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宿餐饮
icon
搜索文档
惠阳“刷新”政策为企业“撑腰”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36
核心政策要点 - 惠阳区发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修订版)》,通过阶梯式奖励机制全面扶持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和科技创新发展,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打造创新之城 [1][2][3] 工业企业奖励政策 - 首次"新升规"工业企业奖励6万元,当年新投产且上规企业奖励12万元 [2] - 工业增加值年增长超20%且增加值率达标的企业,按首次总产值突破5亿/10亿/30亿/50亿/100亿元分别奖励30万/60万/90万/120万/180万元 [1][2] - 租赁厂房企业产值增长率门槛降低:产值超5000万且增长率≥30%或产值超1亿且增长率≥20%的企业,按5元/月·平方米补贴租金,年补贴上限20万元 [2] 科技创新与资质认定支持 - 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1][3] - 新获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3] - 科技创新平台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认定分别奖励50万/30万/20万元,孵化器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奖励30万/20万/10万元 [3] 外贸与商贸企业扶持 - 年度设立外贸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企业境外参展展位费(最高补贴50%,单企年上限5万元)及经贸活动人员费用(最高3500元/人,单企上限7000元) [4] - 批发业企业销售额增量达5000万/1亿/2亿元分别奖励5万/8万/10万元,增量超5亿元按0.03%比例奖励(区级上限60万元) [7] - 零售业企业零售额增量达2500万元奖励5万元,增量超5000万元按0.3%比例奖励(区级上限60万元) [7] - 新进驻汽车品牌首店(4S店/城市展厅)且纳入统计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6][7] 人才与团队资助 - 科技创新团队按预期产值贡献分档资助1000万/800万/500万/300万/200万元 [5] - 入选市级科技领军人才分档资助300万/200万/150万/100万/50万元 [5] - 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计划的团队按1:1配套资助(最高1000万元),个人按50%配套资助(最高300万元) [5]
中国银河证券:PMI为何回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8-31 16:05
核心观点 - 8月PMI制造业指数回升至49.4%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显示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1] - 供需双涨体现经济韧性 生产指数50.8% 新订单指数49.5% 但供需缺口扩大至1.3个百分点 [2] - 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上涨 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升至49.1%和53.3% [3] - 企业或进入被动去库阶段 产成品库存下降0.6个百分点至46.8% 采购量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4% [4] - 大型企业扩张显著 指数达50.8% 服务业受暑期消费带动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文体娱乐业指数均超55% [5][6] - 政策需持续加码 重点转向服务消费刺激 包括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文旅赛事等领域 [1][7] 供需分析 - 生产指数50.8% 较前值50.5%上升 新订单指数49.5% 较前值49.4%微升 [2] - 出口商存在"抢出货"行为 因10月起出口政策规范化 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上升6.3% [2] - 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石油加工等行业出口指数显著上行 幅度介于8.4-33.5个百分点 [2] 价格动态 - 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 [3] - 16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上行 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通用设备等中下游行业回升明显 [3] - 线材价格上涨4.05%至3342元/吨 纯碱期货价格上涨3.93%至1296元/吨 [3] 库存与采购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48% 采购量指数进入扩张区间达50.4% [4] - 企业维持低库存水平 产成品库存下降0.6个百分点至46.8% [4] - 生产与订单持续上行可能推动库存周期开启 [4] 企业规模分化 - 大型企业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至50.8% 中型企业下降0.6个百分点至48.9% [5] - 小型企业微升0.2个百分点至46.6% 仍处收缩区间 [5] 非制造业表现 - 建筑业活动指数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1% 受天气及地产销售低迷影响 [5][6] - 服务业活动指数50.5% 暑期消费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显著提升 [1][6] 政策展望 - 发改委将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接续 加速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1][7] - 服务消费刺激政策或加大 重点覆盖文旅/赛事/露营等分类领域 [1][7]
周末重磅!统计局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8-31 11:32
经济景气水平改善 - 8月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3%和50.5%,较上月分别上升0.1、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回升且综合指数保持扩张 [1] - 经济呈现积极变化,预计9月及四季度内需潜力持续释放,经济稳中向好 [1][11] 制造业PMI分项指数变化 - 13个分项指数中11个上升,升幅在0.1至1.8个百分点之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等均改善;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下降0.6和0.1个百分点 [3]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9.1%,较上月上升1.8和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 [3] - 采购量指数为50.4%,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显示原材料采购增加和市场需求回稳 [3] 非制造业运行状况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稳定在50%以上,新订单指数虽低于50%但较上月上升,投入品价格指数高于50%,销售价格指数上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6%以上 [5] - 货币金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上;资本市场服务业两项指数均在60%以上 [5] - 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虽低于50%但环比升幅均超5个百分点;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以上,新订单指数环比升幅超4个百分点 [6] 行业具体表现 - 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且水平均在59%以上,显示居民出行活跃 [7] - 文体娱乐相关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保持在55%以上和54%以上较高水平 [7]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5%以上且较上月明显提升 [8] 企业预期与政策影响 - 8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四大行业和大中小企业预期指数全部上升;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突破56% [10] - 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并支撑价格良性循环;"人工智能+"行动丰富信息服务业应用场景并释放行业潜力 [3][8] - 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财政贴息、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两新""两重"等政策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12]
“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有多少?
