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分子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天大团队新突破:可打印飞机汽车的PP、PEEK等材料,无卤阻燃剂和超支化相容剂......
DT新材料· 2025-07-30 00:05
3D打印聚合物材料技术突破 - 天津大学团队开发出低成本、轻量化、快速化的3D打印聚合物材料及配套技术,填补国内高端应用空白[1] - 创新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相容剂,提升玻璃纤维/碳纤维与工程塑料界面结合力,打印制品性能优于传统材料[1] - 开发PP、ABS、PEEK、PPS等耐高温3D打印材料,满足航空航天发动机部件、高温模具等苛刻环境需求[1] - 嵌段聚合物降收缩剂配合优化工艺,将复杂结构件制造周期从2-3个月缩短至1-3周,同时提升精度和强度[1] - CNC抛光与FDM打印结合的新工艺显著改善表面光洁度,拓展精密部件应用范围[1] 无卤阻燃剂研发进展 - 团队研发的高性能无卤阻燃剂可在280℃保持稳定,1.6mm厚度产品通过UL94 V0级测试且烟气毒性低[2] - 产品满足ROHS/REACH环保标准,85℃+85%湿度下2000小时或70℃水煮168小时后性能保持稳定[2] 产业应用与商业化 - 技术适用于汽车、家电、无人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结构件制造[1][2] - 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开发中心已成立,开放企业合作开发[2] - 相关产品线覆盖模具制造行业,实现进口替代[4]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 - 会议主题聚焦"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设置AI、国际合作等特色专场[5] - 任相魁教授将作高分子改性在3D打印、无卤阻燃领域应用的主题报告[2][5] - 活动包含科研成果展示、终端对接(覆盖eVTOL、机器人、汽车主机厂等需求方)[7][9] 行业影响力 - 往届参会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跨国企业高管(如巴斯夫、杜邦、帝斯曼)及科研机构代表[22][30][27] - 主办方联合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等机构,获得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支持[10]
会议通知!第三届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9.11-12·合肥)
DT新材料· 2025-07-28 23:28
论坛核心信息 - 论坛主题为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聚焦宽频化、高耐温、高导热、高屏蔽效能、低介电损耗、多功能性材料的研发需求[1] - 时间定于2025年9月11-12日,地点在安徽合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担任大会主席[2] - 主办方为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等5家机构,支持单位涵盖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6家国家级及省级平台[2] 产业背景与需求 - 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因质轻价廉、耐腐蚀、易加工等特性,在AI、5.5G/6G、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激增[1] - 电子设备集成化、小型化、高功率化趋势推动材料向宽频化、高耐温等性能升级[1] - 6G通信、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对天线材料、热管理材料、屏蔽材料提出更高要求[8][10] 技术议题方向 材料研发 - 重点讨论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PET/环氧树脂/PEEK等)、吸波材料(环氧树脂/PU/PI等)、导热材料(橡胶/陶瓷/金属基)的性能调控[5] - 低介电材料涉及LCP、PI、PTFE等,碳基材料包括MXene、石墨烯、碳纳米管等[5][11] - 新型材料如MOFs、COFs、HOFs的前沿研究被纳入议题[6] 应用领域 - 5.5G/6G通信领域关注高频高速PCB基板、天线振子材料、基站组件解决方案[6][10] - 新能源汽车需解决车标/格栅一体化材料、雷达透波材料等问题[10] - AI服务器聚焦大算力场景下的电磁屏蔽材料应用[10] 同期活动亮点 - 设置工程塑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5个平行论坛,其中具身机器人领域提及量产成本年均下降18%[16] - 活动包含100+新技术展示、40+媒体曝光,预计吸引100万+流量[15] - 拟邀信维通信、3M、金发科技等企业参与产业链对话[10][31] 往届技术积累 - 西北工业大学顾军渭教授曾指出电磁屏蔽材料需向高性能化、宽频化发展,复合材料研发成行业共识[22] - 往届研究覆盖碳纳米管屏蔽材料(南开大学)、隔离网络结构设计(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方向[23][25] - 企业端如飞荣达、帕科莱纳米已展示测试技术及碳纳米管应用案例[30][31]
第三轮通知丨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新机遇)
DT新材料· 2025-07-27 22:32
