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经济网· 2025-10-17 10:29
整体经济态势 - 全国企业季度销售收入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0.4%稳步回升至今年三季度的4.4% [1] - 税收收入自今年2月以来连续八个月正增长,一、二、三季度同比增幅分别为-0.4%、2.6%和6.9% [1] - 发票销售和税收收入增速双双回升,反映经济向好态势稳固 [1][3] 制造业与主要行业表现 - 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5.4%,占全部税收比重31%,其增收额占全部增收额的48% [2] - 高端制造业增长强劲,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31.5%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5.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2% [2] - 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7.5%和24.2%,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 [2] 消费与设备更新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相关采购额同比增长11.8%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4% [3]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3% [3] 房地产市场 - 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包括二手房)同比下降9.8%,剔除减税因素后下降约5% [2] - 房地产税收降幅比2024年前三季度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2] - 稳定房地产市场税收优惠政策累计新增减税近800亿元 [2] 主要税种情况 -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2%,反映企业经营向好 [2] - 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4.1%,反映部分行业企业盈利改善 [2]
税收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
证券日报网· 2025-10-16 22:08
政策总体效应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自2024年3月部署以来效应持续发力显效有力助推设备投资和消费增长 [1] - 随着政策加力扩围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明显 [1] 工业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同比增长16.4% [1] 信息与科技行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5%反映新质生产力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1] 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反映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2] - 船舶制造业采购数字化设备同比增长17.3% [2] - 计算机行业采购数字化设备同比增长22.7% [2]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2] - 民营企业互联网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8% [2] - 民营企业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0.5%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2]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2] - 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 [2] - 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2% [2] - 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2]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2] 新能源汽车消费 -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反映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3]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精准发力有效激发汽车消费潜力 [3]
5000亿元“两新”国补资金成效几何?税收大数据揭秘
第一财经· 2025-10-16 15:25
政策资金概况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完成发行,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 [1] - 前三季度已使用国补资金2310亿元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家电、家居、汽车等行业为主要受益领域 [1]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1]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1] - 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 [1] - 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2% [1] - 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1]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1] -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2] 企业设备更新成效 - 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2]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2]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 [2] - 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6.4% [2] 信息科技与数字化投入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 [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5% [3]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3]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3] - 民营企业互联网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8% [3] - 民营企业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0.5% [3]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促前三季度设备更新加快推进 多领域“增长”势头强劲
央视网· 2025-10-16 15:19
政策驱动与整体行业表现 - 全国企业前三季度设备采购在政策推动下加快进行 [1] - 工业企业前三季度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高技术制造业与公用事业 - 高技术制造业前三季度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前三季度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 [1] 信息科技与新质生产力行业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前三季度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 [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前三季度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5% [3]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民营企业前三季度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增速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5] - 民营企业互联网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8% [5] - 民营企业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0.5% [5] 企业数字化转型 - 全国企业前三季度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6] - 船舶制造业前三季度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7.3% [6] - 计算机行业前三季度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22.7% [6]
税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1:41
政策总体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明显 [1] 工业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6.4% [1] 信息与科技行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5% [1] 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2] - 船舶制造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7.3% [2] - 计算机行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22.7% [2]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增速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2] - 民营企业互联网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8% [2] - 民营企业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0.5%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2]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2] - 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 [2] - 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2% [2] - 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2]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2] 新能源汽车消费 -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3]
上半年,威海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4%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10:47
行业核心观点 -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服务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 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1] - 行业运行平稳有力 上半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4% 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 拉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 [1] 创新平台建设 -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 [1] - 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共同体 推动协同创新 加快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 人才引进与培养 - 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大会和大赛的引才品牌效应 加快推进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威海基地建设 [2] - 探索离岸人才引用模式 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以人才落地带动技术成果扎根 [2] - 开展科技副总、科技专员选派工作 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以柔性合作方式到企业开展研发 拓展科技服务新场景 [2] 科技成果转化 - 出台市级科技成果转化措施 利用山东科技大市场促进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 [2] - 探索云上研发新模式 支持中小企业共享科技成果、专家团队、实验室等资源以提升研发能力 [2] - 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发挥技术经理人等科技中介力量 推动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2] 创新主体培育 -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至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 构建企业全成长周期政策支持体系 [3] - 每年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项目 [3] - 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如产学研合作奖补、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贷等 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3] - 推动高新企业规上化和规上企业高新化 实现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 [3]
