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零售
搜索文档
大润发公布“超省+润发甄选”双品牌矩阵战略 瞄准分层消费
环球网· 2025-10-13 12:17
公司战略发布 - 公司在全国近500家门店及线上平台同步启动自有品牌节 [1] - 公司推出以超省与润发甄选为核心的双品牌矩阵 [1] - 公司采用低价不低质 高价不高冷的策略以满足消费分层趋势 [1] 自有品牌产品策略 - 自有品牌节集结近500款商品 覆盖50余个品类 [1] - 超省系列主打极致性价比 通过直连工厂和削减中间环节实现 例如11.8元/袋的手撕猪肉脯和4.9元/包的保鲜膜罩 [1] - 润发甄选系列聚焦品质升级 引入20余款地标产品 如内蒙古库布其有机奶和盘锦大米 [3] - 截至2025年9月底 两大品牌共计推出商品SKU数近500个 覆盖50余个品类 [3] 品牌战略定位 - 超省系列聚焦价格竞争力 打造民生基础 市场爆款 极致性价比三大维度 [3] - 润发甄选系列重点关注健康趋势 地方风味 权威认证三大维度 [3] - 公司将自有品牌推向战略核心位置 显示出其通过场景改造加商品重塑双轮驱动的业务战略定位 [3] 公司战略调整 - 自2025年2月德弘资本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手中接过公司以来 公司持续处于战略调整之中 [4] - 公司明确表示将探索社区生活中心门店的深度调改 大卖场将转型为社区生活中心 [4]
永辉CEO王守诚:“胖改”处于初级阶段 3年内走出生死线
新浪科技· 2025-10-13 10:5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于2024年5月开启向胖东来模式的学习与调改,旨在进行一场向内的变革 [1] - 公司CEO坦言调改方向美好但道路艰难,并指出公司需坚持长期主义,目标是用2到3年走出生死线,5到10年成为国民超市品牌 [1] - 公司学习胖东来模式处于初级阶段,重点学习其文化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即模式的内核是爱、尊重和利他之心 [1] - 公司明确坚持品质零售路线,聚焦于产品、服务和创新,避免无序价格竞争 [1] 调改成效与现状 - 公司当前规模已回归至2016年前后的水平,短期承压但长期向好 [2] - 超过80%的调改门店客流实现平均增长,超过60%进入稳定期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过去5年最高值 [2] - 在过去一年半的调改中,员工状态变得更轻松,与过去的“内卷”状态形成对比 [2] 行业环境与历史反思 - 整个行业普遍在内卷中挣扎 [1] - 公司反思过去为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员工幸福,为追求规模而忽略了顾客体验,为追求价格而伤害了合作伙伴 [1] 未来方向与客户定位 - 公司坚定品质方向,认为提升专业度是必经过程,并回应了作为民生超市强调品质可能丢失客源的担忧 [2] - 公司业务逻辑、管理机制和半径与胖东来差异大,但转型方向明确以胖东来的成功实践为指引 [1]
大润发自有品牌升级,未来将持续推进自有品牌1+1双品牌战略
新浪科技· 2025-10-13 10:26
10月13日上午消息,大润发在全国门店同步启动"自有品牌节"。这是继昆山大润发"爆改"刷新行业纪录 后,大润发以"自有品牌"掀起的新一轮民生消费热潮。 当日凌晨,正值大润发28周年之际,全国近500家门店、大润发优鲜App等线上线下平台同步开启"自有 品牌节",上架包括超级性价比的"超省"系列和关注品质生活的"润发甄选"系列。 大润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润发将持续推进自有品牌1+1双品牌战略,"超省"系列通过直连工厂, 去中间商环节,去品牌溢价,聚焦价格竞争力,坚持国标及以上商品品质,打造"民生基础""市场爆 款""极致性价比"三大维度; "润发甄选"系列则直击消费者"既要高品质,又要市井价格"、"既要健康, 又要口感"的需求,重点关注"健康趋势""地方风味""权威认证"三大维度,将健康饮食从"概念化"变 为"可落地",致力于成为消费者生活解决方案的信任共同体。截至2025年9月底,两大品牌共计推出商 品SKU数近500个,覆盖休闲食品、酒饮、五谷、调味、面点、水产、家庭清洁、百货等50余个品类。 责任编辑:屠欣怡 ...
