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丨金融之翼托举创新之“光”
人民日报· 2025-10-13 10:57
人民日报记者 赵展慧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 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金融系统扎实做 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 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系列调研报道,生动展现科技金融、绿色金 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新气象、新成效,为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集智聚 力。 ——编者 因光而生,聚光成谷。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称作"中国光谷",是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 自主创新示范区。 行走在光谷,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开阔,这里是中国最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球最大光纤光 缆研发制造基地。 长飞,取意为"长江边的飞利浦",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与荷兰飞利浦建立的合资公司,带着"用市 场换技术"的时代印记。但关键技术不 ...
金融之翼托举创新之“光”
环球网· 2025-10-13 09:38
科技金融政策支持 - 金融系统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普惠小微贷款 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8]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等多项全国金融改革试点已在湖北落地 [19] - 湖北金融监管局制定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明确16项任务 推动成立总规模66亿元的6只AIC基金 指导发放科技企业并购贷款7.32亿元 [21] 光谷产业集群与创新生态 - 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 拥有5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 [9] - 光谷集聚各类科创金融机构超过1100家 信贷 保险 风险投资 私募基金 融资租赁 商业保理等金融业态齐备 [10] - 光谷拥有174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80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6] 今年上半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277.89亿元 占湖北省近1/4 较年初增长14.08% [22] 长飞光纤案例 - 长飞光纤是全球最大光纤预制棒 光纤和光缆供应商 自主创新使光纤价格下降至20多年前的1/10 [12][13] - 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为长飞发放首笔4700万美元中长期信用贷款 累计提供超过50亿元资金支持 助力实现主流预制棒制备技术全覆盖 [12][13] -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提供6.8亿元跨境保函 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提供近30亿元风险保障 支持长飞反向输出产品设备技术并参与起草数十项国际标准 [13] 烽火通信案例 - 烽火通信是覆盖完整光通信产业链的企业 为近50亿人口提供通信服务 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4% [14][15] - 中国工商银行依据未来订单和预期收入进行融资授信 为烽火通信子公司办理11亿元技术创新专项贷款支持服务器研发项目 [15] - 公司从2001年上市募集16亿元资金到获得创新积分贷 科创贷 专精特新贷等各类贷款支持 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行 [15] 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 汉口银行为中科通达提供从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到最高1亿元授信额度 建立三级项目库为企业分级融资 [16] - 中科通达通过"投贷联盟"获得AB轮融资各2000万元 成长期获得5000万元低息融资租赁 科创板上市前获得5000万元"科创上市贷" [16][17] - 武汉农商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对元光科技累计发放贷款3000万元 线上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最多只需两天 [18] 金融机构专业化改革 - 汉口银行设立全国首个持牌经营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开发30余项特色产品 构建独立科技金融骨架 [19] - 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按"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原则组建专门服务团队 工商银行湖北分行将科创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提高3个百分点 [20] - 金融机构立足武汉"芯屏端网"特色产业链创新链开展特色化经营 中小金融机构通过服务下沉覆盖更多中小微企业 [20]
金融之翼托举创新之“光”(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对武汉光谷科技金融发展情况的调研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 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金融系统扎实做好金 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科技 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 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系列调研报道,生动展现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新气象、新成效,为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集智聚力。 因光而生,聚光成谷。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称作"中国光谷",是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 行走在光谷,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开阔,这里是中国最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 发制造基地。 行走在光谷,又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浓缩。从拉出第一根光纤的简易实验室,到如今5000多家高新技 术企业密布的科创之城,创新"浓度"高到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 这里同样是金融业态 ...