一瑜中的· 2025-08-29 16:34
小微企业界定标准 - 宏观层面观察小微企业有三个视角:规模以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个体经营户 [4][13] -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营收低于2000万元 2023年占全国工业企业总营收约一成(152万亿元总营收中规模以上占136万亿元) [4][13] - 小型工业企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300人且年营收300-2000万元 2023年小型工业营收48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营收的35% [4][14]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达1.8亿人 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批发零售行业个体户从业人数占比均超60% [5][17] 工业小微企业利润率 - 2023年小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3万亿元 营收48万亿元 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4.9% [19][21] - 考虑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际税率5%)后 估算净利润率为4.6% [19][20][21] - 规上工业整体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6.1% 小型企业较规上整体低1.2个百分点 [19] 服务业小微企业利润率 - 12个服务业大企业2023年营收155万亿元 利润总额6.8万亿元 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4.4% [22][26] - 剔除批发零售业后 11个服务业大企业利润总额/营收比例升至11.4% [22][26] - 基于有限样本估算大企业较小微企业利润率溢价3.3个百分点 推算12个服务业小微企业净利润率约为1.0% [24][25][26] - 剔除批发零售业后 11个服务业小微企业净利润率升至7.7% [25][26] - 行业差异显著: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利润率偏低(2.0%和2.8%) 租赁商务服务、房地产、信息业利润率超10% [22] 全行业抽样调查 - 北京大学等机构2024年四季度调查8007家小微经营者 符合统计划分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及年营收不超1000万元经营者 [8][27] - 2024年四个季度平均净利润率为4.9% [8][27] - 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率降至4.5% 主因产品价格预期偏弱、原材料价格偏高、工资成本抬升 [9][27]
详解千亿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大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8-23 15:38
政策调整背景 - 中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整体采取更谨慎的退税策略 [3] - 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达2.46万亿元 较2021年规模增长3.8倍 系疫情期间企业纾困重要措施 [5] - 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承压 叠加出现骗税案例 促使政策完善需求 [5] 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政策 - 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四大行业维持按月全额退税政策 [5] - 政策延续体现国家优先支持高端制造 科技创新及绿色发展的产业导向 [5][6] 房地产行业特殊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适用单独退税政策 按新增留抵税额的60%比例退还 [7] - 要求连续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额不低于50万元 [7] - 房地产业留抵税额规模可观 政策延续性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8][9] 其他行业政策变化 - 批发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餐饮业等七大行业不再享受全额退税 改为按比例部分退税 [6] - 新增退税门槛:要求连续六个月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10][11] - 退税比例分级:新增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部分按60%退还 超过1亿元部分按30%退还 [10] 政策影响分析 - 政策从普惠式减税向结构式减税过渡 反映疫情后经济企稳背景下政策退出趋势 [10] - 设置50万元门槛可减少低金额退税申请频次 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 [11] - 2023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 其中国内增值税42551亿元同比增长3% [11]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北京商报· 2025-08-22 20:11
金融促消费政策导向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印发专项活动通知 以金融助力提振和扩大居民消费 支持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 政策依据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及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 消费需求侧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需优化完善并整合创新金融促消费举措 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1] - 要求用好国家及上海市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 助力释放上海市民消费潜力 [1] 消费供给侧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需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开展融资对接 着力满足服务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1] - 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具体工具包括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消费领域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及上海市餐饮企业短期经营性贷款贴息 [1] 重点实施领域与方式 - 金融机构需配合各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 围绕重点商圈、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创新金融促消费方法和手段 [2] - 针对银发消费、生活服务消费、文体旅游消费等业态特点推出针对性促消费活动 [2] - 下一步将聚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及养老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 政策协同与资源运用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将加强与上海市行业主管部门在提振消费领域的工作协同 [2] - 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及上海市各项支持性政策 [2]
常州上半年服务业向“新”而行,活力持续释放
新华日报· 2025-08-22 07:15