山姆刚下架,好特卖就上新了,山姆真的背刺中产了吗?
36氪· 2025-10-13 08:43
事件概述 - 山姆会员店下架的口碑商品迅速在折扣渠道好特卖上架,同款零食在山姆标价99.9元,在好特卖仅售39.9元,价差高达60元,引发市场热议 [1] - 相关话题在2025年7月以1.5亿阅读量冲上热搜榜首,导致公司面临舆论风暴和消费者信任危机 [1] 消费者反应与品牌信任危机 - 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吐槽声增多,具体案例包括消费者花99元购买山姆零食包后,在好特卖发现同款仅售39元,以及商品在一周内降价一半却无特惠提示 [2] - 消费者感到被辜负和失落,认为商品差价行为损害了其利益,打破了其对山姆“品质守门人”角色的常规认知和深度信任 [1][2][5][8] 商业运作模式分析 - 商超尾盘处理属正常商业行为,山姆下架商品流向尾盘处置商符合商品流通规律,但此次引发争议的关键在于商品从下架到上好特卖货架的速度过快 [4] - 过快的流转速度让消费者产生山姆“急于清货”的负面联想,进而怀疑其商品品质和库存管理的严谨性 [4][5] 山姆的核心优势与当前困境 - 公司的成功核心在于构建了“为品质付费”的消费心智体系,通过高门槛会员制实现精准圈层营销,使消费者愿意支付会员费以购买“信任代理”服务 [7] - 公司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过度追求进步与利润,导致选品出现偏差,此前就因引入低廉品牌商品遭消费者吐槽,如今又因尾盘低价销售现象饱受诟病 [10][11] - 此举打破了消费者对山姆商品品质的预期,让消费者觉得公司在向低端市场妥协,并对其商品定价策略产生质疑 [11]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 零售业本质是信任经济,针对中高端客群的会员制零售,其护城河在于长期积累的品牌信誉和消费者忠诚度 [13] - 公司若想维持优势地位,必须重新回归“选品即生命线”的原则,未来选品策略应更加审慎和克制,确保商品经得起品质、口碑和时间的考验 [13]
永辉调改店双节客流提升超80%
北京商报· 2025-10-11 17:57
整体销售表现 - 双节期间全国调改店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 [1] - 全国调改店买单客流同比提升超80% [1] 商品品类表现 - 大闸蟹及蟹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倍 [1] - 门店现做月饼在中秋节前后销售额同比提升超12倍 [1] - 16支爆款单品销售同比增长超10倍,订单渗透率超15% [1] - 食品用品板块礼赠与出行需求单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0%,买单客流提升超60% [1] - 用品类别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买单客流提升超60% [1] - 坚果炒货礼盒销售额增长超过500% [1] - 3R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00%,买单客流提升超200% [1] - 卤味、炸鸡、烤鸭等熟食品类增长均在300%以上 [1] 区域销售表现 - 福建、四川、重庆区域调改店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70% [2] - 河南、广东、浙江、北京、陕西等区域跻身销售前十 [2] - 部分区域销售额同比增幅突破190% [2]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线下“硬折扣”超市火了
新华网· 2025-10-11 12:17