金融之翼托举创新之“光”(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以湖北武汉“中国光谷”为案例,阐述金融系统如何通过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从而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3][5][14][17] 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概况 - 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是中国最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 [4] - 光谷拥有超过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 [4] - 区域内各类科创金融机构超过1100家,金融业态齐备 [4] 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案例(长飞光纤) - 长飞光纤是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供应商 [1][6] - 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在企业创新前景未明时,率先发放首笔4700万美元中长期信用贷款,助力其掌握预制棒制备技术 [6] - 国开行通过投贷联动累计提供超过50亿元资金支持,实现主流预制棒制备技术全覆盖 [7] -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提供6.8亿元跨境保函,人保财险提供近30亿元风险保障,支持企业“走出去”并参与起草数十项国际标准 [7] -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等提供专项授信,并成功发行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新研发项目 [7] - 自主创新使光纤价格下降至20多年前的1/10 [7] 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案例(烽火通信) - 烽火通信是覆盖完整光通信产业链的企业,为近50亿人口提供通信服务 [9] - 中国工商银行依据未来订单和预期收入进行融资授信,办理11亿元技术创新专项贷款支持子公司服务器研发 [9] - 公司从2001年上市募集16亿元资金,到获得各类贷款支持,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4% [9] 对中小微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 光谷拥有174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0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 - 汉口银行为中科通达提供从第一笔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开始,授信额度最高增至1亿元,并建立三级项目库为企业分级融资 [10] - 通过“投贷联盟”平台,中科通达在初创期获得AB轮融资各2000万元,成长期获得3年期5000万元低息融资租赁支持 [10][11] - 汉口银行推出“科创上市贷”,中科通达获得5000万元授信,并于2021年成功登陆科创板 [11] - 武汉农商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对元光科技累计发放贷款3000万元,帮助其7项专利转化为发展资金 [12] 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创新 - 汉口银行设立全国首个持牌经营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开发30余项特色产品 [14] - 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按“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原则组建专门服务团队 [15] - 工商银行湖北分行将科创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提高3个百分点,并提高科技金融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 [15] - 东湖高新区推动8家头部保险公司成立全国首个科技保险共同体,设立10亿元天使母基金 [16] - 湖北推动成立总规模66亿元的6只AIC基金,指导发放科技企业并购贷款7.32亿元 [16] 科技金融实施成效 - 今年上半年,光谷高新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277.89亿元,占湖北省近1/4,较年初增长14.08% [17] - 科技保险已为光谷4984家(次)重点科技企业提供4424.74亿元风险保障 [17]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3]
普通项目落地最高可获1亿元产业基金配套支持 赛迪与孝感共办科创之星大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0 21:37
大赛概况与目标 - 活动名称为“2025孝感·赛迪科创之星大赛”,于10月10日启动报名 [1][3] - 核心目标是“以赛促引、以赛促创、以赛促投”,旨在形成“高端人才引领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壮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涵养创新生态”的发展新格局 [1][3] - 大赛由孝感市人民政府与赛迪顾问深度协同策划,定位为“产业落子”,旨在为孝感打造“中国知谷”和武汉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注入新动能 [1][3] 聚焦行业领域 - 大赛聚焦传感器及高度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1][3] 活动体系与配套 - 构建“1+N”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体系,“1”指主赛事“2025孝感·赛迪科创之星大赛” [1] - “N”项配套活动包括“湖北省‘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孝感赛区初赛”、“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孝感赛区活动”、“创客中国”大赛以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共同打造孝感科技创新品牌 [1] 奖项与资金支持 - 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并给予奖金和荣誉证书 [2] - 对于签约落地的获奖项目,根据获奖等次及项目情况,分阶段给予最高200万元人民币的科技成果转化奖补 [2] - 依托孝感市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3+3+N”基金矩阵,可为落地项目提供从500万元至1000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产业基金配套支持,重点项目不设上限 [2] 非资金支持政策 - 获奖项目可享受优先入驻孵化器或产业园区、专人对接的一站式企业服务 [2] - 一、二、三等奖项目负责人可直接评定为“孝感市创新创业人才”,享受“孝感英才卡”在生活补贴、医疗健康、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2] - 大赛还将组织媒体宣传、资源对接、孵化培训等系列活动,为项目提供持续成长动力 [2] 选址与执行基础 - 大赛选择孝感是基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坚实的产业基础 [3] - 赛迪顾问将凭借专业能力确保赛事公正,并为项目提供持续赋能 [3]
