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代销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名单出炉: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排前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1:23
行业格局 - 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构成中券商占57席 银行24家 独立销售机构18席 保险公司仅1家[1] -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8229亿元 招商银行4920亿元 天天基金3496亿元[1]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万亿的机构为蚂蚁基金1.57万亿元和招商银行1.04万亿元 天天基金6374亿元位列第三[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3910亿元 中信证券1223亿元 华泰证券1150亿元[1][2] - 前十名销售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3.03万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的58.90%[2] - 前十名销售机构非货基保有规模合计5.8万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的56.89%[2] 规模增长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2856亿元 增幅5.89% 同比增加4088亿元 增幅8.65%[3]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6626亿元 增幅6.95% 同比增加1.34万亿元 增幅15.08%[3]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2483亿元 增幅近15% 同比增加5919亿元 增幅43.51%[3] 竞争态势 - 股票型指数基金前十名机构中券商占据七席 反映财富管理转型成效[3] - 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差距持续扩大 43家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不足100亿元 24家不足50亿元[4] - 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出现明显分层 头部机构突破千亿的同时 多家机构规模仅为个位数[4]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强者恒强局面预计将持续[2][4]
基金代销江湖变局:谁的份额萎缩?谁在加速抢食?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21:17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 达到10.2万亿元 环比增长6.95% [1][3] - 权益类基金规模攀升至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5.89% [1][3] - 股票指数基金规模激增14.57% 逼近2万亿元 [3] 行业竞争格局与分化 - 头部机构蚂蚁基金和招商银行非货基金规模合计占全市场25%以上 [3]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 较第二名高出67.29% [3] - 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中小机构在规模与盈利间艰难平衡 [4] - 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如基煜基金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增加607亿元 [4] 渠道格局变化 - 银行 券商 独立销售机构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5] - 银行权益基金保有量占比40%以上但持续下滑 环比减少0.14个百分点 [5] - 券商权益类基金市占率提升至27.41% 增加0.15个百分点 [5] - 三方平台稳住28.54%的市场份额 [5] - 券商在股票指数基金领域以55%的保有量占据主导地位 [5] 产品结构变化 - 股票指数基金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品类 [7] - 银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99.2% 环比增长38.7% [7] - 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等大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增量超过200亿元 [7] - 农业银行实现近1.7倍增长 [7] - 投资者偏好转向更透明 费率更低的产品类型 [4] 未来发展趋势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费率改革将影响代销机构收入结构和产品策略 [9] - 证监会将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纳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体系 [9] - 代销机构需要从销售驱动转向服务驱动 加强投顾能力建设 [9] - 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可能冲击以机构业务为主的三方销售模式 [9]
“二选一”阳谋:“排他性销售”引发公募基金代销合规战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4:01
排他性销售现象 - 招商银行被质疑对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A和C份额、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A份额、大成元辰招利债券D份额实施排他性销售 这些产品在蚂蚁财富和天天基金平台暂停申购或销售 但在招行渠道开放申购且费率不打折[1][2] - 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A份额在招行销售申购费率为1.5% C份额销售服务费率为0.6% 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A份额在招行申购费率为1.5% 但C份额在三大平台均有销售 大成元辰招利债券D份额认购费率为0.42% 未享受一折优惠[2] - 截至9月10日 招行 蚂蚁 天天基金三大代销平台中 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仅招行销售 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A份额仅招行销售但C份额三大平台均销售 大成元辰招利债券三大平台均暂停销售[3] 排他性销售的原因 - 银行渠道凭借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 要求基金公司承诺"仅在该渠道销售该份额"或"不在其他平台提供折扣"作为获取重点渠道支持的条件 例如进入招行"五星之选"名单[4] - 银行渠道运营成本高 包含财富顾问 销售推介 客户引导等环节 因此维持高费率以覆盖成本 而互联网平台销售链条短 成本低 倾向于打一折甚至免费吸引客户[8][12] - 基金公司为获得规模 依赖大型销售渠道 被迫在招行和蚂蚁等平台之间做出选择 根据产品适配性和销售发展空间决定渠道[7][9] 渠道费率差异 - 互联网平台如蚂蚁 天天基金通常提供一折申购费率 即0.15% 或主推无申购费的C份额 银行渠道核心基金大多不打折 维持1.5%的高费率[11][12] - 招行"五星之选"18只基金中 2只基金申购费率为1.5% 16只基金A份额申购费率打一折 主动权益基金A份额费率多为0.15% 债券基金A份额费率多为0.08%[5] - 2020年以来银行陆续推出费率打折 2024年2月招行宣布代销公募基金全面实施买入费率"1折起" 中信银行 平安银行 北京银行等跟进类似下调方案[13] 监管新规影响 - 证监会9月5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将股票型 混合型 债券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 0.5% 0.3% 较此前1.5% 1.2% 0.8%水平大幅下调[15] - 新规禁止排他性销售行为 要求销售机构不得通过高费率或其他手段限制投资者选择权 压缩银行利润空间 迫使所有渠道费率趋向接近[4][16] - 新规倒逼渠道从价格战或资源垄断转向服务创新和专业能力比拼 如买方投顾和差异化服务 以提升竞争力和客户粘性[16][17]
