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着力指导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23 11:52
国家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在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中明确指导推动地方因地制宜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 [2][4]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特别支持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6] - 政策推动生物制造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行业进入政策明晰、支持具体的加速发展阶段 [6][7]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生物制造被视为轻工业升级的重要部分 重点覆盖塑料制品和包装、纺织服装工业、食品饮料工业、家居日化与化妆品工业、皮革与造纸工业等领域 [6] - 生物技术通过原材料革命、过程革新、功能化升级、产业链安全等维度推动轻工业从资源消耗型和成本竞争型旧模式转向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新范式 [6] - 产业服务平台聚焦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等上下游领域聚合发展 [1][10] 技术应用与转型方向 - 生物制造技术具有绿色、高效、精准特性 系统性推动轻工业转型升级 [6] - 政策支持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重大工程项目 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融合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 - 低空经济领域同步推进政策规制 深化装备研制应用和基础设施布局 拓展应用场景 [4]
在文化与科技相融共生中激发创新活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1:58
本报特约评论员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赋能,可以从更广维度打破时空界限,让文化场馆"动起 来"、非遗"热起来"、文物"活起来"。数字出版、数字演艺等新型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给观众带来更 为便捷、时尚、全方位的视听体验。而动漫游戏、网络音乐、数字文创等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层出不 穷,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产品的形态与业态,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今日开幕,约800名中外嘉宾将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围绕科技激发文化原创 力、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 消费、传播等各环节的形势下,本届论坛无疑是一次汇集众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加快发展 新型文化业态的最佳契机。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北京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科技驱动产业革新、集群生态加速 形成的繁荣景象。这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 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 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高 ...
姚期智:我国量子产业刚起步,五到十年后将看到应用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9-22 20:15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中国量子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有限,并主要集中于科研仪器与基础实验[1] - 量子技术应用不局限于量子计算机,量子导航等应用正逐渐显现潜力[1] - 未来五到十年,很多产业都会从量子科技中产生[1] 量子计算技术发展路径 - 在量子计算机达到数百万量子比特之前,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比特就能解决某些特定问题[5] - 量子计算的潜能需要实践检验,类似于神经网络在扩张到一定规模后才发挥出惊人效果[5] 中国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发展基础 - 中国AI产业应用现在处于世界第一行列,关键支撑之一是人才储备[4] - 在源头创新上人才不足,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突破是亟待补足的短板[4] -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过去十五年间将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与密码学作为重点,目标已基本达成,工作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4] 原始创新与科研体系构建 - 科学探索不应以产业落地为唯一导向,原始创新源于科学家的好奇心与洞察力[5] - 中国要在原始创新上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需要营造支持好奇心探索的文化氛围,在资金、平台上给予保障[5] - 科研体系需同时容纳执行力强的工程团队和专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将两类人才分开并鼓励其在同一框架下存在[5] - 原始创新是科学进步的根基,许多看似无用的学术成果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基石[4]
第三届数字生态与治理论坛暨数字生态指数2025发布会举行
新华财经· 2025-09-22 16:08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近日,第三届数字生态与治理论坛暨数字生态指数2025发布会在山东省济南市 举行。会议由济南市大数据局指导,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 室)、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和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山东国家应用数学 中心承办。 在会上,《数字生态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该系列报告已连续六年发布。报告重点剖析了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的规律,为国家对外积极调整全球数字治理战略定位,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实现 数智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洁认为,随着人工 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机共生正日益成为数字生态的显著特征。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 爆发式增长,发展潜力巨大,这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能力与数字应用三大支柱的长期稳健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大城市积极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呈现出争先恐后、竞相发 展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数字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尤为关键。然而,数 字能力往往需经过长期持续培育,这也是各地区推动数字生态迈 ...
香港创科界:施政报告措施务实 展现打造全球AI枢纽决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5:53
"实"是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新质企业家联合会创始人兼秘书长尚海龙对此份施政报告创科政策的评 价。"施政报告数十次提及'人工智能',且在各章节中均有体现。" 施政报告提到,特区政府部门会自行开发专门的AI方案,并详列出引进数字病理技术及AI的应用,以 提高病理学组织及细胞分析的准确度,以及推展生成式AI于临床流程应用等。尚海龙说,看到上述举 措"眼前一亮","施政报告通过举例明确具体方向,让AI在医疗场景的落地清晰可见。" 中新社香港9月18日电 (韩星童 邱兆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多项创 科政策,强调加快培育人工智能(AI)等新兴产业。多位香港创科界人士1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 施政报告务实、全面,展现出打造香港成为全球AI发展枢纽的决心。 9月17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这是他任期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 中新 社记者 陈永诺 摄 卢煜明也留意到新一份施政报告对推动航天科技发展和支持太空经济亦有不少着墨,相信可为香港开拓 新机遇。 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表示,施政报告着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提出在不同产业广泛运用 AI,而集 ...