“大河对话”会江城:解码长江治理武汉实践,共探江河共生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36
全球水治理与“大河对话”平台 - 2025年“大河对话”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探讨将文明传承融入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议题 [1] - 论坛以长江治理实践为样本,旨在推动世界大河文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注脚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指出,全球水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保护大河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以保护人类未来发展 [5] 长江治理成效与战略转型 - 长江治理战略从“开发优先”转向“生态优先”,2016年首次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 - 长江干流水质实现历史性转折,连续5年保持Ⅱ类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2016年的82.3%跃升至超98% [2]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回升至1249头,较2017年增长23.4% [2] - 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中累计投资超1200亿元,覆盖沿江11省市,通过“以鱼护水”模式放流珍稀鱼类超3000万尾 [3] 武汉的治理实践与生态成果 - 2024年长江武汉段及重点支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劣Ⅴ类湖泊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清零” [3] - 东湖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水下森林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3] - 武汉推动“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实施“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形成三个稳定江豚种群 [3] 水利工程与科技创新应用 - 三峡工程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度,满足超3亿人用电需求 [3] - 三峡工程梯级水库群累计拦洪近70次,拦蓄洪水超2200亿立方米 [3] - 武汉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防洪、供水和生态调控精准性,数字孪生汉江在2024年洪水防御中发挥关键“四预”功能 [6][7] - 武汉首创污水处理“靶向技术”,成功解决汤逊湖水污染难题,并建成水生哺乳动物声影像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保护江豚 [7] 绿色产业发展与经济贡献 - 长江经济带贡献全国超45%的GDP [4] - 武汉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8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末下降17.7% [4] - 武汉绿色环保产业完成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东湖高新区“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规模超5000亿元 [4] 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 - 武汉筹建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 目,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8] - 2025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发布,覆盖13个省(区、市),创新文旅融合模式 [8] - 武汉拥有121家博物馆(含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及9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等举措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 [8] 全球水安全挑战与协同管理 - 气候变化与土地植被变化威胁河流系统安全,近100年气候变化加剧,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增多 [6] - 实现河流治理目标需从国家层级综合考量,关联土地、农业、城市发展、工业等多维度 [6] - 数字孪生技术在法国、日本等国被应用于监测水厂设备运行、改善服务及洪灾预警 [6]
武汉4家上市公司冲刺“千亿俱乐部”
长江日报· 2025-09-29 08:37
公司市值表现 - 华工科技在8月26日开盘三分钟内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而一个月前其市值刚超过687亿元,增长势头迅猛[1][2] - 长飞光纤在9月19日A股市值一度达到914亿元,同日H股市值刷新至228.52亿港元,合计市值突破1100亿元[1][2] - 光迅科技在9月1日市值触及609亿元,高德红外在8月8日市值刷新至584亿元[1][2] - 烽火通信最高市值超过400亿元[2] - 去年底华工科技市值超过435亿元,光迅科技市值超过414亿元,当前均有大幅增长[4] 产业集群与梯队布局 - 武汉人工智能概念股包括华工科技、长飞光纤、光迅科技、高德红外等,形成集体冲刺千亿市值的格局[1] - 中国信科集团旗下拥有烽火通信、光迅科技、信科移动等6家上市公司,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形成龙头企业集群[2] - 达梦数据、黑芝麻智能、华灿光电等武汉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在AI产业链上形成梯队布局,覆盖数据基础设施、算力网络支撑等基础层以及智能硬件组件、行业场景应用等领域[3] 行业增长与市场地位 - 受AI市场拉动,光谷光通信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 - 光谷47家A股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总市值7032.3亿元,同比增长85.4%[3] - 长飞光纤已发布AI-2030战略,为AI时代铺设信息高速公路[2] - 烽火通信旗下控股子公司长江计算是算力基础设施国家队,4年产值增长7倍,国产通用算力市场份额稳居前三[2] - 高德红外已有10多支AI团队分布在图像质量、生产自动化等环节应用AI手段解决技术问题[2] 区域经济与资本市场 - 当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市值合计占比[4] - 武汉GDP达21106.23亿元,占全省35.2%,去年上市公司市值/GDP比率为31.5%,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今年这一比率有望大幅提升[5] - 全国范围内,深圳拥有18家、苏州拥有3家A股千亿市值企业[5]
从海陆空视角中 看见湖北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8 12:02