行业趋势与转型 - 全球化工企业正加速转型升级,被迫抛弃传统产能过剩且无法盈利的产业,行业经历新一轮洗牌 [1] - 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高分子材料带来万亿新市场需求 [1] - 化工行业竞争从"规模制胜"转向"技术制胜",新材料技术和新物质结构的突破成为关键 [1] - 全球化工主导地位向中国转移,中国凭借庞大市场、完整产业链和稳定政治环境吸引跨国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1]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年会主题为"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举办 [2] - 活动包括主题行业大会、创新展览、新塑奖评选与颁奖三大板块,以及终端对接、国际合作、项目路演等特色活动 [2]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专家顾问团包括多位院士和教授 [2][3] - 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支持单位涵盖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机构 [3] 大会亮点 - 600+全球企业高层和顶级科学家参与,50+海外协会及外企资源助力国际化合作 [3] - 100+终端用户(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等领域品牌)携材料需求现场对接 [3] - 100W+曝光量的年度颁奖盛典,30+政府及院士参与的CEO战略研讨会 [3] - 100+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展示及对接,40+专业媒体全程报道 [3] 论坛议题与研究方向 - 工程塑料创新:聚焦PEEK、PI/PEI、PSU/PSF等高附加值材料及关键单体研究进展 [16] - 新能源汽车材料:覆盖动力电池、800V高压系统、轻量化内外饰等解决方案 [21] - 具身机器人材料:涉及轻量化结构件、关节传动系统、仿生皮肤等开发 [21] -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eVTOL、卫星结构件等领域的应用 [25] - AI赋能材料开发:包括机器学习数据建模、材料筛选预测、产线数位孪生等技术 [27] 新塑奖评选与参会信息 - 第三届"新塑奖"网络投票已结束,进入专家评审及线上展示阶段 [29] - 早鸟价参会费用为企业代表3200元/位、高校教师2600元/位,DT会员免参会费 [33][35] - 往届参会单位包括塞拉尼斯、亨斯迈、万华化学等知名企业及高校研究机构 [46][47][48]
未来40年材料革命:这13大领域将重塑人类文明!
材料汇· 2025-07-24 23:52
金属材料 - 轻量化、智能化与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合金性能极限,向多功能集成与可持续制造进化[3] - 先进高强轻合金(镁/铝/钛合金)通过纳米析出、织构调控实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的"减重增效",2040年后拓扑优化+3D打印定制合金构件将成为主流[5] - 高熵合金(HEAs)兼具高强度、耐腐蚀、抗辐照特性,在核反应堆、深海装备领域不可替代,机器学习加速成分设计是核心突破点[5] - 智能金属如形状记忆合金(SMA)、磁致伸缩材料推动机器人柔性化[5] - 可持续冶金技术如氢冶金、金属闭环回收率2050年将超90%,重塑钢铁行业碳中和路径[5] 高分子材料 - 生物基与精准性能是未来焦点,解决塑料污染,实现分子级精准设计[7] - 可降解高分子如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性能逼近工程塑料,2040年替代50%包装材料,酶促降解技术突破将实现可控降解周期[9] - 高性能工程塑料如耐高温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支撑新能源汽车电机、半导体封装,自修复高分子延长器件寿命[9] - 智能响应聚合物如温敏/光敏水凝胶用于药物靶向释放,压电高分子赋能可穿戴设备[9] - 生物基单体合成利用CO₂、纤维素合成高分子,碳足迹降低70%[9] 陶瓷材料 - 结构陶瓷如碳化硅(SiC)、氮化硅(Si₃N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成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首选,耐温≥1600℃[13] - 功能陶瓷如固态电池氧化物电解质(LLZO)、核聚变堆第一壁防护陶瓷(SiCₓ)、超导陶瓷(YBCO)是清洁能源关键[13] - 增材制造技术如光固化3D打印实现复杂陶瓷构件,2050年成本降低至当前的1/5[13] - 多孔陶瓷用于高温过滤、催化载体支撑化工减排[13] 碳材料 - 石墨烯2030年后实现低成本量产,应用于超快传感器、柔性电极、海水淡化膜,掺杂改性解决零带隙瓶颈[17] - 碳纳米管(CNTs)构建轻质导电复合材料,替代铜线,是场发射显示器、太空电梯缆绳的候选材料[17] - 碳纤维(CFRP)如新一代国产T1100级碳纤维支撑大飞机、氢能储罐[17] - 碳基芯片如纳米碳管晶体管突破硅基物理极限,2070年或成计算主力[17] 复合材料 - 纤维增强树脂基(FRP)是汽车轻量化核心,碳纤维成本2050年降至$10/kg[21] - 陶瓷基(CMC)/金属基(MMC)是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刹车盘革命性材料[21] - 智能复合材料嵌入光纤传感器、压电元件,实现结构健康自监测(如桥梁、风机叶片)[21] - 仿生复合材料如贝壳结构启发的抗冲击材料用于防弹装甲[21] 先进材料 - 超材料如负折射率材料实现光学隐身,声学超材料降噪,机械超材料抗地震冲击[25] - 量子材料如拓扑绝缘体、二维磁性材料催生量子计算机与超低功耗芯片[25] - 液态金属如镓基合金用于柔性电路、可变形机器人,生物相容性版本适配神经接口[25] - 智能凝胶是环境响应型软体机器人核心驱动材料[25] 信息材料 - 半导体材料从硅基→三代半导体(SiC/GaN)→二维半导体(MoS₂)→拓扑材料迭代[29] - 