐近的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投资机会 [3][4][5][6] - 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与轻量化环节,以及相关标的;通用自动化领域重点推荐FA自动化、注塑机、机床刀具行业部分标的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通用自动化:中观高频数据符合预期,景气磨底静待复苏 - 宏观层面,4月PMI指数49.0%,制造业景气度底部徘徊;3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7.9%,1 - 3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9.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0.8% [12][13] - 中观层面,2025Q1汽车/半导体行业支撑工业机器人出货量,1 - 3月产量14.9万台,同比+26%,Q1出货量77111台,同比+12%;低基数下,国内机床产销量同比实现正增长,1 - 3月金切机床产量18万台,同比+18.6%,Q1金属切削机床销售额同比+4.2%,数控系统销售额同比+3% [14][18][24][28][30] 工业FA:新能源下游拖累消除,3C&半导体行业贡献新增量 - 2024年工业自动化行业收入增速放缓,25Q1有所改善,10家头部企业2024年合计营收592.48亿元,同比+6%,25Q1营收138.61亿元,同比+19% [34][37] - 25Q1合同负债逐步企稳,存货同比小幅提升,2025Q1末合同负债金额为44.62亿元,同比降幅缩窄至 - 3%,总存货金额为166.28亿元,同比+4.5% [38][41] - 2024年工业自动化利润增速与收入背离,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 - 40%,25Q1同比+47% [42][45] - 2024年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5Q1利润率有所改善,2024年毛利率为26.1%,同比 - 2.9pct,归母净利率为5.8%,同比 - 4.4pct;25Q1毛利率回升至28.5%,归母净利率回升至10.2% [46][50] - FA自动化“一站式”模式解决行业痛点,可建立标准体系、实现非标产品标准化等,提升交付效率 [51][53] - FA自动化行业空间广阔,且仍有提升空间,预计未来怡合达FA业务占比可从当前的6.5 - 7%提升至10 - 12%,市场空间可能提升至250 - 300亿元 [54] - FA自动化行业壁垒高,竞争格局优良,核心壁垒包括机加工和柔性化生产能力、信息化平台、常备库存和时间积累等 [56][59] - 怡合达能力逐步赶超米思米,价格&服务成为致胜法宝,目前比米思米便宜10 - 20%,本土化服务能力更强,但全球化服务和品牌方面存在劣势 [60][63] - FB业务空间更大,致力于提升客户BOM表占比,市场空间是FA业务的3 - 4倍,优先在锂电、光伏大客户处推广 [64][67] - 新能源拖累逐步消除,3C&半导体贡献新增量,新能源下游收入占比从高点近50%下滑至25Q1的23%,3C板块订单保持较高增速,医疗和半导体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极 [68][74] 注塑机:3C、家电资本开支驱动内需复苏,中长期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 收入端,2024年海天国际、伊之密、泰瑞机器分别实现营收161.3/50.6/11.5亿元,分别同比+23%/+24%/+15%,海内外需求增速均表现良好 [77][84] - 订单饱满背景下,注塑机龙头存货规模提升,2024年末合同负债金额同比提升12%,伊之密、泰瑞机器、海天国际存货金额分别同比+20%/+21%/+29% [85][89] - 利润端,毛利率/归母净利率水平同比基本持平,2024年毛利率为32.2%,同比 - 0.2pct,归母净利率为16.9%,同比+0.1pct [90] - 费用端,海天国际费用端控制良好,伊之密费用端整体运行平稳,2024年海天国际销售费用率为7.9%,同比 - 0.7pct,管理(含研发)费用率为6.4%,同比 - 0.4pct;伊之密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为8.5%/10.1%/0.7%,同比 - 1.4pct/-0.4pct/+0.5pct [93][95] - 关税影响下内需刺激政策有望出台,注塑机充分受益,大规模设备更新利好3C和家电行业,间接带动注塑机需求 [99][102] - 行业内卷加剧,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2024年伊之密/泰瑞机器/海天国际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7%/-4%/+24%,伊之密与海天国际利润增速显著优于泰瑞机器 [103][107] - 注塑机头部企业美国敞口较低,关税直接影响较低,且海外布局持续加速,如伊之密扩建北美生产基地、新建墨西哥生产基地,海天国际开建欧洲、印度、日本制造基地 [108] 机床&刀具:内需筑底出海良好,重视整机&零部件国产化大趋势 机床 - 收入端,2024&25Q1营收维持正增,8家头部企业2024年合计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10%,创世纪和科德数控表现突出 [113][115] - 25Q1合同负债/存货规模有所提升,2025Q1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金额为25.03亿元,同比+21%,总存货金额为88.66亿元,同比+15.8% [116][120] - 25Q1机床行业归母净利润重回增长区间,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 - 5.2%,25Q1同比+3.2%,科德数控和创世纪增速高于行业平均 [121][127] - 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毛利率/费用率,2024年毛利率为23.4%,同比 - 1.7pct,归母净利率为8.7%,同比 - 1.3pct,期间费用率为13.3%,同比 - 2.0pct [128][131] - 2024年机床行业营运能力基本维持稳定,存货周转天数略有下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略有提升 [132] 刀具 - 收入端,2024年刀具行业收入增速稳步提高,5家头部企业2024年合计实现营收47.53亿元,同比+10%,25Q1合计实现营收12.50亿元,同比+20%,沃尔德、欧科亿、鼎泰高科等表现突出 [136][140] - 原材料涨价背景下刀具企业备货需求增加,2024年末总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金额为0.51亿元,同比+80%,总存货金额为18.64亿元,同比+21% [141][146] - 利润端,下游需求偏弱影响刀具企业利润增速,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 - 20%,25Q1同比+15%,华锐精密与鼎泰高科25Q1利润表现突出 [147][150] - 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期间费用率略有上升,2024年毛利率为35.9%,同比 - 3.0pct,归母净利率为13.0%,同比 - 5.0pct,期间费用率为20.9%,同比+1.4pct [151][155] - 2024年刀具行业研发支出稳步提升,研发费用率维持高位,2024年研发支出为3.32亿元,同比+10%,研发费用率为7.0%,同比 - 0.02pct [161] 人形机器人:Optimus量产在即,零部件国产化有望打通降本最后一环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复盘,2021年以来共迎来五次大涨行情,目前行情仍在发酵中 [164] - 2025年系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十年产业大周期开启,国内企业加速布局,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和壮大,加速应用落地 [167][168]
去西门子成都“双料”灯塔工厂:一个适用于中小制造企业的转型“样板间”
吴晓波频道· 2025-05-08 02:21
工业技术发展趋势 -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为全球工业技术交流平台,尽管存在政治摩擦,但各国企业仍寻求技术合作以应对关税问题[2] -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加速渗透,42%德国工业企业已应用AI技术于机器监控、机器人控制及能源优化等领域[9] - 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获赫尔墨斯奖,该生成式AI工具可跨语言生成PLC代码,显著提升生产效率[7] 西门子成都工厂数字化成果 - 成都工厂实现"双料"认证: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可持续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3倍,制造成本降低50%[4][12] - 每秒生产1个产品,每日数据量相当于20万人口县城手机流量,100秒采集16万条数据驱动MES系统[12] - 部署100+AI应用贯穿全生命周期,包括废弃物自动识别、模具供应链透明化等方案,已输出至德国及新加坡工厂[12] 中德工业协同创新 - 成都工厂与德国安贝格工厂从"母子厂"升级为"姊妹厂",实现产品体系标准化与战略备份能力[15][21][22] - 工厂初期定位为德国工业4.0样板,现通过本土化创新反哺全球,如开发Tooling management platform工具[16][22] - 员工结构显著优化:一级操作员比例从58%降至22%,二三级技术员比例从17%升至62%,自主培养数字化人才[27] 制造业转型方法论 - 数字化转型需"决策下沉",成都工厂通过一线员工主导开发AI应用,形成自下而上创新机制[25][28][31] - 中小企业转型核心在于文化建设,需全员参与而非仅依赖顶层设计,成都经验显示KPI驱动转向赋能型管理[29][30] - 工厂验证小步迭代模式,12年间在不增员情况下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产能跃升,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路径[12][32][33] 技术应用前沿 - 西门子定义AI工业三大主战场:业务流程再造、产品研发与仿真优化、智能制造与生产管控[9] - 未来12-18个月柔性智能化车间将与生产线深度整合,生成式AI将重构传感器、云服务等传统技术应用场景[12] - 成都工厂首创混线柔性生产近100种产品,通过数据实时转化应对市场需求变化[12]