"十四五"时期,湖北围绕"支点"二字,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经济总量持续跃升,更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 展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支点"二字,蕴含千钧之力。"十四五"期间,湖北拆解"支"与"点"的深层密码,在经济跃升、科创突破与枢纽升级中,绘就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荆楚新图景。 0:00 湖北,中部六省中唯一被赋予"重要战略支点"定位的省份,肩负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主引擎的战略使命,"支点"二字,蕴含千 钧之力。拆解这二字,可以读懂湖北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 "支"字上半部分的"十" 恰如"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 经济总量,是一个地方发展态势的有力证明。 近年来,湖北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跨越5万亿、迈上6万亿,提前一年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 发展曲线。今年上半年,湖北GDP增长6.2%,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全国靠前、中部领跑,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为稳住全国经济基 本盘,做出了湖北之味,贡献了湖北之力。 "支"字下半部分的"又" 象征着湖北一次又一次闯关克难、行稳致远 看科创 湖北以武汉科创中心、汉江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 ...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湖南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央视网· 2025-09-27 20:08
交通基础设施与枢纽能级 - 湖北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 沿江高铁汉宜段和襄荆高铁即将全线贯通 形成武汉 襄阳 宜昌“1小时高铁圈” [2] - 鄂州花湖机场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用 枢纽能级显著增强 [2] 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 湖北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带动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跨入万亿级 [4] - 湖北十堰 襄阳等汽车产业集群和宜昌 荆州等磷化工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4] - 湖南拥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2个 [7] 区域经济与协同合作 - 湖北省“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 年均增长7.1% [4] - 湖北推动鄂湘赣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 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创建 九大类社保事项三省通办 [6] - 湖北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毗邻地区协同发展 与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等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6]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湖南培育3个全球“灯塔工厂” 17个卓越级智能工厂 [9] - 湖南实现智能化改造在工程机械 现代石化等14个行业领域规模化应用 [9] - 湖南累计推动89.22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9] - 湖南企业借助5G 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 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 成品加工不到一分钟 [10]
长江全面保护格局形成,为全球河流治理提供新样板
第一财经· 2025-09-26 17:13
治理理念与模式转变 - 新时代长江治理思路从孤立零散的传统模式转向全方位全链条的整体性安全观[1][10] - 治理方式完成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 沿线省市从生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协同治理[6] - 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机制 如鄂赣湘三省开展"一江两湖"系统治理 云贵川三省联合设立2亿元横向生态补偿资金[6] 生态环境修复成果 - 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2016年的82.3%提高到目前的超98% 干线连续五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4]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上升至1249头 与2017年相比增加23.4% 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5] - 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 较2017~2020年增加36种 刀鲚等标志性物种重新出现[5] - 沿江11省市累计排查14万公里河湖岸线 查出入河排污口14万个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接近80%[4] 经济产业发展贡献 - 长江经济带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7] - 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显示器件主营业务收入超全国五分之一[7] - 武汉东湖高新区建成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制造基地 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7] - 长江黄金水道稳居世界内河航运量第一位 沿江亿吨大港增至16个 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0亿吨[7] - 202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8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7] 技术创新与国际影响 - 中国使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河流治理非常成功 通过实时双向数据连接提供新解决方案[9] - 新时代长江治理贡献了一条生态驱动经济的可行路径 强化了全球江河文明的交流互鉴[10] - 2024年长江经济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68万亿元 同比增长6.6%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5.61万亿元 同比增长7%[7]