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079.13亿元,同比增长5.8% [1] - 服务业增加值2576.62亿元,增长7.0%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亿元,同比增长3.7% [2] -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3% [2] - 限额以上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51.1% [2] - 限额以上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行业零售额增长25.5% [2] - 通过"赛事+文旅"新模式打造多业态协同消费闭环 [2] 物流体系 - 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3] - 江苏凌家塘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属江苏省重大项目 [3] - 发展多式联运,开辟"常州—广西—越南"国际铁路联运新通道 [3] - 培育常州—广州、奔牛—延安等多式联运精品线路 [3]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产业链与多式联运形成深度耦合 [3] 重大项目 - 55个项目入列2025年省重大项目,总数及产业项目含"新"量创新高 [4] - 实施项目包括河海大学产教融合创新示范中心、凌家塘冷链物流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4] - 大运河老西门历史文脉复兴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4]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强化政策协同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05:04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举措 - 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1] - 人民银行各分行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研究制定地区性支持措施 [3] 消费信贷投放数据 - 截至6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 [2]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 [2] -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投放对公服务消费类贷款10笔共计1.4亿元 [2] - 该行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5笔金额达7550万元 [2]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方案 [4] - 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4] -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4] 金融服务创新方向 -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文旅、住宿餐饮、健康养老等行业信贷投放 [2][6] - 创新金融产品匹配多元化消费场景 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 [6] - 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服务消费企业 [6]
强化政策协同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04:11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举措 - 出台19条重点举措《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并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1] -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 [1] - 多地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深圳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信贷 重庆运用再贷款工具强化支持 [2] 信贷投放实施案例 -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投放10笔对公服务消费类贷款共1.4亿元 其中7550万元申报服务消费再贷款 [1] - 成都新天府文旅公司获4000万元贷款 支持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1]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北京分行研究制定区域金融支持消费措施 [2] 财政金融协同机制 - 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2] - 财政部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剩余资金10月下达 [3] -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政策实施效果与展望 -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可提升政策效能 贴息政策在保持银行息差前提下定向支持特定领域 [3] -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有望巩固 消费新空间将加快打开 [3] - 引导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投放 优化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 [4] 金融服务创新方向 - 金融机构需创新匹配多元消费场景的金融产品 提升新市民群体服务可得性 [4] - 通过财富管理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4] - 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加大对餐饮住宿、文娱旅游等领域资源投入 [5]
楼市止跌、消费提速、民间投资活水来袭,中国经济稳住底盘!
搜狐财经· 2025-08-19 16:49
经济数据表现 - 7月消费增速降至3.7%,较前期放缓1.1个百分点 [1][3] - 投资涨幅回落至1.6%,民间投资增长3.9%,住宿餐饮行业增长19.6%,基础设施增长8.8%,制造业增长5.0% [1][3] - 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显示经济短期承压 [1] 政策应对措施 - 国务院会议提出系统清理限制性措施,培育新型消费(夜间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7月夜间客流量达3.25亿人次,同比增长7% [3] - 政府投资加速落地,两重建设项目下达8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基本到位,旨在激活民间资本 [3] - 房地产政策聚焦"止跌回稳",通过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释放改善性需求,北京、天津、海南等地已出台楼市新政 [5] 行业增长动力 - 消费领域潜力仍存,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成为政策重点扶持方向 [3] - 投资领域呈现分化,住宿餐饮和基础设施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 [3] - 房地产行业政策转向稳定市场,强调"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5] 经济整体展望 - 政策组合拳围绕消费拉动、投资带动、民间活力激发、房地产稳定展开,形成"四驾马车"驱动 [5] - 关键变量包括居民收入与消费信心、民间投资活力、政府投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稳定及城市更新落实 [5] - 短期波动不改经济底盘稳固,国内大循环为下半年提供支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