光子晶体控制光路,实现光计算芯片替代电子芯片[29] - 磁存储材料如自旋电子学材料(CoFeB)突破存储密度极限[29] - 量子点材料是QLED显示、量子通信单光子源核心[29] 能源材料 - 光伏材料如钙钛矿电池效率突破30%,与硅叠层降低成本,有机光伏实现建筑一体化(BIPV)[33] - 电池材料如固态电解质(硫化物/聚合物)解决安全性,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降低资源依赖[33] - 储氢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镁基合金实现安全高密度储运[33] - 热电材料利用废热发电,ZT值2050年≥3[33] 生物医用材料 - 可降解植入物如镁合金/聚乳酸骨钉实现"无需二次手术"[37] - 组织工程支架如3D生物打印血管、器官雏形,材料引导细胞定向分化[37] - 靶向药物载体如智能水凝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实现精准治疗[37] - 神经接口材料如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电极解码脑电信号,助力瘫痪治疗[37] 环境材料 - 吸附材料如MOFs、COFs高效捕获CO₂(≥5mmol/g),功能化硅胶去除重金属[41] - 催化材料如光催化分解VOCs(TiO₂改性),电催化还原CO₂制燃料[41] - 生态建材如固废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变储能墙体降低建筑碳排放[41] - 微塑料处理如磁性纳米材料靶向吸附水体微塑料[41] 建筑材料 - 低碳水泥如富贝利水泥、碳固化技术降低60%碳排放[45] - 自修复混凝土如微生物矿化/微胶囊技术自动填补裂缝[45] - 智能玻璃如电致变色调光+钙钛矿发电一体化窗体[45] - 3D打印建筑如地聚物材料快速成型应急住房[45] 材料表面工程 - 防护涂层如石墨烯防腐涂料、MAX相抗高温氧化涂层延长设备寿命[49] - 功能涂层如超疏水自清洁表面(仿荷叶)、防冰涂层(航空)、辐射制冷涂层(建筑)[49] - 表面织构化如激光微纳加工提升材料摩擦学/生物学性能[49] - 智能响应涂层如温度/pH值变化触发颜色或润湿性改变[49] 材料分析评价 - 原位表征技术如透射电镜(TEM)结合人工智能实时解析材料变形机制[55] - 材料信息学如机器学习预测未知材料性能,研发周期缩短70%[55] - 数字孪生构建材料服役全过程虚拟模型,预警失效风险[55] - 标准化数据库跨机构共享材料基因工程数据,避免重复研发[55]
贝特利创业板IPO:2024年归母净利润9750万元 两年增长4.9倍
搜狐财经· 2025-07-24 20:14
IPO进展 - 公司创业板IPO获受理并进入问询阶段 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 [1] - 预计融资金额7.9266亿元 用于特种导电材料项目(2.1亿元)、东莞改扩建项目(2.99亿元)、无锡研发中心(1.83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 [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9749.99万元 两年增长4.9倍 [1][3]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亿元、22.73亿元和25.21亿元 主要增长来自光伏银粉新产品 [3] - 2024年综合毛利率10.92% 较2022年20.32%有所下降 [3] - 2024年资产总额11.51亿元 资产负债率(合并)37.06% [4] 业务结构 - 产品涵盖导电材料(占收入75-76%)、有机硅材料和涂层材料三大板块 [3][4] - 导电材料细分包括银粉、导电浆料和HJT浆料 [4] - 2024年银粉全球市占率4.17% HJT浆料全球市占率5% [5] - 笔记本电脑柔性线路板用电子浆料国内市占率超40% 行业第一 [5]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应用于光伏、3C电子、有机硅深加工、电子封装、医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5] - 光伏客户包括上海银浆、帝科股份、华晟新能源等 [5] - 3C电子客户覆盖联想、华为、小米等品牌 [5] - 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68.32% 合计17.23亿元 [6] 研发实力 -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9382.74万元 占营收比例1.36-4.39% [7] - 拥有111项发明专利、50项高新技术产品和18项科技成果 [8] - 研发人员115人 占员工总数18.88%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0.87% [7] - 多项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 公司资质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8] - 子公司东莞贝特利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 - 子公司江西贝特利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8]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王全及一致行动人欧阳旭频合计持股61.8% [9]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紫金港二号(3.86%)、聚源振芯(3.22%)等 [10]
万马股份,成立新公司,投建35万吨高分子材料项目
DT新材料· 2025-07-23 00:03