1—8月份泰安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齐鲁晚报网· 2025-10-11 15:20
整体经济态势 - 全市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回升势头更加明显 [1] - 1-8月份生产供给稳步提升,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1] 工业生产 - 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7.3%,拉动增长6.7个百分点 [1] - 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8.9%、8.8% [1] - 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0% [1] 投资 - 1-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 [1] -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0% [1] - 新动能投资增长迅速,"四新"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0%、24.2% [1] - 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3.3:50.8:45.9 [1] 消费市场 - 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69.1亿元,同比增长14.5%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7%、18.3%、16.6%和44.1% [2] - 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9.0%、19.2% [2] - 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9%、16.0% [2] 服务业 - 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 [2] - 十大行业门类营收同比增速呈现"七升三降"态势 [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四个行业营收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2] - 29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5.5% [2] 要素保障 - 1-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20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工业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0%、8.8% [3] - 8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86.5亿元,增长11.0%,贷款余额5314亿元,增长8.2% [3] - 1-8月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3亿元,同比增长3.8% [3] 居民消费价格 - 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6,同比下降0.4% [3] -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跌",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7%、6.5% [3] - 食品烟酒、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1.9%、1.3% [3]
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2025-09-29 15:00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体情况 - 2024年全国R&D经费总额达36326.8亿元,较上年增加2969.7亿元,增长8.9% [3] - 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9%,较上年提升0.11个百分点 [3] - 按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8.0万元,较上年增加1.9万元 [3] 分活动类型R&D经费 - 基础研究经费2500.9亿元,增长10.7%,占总经费比重6.88%,提升0.11个百分点 [3] - 应用研究经费4305.5亿元,增长17.6%,占总经费比重11.9% [3] - 试验发展经费29520.4亿元,增长7.6%,占总经费比重81.2% [3] 分活动主体R&D经费 - 企业R&D经费28211.6亿元,增长8.8%,占总经费比重77.7% [3] - 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4231.6亿元,增长9.7%,占比11.6% [3] - 高等学校经费3065.5亿元,增长11.3%,占比8.4% [3] - 其他主体经费818.1亿元,下降0.9% [3] 分产业部门R&D经费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7668.9亿元,增长10.2%,投入强度3.35%,提升0.24个百分点 [4]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超千亿元的行业大类有8个,其经费占比达68.2% [4] - 医药制造业R&D经费1145.6亿元,投入强度4.53% [9]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D经费4775.5亿元,投入强度2.95% [9] - 汽车制造业R&D经费2033.6亿元,投入强度1.91% [9]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R&D经费2532.9亿元,投入强度2.30% [9] 分地区R&D经费 - R&D经费超两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广东(5099.6亿元)、江苏(4597.5亿元)、北京(3278.4亿元)、浙江(2901.4亿元)、山东(2597.3亿元)、上海(2343.7亿元) [4] - R&D经费投入强度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北京(6.58%)、上海(4.35%)、广东(3.60%)、天津(3.44%)、江苏(3.36%)、浙江(3.22%)、安徽(2.76%) [4]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 - 202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2629.2亿元,增加633.3亿元,增长5.3% [5] - 中央财政科技支出4192.5亿元,占比33.2%;地方财政科技支出8436.7亿元,占比66.8% [5] - 科学技术支出11510.3亿元,增长5.7%,占财政科技支出比重91.1% [6]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中,纳税人销售额占比如何计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29 08:57
增值税留抵退税行业范围 - 制造业等4个行业纳税人指从事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业务 其相应增值税销售额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2] - 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 若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 则按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计算 [2]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其相应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2]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的销售额及预收款比重同样根据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及预收款计算 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实际经营期计算 [2] 企业招用退役士兵税费扣减政策 - 企业招用退役士兵及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费扣减政策所称企业是指属于增值税纳税人或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等单位 [13] - 企业范围包括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等 [13] -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在依次扣减相关税费时 仅扣减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地方教育附加 不扣减企业所得税 [13]
“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显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金融行业表现突出
上海证券报· 2025-09-19 03:05
总体治理水平 - 202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4.94,较2024年的64.87微增0.07,增速有所放缓 [1][2][3] - 评价样本覆盖5368家上市公司,较2024年新增49家,该指数自2003年发布以来累计评价样本达62724家次 [2] - 上市公司治理评级分布集中,B类占比最高,达84.43%,其中BBB级样本占比34.48%,BB级样本占比31.05%,A级样本仅占6.52%,无AAA和AA级样本 [1][3] 六大治理维度表现 - 股东治理指数从69.42升至69.73,增长0.31,主要得益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指数提升0.66和关联交易指数提升0.23 [1][7] - 董事会治理指数从65.14升至65.26,增长0.12,主要体现在董事会组织结构指数增长0.23和独立董事制度指数增长0.21 [1][7][8] - 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从69.55升至69.70,增长0.15,主要受协调程度分指数提升0.42推动,发布ESG报告的公司比例从40.55%升至45.99% [1][12] - 监事会治理指数从59.17降至59.12,下降0.05,拥有财务或法律背景的监事会成员比例从46.76%降至45.64% [1][8] - 经理层治理指数从60.43降至60.39,下降0.04,激励约束分指数下降0.03,高管人员薪酬总额下降1.79% [1][9] - 信息披露指数从66.20降至66.19,微降0.01,其中可靠性分指数下降0.13,但相关性和及时性分别提升0.01和0.24 [1][10] 行业与板块比较 - 金融业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表现突出,治理指数平均值达67.32,较2024年上升1.77 [1][2][17] - 科创板、北交所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良好,治理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6.17、65.54和65.16 [1][2][5] -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4.47,虽较2024年上升0.25,但相较于其他板块仍显不足 [5][13] - 行业间治理水平差异扩大,极差达5.95,较上年的3.90显著扩大,金融业治理水平居首,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较低 [4][5] 控股类型与区域特征 -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持续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治理表现最为突出 [4][18] - 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梯度提升的态势,区域不平衡状况改善,地区极差由2.99降至2.67 [5] 主要板块深度分析 - 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治理指数提升显著,从67.12升至68.09,但监事会治理和信息披露指数分别下降至59.75和65.08 [13] - 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为65.16,较2024年下降0.18,其股东治理指数最高,为71.41,但较2024年下降1.39 [14] - 科创板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为66.16,虽较2024年下降0.71,但治理水平仍高于创业板,其监事会治理指数偏低,为58.42 [15] - 北交所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为65.54,较2024年微降0.03,其中股东治理指数下降2.45,但经理层治理指数提高2.38 [16] - 金融机构治理指数创新高,股东治理与信息披露维度贡献突出,无实际控制人的金融机构治理指数最高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