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性服务业

搜索文档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21 22:04
摘要 一问:被忽视的服务消费修复症结?除收入影响外,闲暇时间减少或是更主要的消费掣肘。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剔除收入与疫情影响后,服务消费倾向也明显低于历史趋势。 2024 年,疫情对消费场景的约束消退,但服务消费复苏节奏较慢,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为 13.9pct,而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的缺口仅2.9pct、6.2pct;从消费倾向看,商品消费、特别是可选商品恢 复情况均好于服务消费,意味着收入或并非约束服务消费修复的主因。 商品、服务消费修复差异较大,可能的原因是"内卷"令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居民每日有酬劳 动时间增加2小时。 商品与服务消费对场景的依赖程度显著不同,其中商品消费不受时空限制、可通过 网购实现,而服务消费具有及时性特点、高度依赖闲暇时间。但近年工作时间拉长对闲暇时间形成挤 占,2023年全体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为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 工作时间拉长导致居民消费更多向假期集中,但法定休假天数偏少。 相比海外,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周 均工作时间增加至48.7小时,显著高于日本(32.6小时)、韩国(36.6小时);导致居民消费更多向假期集中, 测 ...
见微知著系列专题之六:消费困局的“盲点”?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1 18:42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13.9pct,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收入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3][15] - 2023年全体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闲暇时间减少制约服务消费[3][22] - 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周均工作48.7小时,高于日本、韩国,法定最低休假天数18天,低于日本、韩国[4] 供给对服务消费掣肘 - 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至 -3.8%,供给不足拖累服务消费,核心服务价格同比高于核心商品[35] - 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分别较历史趋势下行6、2.8pct,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慢[5] - 2024年国内人均体育场面积3㎡,不及日本、新加坡,2025年国内电影供应数仅为历史趋势6.3%[5] 供给约束成因 - 2024年文体娱销售净利率1.1%,购置固定资产增速为负,企业家信心不足压制供给回升[6][53] - 2023 - 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成本率分别为109.4%、104.8%,较2019年上行15、13pct,偿债压力增大限制供给扩张[7][63] 生产高频跟踪 - 本周高炉开工率同比 -0.5pct至2.6%,钢材社会库存延续回落,中游部分开工改善,建筑业水泥产需仍弱[71] 需求高频跟踪 - 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 -45.7pct至 -12%,铁路货运量回落,港口货物吞吐量下滑[93][98] 物价高频跟踪 - 本周蔬菜、鸡蛋价格环比分别 -2.2%、 -0.6%,猪肉价格基本不变,水果价格环比0.7%,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比2%[115][123]
我省出台促进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海南日报· 2025-05-12 10:23
完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品牌体系。积极打造海南水产种苗、石斑鱼、"海南鲷"等区域公用品牌。持 续开展"海南鲜品"和市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及应用。强化"文昌鸡"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 推动文昌鸡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完成15个以上南药(黎药)道地药材标准认定,实施"海南十大南药"品牌 建设工程。 壮大先进制造业品牌。围绕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具备特 色和优势的产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高价值品牌。加快构建与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 业体系相适应的制造业品牌体系。打造"海南商发""海南卫星超级工厂"等特色商业航天品牌。 做强做优旅游服务品牌。持续擦亮"阳光海南 度假天堂"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丰富海南岛欢乐节 品牌核心内涵,探索打造"清凉海岛"旅游新名片。高水平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环海南岛国际公 路自行车赛等彰显海南特色和优势的体育赛事。积极推进"演艺海南"品牌建设,重点支持海口打造"国 际演艺之都"。支持文昌打造"航天旅游之都"。 我省出台促进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培育一批海南名品、中国精品、世界臻品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旭 通讯员 许瑞恒 ...
3个方面20条措施,山东省政府出台首个关于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6:26
"这是省政府制定的首个关于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坚定决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于永德说。 据介绍,《实施意见》共3个方面、20条措施。总体要求方面,《实施意见》指出乡村富民产业以农民为主体,适合乡土农情,业态类型 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创新创业活跃,能给农民带来稳定收益,对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发展乡村富民产 业要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片区推动,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集资源要素,培 育发展动能,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到2027年,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杨璐 5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对近日出台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 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重点任务方面,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 ...
消费升级何以引领产业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5-07 05:59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产业升 级",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循环中,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连接需求与供给。消 费提质扩容的终点,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起点。把握好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逻辑关系,形成"需求牵 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所在。 先来看消费升级。近年来,我国在消费结构、品质要求、模式和观念等方面都表现出不断调整的趋势。 从结构看,正如老百姓家庭的标配消费品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变为冰箱、彩 电、洗衣机"三大件"一样,当前的消费结构也在经历着新变化。消费者在进行物质消费的同时,对服务 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发展型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多。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 占比达46.1%。从品质看,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功能、品牌以及体验感等要求在不断提高。以家庭常 用的洗衣机为例,人们对产品功能的需求正在从"洗"向"洗护"方向不断发展,干衣机和洗烘套装等产品 的市场接受度快速提升。从消费模式看,居民消费方式正在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变,消费 场景的创新带来了 ...