公司投资扩产计划 - 万马股份子公司万马高分子拟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设立全资子公司青岛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将建设年产35万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约12.4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3] - 项目建设分三期,周期为2025年至2030年 [3] - 主要产品包括硅烷电缆料、低烟无卤电缆料、PVC电缆料、电缆用屏蔽料等 [3] 战略意义 - 项目将有效缓解产能交付压力,扩大市场份额 [2] - 有助于稳固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2] - 提高经营效益规模,方便产品出口 [2] - 符合高分子材料板块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战略 [2] - 符合股份公司"南北联动"总体发展战略 [2] 公司背景 - 青岛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00万元,为万马高分子全资子公司 [4] - 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集团初创于1994年,是万马股份核心子公司 [4] - 公司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单位" [4] - 业务涵盖化学交联、硅烷交联、PVC、PE、低烟无卤、屏蔽料及弹性体等系列高分子材料 [4] - 产品应用于电缆、交通、新能源、建筑、通信及电子等领域 [4] - 拥有杭州临安、湖州、成都、清远四大生产基地 [4] 产能情况 - 超高压绝缘料一期项目年产能2万吨 [5] - 二期项目年产能2万吨 [5] - 三期项目年产能2万吨 [5]
前瞻布局+深度赋能:产业基金如何点燃高分子材料创新火种?
搜狐财经· 2025-07-22 15:35
与单纯的投资行为相比,产业基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基金定位于实业投资,其投资对象是产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产业中的创业企业的股权。即产业发展基金是通 过直接投资企业来发展企业,通过发展企业来实现自身的增值。 2.产业基金是一种专家管理型资本。它不仅为企业直接提供资本金支持,而且提供特有的资本经营、增值服务,与 单纯的投资行为有着明显区别。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却常面临"死亡之谷"的挑战——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资金 断档、管理缺位与产业化能力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凭借其独特的资本属性与专业化运作模式,正成为破解这一 难题的核心引擎。 作为广州国高材产业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企业,我们深刻认识到产业投资基金在推动高分子材料产业升级 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基于多年投资实践,我们认为产业基金通过其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和专业化管理能力,能 够系统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本文将从产业基金的核心特点、运营模式选择、与其他金融工具的差异化优势, 以及治理结构创新等维度,深入分析哪种运营模式更加契合高分子材料这一特定领域的产业升级需求。 一、产业基金的特点 在公司制模式下,投资者作为股东参与投资,依法享有股东权利 ...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一个加速成型的“新的增长极”
四川日报· 2025-07-22 11:19
天府新区发展概况 -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定位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和新的增长极 [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直管区GDP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6.5% [2] - 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常住人口达94.33万人,2023年新增3.07万人,增量居成都市首位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成都科创生态岛25栋建筑全面封顶,最高建筑达249米,总用地约1006亩 [4] -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近5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50%,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超30% [6] - 环兴隆湖区域形成"实验室+大装置+国家队+高校圈"战略科技矩阵,聚集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 [5] - 企业案例:中科米格已服务60家本土企业,盛德高获得400万条轮胎意向订单并建设中试生产线 [4][5] 城市生态与公共服务 - 兴隆湖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II类(局部II类),建成8.848公里环湖慢跑绿道 [7] - 新建成391处公服设施、6所医院、28个社区综合体、100余所学校,新增学位10.6万个 [8] - 华西天府医院投运4年累计服务患者近300万人次,满意度达99% [8] - 即将发布《高品质生活行动方案》,涵盖住有优居、医疗教育等十大任务 [8] 重大活动与国际化形象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将在秦皇湖举办,展示公园城市活力 [9]
