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

搜索文档
商贸社服行业周报:美团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淘宝闪购饿了么日订单超6千万-20250702
招商证券· 2025-07-02 19: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餐饮旅游板块指数上涨3.91%,强于沪深300指数,弱于创业板指数;商贸零售板块指数上涨4.38%,强于沪深300指数,弱于创业板指数[1][5][7] - 本地生活竞争扰动不改公司长期竞争力与投资价值,重点推荐美团;电商龙头公司估值低位,推荐阿里巴巴、京东集团、拼多多、唯品会;暑期出行旺季将至,看好旅游板块后续高景气度,推荐关注休闲旅游&出境游相关性较强的OTA、景区,与出行人次高度相关的交通,以及商旅需求驱动的酒店,重点关注亚朵、长白山[1] 各部分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 餐饮旅游板块涨幅前五为天目湖(+14.09%)、曲江文旅(+8.91%)、长白山(+6.5%)、众信旅游(+5.43%)、国脉文化(+5.27%),下跌个股为ST联合(-4.48%)、ST张家界(-2.27%)[10][12] - 商贸零售板块涨幅前五为飞亚达(+27.82%)、焦点科技(+10.44%)、爱婴室(+8.72%)、品渥食品(+8.3%)、星徽股份(+7.59%),下跌个股为友阿股份(-1.64%)、周大生(-1.22%)[14][17] 重点公司投资建议及估值 - 电商推荐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竞争格局被过度担忧,预计未来电商行业及各公司利润额将稳中有升,看好电商估值系统性回升[18] - 本地生活强烈推荐美团,竞争扰动不改公司长期竞争力与投资价值,预计25年核心商业净利润为453亿,给予20倍PE对应目标价156港元[19] - 零售建议重点关注永辉,看好其调改方向,当前调改步入轨道成效显现,长期有望实现广阔市场规模和可持续同店增长[19] - 共享出行推荐滴滴出行,龙头份额企稳、盈利增长潜力大,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20] - OTA强烈推荐携程集团,2025年Q1收入及利润略好于市场预期,长期看好未来业绩持续增长[22] 行业重大新闻 - 餐饮旅游:幸运咖全国门店数突破6000家,覆盖超300座城市[26] - 商贸零售: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美团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超6000万[27][28][29] 行业重要公告 - 餐饮旅游:宋城演艺2024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峨眉山A对控股子公司担保事项承担担保责任的公告[30][31] - 商贸零售:小商品城董事长辞职的公告;王府井调整2024年度利润分配现金分红总额的公告[32][34]
李书福资本帝国再扩张:曹操出行上市,十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7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02 16:41
曹操出行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登陆港交所,发行价41.94港元,成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但首日股价破发,盘中最大跌幅超30%,最终收跌14.16%至36港元,截至6月30日股价较发行价下跌14.3%,市值195.6亿港元 [1] - 公司2021-2024年营收从71.53亿元增长至147亿元,但累计亏损82.41亿元,2024年单笔订单净亏损降至1.34元,流动负债96.82亿元,现金储备仅1.59亿元 [1] - 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孵化的共享出行平台,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第四家上市的出行公司 [1] 李书福资本版图 - 李书福控制的1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990亿元,其中吉利汽车市值从859.6亿港元飙升至1609亿港元,极氪市值增长24%至66.52亿美元,汉马科技涨幅达357% [2] - 