增速全省第2,高于全市GDP和第二产业!一季度泰安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5.6亿
齐鲁晚报网· 2025-05-03 12:35
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持续赋能的同时,泰安市批零住餐业、文化旅游业、居民服务业等生活性服 务业也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漫步新泰市滨湖新区,生态绿道蜿蜒延伸,智能扫洗车高效作业,生态公厕融入景观带,这些美丽变化 得益于山东健康集团城市服务公司的精细化改造。"我们从城市的'细枝末节'着手,助力城市既有颜值 又有品质。"公司负责人陈丹介绍,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城市微更新+可持续运营"模式,已签约46个城 市服务项目,正从传统物业、环卫服务向城市综合运营转型。未来,企业还将拓展智慧停车、健康共享 陪护、城市园林绿化等民生服务领域,助力打造更宜居、更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今年一季度,泰安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5.6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2 位,近年来首次高于全市GDP和第二产业增速,不仅在总量上持续攀升,更在质量、效益上实现全面跃 升,对泰安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数字赋能生产性服务业跑出"加速度"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智能配煤系统,融合配煤工艺机理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使配煤准确率提升 至98%以上,年节约煤炭成本超千万元。这一转变背后,是山东征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 ...
经济结构“新旧转换”的分水岭?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4-17 22: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的5.2%,与2024年四季度持平[3][4] - 经济超预期主要源于2024年强势领域的支撑延续,包括出口走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高位,同时"新动能"如消费和服务业投资贡献也在提速[5][11] -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反弹0.7个百分点至5.9%,构成主要支撑,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至5.3%[11] 消费表现 -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较前值提升1.9个百分点,主要受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改善推动[5][14] - 可选消费成为增长主动力,提升5.1个百分点至8.3%,主要来源于汽车(+9.9pct至5.5%)、家电(+24.2pct至35.1%)、家具(+17.8pct至29.5%)等"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商品[14] - 必需消费稳健增长,提升2.2个百分点至9.5%,其中饮料类(+7.0pct至4.4%)和粮油食品(+2.3pct至13.8%)表现突出[14] 投资表现 - 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4.2%,当月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4.3%,剔除价格后实际增速回升1.1个百分点至6.3%[19]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改善明显,教育(名义+1.6pct至3%)、卫生医疗(名义+9pct至4.7%)均有提升[19] - 基建投资实际增速回升1.9个百分点至13.1%,传统基建与公用事业均迎来改善[19] - 制造业投资实际增速小幅回升0.6个百分点至11%,设备购置投资(名义+1.8pct至19.8%)继续改善[19] 房地产表现 - 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升4.2个百分点至-0.9%,销售额增速上升1个百分点至-1.6%,70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均改善0.2个百分点[27] - 全国实际首付比例明显上升至68.5%,显示居民更多用储蓄购房、减少杠杆[27] -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10%,房企信用融资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至-6.3%[27] 工业生产 - 3月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7.7%,较1-2月累计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39] - 采矿业(+5pct至9.3%)涨幅较大,公用事业(+2.4pct至3.5%)、制造业(+1pct至7.9%)也有改善[39] - 制造业内部,计算机通信(+2.5pct至13.1%)、电气机械(+1pct至13%)生产在消费好转带动下积极回暖[39] 经济展望 - 二季度或迎来经济"新旧结构"强弱转换,"老结构"如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可能边际降温,而"新结构"如消费和服务业投资预计构成支撑[45] - 服务业供给侧的恢复或继续支撑服务消费改善,服务业投资或也将继续改善,能同时起到扩投资、促消费的效果[45] - 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读数或有所下行,但压力相对可控,且结构更可持续[45]
深度丨知责于心奋勇争先 长三角三省一市各扬所长挑大梁
证券时报· 2025-03-11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活跃区域,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更大贡献,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并大力提振消费 [1][2][5][9] 为全国发展大局作更大贡献 -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4%国土面积贡献全国约四分之一经济总量,2024年沪苏浙皖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近25% [1] - 长三角三省一市应发挥“试验田”作用,探索发展路径和增长模式,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合作 [3] - 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但“链主企业”数量不足,应加大对本地“链主企业”和品牌企业培育力度 [3][4]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 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催生新质生产力,浙江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6] - 浙江杭州凭借优越营商环境形成完整产业链,杭州模式产业路径可复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土壤 [7] - 合肥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耐心资本在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7] - 合肥通过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完善国资基金容错免责机制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实施融资风险“有补偿”政策 [8] 大力提振消费 - 提振消费位列2025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之首,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超四分之一 [9][10] - 安徽谋划有效提振消费一揽子方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全社会消费能力 [10] - 建议创新资金统筹机制,设立省级促消费专项资金池,推行“财政 + 金融”联动模式 [10] - 政府将加大对经济大省支持力度,鼓励其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先行先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