行业核心观点 - 线下“硬折扣”超市业态通过重构供应链、压缩中间环节、优化运营效率,实现“天天低价”,区别于传统超市的阶段性促销和依赖临期商品的“软折扣”模式 [2] - 该业态的走热契合了消费者从“性价比”向“质价比”升级的需求转变,解决了消费者对低价高品质商品及线下直接感知商品的两大消费痛点 [6][8] - 在传统商超面临成本上涨、线上分流、增长乏力(2024年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仅增长0.3%,门店总数减少9.8%)的背景下,“硬折扣”成为企业寻求突围的重要路径 [8] 市场参与者与动态 - 互联网企业积极入局:阿里系盒马旗下“超盒算NB”截至9月末门店总数近330家;美团“快乐猴”在杭州开出第3家店;京东折扣超市采用“大店+多品类”路线,自8月以来已开出第6家门店 [3] - 区域商超加速转型:物美在北京已开8家“物美超值”门店;中百集团在湖北同时开出51家“硬折扣”店,商品数量缩减至约1400种,整体降价幅度达20% [5] - 海外及区域性品牌已形成规模:德国奥乐齐(ALDI)进入中国后已开77家店;湖南乐尔乐门店数破千家;天津“爱折扣”开店约50家;重庆“条码批发部”布局约200家门店 [5] 商业模式与低价策略 - 低价源于对供应链、商品结构和运营模式的系统性重构,而非压缩生产成本 [11] - 供应链环节通过源头直采减少中间环节,深度参与上游商品开发甚至生产,省去传统经销商和大量营销费用 [13] - 商品结构上采用精简SKU策略,单店SKU通常控制在1000~2000个之间,有限的SKU带来更大采购量以形成价格优势,并在选址、装修、人员方面压缩运营成本 [13] - 普遍推出自有品牌,通过直接掌控上游供应链来减少中间环节,优化从原料、生产到定价的流程,从而提升效率和利润率 [14]
今日焕新!物美AI新质零售门店宁河+滨海双店齐亮相
搜狐财经· 2025-10-10 20:53
门店网络拓展 - 公司于10月10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和宁河区新增两家调改门店,使天津地区的调改门店总数达到7家,覆盖南开、河西、宁河、滨海、北辰等多个区域 [1] - 门店网络区域联动效应增强,并计划于10月28日在西青区开设首家AI新质零售门店,进一步推动区域商业服务体系升级 [11] 门店环境与设计优化 - 两家新店将主购物通道拓宽至约4米,并调低货架高度,以营造宽敞、舒适且人性化的购物环境,方便老人与儿童选取商品 [1] 商品策略与结构 - 门店精选超过10,000支商品,汰换率达70%,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标准的80%,重点强化熟食、烘焙、生鲜等品类 [3] - 熟食烘焙区大幅扩容,持续上新现制烤鸭、肉蛋堡、面包等网红商品,并引入桂发祥麻花、迎宾玫瑰香肠等本地特色风味商品 [3][5] - 通过设置试吃点,提升消费吸引力,现场人气十足 [5] 便民服务升级 - 门店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台和顾客休息区,提供免费直饮水、自助茶饮、微波炉、血压测量仪、宠物临时寄存等免费服务 [7] - 配备应急药箱、首小时免费充电宝、非机动车充气设备,将超市打造为社区“生活驿站” [7] 员工激励与运营成效 - 调改后门店员工薪资提升30%至50%,并提供10天带薪年假及利润分红,旨在通过提升员工满意度来优化服务质量 [9] - 此前开业的北辰店现制熟食渗透率达60%,海光寺店运营首日客流突破2.2万人次,日均客流维持在约2万人,显示出调改模式的积极市场反响 [9] 区位优势与客群覆盖 - 两家新店均位于区域核心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辐射周边住宅小区与写字楼,覆盖社区家庭与年轻上班族核心客群 [11] - 依托综合体丰富的业态,可实现“购物+休闲”联动体验,形成消费闭环,激活区域商业活力 [11]
增长可期VS估值偏高 开市客(COST.US)Q4业绩超预期但华尔街仍存分歧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20:49