李书福通过浙江济底科技和吉利控股集团间接持股曹操出行83.9%,是绝对实控人 [2] -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此后又入股戴姆勒,收购宝腾、路特斯,构建横跨欧美亚的汽车帝国 [2] 曹操出行商业模式与竞争 - 公司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吉利体系,主力车型曹操60为吉利专为共享出行打造,续航415公里,售价12.98万元 [4] - 行业竞争激烈,滴滴占据75%市场份额,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通过聚合平台切入出行赛道,特斯拉Robotaxi即将落地中国 [4]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82.41亿元,相当于每月净亏1.47亿元,亏损率从42%降至8.5% [4] 李书福与雷军商业对比 - 李书福以汽车实业为根基,通过并购扩张版图,10家上市公司中8家为整车或产业链企业,总市值6990亿元 [6] - 雷军以互联网思维布局生态链,直接控制4家上市公司,小米市值1.56万亿港元,加上字节跳动等投资,个人财富远超李书福 [6] - 2021年小米挖角吉利研究院近百名技术人员,吉利推出极氪007、银河E8等车型截击小米SU7 [4] 吉利生态布局与挑战 - 曹操出行上市标志着吉利完成"造车-出行-数据"生态闭环 [1] - 亿咖通市值仅7亿美元,与华为车BU差距显著,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领域落后于特斯拉、小米 [10] - 沃尔沃、极星海外表现平平,需加速全球化布局 [10]
哈啰旗下上海钧丰网络科技公司增资至约66亿
快讯· 2025-07-02 11:29
公司信息变更 - 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61亿人民币增至约66亿人民币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 法定代表人为彭照坤 [1] - 经营范围包括机械设备租赁 共享自行车服务 计算机系统服务等 [1] 股权结构 - 由江苏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临时拼车坐地起价 派单取消次数限制……顺风车为啥变味儿了?
环球网资讯· 2025-07-01 11:38
顺风车行业现状 - 顺风车因价格优势受乘客喜爱 但出现临时拼客 坐地起价等现象 与网约车边界模糊[1] - 记者实测显示 深夜机场顺风车独享订单72元被司机强制要求拼车加价至100元 10分钟内5位司机均违规操作[2] - 顺风车平台取消每日2次派单限制 司机可多平台注册接单 通过拼车提高收入 部分司机收入超过快车[5][6] 平台运营模式变化 - 传统顺风车采用选单模式 车主需提前发布行程信息 根据顺路程度挑选乘客[3] - 滴滴顺风车推出听单模式 司机无需发布行程即可听取附近订单 颠覆顺风车本质[3][4] - 听单模式导致司机可任意接单 职业司机涌入 顺风车演变为低价网约车[4][6] 政策监管要求 - 2016年国务院文件明确顺风车应由车主事先发布信息 同线路乘客分摊成本或免费互助[3] - 北京市规定顺风车每日派单不超过2次 禁止收费超标 以顺风车名义经营网约车[5] - 实际运营中平台取消派单限制 司机可突破2单约束 存在监管漏洞[5][6] 行业定位与问题 - 顺风车本应减少空驶 缓解拥堵 促进共享出行 具有环保和社会效益[6] - 职业司机将顺风车商业化 通过拼车加价牟利 导致温情共享模式消失[6] - 行业需回归顺路互助本质 平台需合规经营 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7]
治理骑行乱象需多方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8
共享单车行业监管升级 - 北京市首次公开共享单车信用黑名单用户信息,美团、哈啰、滴滴3家企业联合限制违规用户超1100人次,标志着行业进入"精准化监管+信用化约束"阶段 [1] - 共享单车作为"最后一公里"重要出行方式渗透率持续提升,但车辆占压盲道、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构成挑战 [1] - 动态调控投放总量、规范停放秩序等措施已使部分城市运营秩序显著改善,但需构建"技术赋能+制度保障+社会共治"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1] 政企协同治理模式转型 - 