基金代销:蚂蚁、招行断层式领先,银行、第三方加码指数基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11:27
行业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Top100中券商57家、银行24家、第三方销售机构18家、保险公司1家 [2] - 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1.57万亿元、招商银行1.04万亿元、天天基金6374亿元 [2][4] - 百强机构非货币基金总规模10.2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9% [4] 产品结构变化 - 权益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5.9%),固收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8.1%) [4] - 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1.95万亿元(较2024年末+14.6%),主动权益类基金3.2万亿元(较2024年末+1.2%) [5] - 指数基金增长受益于指数化投资趋势及"国家队"增持ETF,主动权益基金增长跑输Wind偏股基金指数7.9%的涨幅 [5] 银行渠道表现 - 银行渠道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占比43%(较2024年末-1.2个百分点)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1.9万亿元(占59%),固收类基金2.2万亿元(占44%),股票指数基金2667亿元(占14%) [6] - 招商银行以1.04万亿元非货币规模断层领先,兴业银行4998亿元、工商银行4624亿元分列二三位 [8] - 银行渠道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38.7%,显著高于第三方(+16.0%)和券商(+9.9%)渠道 [6] 第三方渠道表现 - 第三方渠道非货币规模3.56万亿元(较2024年末+8.9%),占比35% [9] - 蚂蚁基金固收类规模7446亿元(+4.3%)、主动权益4319亿元(+3.2%)、股票指数3910亿元(+22.1%) [9] - 天天基金权益类规模仅增长0.1%,其中主动权益下滑1% [10] 券商渠道表现 - 券商渠道非货币规模2.09万亿元(占比20.4%),股票指数基金1.08万亿元(占比55.3%) [11] - 中信证券股票指数基金1223亿元(+12%),华泰证券1150亿元(+6%),头部效应显著 [11][12] - 券商主动权益规模3278亿元(较2024年末-3.5%) [12] 机构排名特征 - 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五:蚂蚁基金3910亿元、中信证券1223亿元、华泰证券1150亿元、天天基金964亿元、国泰海通757亿元 [12] - 农业银行指数基金规模增长169.3%,兴业银行增长98%,多家银行增速超40% [8] - 国泰海通证券指数基金规模增长86%,增速居主要机构之首 [12]
券商代销公募大展身手:57家跻身百强,股指代销“霸榜”
新京报· 2025-09-15 20:40
基金代销市场格局变化 - 公募基金代销百强榜单中57家券商上榜 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1家[2][3] - 券商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保有规模1.08万亿元 占百强机构总规模的55%[1][3] - 第三方销售机构在权益基金代销方面表现突出 蚂蚁基金以8229亿元规模位列第一[2] 各类机构代销表现对比 - 银行机构24家进入百强榜单 在非货基金代销前十中占据主要地位[2] - 券商在股票型指数基金前十中占据7席 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机构[2][4] - 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15家进入百强 在权益基金代销领域保持领先优势[2] 头部券商代销规模数据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21亿元 非货基金2397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1223亿元 均居券商首位[3][4] - 华泰证券权益基金1266亿元 非货基金1752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1150亿元 位列券商第二[3][4] - 国泰海通权益基金978亿元 非货基金1605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757亿元 排名券商第三[3][4] 市场整体规模变化 - 百强机构代销非货基金规模突破10万亿元 环比增长近7%[2] - 权益基金代销规模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6%[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规模1.95万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15%[2] 费率改革影响分析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降费规模预计达到300亿元 涉及认申购费率降低和赎回安排优化[1][5] - 费率改革对券商整体影响有限 因股票型产品为主且收入占比小(代销收入占经纪收入10%以内 占营业收入仅2%)[1][6] - 差异化费率安排有望重塑基金代销行业格局 推动投顾牌照广泛化[5][6] 股票型基金市场发展 - 股票型基金数量从年初2656只增至3209只 资产净值从4.07万亿元增至5万亿元[3] - 股票型基金在整体基金中占比从12.6%提升至14.37%[3] - 23家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规模超100亿元 其中6家超500亿元[4]
上半年公募代销机构百强出炉 股票型指数基金成发力重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7:23