新时达(002527) - 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7 20:42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中信建投证券 AI+机器人会议策略会 [1]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05 月 07 日下午 14:30 - 16:30 [1] - 活动地点在杭州温德姆酒店 [1] - 参与人员包括中信建投、东方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刘菁女士 [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 1995 年成立,以算法和软件为核心,控制技术实现从电梯行业到传动和机器人行业迁移 [1] - 旗下 100%持有的子公司中有 6 家专精特新子公司,其中 2 家为国家级 [1] 半导体机器人情况 - 众为兴的半导体机器人是控制、驱动、软硬件一体的全自主可控产品 [1] - 经过三年投入,推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晶圆传输机器人产品矩阵,涵盖 8 大系列数十款不同型号 [1][2] - 产品可覆盖半导体前道和后道工艺制程应用,能实现全面国产设备替代,已批量应用于前道晶圆厂 [2] 控制技术特点 - 2015 年开创性运用“驱控一体”技术,实现更集约、高效、可靠稳定的控制 [3] - 控制架构采用“多核异构”控制方式,优化实时性能 [3] - 拥有自主可控的硬实时操作系统 [3] 机器人“小脑”领域进展 - 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深度研究,与相关公司进行洽谈与技术交流 [4] - 拟于 2025 年年底之前推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4] 与海尔交易情况 - 与海尔集团的交易未正式交割,交割后双方将加大协同力度 [5] - 交易目的是促进公司发展,收购方将与公司共享多项能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6]
科远智慧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增长,但AI融合仍需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5-07 13:0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19.55% [1] - 归属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56.64% [1] - 扣非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00.86% [1] 能源电力领域 - 中标首都保供大唐国际打捆招标10台机组,包括大唐托电项目(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 [4] - 成功应用于世界首个630℃二次再热火电工程大唐郓城项目 [4] - 连续中标浙能集团6台百万机组,提升地方国企影响力 [4] - 新能源领域突破:西藏结则茶卡高原盐湖提锂微电网项目(世界首套投运)、江苏国信压缩空气储能应用 [4] 其他行业表现 - 化工、钢铁领域项目有所增加,但规模和影响力不及能源电力领域 [4] 技术创新 - 控制系统、PLC等工业软件性能对标国际一线品牌,填补国产高端工业软件空白 [5] - AI融合成果:AI+智能监盘、AI+无人行车、堆取料机无人化技术达国际一流水平 [5] - AI大模型在复杂工业场景的实时响应和决策能力仍需验证优化 [5] - AI机器人技术进展有限,距离成为"铲子型"公司仍有差距 [5] 海外市场 - 承接大型能源、化工项目,吸引26家欧洲、非洲主流国际媒体观察团及多国考察团关注 [6] - 海外布局以大型项目为主,缺乏本地化定制解决方案 [6]
753家入选!2025年江苏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公示
扬子晚报网· 2025-05-06 22:08
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 江苏省工信厅公示2025年度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1][4] - 入选企业包括南京南瑞瑞中数据、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南京先飞机器人、洛普科技等18家企业,在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与智慧显示等领域占据细分市场前列 [4][5] - 公示期为2025年4月30日至5月9日,接受社会监督 [6] 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万家,较2022年底的5594家实现翻倍增长 [6] - 2024年全年新增4737家,创历史新高,其中苏州市累计培育3479家,占全省总数近25% [6] - 增长得益于《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目标到2025年突破1万家 [6] 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计划 - 2025年3月发布《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遴选500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库 [6] - 目标推动200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30家实现境内外上市 [6] - 方案提供"一企一档"定制服务,组织专业机构开展一对一上市辅导 [6]
绿色中国 外企吴江行成功举办
商务部网站· 2025-05-06 22:08