治理主体从政府单一主导转向政企协同,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监测违规停放行为,政府依托多部门协同巡查机制 [2] - 北京市建立"总量动态调控+网格化智慧化调度"框架,配合黑名单制度实现"技术监管+信用约束"双轨模式 [2] - 用户行为责任被强化,通过行为干预推动文明骑行习惯养成 [2] 精细化运营策略优化 - 当前面临商务区早晚高峰车辆饱和与老旧小区夜间停放缺口等时空错配问题 [2] - 需通过大数据分析出行热力图实施潮汐式调度,高峰时段向枢纽区域增配车辆 [2] - 在学校、医院等特殊区域设置限时停放区,利用电子围栏实现时段性停放权限管理 [2] 公共服务共享本质回归 - 治理目标是通过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的方式优化管理 [3] - 制度创新使共享单车管理更高效,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现代化转型 [3]
欧洲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AI 优化或将助力 Lyft 崛起
新浪财经· 2025-06-26 17:57
财务表现与资产负债 - 公司拥有21.5亿美元现金和短期投资,流动资产57亿美元,流动负债40亿美元,总负债48亿美元 [2] - 过去12个月净利润率仅为0.95%,但收入同比增长27.3%,毛利率保持在35% [2] - 2024年实现GAAP盈利(净收入500万美元),此前长期亏损 [3] - 竞争对手Uber拥有60亿美元现金及短期投资,流动资产123.5亿美元,总负债近300亿美元,净利润率27% [2][4]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公司在美国及其他市场面临Uber的激烈竞争,后者业务更多元化(含外卖服务) [2][3] - 自动驾驶服务(如Waymo和特斯拉)构成长期威胁 [4] - Uber收入增长17%,但外卖业务近期因消费者偏好自取而下滑 [3] 人工智能应用与增长潜力 - 公司推出AI驱动的收入助手,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帮助司机优化接单,提升生产力 [7] - 该工具利用预测性AI监控事件及机场流量,目前为Uber所不具备的差异化优势 [7] - AI优化可能显著改善盈利能力,但实际效果需时间验证 [5][7] 欧洲扩张战略 - 斥资1.97亿美元收购德国拼车应用FREENOW,首次进入加拿大以外海外市场 [8] - FREENOW覆盖欧洲9国150个城市,在都柏林、伦敦等主要城市占据领先地位 [8] - 欧洲市场挑战包括普及的公共交通竞争,但也可能因低汽车保有率刺激需求 [8][11] 估值与投资观点 - DCF模型显示公司当前股价被低估,量化评级为B- [6] - 营收增长强劲(27.3%)及AI潜力支撑其上涨空间,但低盈利能力抑制市场热情 [2][11]
欧洲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AI 优化或将助力 Lyft 崛起
美股研究社· 2025-06-26 17:27
公司基本面分析 - Lyft拥有215亿美元现金和短期投资 流动资产57亿美元 流动负债40亿美元 总负债48亿美元 [1] - 过去12个月净利润率仅为095% 但收入同比增长273% 毛利率保持在35% [1] - 2024年实现GAAP盈利 净收入500万美元 此前多年亏损 [2] - Uber现金和短期投资60亿美元 流动资产1235亿美元 总负债接近300亿美元 收入增长17% [1] - Uber净利润率(TTM)达到27% 盈利能力显著高于Lyft [3] 竞争环境分析 - Uber业务更加多元化 拥有庞大外卖业务 但近期外卖销售额出现下滑趋势 [2] - Lyft面临来自Uber的激烈竞争 以及Waymo和特斯拉自动驾驶服务的长期威胁 [3] - 欧洲市场公共交通普及率高 可能成为拼车服务主要竞争对手 但也可能刺激非常规路线需求 [7] 估值与投资潜力 - DCF模型显示Lyft当前股价被低估 量化工具给予B-评级 [5] - 强劲营收增长和AI优化潜力使Lyft具有上涨空间 [10] - 市盈率传递积极信号 但实现持续盈利仍需时间 [2] AI优化机遇 - Lyft推出AI驱动收入助手 帮助司机提高收入 利用实时数据预测乘客需求 [6] - 该工具可减少司机等待时间 提高生产力 目前Uber尚未推出类似功能 [6] - AI优化可能成为提升Lyft盈利能力的关键 但效果需要时间验证 [6] 欧洲扩张战略 - Lyft斥资197亿美元收购德国拼车应用FREENOW 进入9个国家150个城市 [7] - FREENOW在欧洲多个主要城市是领先出租车平台 豪华车辆占比较高 [7] - 欧洲扩张可能成为收入引擎 但也存在资金陷阱风险 [7][10]