苏州市发布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
苏州日报· 2025-09-18 08:20
产业规模与基础设施目标 - 到2026年底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 智能经济产业核心规模年均增长超20% [1] - 打造20个市级AI产业园 培育350个垂类大模型和200个典型应用场景 [1] - 智算规模达17000PFLOPS 组建超500亿元AI基金群 [1] - 实现120个AI服务算法国家备案 主导100项AI标准 建设5个全国性开源平台 [1] 数据要素体系建设 - 公共数据开放目录超6000个 推动2个可信数据空间纳入国家试点 [2] - 打造300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及语料库 围绕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核心装备推进制造业数据集建设 [2] - 构建统一城市数据底座 增强"苏周到""苏服企""苏政服"数智化服务能力 [2] 技术研发与创新突破 - 争创5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3] - 新增5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累计高价值专利超13000项 [3] - 推进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建设 [3] 人才引育体系构建 - 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达240人 建设15个人才培训平台及基地 [4] - 深化"成建制""团队式"引才模式 加强与上海创智学院等机构合作 [4][5] - 推动高校"AI+生物医药""AI+先进材料"领域成果转化 [5] 企业培育与产业生态 - 培育50家智能原生企业 15家独角兽企业 100家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 [6] - 形成49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 [6] - 培育具身智能产业 建设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高端制造集聚区 [6] - 发展智能车联网产业链 构建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体系 [6]
布鲁金斯学会报告:《描绘AI经济地图:哪些地区为下一次技术飞跃做好了准备?》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2025· 2025-09-11 20:46
美国AI产业现状与地理分布 - 人工智能相关职位招聘占美国所有招聘的2.2% 约28.7万个岗位[2] - AI相关招聘年均增长率达28.5% 但距离普遍应用仍有差距[2] - 旧金山与圣何塞占据全国13%的AI招聘岗位[4] - 30个核心地区合计占据全国67%的AI职位需求[4] - 超过一半的大都市区处于AI发展低水平阶段[7] 区域竞争力三大支柱 - 人才维度:计算机科学学位供给量 AI技能人才在线档案数及招聘需求反映研发能力[11] - 湾区聚集14%的AI技能人才档案[11] - 创新维度:顶尖学术会议论文数量 AI专利 联邦研发合同投入及高性能计算资源使用情况[11] - 旧金山和圣何塞掌握34%的AI专利并吸引8%的联邦AI研发资金[11] - 应用维度:AI初创公司数量与融资额 企业云准备度及生产环节AI采用率[11] - 自2014年以来31%的美国AI初创公司来自旧金山和圣何塞 吸引近三分之一早期风投资金[11] 新兴发展态势与扩散迹象 - 匹兹堡 底特律 麦迪逊 亨茨维尔在人才与创新方面进入全国前四分位[7] - 29个"专注型推动者"在特定领域表现突出 如大学人才培养或企业快速应用[7] - AI出现向非传统科技中心扩散趋势[7] 国家战略与投资现状 - 美国政府AI研究投入从2023年32.1亿美元下降至2024年29.8亿美元[15] - 中国AI投资预计到2027年占全球三分之一[15] - 需建立国家AI支持平台 包括增加非国防研发投入 扩展计算基础设施 支持新兴集群形成[15] - 需推动教育技能培训改革及签证制度改革吸引国际人才[15] 地区差异化发展路径 - 马萨诸塞州成立AI战略特别工作组 在波士顿建设"AI创新中心"投入超1亿美元[15] - 超级明星城市需保持全球人才与初创企业吸引力[15] - 明星枢纽和新兴中心需加大区域集群规模化建设 提升算力与云资源普及率[15] - 起步阶段城市需普及AI素养 推动企业基础应用[15] 技术渗透与未来发展 - AI作为通用目的技术 潜力取决于广泛渗透各行业各地区[16] - 美国AI发展处于拐点 湾区与其他科技中心把控核心资源形成超级群落[16] - 扩散迹象逐渐显现 新城市群正在崛起[16] - 未来发展取决于国家战略投入 地区政策应用及教育体系适应性[16]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专题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20:25
湖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文化、现代农业、医学等领域融合发展 [1] - 充分发挥湖南特色和优势 [1] 湖南人工智能发展重点 - 支持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优势企业 [1] - 前瞻布局未来应用场景 [1] - 提升湖南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 湖南人工智能发展目标 - 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应用场景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细化目标任务 [1] - 确保人工智能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 [1]
2025数博会开幕 贵州建成全球首条400G全光网算力通道 数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8-28 13:16
数博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 主题为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 [2] - 举办26场交流活动和34场系列特色活动 吸引1.6万余名嘉宾注册参会 [2] - 375家中外企业参展 设置数智领航等六大主题展馆展示数字经济技术产品方案应用 [2][3] 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 贵州数字经济发展迈出三大步:数据中心建设 算力赋能产业 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 [2] - 当前重点发展智算产业 高质量数据集 行业大模型和数智化电子信息产业 [3] - 深化数智赋能推动社会治理 生活服务和产业升级转型 [3] 贵州算力基础设施 - 截至7月底贵州算力规模突破92 Eflops 出省带宽超6万Gbps [2] - 建成全球首条400G全光网算力通道 支撑东数西训和东数西渲项目落地 [2] - DeepSeek模型和影片《哪吒2》制作均采用贵州算力 [2]
13家企业和机构获颁“广州会展合伙人”证书
广州日报· 2025-08-28 10:08
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 广州会展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二 会展业竞争力连续多年居省会城市第一 [5] - 2024年展览面积和参展参观人次分别增长8.8%和14.7% 均创历史新高 [5] - 2024年1-8月重点场馆举办展览195场 展览面积超720万平方米 累计参展参观超836万人次 [4][5]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广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 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万亿级消费市场 [2] - 提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成立会展产业工作专班 构建"一产业一展会"品牌体系 [6] - 计划推动会展立法 提升通关物流等配套服务 出台支持政策发展智慧会展 [6][8] 企业参与与合作模式 - 英富曼会展在中国举办展会涵盖生活方式/建筑/医疗/科技/工业领域 每年吸引3.8万家参展商和超210万观众 [7] - 上海博华每年组织超70场展会 拥有"数链百业·云展万家"线上平台 [8] - 13家企业和机构获颁"广州会展合伙人"证书 形成政府+合伙人+产业主体+服务机构协同生态 [4]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2023年营收1265亿元 增加值588.2亿元 2024年上半年增加值313.6亿元 [8] - 重点引进培育AI+垂直领域应用和智能终端产业链两类展会 [8] - 会展业与制造业双向奔赴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