科思创,推出电动汽车电池用下一代阻燃封装发泡材料
DT新材料· 2025-07-21 23:38
科思创新一代阻燃封装材料 - 公司推出Baysafe® BEF阻燃封装聚氨酯发泡材料,专注于解决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安全挑战,通过抑制火势蔓延提升阻燃性能,覆盖电动汽车及便携式储能系统应用 [1] - 新产品符合中国即将实施的GB 38031-2025国家标准,该标准要求2026年7月起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不得着火或爆炸,预计将影响全球安全法规 [1] - 技术扩展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解决方案组合,包括电池盖、减震材料等聚氨酯基产品,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及便携式电池发电机等场景 [1] 中国高分子产业趋势 - 2025年高分子产业年会聚焦政策、市场、AI赋能等议题,设置七大论坛涵盖新能源材料、AI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 [6] - 论坛细分方向包括新能源高分子(光伏胶膜、电池包)、电磁功能材料(5.5G/6G应用)、轻量化结构件等,反映行业技术多元化发展 [6] - 特色活动如科技成果路演、投融资专场及国际合作论坛,旨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早期项目孵化 [6] 行业活动与展示 - 年会配套展览包含科研成果对接、企业新品设备展区,EP10年特别活动"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之夜"强化行业交流 [7] - "新塑奖"评选聚焦产业创新,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3日,覆盖材料开发、终端应用等维度 [6][7]
第二轮通知丨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9月10-12日 合肥)
DT新材料· 2025-07-20 22:12
行业趋势与转型 - 全球化工行业正经历结构性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高分子企业被迫淘汰传统低效产能,行业进入洗牌阶段[1] - 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催生高分子材料新需求,潜在市场规模达万亿级[1] - 行业竞争焦点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突破,新材料创新和物质结构研发成为核心竞争力[1] - 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和市场优势成为全球化工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地,跨国企业加速在华设立研发中心[1]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会议主题为"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举办[2] - 设置主题大会、创新展览、新塑奖评选三大板块,含终端对接/国际合作/项目路演等特色活动[2] - 主办方为宁波德泰中研,协办方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支持单位涵盖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协会[2][3] - 大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担任,顾问团包括7位顶尖学者和企业技术负责人[2] 大会核心亮点 - 参会规模:600+企业高层、50+国际机构、100+终端用户(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品牌)[3] - 资源对接:设置AI赋能/闭门会议等特色活动,提供100+新材料技术展示及现场商务对接[3] - 传播影响力:40+专业媒体全程报道,预计曝光量超100万次[3] - 行业标杆:颁发年度"新塑奖",通过专家评审(权重90%)+网络投票(权重10%)综合评选[24] 重点论坛议题 工程塑料创新 - 聚焦PEEK/PI等特种工程塑料合成技术,开发生物基LCP/PA等可持续材料[9][13] - 探讨POE/TPU等弹性体材料、导光级PC/PMMA等光学树脂的创新应用[13] - 研发聚合型阻燃剂/无卤磷酸盐等助剂,优化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填料体系[13][14] 新兴应用领域 - 具身机器人材料:解决金属部件重量瓶颈,年均降本18%,需求轻量化/精密集成化解决方案[18] - 低空经济材料:碳纤维/PEEK应用于飞行器主承力结构,需满足极端环境适应性[19] - 新能源材料:光伏胶膜/背板/边框需求激增,重点开发电池包用聚合物电解质[20] 技术赋能方向 - AI材料开发:覆盖研发全流程辅助,包括分子设计/工艺优化/需求预测等[22] - 智能制造:改性共混设备、增材制造技术、AI辅助成型系统等智能工厂解决方案[15] - 电磁复合材料:开发宽频/高导热/低介电损耗材料,应对5.5G/6G通信需求[16] 参会信息 - 早鸟优惠:企业代表3200元(原价3800元),高校教师2600元(原价3200元),7月20日截止[26] - 往届嘉宾包括12位院士级专家,以及巴斯夫/杜邦/金发科技等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33][34][35][41] - 参展企业覆盖科亚装备/万华化学/沙特基础工业等全球产业链头部厂商[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