Oppenheimer分析师Rupesh Parikh同样予好市多"跑赢大盘"评级。分析师表示:"开市客在所有主要品 类中都持续展现出广泛的增长势头。我们依然看好开市客在当前环境下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并跑赢同行的 能力。""在非食品品类即将面临极具挑战的同比基数背景下,我们建议投资者继续把握潜在波动性交易 机会。这份销售报告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该公司应对艰难比较基数能力的信心。" 瑞银分析师Michael Lasser则予好市多"买入"评级。分析师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开市客在9 月份的市场份额加速上升,而同期零售业整体可能出现放缓。随着三季度财报季的推进,这一点将愈发 明显。包括这一因素在内的诸多利好,应能继续支撑开市客的高估值溢价。" 相比之下,分析师Louis Liu对开市客的态度较为谨慎,对该股的评级为"持有"。分析师表示:"正如沃 伦·巴菲特所言,'以合理价格买入一家杰出的公司,要远胜于以极低价格买入一家普通的公司'。然而, 将这句话应用于开市客,我依然认为这家卓越的企业目前估值偏高。最终,估值规律总会显现,而市场 的狂热无法永久持续。"他补充称:"基于此,开市客的现有股东或许可以考虑卖出备兑看涨 ...
国庆8天卖了8.2亿元,胖东来模式为何“能打”?
36氪· 2025-10-10 20:47
10月9日,胖东来国庆八天总销售额出炉,八天集团合计销售8.2亿元。从本月各业态销售表现来看,超市依然是主力选手,其销售额约4.04亿元;电器约1 亿元,百货约9679万元,珠宝约9635万元,表现同样亮眼。 从本月各门店表现来看,胖东来时代广场店依然断档式领先,本月销售额约2.18亿元,天使城店、大胖店、小胖店则分别以约1.14亿元、约1.09亿元、约 9359万元的销售额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胖东来集团累计销售额约181.70亿元,仅用不到10个月时间,便已超过去年全年销售额169亿元。从具体业态来看,截至今年10月8 日,超市累计销售额约99.73亿元,占总销售额的55.04%,远超其他业态;从门店层面来看,时代广场店今年累计销售额约46.5亿元,遥遥领先于天使城 店、大胖店、小胖店等门店。 按目前胖东来经营情况计算,到11月底,胖东来2025年销售额就有可能突破200亿元。 今年3月28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表示,要控制销售规模,"今年我们规划的销售要在200亿以内,尽量控制在200亿以内。"他认为,销售额如果上升 得太快,员工就得加班,承担更多的压力,这样不免对企业最初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
奥乐齐中国换帅,时势与战略的双重选择
36氪· 2025-10-10 20:35
10月10日「零售商业财经」获悉,奥乐齐中国的管理层变动落定:原首席执行官Christoph Schwaiger卸任,现任奥乐齐中国董事总经理的陈佳正式接棒 CEO,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与此同时,中国区主席陈有钢将在年底荣休。 图源:领英 这场人事更迭发生在硬折扣赛道最拥挤的时刻,超盒算NB(原盒马NB)门店数已近300家,美团"快乐猴"、京东折扣超市等新玩家正加速入场,而奥乐 齐入华6年,截至目前门店数量仅79家。 百年零售巨头的中国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如今陈佳掌舵,她所面临的,不仅是如何让奥乐齐跑快点,更是如何让这家德国企业真正融入中国 市场的消费脉络,而这,亦成为行业当下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换帅不是偶然,"慢半拍"的奥乐齐需要"快跑" 奥乐齐的管理层调整,某种程度上是被行业节奏和自身瓶颈推着走的结果。 从2019年在上海开出首店起,Schwaiger带领团队完成了德国硬折扣模式的初步落地。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数据,其单店年销约3600万元,在千 平米级零售店铺中表现亮眼,这一成绩也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但他的战略相对稳健,6年时间始终扎根上海,2024年门店总数停留在55家。 | 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