作为"绿色中国"系列活动的年度首站,此次吴江行活动通过政企对话、产业对接、实地考察、互动交流 等形式,为外资企业深耕长三角、共享绿色转型机遇提供了高效务实的合作平台。 在主题发言环节,博众精工副总经理陆瑶、瓦特电动汽车首席工程师彼得 贝利、菲尼克斯中国区副总 裁杨斌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等主题,分享了在吴江投资发展 的实践经验,探讨绿色低碳国际投资与合作。活动邀请了欧绿保、卡夫亨氏、TKM集团、采埃孚、拉 法基豪瑞、霍尼韦尔、西门子艾闻达、斯凯孚、蔚来等40余家企业高管代表参会。同期,吴江经开区的 重点企业还与来自英国、意大利、瑞典、芬兰、美国等10余家国外创新型中小企业代表举办"跨国企业 与吴江经开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 4月29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苏州吴江联合主办"绿色中国 外企吴江行"。 活动汇聚国内外绿色低碳产业创新资源,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及欧美中小企业 团组代表参加,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共谋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机遇。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唐颂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中国政府持续优化外资营商 ...
埃斯顿(002747)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9:0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5年4月29日18:00 - 19:00,形式为电话会议 [2][4] - 参与机构包括汇丰晋信基金、花旗环球金融亚洲等众多公司,机构分析师及投资者共96人 [2][3][4]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侃、董事兼财务总监何灵军、董事会秘书肖婷婷 [4]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 - 实施全面预算管控等措施,经营指标显著改善 [6] - 工业机器人市占率提升,首次实现中国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第一 [6] - 销售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4.0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62.99万元,同比增长93.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416.74万元,同比增长132.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4,752.25万元,同比增长112.95%;四项费率合计28.33%,同比下降5.14个百分点,较2024年度下降10.4个百分点 [6] 行业市场需求看法 - 2025年一季度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回暖,下游汽车、电子、锂电等行业高速增长 [7] - 基于机器换人、国产替代趋势及下游需求提升,认为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 [7] 2025年经营发展规划 营销体系优化 - 优化渠道结构和政策,赋能渠道伙伴,拓展下游客户,扩大品牌影响力 [8] - 聚焦大客户战略,挖掘优质客户,提升中小客户渗透率 [8] 研发投入加大 - 开发面向新兴及高壁垒行业的自动化核心部件和工业机器人产品,聚焦高端场景,加快国产替代 [8] 全球化业务布局 - 推进国际化战略,发挥海内外协同效应,打造全球化核心竞争力 [9] - 加强海外子公司运营管控,建立全球化产能和供应链体系,推进本地化制造,优化成本结构,助力品牌出海 [9] 内部管理加强 - 严格管控产品价格,分析订单和客户,投入资源到高质量订单,稳定毛利率 [9] - 通过优化供应链等措施降本,整合内部资源,调整架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推进降本增效 [9] 产品研发规划 - 投入研发高门槛、高技术壁垒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产品,聚焦高端场景,提升竞争力 [10] - 坚持自动化软件正向开发,提升易用性和综合性能 [10] - 研发迭代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运营体系,实现降本增效 [10] 提升毛利率措施 - 加强销售价格管控,投入资源到高质量订单,稳定毛利率 [11] - 拓展海外市场,开发迭代新产品,增强差异化竞争力,打造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降本增效改善毛利率 [11] 海外业务布局 - 拓展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关注国内头部客户出海机会,使海外市场成业务增长点 [12] - 构建全球化产业生态链,在波兰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建立产能和供应链体系,推进本地化制造,优化成本结构,助力品牌出海 [12][13] 具身智能领域布局 - 加大“人工智能 + 机器人”研发投入,聚焦工业具身智能等研究开发,提升机器人自主感知和学习能力 [14] - 参股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正在工业场景小批量验证 [14] 关税及贸易战影响评估 - 美国业务收入占比小,无直接出口美国业务,前期全球化生产基地布局使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有限,会关注政策变化并应对 [15]