行业格局 - 公募基金销售百强机构包括24家银行、57家券商、18家第三方代销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2] - 前十名机构排名保持稳定,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天天基金、工商银行等继续领跑[2] - 银行代销前十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2] - 券商代销前十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东方财富[2] - 第三方代销机构前十为蚂蚁基金、天天基金、腾安基金、盈米基金、雪球基金、同花顺基金、京东肯特瑞、基煜基金、好买基金、汇成基金[2] 规模增长 - 百强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51374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2856亿元,增长5.89%[3] - 百强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1993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626亿元,增长6.95%[3] - 百强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9522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2483亿元,增幅14.57%[3]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841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增加1146亿元并突破1.5万亿元[3] - 招商银行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超800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增加915亿元并突破1万亿元[3] - 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6000亿元,增加620亿元[3]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超1000亿元机构增至11家,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超1000亿元机构达26家[3] 指数基金发展 - 股票型指数基金成为代销机构发力重点,百强规模增幅达14.57%[1][4] - 券商在指数基金领域占据绝对优势,57家券商进入权益基金代销百强[4] - 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804亿元,占百强总规模55%以上[4] - 前十强机构中券商占据7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位居前列[4] - 42家券商的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过其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的70%[4] - 商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2667亿元,较2024年底1923亿元增长38.69%[5] - 农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从75亿元增至202亿元,排名从42位升至26位[5] - 光大银行排名前进19名,兴业银行排名前进15名[5] - 蚂蚁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增加709亿元[6]
上半年公募代销机构百强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行业格局 - 公募基金代销百强机构包括24家银行 57家券商 18家第三方代销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1] - 前十名机构保持稳定 分别为蚂蚁基金 招商银行 天天基金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证券 农业银行 华泰证券[1] - 银行代销前十为招商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兴业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中信银行[2] 规模数据 - 百强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51374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2856亿元 增长5.89%[2] - 百强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1993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6626亿元 增长6.95%[2] - 百强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9522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2483亿元 增幅14.57%[2] - 蚂蚁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1.5万亿元 招商银行突破1万亿元[3] - 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6000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620亿元[3] 头部机构表现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841亿元 其中股票型指数基金增加709亿元[4] - 招商银行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超过800亿元[3] - 中国人寿保险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至1114亿元 使千亿级机构增至11家[3]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千亿级以上机构达到26家[3] 指数基金发展 - 券商在指数基金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保有规模10804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55%以上[4] - 前十强机构中券商占据7席 中信证券 华泰证券 国泰海通位居前列[4] - 57家券商中有42家券商的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过其权益基金规模的70%[4] - 商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2667亿元 较2024年底1923亿元增长38.69%[4] - 农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从75亿元增至202亿元 排名从42位升至26位[4] - 光大银行排名前进19名 兴业银行排名前进15名[4]
公募权益基金代销百强名单出炉,股票型指数基金成发力重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2:54