联手巨头集资30亿,安徽老板杀入出行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0:35
公司战略布局 - 进军Robotaxi赛道,成立上海造父智能,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首期出资超30亿元 [2] - 通过定增8.4亿元提升对永安行的持股比例至38.06%,未来可能进行深度整合 [3] - 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建智能驾驶技术、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及电池后市场服务体系 [10] 四轮车业务 - 顺风车业务覆盖300余个城市,司乘用户超2亿,认证车主超3000万 [5] - 市场份额达47.9%,行业排名第一,业务盈利且毛利率较高(参照嘀嗒72%) [6][7] - 面临严格监管,如江门市规定每天接单不超过两批次,公司通过广告投放吸引车主 [8] 两轮共享业务 - 共享单车和助力车业务覆盖超500个景区,服务用户超1400万 [12] - 2024年用户品牌选择率:美团64.52%、哈啰57.32%、青桔47.22% [12] - 通过提价(工作日1.5元/15分钟,节假日1.8元/15分钟)和车身广告增加收益 [14][15] 用户增长与变现 - 注册用户超8亿,较2023年增长近2亿 [17] - 推出"街猫"App,注册用户1000万,付费用户300万,女性占比90% [17] - 拓展本地服务(租车、换电、现金贷等)及合作导流(飞猪、携程、游戏厂商) [18] 财务与资本动态 - 永安行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Q1亏损2462万元,应收账款7.96亿元未到账 [20] - 12个月内无重组上市或共享单车业务注入计划 [20]
共享单车“刺客”多 申诉退款费周折
齐鲁晚报· 2025-06-23 14:45
共享单车收费乱象 - 消费者遭遇骑行16分钟花费50元的高额收费,其中包含30元起步价和20元停车区外还车费 [1][2] - 部分不知名单车品牌伪装成主流品牌(如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外观相似但收费规则隐蔽且申诉渠道缺失 [2]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单车乱收费"的投诉达2712条,主要反映收费标准不合理和调度区域乱扣费 [3] 保险捆绑销售问题 - 用户扫码共享单车时被诱导购买保险,首月扣费0.6元,后续可能自动续费至近百元 [4][5] - 哈啰单车扫码界面频繁弹出保险广告,用户易误操作投保,退保需扣除已生效部分保费 [6][7] - 泰康在线通过共享单车二维码推广保险,投保界面未明确提示后续费用,涉嫌违规 [8] 行业监管与法律风险 - 律师指出共享单车平台未明确告知收费标准构成价格欺诈,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 [4] -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要求投保界面须为自营网页,第三方平台推广保险属违规行为 [8] - 平台未履行用户信息保护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需承担赔偿责任 [8]
“降温神器来了!骑车再也不烫屁股了”小黄车又升级了
齐鲁晚报· 2025-06-18 20:04
共享电单车座垫升级 - 济宁市美团电单车更换了3500个银色凉爽座垫,重点投放在商圈和公共交通枢纽 [5] - 凉爽座垫采用银白色高分子材质,外层反射辐射,内层快速散热,实测可降温20摄氏度以上 [3][5] - 普通座垫在夏季高温下表面温度可达60-70摄氏度,凉爽座垫能将温度维持在人体适宜范围 [3] 用户体验提升 - 市民反馈夏季骑行时普通座垫高温影响舒适度,凉爽座垫显著改善骑行体验 [1][3] - 济宁市6月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凉爽座垫解决了座椅暴晒发烫的痛点 [3] 运营与服务优化 - 公司计划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并优化服务,同时配合城市管理局做好车辆清洁和维护 [5] - 公司倡导用户文明骑行规范停放,以提升共享出行服务质量和城市形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