怡合达(301029):一季度业绩回暖,毛利率显著改善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30 16: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 27.9 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一季度收入同比转正、净利润增长较快,毛利率提升显著,产品线、供应链、客户结构等方面持续改善,持续布局战略业务 FB 并拓展海外业务,小幅上调 25、26 年盈利预测,引入 27 年盈利预测 [3][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5.04 亿元,同比下滑 13.08%;归母净利润 4.04 亿元,同比下降 25.87%;扣非净利润 3.98 亿元,同比下降 26.25% [3] - 单四季度营业收入 6.47 亿元,同比减少 4.5%;归母净利润 0.76 亿元,同比减少 19.0%,扣非净利润 0.75 亿元,同比减少 17.3% [3] - 一季度营业收入 6.20 亿元,同比增长 14.8%;归母净利润 1.218 亿元,同比增长 26.5%;扣非净利润 1.222 亿元,同比增长 27.8% [3] 毛利率情况 - 2024 年毛利率为 35.26%,同比下降 2.69 个百分点,新能源锂电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 8.55%至 26.0%为主要拖累 [4] - 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 38.1%,同比+3.1pct,环比+3.4pct,新能源锂电毛利率修复至 31.2%,对整体毛利率改善形成支撑 [4] 业务发展 - 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已开发涵盖 196 个大类、4,437 个小类、230 余万个 SKU 的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SKU 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5] - 2024 年累计处理订单量约 160 万单,出货总项次约 560 万项次,较 2023 年分别提升 18%和 14% [5] - 2024 年成交客户数量近 4 万家,较 2023 年新增约 3000 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 26%降至 11%,其他客户收入同比提升约 5% [5] 战略布局 - 非标业务采取“智能报价+智能编程+柔性生产”模式,2024 年 5 月上线自动报价系统,升级自动编程覆盖类型,下半年投入使用柔性智能产线 [6] - 利用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以中国优势行业出海为契机参与全球化布局,聚焦产品优化,加大海外业务拓展 [6]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净利润为 5.2、6.3、7.7 亿元,给予 2026 年 28 倍 PE 估值,上调目标价 5%至 27.9 元 [6]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如营收、成本、利润等指标在不同年份有不同表现 [10] 可比公司估值 - 列出汇川技术、咸亨国际、埃斯顿等可比公司 2025、2026 年总市值、预估归母净利润、PE、PB 等估值数据 [9]
汇川技术(300124):新能源车业务高增,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
信达证券· 2025-04-30 15: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上次评级也是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业务高增长,通用自动化业务龙头优势明显;战略布局AI赛道,加码人形机器人产业;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8/83亿元,同比增长29%、23%、22%,截止4月29日市值对应25、26年PE估值分别是33/27倍,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04.20亿、370.41亿、485.33亿、589.51亿、701.35亿元,同比分别为32.2%、21.8%、31.0%、21.5%、19.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7.42亿、42.85亿、55.39亿、68.21亿、83.20亿元,同比分别为9.8%、 - 9.6%、29.3%、23.1%、22.0%;毛利率分别为32.3%、28.7%、29.3%、29.0%、28.6%;ROE分别为19.4%、15.3%、16.4%、16.8%、17.0%;EPS(摊薄)分别为1.78、1.60、2.06、2.53、3.09元;P/E分别为35.47、36.61、32.66、26.52、21.74;P/B分别为6.90、5.63、5.36、4.46、3.70;EV/EBITDA分别为32.94、29.75、30.66、25.28、20.15 [3][5] 业务情况 - 新能源汽车业务2024年营收160亿元,同比增长70%,客户定点持续提升,2025Q1新能源汽车&轨交实现39亿元,同比增长66%;通用自动化业务2025Q1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29%,龙头优势明显 [4] 战略布局 - 从战略层面自上而下规划工业AI技术方向,目标以“智造”改变“制造”;2024年正式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并启动部分核心零部件研发工作,有望探索新增长点 [4]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312.47亿、304.51亿、384.83亿、487.31亿、610.11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77.10亿、267.28亿、264.56亿、279.51亿、293.44亿元;资产总计分别为489.58亿、571.79亿、649.39亿、766.83亿、903.55亿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96.44亿、233.74亿、246.79亿、294.62亿、346.47亿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43.13亿、53.76亿、59.76亿、59.76亿、59.76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239.57亿、287.50亿、306.54亿、354.38亿、406.22亿元;少数股东权益分别为5.19亿、4.35亿、5.36亿、6.61亿、8.14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244.82亿、279.94亿、337.48亿、405.84亿、489.19亿元 [5]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04.20亿、370.41亿、485.33亿、589.51亿、701.35亿元;营业成本分别为205.84亿、264.09亿、342.91亿、418.77亿、501.06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1.97亿、2.31亿、3.15亿、3.65亿、4.21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15.74亿、14.81亿、27.18亿、32.42亿、38.57亿元;管理费用分别为12.99亿、15.41亿、20.87亿、24.76亿、28.76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26.24亿、31.47亿、42.22亿、50.70亿、56.11亿元;财务费用分别为0.01亿、 - 0.03亿、1.27亿、1.31亿、1.03亿元;减值损失合计分别为 - 2.37亿、 - 3.73亿、 - 1.34亿、 - 1.49亿、 - 1.54亿元;投资净收益分别为4.20亿、0.93亿、0.73亿、0.59亿、0.70亿元;其他分别为6.76亿、6.70亿、11.63亿、15.36亿、17.47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50.01亿、46.26亿、58.75亿、72.35亿、88.25亿元;营业外收支分别为 - 0.01亿、 - 0.17亿、0.01亿、0.01亿、0.01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50.00亿、46.09亿、58.76亿、72.35亿、88.25亿元;所得税分别为2.25亿、2.62亿、2.35亿、2.89亿、3.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76亿、43.46亿、56.41亿、69.46亿、84.72亿元;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0.34亿、0.61亿、1.02亿、1.25亿、1.5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7.42亿、42.85亿、55.39亿、68.21亿、83.20亿元;EBITDA分别为50.04亿、53.26亿、59.71亿、71.18亿、87.04亿元;EPS(当年)分别为1.78、1.60、2.06、2.53、3.09元 [5]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3.70亿、72.00亿、 - 7.13亿、58.60亿、74.8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54亿、 - 105.51亿、 - 7.55亿、 - 25.39亿、 - 27.16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3.23亿、 - 18.33亿、8.34亿、 - 1.94亿、 - 1.94亿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25.73亿、 - 52.00亿、 - 6.35亿、31.27亿、45.78亿元 [5]
聚焦各领域顶尖工匠,《上海工匠》第十季于五一播出
新浪财经· 2025-04-30 15:02
由上海市总工会、东方娱乐、SMG纪录片创制中心(真实传媒)联合打造的《上海工匠第十季——奋楫》将于5月1日至5日每天8:05在东方卫视两集连播。 节目海报 值此上海市总工会百年华诞之际,节目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进取精神为核,聚焦临床医学、智慧港口、精密测量、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十位上海顶尖工 匠。 张蕾 这位非科班出身的"网络尖兵",在看不见的维度演绎着攻防战。两会、进博会、党的二十大,她在数字洪流中筑坝,用渗透测试撕裂防御假象,以漏洞挖掘 构筑坚实护盾。五年间,她在虚拟战场淬炼出的不仅是技术利刃,更是守护光明的信念——每个补丁都在书写"此路不通"的宣言。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张怀锁,正用中国力值重新定义世界测量体系。 在坚冰上镌刻中国精度 在灯火通明的城市背后,在洋山港的万吨巨轮旁,在新能源海域的长风波涛里,有这样一群以匠心为舟、以勇毅作楫的孤勇者,用毫厘必争的精度刻下中国 智造的高度。 张怀锁 面对钢铁、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万吨级"力值检测空白,他带领团队用五年光阴浇筑出世界首台套100MN力标准测力机,在极限载荷下验证 了"中国芯"的硬核实力。其主导研发的最大量程70MN轧制力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