行业整体表现 - 百强代销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51374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2856亿元 增长5.89% [6]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1993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6626亿元 增长6.95% [6]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9522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2483亿元 增幅高达14.57% [6]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机构增至11家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机构达到26家 较2024年底增加4家 [6]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8229亿元 招商银行4920亿元 天天基金3496亿元 工商银行3399亿元 建设银行2638亿元 [3] - 蚂蚁基金和招商银行两大代销巨头上半年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均增加超过800亿元 增长规模远超其他机构 [1][6] - 蚂蚁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15675亿元 增加1146亿元 招商银行10419亿元 增加915亿元 天天基金6374亿元 增加620亿元 [3][6] - 前十名机构排名与2024年底保持不变 呈现强者恒强局面 [2] 机构类型分布 - 百强名单包含24家银行 57家券商 18家第三方代销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 银行和券商数量较2024年底各增加一家 [2] - 银行代销前十为招商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兴业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中信银行 [4] - 券商代销前十为中信证券 华泰证券 国泰海通 招商证券 广发证券 中信建投 银河证券 国信证券 平安证券 东方财富 [4] 指数基金发展态势 - 股票型指数基金成为代销机构发力重点 保有规模增幅14.57%显著超过其他类型基金 [1][7] - 券商在指数基金代销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57家券商进入百强 合计保有规模10804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55%以上 [7] - 前十名中券商占据7席 中信证券1223亿元 华泰证券1150亿元 国泰海通位居前列 [3][7] - 商业银行开始发力指数基金代销 合计保有规模2667亿元 较2024年底1923亿元大幅增长38.69% [7] - 农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从75亿元增至202亿元 排名从第42位上升至第26位 [7]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增加841亿元中 股票型指数基金就增加709亿元 占据较大比重 [7]
重要“大考”落地 蚂蚁基金、腾安基金火速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9-07 10:31
基金销售新规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基金销售新规 大幅调降基金销售费率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 - 预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旨在降低投资者成本 规范市场秩序 保护投资者权益 [1]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正式落地 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6%/年降至0.4%/年 指数型及债券型从0.4%/年降至0.2%/年 货币市场基金从0.25%/年降至0.15%/年 [2] 费率调整具体措施 - 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产生的赎回费需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2] - 已发售基金需在6个月内调整销售费用结构 信息技术系统改造需在12个月内完成 [2] - 差异化设置尾随佣金支付比例 降低非权益基金尾随 鼓励权益类基金发展 [5] 对行业生态影响 - 推动销售机构收入模式转变 从依赖交易佣金和流量费用转向保有量尾随佣金及投顾服务费 [7] - 促进行业从规模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 存在优胜劣汰和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7] - 第三方互联网代销平台如腾讯理财通迎来发展机遇 因产品多元化及技术优势 [7] 机构响应与行动 - 腾安基金实行全平台基金认购与申购手续费一折优惠 提供全流程顾问式服务 [4] - 蚂蚁基金积极响应降费要求 践行低费率让利投资者 成为机构与投资者的双向桥梁 [5] - 盈米基金坚定支持费率改革 通过科技与投顾服务能力提升投资者体验与回报 [6] 长期行业转型方向 - 推动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 销售机构需提升服务能力 提供适配及一站式投顾服务 [7] - 优质服务包括投资者教育 多元化产品设计 细分风险管理 为财富管理需求提供支撑 [8] - 公募基金将在养老金投资管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买方思维代销机构或迎发展新契机 [8]
公募业大事!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多家机构发声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19:15
核心政策修订 - 中国证监会修订《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并更名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1] - 修订内容涵盖调降认购 申购 销售服务费率上限 优化赎回安排 鼓励长期持有 设置差异化尾随佣金比例 强化费用规范 建立直销服务平台等 [1] 费率调整具体措施 - 股票型 混合型 债券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 0.5% 0.3% [3] - 股票型和混合型 指数型和债券型 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4%/年 0.2%/年 0.15%/年 [3] - 对持有期超过1年的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基金除外)不再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 [3] 行业影响与机构响应 - 费率改革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服务驱动" 倒逼代销机构回归"买方本源" [6] - 蚂蚁基金自2016年至2024年累计为投资者节省超500亿元交易手续费 [7] - 腾安基金2019年实现全平台基金认购与申购手续费一折优惠 累计为用户赚取收益超千亿元 [7] 费率改革成效 - 2023年7月启动费率改革后 基金管理费 交易佣金显著下降 [5] - 2024年上半年混合型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8.26% [5] - 券商基金分仓佣金收入从去年同期66.18亿元降至42.84亿元 降幅超35% 平均佣金费率从0.07%降至0.037% [5] 行业发展导向 - 改革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理念 引导销售机构提高服务能力 [4] - 鼓励权益类基金发展 通过差异化尾随佣金比例设置体现政策导向 [1] - 推动建立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 为管理人直销业务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